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连元自传
田连元自传是一本展现著名评书艺术家田连元人生历程的书籍,由新华出版社和春风文艺出版社分别于不同时间出版发行。春风文艺出版社于2011年09月出版发行了该书。
内容简介
田连元自传是田连元先生的自传,他依据四十多年的个人日记,用质朴的笔调真实地讲述人生七十年的苦、辣、酸、甜。他讲述了自己从学校的“模范儿童”辍学学艺,登台失败后获得成功,从团长到农民,身逢绝地后拼死得活的经历。他分享了自己唱京剧、演小品、导歌剧、当主持,以及两上春晚、三下台湾、首闯香港的故事。他还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的开播主持与撰稿,为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担任顾问。田连元以独有的语言风格和平民心态讲述自己的故事,阅读《田连元自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其中包含他的人生体悟,给人思想的启迪。
编辑推荐
《田连元自传》:他生逢乱世,经历战争,当过难民;他经历“文革”,罢官挨斗,下乡务农,穷困潦倒;他第一个把长篇评书搬上电视荧屏,开设栏目,获得成功;他第一个走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讲堂,讲述中国评书艺术;他第一个走进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传授中国评书艺术;他在北京大学开设“田连元北大书场”。人们说,他是评书艺术的常青树、中国评书艺术发展的见证人。
作者简介
田连元,祖籍河北沧州盐山县,出生于吉林长春市,读书学艺于天津,工作于辽宁本溪市。读书五年,辍学学艺,靠自学完成大学文科课程。曾录制广播、电视长篇评书多部,如《杨家将》《刘秀传》《楚汉之争》《水浒传》《小八义》《施公案》《隋唐演义》《为信仰而奋斗的人们》《津门传奇》等。曾获首界国家人事部、国家文化部联合授予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奖,曾获“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一等奖,“全国曲艺新曲目比赛”一等奖;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曲艺60年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全国评书、评话十大名家”称号,本溪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评书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华曲艺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曲协主席,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连任辽宁省七、八、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
图书目录
自序
引言 我的出生
一、有记忆便是战争
炸飞了的新娘
“圆光”——第一次撒谎
二、逃难路上
妹妹差点被卖了
罗小黑小子之死
三、第一次登台演出
桌子底下的观众
我唱了一段有违宗教政策的段子
老师不让唱了
四、从“模范儿童”到辍学学艺
“模范儿童”四个字把我紧张的够呛
挥泪告别学校
看人家,九岁就挣钱养家了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五、学文与习武
“旧书摊儿学院”
岳家的“左把枪”名震津西
借读课本代替上学
六、我在小站的老师和朋友
良师益友范云
少年知己张凤祥
七、我真正踏上了舞台的时候
艺名的来历
登台即告失败
想改行但无路可走
成败起伏的艺术实践之路
八、入了曲艺团,算有了组织
入了曲艺团却没让说书
给主演念书道子
九、意想不到的情缘
遭到各方反对的恋爱
催变的婚姻
不像婚礼的婚礼
十、丧事连连
父亲病故,肩负重任
祖父病危 有心无力
他年故土倾泪诉
十一、情缘无奈 现实定格
我较早当了父亲
两封信道出实情
十二、该上台时则上台
彩屯说书
王铁夫的一席谈
说新书初试牛刀
十三、这就叫红了吗?
《追车回电》没想到能火
我的第一部广播长篇评书
十四、在那史无前例的时期
我怎么当上团长
当了团长倒了霉,撞刀口上了
人民大会堂,周总理指挥大合唱
十五、罢官前后
第一次想到死
我讲“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十六、战校生活
谁敢撕毁毛主席语录
全团下乡
十七、桓仁镇的农民
梨树沟印象
“四、五干部”和新诗作
十八、拼死当个农民
上山砍树 体会到什么叫“累死”
下田插秧 觉得古诗当改
上古城子的看桃人
十九、死而复生的艺缘
嗓子“关门儿” 注定“歇菜”
改演京剧样板戏
忍痛杀鸡
二十、生活从拮据走向绝境
从卖手表到没了户口本
从柳树苫房到烧书做饭
菊花能活,我能活吗。
二十一、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还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准备去静坐绝食
天助我搬家
二十二、农民又回到市里
讲故事,说相声
是如梦初醒还是现实如梦
换个地方,去沈阳市
二十三、北门四省市会演
《新的采访》 《没演完的戏》被《中国文学》译载海外
到中央戏剧学院讲课
游园与看“焰火”
二十四、海城地震 我们奔赴地震中心
地震前后
难忘的除外之夜
二十五、“难忘的事976年”之后
恢复歌剧《江姐》的排演
“还原会”的折磨
大字报贴到文化部——“田连元有一条人命”
二十六、二万五千里的巡回演出
记忆中的第一次醉酒
清真寺里的一堂课
独特风格来自哪里
二十七、高原之行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与杨振华一席谈
