周公黑肩
周公黑肩(公元前?——前694年),又称周桓公,是春秋时期周国的君主,周公的后裔。鲁隐公六年(姬林三年,公元前717年),周桓公曾劝周桓王礼遇郑庄公,但未被采纳。鲁桓公五年(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周桓王亲率大军征伐郑国,虢公林父率领右军,统属蔡国、卫国军队;周公黑肩率领左军,统属陈国军队。但周军最终大败,周桓王也被射伤。周桓王死后,庄王继位。鲁桓公十八年(姬佗三年,前694年),周桓公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但被辛伯告知庄王,最终被杀。
人物简介
周公黑肩,他是周定公的曾孙,鲁隐公六年(姬林三年,公元前717年)他劝周桓王礼遇郑庄公。周桓王不听,于鲁桓公五年(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亲率大军征伐郑国,虢公林父率领右军,统属蔡国、卫国军队;周公黑肩率领左军,统属陈国军队。结果,周军大败,周桓王也被射伤。
鲁桓公十五年(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桓王死后,庄王继位。鲁桓公十八年(姬佗三年,前694年),周公黑肩想立王子克而弑杀周庄王,辛伯劝告,周公不听,结果辛伯告知庄王,周公黑肩被周庄王所杀,王子克逃奔燕国。
附注:根据周公家族家谱补足的周国世系
始祖:周文公、姬旦
周公旦,周文王第四子,姬发同母弟也,佐武王定天下,封于鲁。留相王室,食邑歧周。后相成王,位冢宰,建官立政,制礼作乐。,谥曰文。唐追封为元圣,宋追封为文宪王。生八子,长子伯禽,就封于鲁。次子伯羽,袭公爵。次伯(习中),封于凡;次伯龄,封于蒋;次伯羿,封于邢;次伯翁,封于茅;次伯翅,封于昨;次伯翔,封于祭。
注释:
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他与太师姜子牙(姜子牙)、姬奭等共同辅佐周武王推翻帝辛的暴戾统治,初步匡定天下,因功大,被封于鲁国。
姬发灭商后第二年就英年早逝,姬诵尚且年幼,周代初立,根基不稳,天下震恐。当时除了商朝遗民不服之外,周文王三子管叔度等也觊觎大位。所以周公旦让长子伯禽到鲁国任国君,自己留在首都(宗周)辅佐王室。周公爵的食邑在陕西岐山周族故地(歧周)。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洛邑,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秦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按古书记载,当此危难之际,为了继承先祖公刘以来的周族遗志,为了天下长治久安,周公旦在取得姬奭、姜太公等国家栋梁理解支持后,取得共识,当仁不让地继承了周天子位。后代帝王为了维护君君臣臣的虚义,于是有了周公是摄政、假王的说法。
在召公和姜子牙姜尚等人的支持下,周公用三年先后粉碎了周文王三子管叔、五子蔡叔度等人勾结帝辛之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三监之乱),并通过东征把周代疆土扩展到渤海国、东海、黄海。
然后大兴封建71国,初步建立了以周族宗室、有功之臣拱卫周天子的政治架构。
战争胜利后,利用战俘修建洛阳市(洛邑)之机,通过区别对待、攻心为上、恩威并施、就地安置、自力更生,彻底稳定同化了商朝遗民。
在国家初定之后,周公汲取夏商几代历史经验教训,为避免手足相残、长治久安,让贵族和平民都各安其分,建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长幼尊卑体系等为主的一系列宗法礼乐制度。
