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颜色
《紫颜色》是长篇书信体小说,是一部思想性很强而艺术水平又很高的作品,作者是Alice Walker。
1982年第一次发表,是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刚一出版便成为畅销书,并为作者赢得了美国文学最重要的奖项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该书已成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经典。揭露了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并把美国的黑人问题放在世界范围来考察。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废除了奴隶制,但黑人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改善,同时进一步证明美国的黑人问题是个世界性问题,是第三世界黑人民族所受的歧视和压迫的一个方面。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即反对性别主义,反对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文主义,这些特征在《紫颜色》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内容简介
大约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美国南方佐治亚州乡村,十四岁的黑人 女孩西丽被后父奸污,生下两个孩子。多病的母亲不了解真相活活气死了。她的孩子被后父抢走失踪,她本人又被迫嫁给已有四个孩子的夫。丈夫另有所爱,对她百般虐待,而她受旧思想旧习俗的影响只是自叹命苦,从不反抗,只在给上帝写的信里倾诉内心的痛苦。她对丈夫毫无感情,甚至不愿意叫他的名字,只称他为某某先生。善良的西丽发现后父和丈夫都对妹妹耐蒂不怀好心,便帮助她离家出走。另一方面,她任劳任怨地把丈夫前妻的儿女抚养成人。
大儿子哈波结婚以后,想像父亲那样使唤打骂老婆,但儿媳妇索菲亚生性倔强,不肯对丈夫俯首贴耳唯命是从,在生了好几个孩子以后还是离开了哈波。西丽丈夫以前的情人,歌唱家莎格患重病流落街头。某某先生把她接到家里,她在西丽的精心护理下恢复了健康,两人成了知心朋友。莎格开导西丽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聪明才智,要跟大男子主义思想作斗争,主动争取女人应有的权利。
莎格的启发开阔了西丽的眼界,她开始用新的眼光观察世界、考虑问题。后来,莎格发现西丽的丈夫一直把耐蒂从非洲写来的信件秘密收藏起来不让她知道。西丽在愤怒之余决定脱离某某先生,跟莎格去孟菲斯。她走出家庭学习缝纫,成为手艺精湛的裁缝,开起裁缝铺,过上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某某先生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认识到过去大男子主义思想的错误,向西丽作了诚恳的检讨,获得了西丽的原谅。他们不再是夫妻,但成了知心朋友。西丽的妹妹耐蒂出走后到黑人牧师塞缪尔家干活,又随他们去非洲做传教士。她发现牧师的一儿一女就是西丽失去的孩子。塞缪尔一家在非洲生活得很艰难,他妻子染上非洲疟疾不治身亡。
英国殖民者为种植橡胶肆意破坏当地奥林卡人民的土地和村落。塞缪尔和耐蒂赶到英国向教会求救,但遭到冷落和侮辱。他们返回非洲时当地人民对他们大为失望,纷纷投奔住在森林深处反抗白人的母布雷人。耐蒂此时已经跟塞缪尔结成夫妻,决心带着儿子亚当、女儿奥莉维亚及儿媳妇塔希回国。
小说结尾处,西丽跟妹妹和儿子、女儿重新团聚,过上快乐的生活。
小说主题
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许多重要社会问题——妇女问题、黑人种族问题、非洲殖民问题等;更多地是在探讨黑人男女之间相处的地位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
创作背景
《紫颜色》发表于二十世纪,描写中下层黑人女性的觉醒之旅。
女性主义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从19世纪持续到20世纪初的思想和活动被称为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它主要是致力于争取女性在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上平等权利的女权运动,并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提出质疑。到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浪潮兴起。它不单强调争取女权,更重视男女两性在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分析。经典之作是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它认为女性被置于第二性的从属地位。从此女性主义批评走向“妇女形象批评’’和“女性写作”的道路。而80年代以后,多元文化凸现,这时的女性主义批评肯定男女差异,侧重“身份批评”,把种族、性别和文化联系在了一起。这正是《紫颜色》出现的年代。对于《紫颜色》的研究分析,就多侧重于它的妇女主义特色。艾丽斯·沃克指出妇女主义之于女性主义就如同紫色之于淡紫色。就像紫色包含淡紫色一样,妇女主义包含着女性主义。妇女主义是对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作品鉴赏
由于小说审视了对女人的嫌弃和暴力,新闻媒体对它评价很低,评论家们也大加攻击,小说中有关宗教信仰的部分被忽视或有意予以忽略。
除此之外 ,小说中所描述的女性同性爱也是引来争议和攻击的原因之一。因为历来受到社会攻击和嘲笑的女性之间的情爱 ,在《紫颜色》中倍受赞赏,在艾丽斯·沃克的笔下,女性之间的情爱充满了蜜意柔情而毫无色情成分,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于1985年把小说改编成一部国际闻名的十分成功的电影以后,对它的争论越来越多。
可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 ,《紫颜色》在不同肤色、不同阶层和不同国家的妇女中都大受欢迎 ,十分轰动。80年代大部分时间里,《紫颜色》是一部女性主义畅销小说,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一年半之久。
翻译版本
陶洁所译的《紫颜色》(1986、1998)
杨仁敬的《紫色》(1986、1987)
鲁书江的《紫色—写给上帝的信》(1986)
张建英的《紫色》(2001)
最为完整、准确、具有有代表性的译本:
女性译者陶洁所译的《紫颜色》(1998年版)与男性译者杨仁敬的《紫色》
作者简介
爱丽丝·华克(1944~ )美籍黑人,曾受邀拜访马丁·路德·金家中,并参与了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1972年至威尔斯利大学任教,开设了“妇女文学”课程,是美国大学中最早开设的女性研究课程之一。后受邀出任《女性》杂志编辑,并在刊文中首次提出“Womanist”(女权主义)一说。
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一位近年来在美国文坛颇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黑人女作家。她出生于美国南方佐治亚州的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成长于60年代美国黑人争取种族平等的民权运动高涨时期。她在上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后都曾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不仅如此,她还是美国妇女运动的积极分子,曾担任妇女运动的喉舌《女士》杂志的编辑。童年的贫困生活和政治运动经验是她创作的源泉,同时还赋予她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她说:“因为我是黑人,我是女人,因为我在贫困中长大,因为我是南方人……我对世界的看法跟许多人对世界的看法很不一样。我对社会只可能有非常激进的观点……我对事物的看法可以帮助人们明白哪些东西需要改变……由于我在南方长大,我对不公正有十分敏锐的感受——非常迅速的反应。”她把争取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她的作品大多以她熟悉的美国南方佐治亚州和密西西比州农村为背景,以她的父母亲友家乡邻里为原型,内容主要反映黑人,尤其是深受社会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的爱与恨,表现她们追求自我解放和个性完整的斗争。自1968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一度》(Once)以来,沃克已经发表五部长篇小说、两个短篇小说集、一部为儿童撰写的有关黑人作家兰士敦·休斯(Lanston Hughes)的传记和五卷诗集。她还积极挖掘被湮没的黑人女作家佐拉·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的作品,为她编辑选集,从而确立她在黑人妇女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和对黑人文学的贡献。沃克的作品曾多次获奖,1982年出版的《紫颜色》(The Color 紫色)更是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成为畅销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1983年,这部小说获得美国文学界的两项大奖——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她提倡的以“百衲被”为象征的妇女主义文学思想誉满全球。
参考资料
西丽的新生命仪式——《紫颜色》西丽与莎格情感关系之透视.吾喜杂志.20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