瑶池印象
二十八、一路观光奔西安市
行程中的历史故事
古都见闻
诸葛亮是智慧的符号
“谐剧”大师王永梭
二十九、穿越丛山到昆明市
看西山楹联
茅台酒每瓶十三元五角、竟没有一个人买
挥泪告别重庆市
三十、三峡行
丰都县与万县
江水长流传闻多
传说田连元死了
三十一、调整改变 适者生存
歌舞晚会加一段评书
编导相声剧《甜酸苦辣》
三十二、首开电视长篇评书之先河
从广播评书《杨家将》说起
电视评书《杨家将》的产生过程
《杨家将》轰动北京
围绕方言引起的
三十三、走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第一次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不忘的追忆——怀念母亲
与几位名家的合影
三十四、第二次上“春晚”
李瑞环同志的谦和大度
“红队队长”与江泽民同志握手
三涉“春晚”,失之交臂
三十五、获首届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奖
首次登上天安门城楼
讨论会上 我发言阐述“穷酸堂”
巧遇庄则栋
不是亲戚的亲戚
三十七、非专业主持人
参与中国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的设立
辽宁卫视《共度好时光》开播第一期
一场京剧荟萃的晚会
与宋丹丹主持阜新玉龙文化节开幕式式
三十八、七年的《戏苑景观》
《听书看戏》
名家印象
忘不了的徐福元
三十九、非专业相声、小品演员
与那英说相声
戏曲小品《寇准巧断双夫案》
与台湾影星萧蔷演小品
四十、为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当顾问
应聘之初
为拍《水浒传》上梁山
夜谈《水浒传》一已之见
一期没有播出的《实话实说》
四十一、和日本友人铃木靖的交往
初次见面
托捎的礼品
相会于北京
四十二、出访加拿大
不会英语照样出国
与大山同行
语言不通,还是麻烦
四十三、加国之游(一)
到美国转了一圈儿又回来了
邂逅牛先生
绮丽山怪坡
哈里法斯凭吊泰坦尼克号
四十四、加国之游(二)
尼亚加拉大瀑布
多伦多大学讲课
四十五、加国之游(三)
闲逛央街
听小杜、刘红说加国
北京协会的邀请
四十六、从艺四十年活动
颁奖会和研讨会
赵本山迟来的祝贺
四十七、北京大学讲课与说书
首次进北京大学讲课
到北大现场说书
第二次北大说书
大学说 小学也说
四十八、俄罗斯之行(一)
初会司格林
安检难过
游览圣彼得堡
四十九、俄罗斯之行(二)
不平凡的墓地
去诺夫格勒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的第一次讲课
五十、俄罗斯之行(三)
圣彼得堡大学的第二次讲课
一次终生难忘的尴尬会餐
五十一、夙愿未偿,心愿未了
江景寿印象
重回司格林
五十二、再开新领域
北方评书首次进入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一次到台湾
开入的即兴演出
槟榔西施美,槟榔实难吃
五十三、第二次去台湾
首演宜兰县,首讲教育大学
台北红楼剧场的演出
日月潭之行访“惭愧大师”
告别演出恰逢母亲节
五十四、第三次去台湾
郝伯村一家来听书
五十五、与金庸大侠的不见之缘
我看新派武侠小说
录制《书剑恩仇录》
五十六、出版《田连元大话成语》
上了一次老年大学
签名售书时,读者送我一本我21岁时买的书
五十七、风雨本溪五十年
曾一度想回天津曲校任教
没搞活动的从艺五十周年
连元三喜庆典活动
五十八、我的几个徒弟
开门弟子张洁兰
卞志明与关勇超
台湾弟子叶怡均
第五个弟子王静
五十九、我看当前评书艺术的处境
评书会不会消亡
评书能不能发展
六十、我这一家人
妻子、弟弟、妹妹
长子、长子与次子
长孙女、小孙女与外孙女
告一段落的话
田连元书法作品
后记
内容节选
于是我很自然地便和他有所接近。他给这些来自公社各大队的业余青年、文艺爱好者加上我这个年轻的专业艺人,上乐理课,讲简谱,音名,音符,音阶。使我知道了一个旋律是可以用谱子记录下来的。
他能拉一手漂亮的二胡,他的一双手,手指细长,灵活自如,拉起二胡来,什么《二泉映月》《病中吟》《光明行》等等,无不得心应手,表现力极为丰富。在我还没听过大演奏家之前,他就是我心目中的二胡演奏高手;他会吹笛子,偶尔拿起笛子来试吹一曲,也嘹亮动听,幽雅婉转;他还有一次用唢呐吹了一曲《将军令》;他还会拉手风琴,经常给人伴奏。
我们文工团员中有他的同乡,说他是带眼儿的会吹,带弦的会拉,而且还唱得好。后来在小站镇业余会演当中,我听到一次他在台上引吭高歌“我骑着马儿过草原”,简直和胡松华不分伯仲,台下掌声如雷鸣一般,是那晚一台节目中最火的一个。但此后便再没听到他唱歌,这对我来说是个谜。唱得这么好,我们小站文工团演节目为什么不让他唱,他为什么不去专业文艺团体?后来我从熟悉他家情况的文工团员嘴里知道了内情。他家出身不好,父亲因历史问题给定了个“历史反革命”,范云也就受到牵连。尽管如此,他还凭借自己的才华,考入天津音乐艺术学院。但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他因有“右倾”言论,虽未被定为右派分子,但却被“内控”使用,并强令休学。这样他就回到了南郊小站,也就成了后来王蒙先生笔下所写的那种“给右派分子摘帽子而又没帽子可摘的人”,这是一种“非是其人,疑似其人”的政治压力,只有在那极“左”思潮统治下,才会出现如此情况。
范云很乐观,谁也看不出他有什么政治上的压力。他生活中谈笑风生,乐于助人,又聪颖机敏。他找出三弦琴独奏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等让我练习,从理论上说出三弦这件乐器的多层面的表现能力。
他不但懂音乐,也懂得曲艺。在去海河工地劳动归来之后,他以工地生活为素材写了段“山东快书”,由我上台演出参加南郊文艺会演得了一等奖。
他写的曲艺评论文章,曾在“中国曲艺家协会”办的《曲艺》月刊上发表。
参考资料
田连元自传.豆瓣读书.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