周公发展了“天”理论,认天下并不是理所应当继承自父兄手中,而是应由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子的子孙后代(更不要说官二代、富二代)没有理由可以任意妄为而可以安享天下。他通过《康》等文书反复告诫子弟要体察下情,关注民生,不要骄奢淫欲,以免重新失了天下。
周公为了践行嫡长子继承制,视天子大位如草芥,在国家安定后马上让位于成王,并且以身作则做好臣子的表率,恭恭敬敬地做成王冢宰。
周公的执政理念最为孔子所推崇,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行政实践来源。
周公旦死后,被追谥为“周文公”。唐朝追封周文公为“元圣”。宋代追封为“文宪王”。
周公旦有八个儿子。
长子伯禽,就封于鲁国,为鲁国国君。其后代以国为姓,是鲁姓始祖。
次子姬伯羽(又名君陈),继承了周公旦的爵位。周公是公爵,位列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之首,是周王以下最高的爵位。其后代以爵位为姓,是周姓始祖。
三子姬伯(习中),被封于凡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凡姓始祖。
七子姬伯翅,被封于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胙姓始祖。
八子姬伯翔,被封于祭国,其后代以国为姓,是祭姓始祖。
二世:周襄公、姬伯羽(君陈)
伯羽,一名君陈,袭公爵,为姬诵、康王冢宰。恪尊父志,辅相王室,保全太和气象。成王时赐族氏,以爵为氏,遂为周氏之始。年七十,薨,谥曰襄。生子二,长(赤页),次赫。
译文:
姬伯羽又名姬君陈,继承了周公的爵位。他是周成王、姬钊时期的冢宰。周公伯羽严格遵循父亲周公旦的遗志,全力辅佐周代,为保持一片繁荣昌盛、和谐安定的“成康盛世”立下汗马功劳。
周成王时大赐天下各国、各族以姓氏,周氏以爵位为姓氏,遂为周氏之始。
周公伯羽活了七十余岁,死后,被追谥为“周襄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周(赤页),次子周赫。
三世:周慧公、周(赤页);周成公、周赫
(赤页)袭公爵,为昭王冢宰。薨,谥曰慧。无子,弟赫又嗣为冢宰。薨,谥曰成。子二,长彭□,次彭贤。
译文:
周(赤页)继承周公爵,担任姬瑕时期的冢宰,死后,被追谥为“周慧公”。
周公(赤页)无子,其弟周赫又继承了周公爵和冢宰一职,死后,被追谥为“周成公”。儿子两个,长子周彭□,次子周彭贤。
四世:周孝公、周彭□
彭□袭公爵,为周穆王、姬繄扈冢宰。薨,谥曰孝。子三,长颌,次硕,次任。
译文:
周彭□继承周公爵,担任周穆王、周共王时期的冢宰,死后,被追谥为“周孝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周颌,次子周硕,三子周任。
五世:周喜公、周颌;周庄公、周硕
颌袭公爵,为姬囏、周孝王冢宰。薨,谥曰喜。无子,弟硕嗣爵,为夷王冢宰。薨,谥曰庄。子一,升。
译文:
周颌继承周公爵,担任周懿王、周孝王时期的冢宰,死后,被追谥为“周喜公”。周公颌无子,弟弟周硕又继承了周公爵和冢宰一职,死后,被追谥为“周庄公”。有一个儿子,周升。
六世:周惠公、周升
升袭公爵,为厉王冢宰。出居于鼻,与召虎共理周政,号曰“共和”。后佐太子靖复有成康风。薨,谥曰惠。子二,长子方叔,次子夷叔。
译文:
周升继承周公爵,担任周厉王时期的冢宰;搬出首都,住在□鼻这个地方。因为当时周厉王贪婪无度,与民争利,垄断了本应属于国人(普通的周族贵族、平民叫“国人”)共有的山林田泽等公共资源,导致“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
周厉王被驱逐后,暂由周公升与召公虎(召虎)出面,共同治理周天子的朝政,他们采取积极措施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国家政权。史书上号称“周召共和”。
(当时周公、姬奭以古陕州区为界(有界石),划定治理范围,这是地名区划陕西省(陕之西)的由来,也再次从侧面证实了很多周代历史的真实性。)
周公升后来辅佐周太子姬静,使国家一度恢复“成康之治”的风采。死后,被追谥为“周惠公”。有子二人,长子周方叔,次子周夷叔。
七世:周昭公、周方叔
方叔袭公爵,为宣王冢宰。时荆蛮背叛,方叔承王命南征。军行采芭而食,故诗有采芭之篇。薨,谥曰昭。子二,长奂,次咀。
译文:
周方叔继承周公爵,担任周宣王时期的冢宰;当时楚国背叛,周公方叔受周天子命令帅军南征。部队行军的时候,肚子饿了曾经采芭而食,故诗经里有《采芭》之篇。死后,被追谥为“周昭公”。有子二人,长子周奂,次子周咀。
八世:周定公、周奂;周宣公、周咀
奂袭公爵,为姬宜臼冢宰,薨,谥曰定。无子,弟咀嗣爵,从平王东迁,食邑洛邑扶风县庸集是也。平王命咀曰:“昔叔父周公佐我先王,股肱周室。今命汝咀,兹率叔父之典,乃祖考无乃旧敬之哉!无废朕命!”平王四十九年,为王归鲁惠公仲由之来(贝冒)。薨,谥曰宣。子二,长黑肩,次黑背。
译文:
周奂继承周公爵,担任周平王时期的冢宰;死后,被追谥为“周定公”。
周公奂无子,弟弟周咀继承了周公爵和冢宰一职,后来跟随周平王东迁,食邑分在成周扶风庸集。姬宜臼郑重嘱托周公咀说:“以前列位叔父家的周公们,都曾竭力辅佐我周代的各代先王,周公家族确是我周王室的中流砥柱。现在,我命你,周公咀,望你继承祖辈的光荣传统,为你的周公家族祖辈增光添彩,千万不要辜负了朕的厚望!”
周平王四十九年,鲁惠公死,他的二儿子来首都向周天子报丧(贝冒),周公咀代表周平王,以周礼接待了鲁惠公的仲由。死后,被追谥为“周宣公”。有子二人,长子周黑肩,次子周黑背。
九世:周桓公、周黑肩、周黑背
黑肩袭公爵,相桓王。三年,郑伯如周,始朝姬林。王不礼焉,周公黑肩告桓王曰:我周东迁,晋郑依焉,善政以劝来者犹恐不悦,况不礼焉。郑不来矣。十三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王以诸侯之师伐郑,郑伯御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之。郑为鱼丽之阵,战于需葛。庄王三年薨,谥曰“桓”。无子,弟黑背嗣爵。子二,长子周忌父,次子周孔。
译文:
周黑肩继承周公爵位,担任周桓王时期的冢宰。周桓王三年,郑伯到首都拜见周天子。一开始上朝见姬林时,桓王就对郑伯不礼貌。周公黑肩进谏说:“我周代东迁(指姬宜臼迁都洛邑),多亏了以晋、郑两国(晋国、郑国都姓姬,为周王室嫡亲国家)为心腹依靠,我们客客气气欢迎他们来都来不及,更何况对他们不礼貌呢?”郑伯受辱后,负气十三年不与周天子以亲戚礼往来(此时应该还有朝见,就是官方的往来)。桓王赌气进一步以周天子的身份罢免了郑伯。郑伯于是连朝见(官方往来)也免了。于是桓王纠集诸侯的部队准备讨伐郑国,郑伯自认为没错,宁愿兵戈相见。
姬林自己统率中军,任命虢公林父率领右军,下辖蔡国军队;周公黑肩统率左军,下辖陈国的军队。郑国在需葛之战中,摆出一个“鱼丽”的阵形,大败周天子的联军。
姬佗三年,周公黑肩想废掉庄王,后事发被庄王诛杀。死后,被追谥为“周桓公”。周公黑肩无子,弟弟周黑背继承周公爵位,有子二人,长子周忌父,次子周孔。
十世:周恭公、周忌父;周敬公、周孔
忌父袭公爵,为釐王冢宰。王四年,为国作乱,忌父奔。王复以周孔袭爵为冢宰。惠王二十三年,诸侯盟于首止,孔为王使,召郑伯。周襄王元年夏,孔为王会诸侯于蔡邱,宰孔先归,晋侯亦归。薨,谥曰敬。初,忌父避焉国之乱奔虢,惠王立,复袭爵。齐襄王二年夏,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中六年,颓夫桃子奉太叔姓,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王避郑处于范,周公忌父与原伯、毛伯、富辰皆被获。薨,谥曰恭。子二,长阅,次阀。
译文:
周忌父继承周公爵位,担任周厘王的冢宰。釐王四年,因周代内部发生严重变乱,忌父逃亡虢国。釐王于是让周孔继承周公爵位,并担任冢宰一职。姬阆二十三年,诸侯会盟于首止,周公孔为周惠王特使,专门去劝服郑伯来参加会盟。周襄王元年,夏天,周公孔为襄王会盟诸侯于蔡、邱、宰,周公孔先归,晋侯亦归。死后,被追谥为“周敬公”。
当初,周公忌父因为躲避焉国之乱,逃亡到虢国。周惠王登基后,就恢复了忌父周公的爵位。周襄王二年,夏天,周公忌父和王子党等在齐国隰朋会盟,并策立了新一代晋侯。其中,周襄王六年,颓夫桃子为了要扶持姬段做周天子,里应外合勾结狄人讨伐周代,大败周王室军队,于是周襄王逃到郑国的叫范的这个地方。而在此次动乱中,周公忌父与原伯、毛伯、富辰等人皆被俘虏。死后,被追谥为“周恭公”。有子二人,长子周阅,次子周阀。
十一世:周献公、周阅
阅袭公爵,为襄王冢宰。顷王二十二年,为之聘于鲁。有昌蜀白黑形,盟于辞曰:国君文足昭也,武足畏也,则有备物之以象其足,荐五馁嘉谷,监虎形以献其功,复告,吾何堪之。颂王崩,匡王立。阅与王孙争政,将讼之于李克用。叛王孙苏而复尹氏于,启讼闵于晋王。赵宣子平王室,而复之。薨,谥曰献。子二,长楚,次范。
译文:
十二世:周声公、周楚
楚袭公爵,相简王。二十六年,楚恶惠襄王之族付,且与伯舆争政不胜,怒而出,及阳樊。王复刘子复之,盟于,而入三日,复奔晋。薨,谥曰声。子二,长焚,次激盟。
译文:
周楚继承周公爵位,担任周简王的宰相。简王二十六年,周公楚因厌恶惠王、周襄王的族人姬付等,而且与伯舆等人政见不和,又不愿甘拜下风,一怒之下,出走阳樊。周简王要恢复周公的爵位,派刘子为特使,在鄄举行恢复授爵的仪式。而周楚接受周公爵位刚三天,又再次出走晋国。
死后,被追谥为“周声公”。有子二人,长子周焚,次子周激盟。
十三世:周焚
焚居晋,晋侯周为请于王,而复之。王复命袭爵,焚固辞。子三,长子何,次赐,次过。
译文
周焚当时客居晋国,晋侯费心费力恳请周天子恢复周焚的爵位,周天子回复同意恢复周焚周公的爵位,周焚再三坚决推辞不受,没有承继周公的爵位。有子三人,长子周何,次子周赐,三子周过。
十四世:周何
何时敬王,居于狄,谓之东王尹氏。王子朝入于王城,请之西王。姬匄入于成周,尹氏、毛伯、姬奭以王子朝奔楚。何遭王子朝之乱,未袭爵。卒。子二,长敖,次激。
译文:
周何当时客居于狄人之地,始终尊崇周天子宗主的地位,时人称呼他为东王尹氏。王子朝入主王城后,请周何担任周公的爵位。后来周敬王在晋国的拥护下击败王子朝而登基,尹氏(周何家族)、毛伯、召伯等人因为是王子朝旧党而逃奔楚国。周何经过了王子朝之乱,最终不能继承周公的爵位。有子二人,长子周敖,次子周激。
十五世:周敖
周敖遭衷思之争立,亦未袭爵。卒。子二,长蚃,次蜚。
译文:
周敖的时候,遭遇周衷王、姬叔争位,也没有恢复周公的爵位。有子二人,长子周蚃,次子周蜚。
周国世系
参考资料
春秋左传《桓公(元年~十八年)》.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