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华
金桂华,1935年1月14日出生在中国上海,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曾任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会长。
1950年,金桂华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被调至北京外国语学校学习。1953年,金桂华赴朝鲜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解释代表团的译员工作,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外交实践。1954年,毕业后的金桂华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1969年-1971年,金桂华任外交部参赞。1988年-1991年,金桂华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1991年8月-1993年11月,金桂华任驻马来西亚兼文莱特命全权大使。1994年1月-1997年7月,金桂华任驻泰国特命全权大使;其后担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务。
2002年,金桂华所著的《话说外交调研》出版。之后,他继续创作了《外交谋略》《从官方外交到民间外交》等书籍。2016年,金桂华所著的《金桂华外交生涯文集》出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金桂华1935年1月14日出生在中国上海,他的出身贫寒,父亲以做小买卖为生,金桂华在上海格致中学读书,靠着申请减免学费。当时迫于生计,他每天放学后在淮海路摆个小摊,挣些钱贴补家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掀起“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的热潮,金桂华瞒着父母报名参加了军干校,准备赴朝抗美,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的父母亲极力劝阻,但金桂华没有放弃。12月8日,金桂华手提小箱子,搭火车离沪北上。离沪后他首先抵达南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停留一个多月,换上黄色的棉军装,过起了军事化生活。后来,周恩来总理指示打算从这批上海市参干的青年学生中培养和选拔出新中国的第一批红色外交官,于是金桂华和同学们被调往北京。1951年1月,金桂华抵达北京,来到北京外国语学校(即当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开始了三年半的大学生涯。这段经历教育金桂华树立了革命人生观,也引导他走上外交事业。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根据协定,停战双方要各自派遣解释代表团赴朝鲜,对被敌方俘虏的己方战俘作解释工作,以使其自愿决定是否重返祖国。金桂华的任务是力争尽量多的中方被俘人员早日回国。1953年9月,金桂华与另外22名同学作为英语翻译赴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解释代表团。他们的驻地在位于三八线北侧的开城,分散居住在朝鲜老乡的民屋里,金桂华的解释工作在三八线以南的敌占区东场里进行,他在第32号帐篷内为志愿军解释代表做翻译工作,当时有几位被俘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毅然选择回国,其中一位还当众从贴胸处掏出自制的五星红旗。由于美国的横加破坏,解释工作只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十次便被迫中止。
1954年2月,金桂华告别开城回国,他谈到:“这次朝鲜之行是一次十分难得的考验和锻炼机会,不仅使我学到的外语得以实践,而且受到尖锐的外交斗争的洗礼。”这场三八线上的外交搏弈是金桂华平生第一次外交实践。
外交生涯
任职经历
1954年,金桂华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同年,金桂华入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起初他在新闻司做外国记者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他开始做国际形势调研工作。当时金桂华被安排值夜班,他每晚阅读大量世界各大通讯社和报纸发布的重要新闻、评论,并写成简报,次日早晨分送中央和外交部领导参阅。在1962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期间,金桂华在午夜阅读到关于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已调头回驶的消息后,立刻告知带班领导,并直接电话报告周总理办公室。因为中央十分关心这件事,他的及时报告就是完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1969年-1971年,金桂华任职外交部参赞。1971年3月,金桂华从茶陵县外交部“五七干校”调回北京,参加接待报道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美国记者的工作。8月5日,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赖斯顿夫妇,金桂华参与该会见。1972年4月,金桂华又作为新闻官参加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国。回国后,他被任命为新闻司国际形势调研处的抓总副处长,为了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完成任务,金桂华的办法是:“学习,学习,再学习。”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后,上级交下来一个重大调研课题:这次危机的程度如何,是否会引发资本主义总危机?因为金桂华之前接触的大多是国际政治方面的问题,对于世界经济了解较少。于是,金桂华借来一大堆图书,从书中学习。在全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0世纪80年代初,金桂华被调往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从事战略调研工作。1983年5月,金桂华应朝鲜外交部的邀请,陪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重访朝鲜。因为朝方知道他和凌青都曾当过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以对他们破格接待。金桂华此行是在“亲爱的领导者”(即金正日书记)直接关怀下进行的,他们访问了平壤、元山、开城和三八线上的前沿阵地。朝鲜副总理兼外长许谈宴请,金日成主席在妙香山延丰湖畔的别墅里接待了他们。整个接见历时40分钟,气氛十分友好。
1988年-1991年,金桂华任职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1988年,美国国防部长来华访问,当时正是美国大选前夕,邓小平同志会客时当着许多中外记者的面说,希望美国共和党的布什当选总统,此话一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在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邓小平这句话是不是代表中国政府的官方立场?金桂华利用十几秒钟的准备时间,思考出了“模糊回答”的对策。他回避了直接回答“是不是中国政府官方立场”这一敏感问题,而是说邓小平先生这句话只为表示对布什先生的良好祝愿。他还补充道,美国大选是美国人民的事。这个回答既让他摆脱了困境,还得到记者们的认同。
金桂华任外交部发言人期间,中国的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是每周举行两次新闻发布会,同时在每次发布会上既发布又答问。在金桂华三年半的发言人生涯中,他自己主持了几十次的发布会。尽管每次记者招待会之前他都做了充分准备,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提问是预料之外的,这就需要发言人具有很强的应对和应变能力。金桂华感叹地说:“这是一段十分难忘的经历,对我的锻炼和考验很大,收获颇丰。”
1991年8月-1993年11月,金桂华任驻马来西亚兼文莱特命全权大使。1994年1月-1997年7月,金桂华任驻泰国特命全权大使。金桂华认为:“要搞好涉外工作,就必须搞好使馆内部;要搞好内部,馆长必须以身作则;馆长以身作则时,身教重于言教。”之后,金桂华担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务。2000年底,金桂华从外交学会副会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他平常爱写些东西,还会受邀出去讲课。
外交心得
在金桂华看来,外交部发言人首先需要懂得外交语言的特点并且善于应用。外交语言有五大特点:讲究委婉、着意含蓄、注重模糊、力求折衷、“废话”很多。他认为,发言人对外宣传要“先发制人”,而且应该遵循的一条根本准则是“以信为本”,决不撒谎。另外,外交部发言人既需要按官方口径对外谈话,同时也要善于一个口径,多种说法。
金桂华认为,外交部发言人还要懂得回避。“王顾左右而言他”,是发言人必须掌握的高级技巧。回避的办法多种多样,一个常规办法是正面阐述同这个问题关联的政府立场,另一个方法就是避实就虚。他还认为,“无可奉告”不可滥用,发言人应该善于掌握含糊策略。此外,如果遇到严峻形势和敏感问题时,陷入不能说或者没得说,但又非说不可的困境时,就需要具有善于说“废话”的能力。
创作经历
2002年,金桂华所著的《话说外交调研》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之后,他继续创作了《外交谋略》《从官方外交到民间外交》等书籍。2016年,金桂华所著的《金桂华外交生涯文集》出版。
任免信息
1992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命金桂华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文莱特命全权大使。
1993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一、免去金桂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职务;二、免去金桂华兼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文莱达鲁萨兰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三、任命金桂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7年8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免去金桂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个人作品
书籍作品
数据截至2024年7月25日
社会活动
2009年12月8日,金桂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题为“外交语言的特点与外交官对外谈话的艺术”的讲座,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的回答。
人物轶事
在金桂华的发言人生涯中,最让他难忘的是第一次主持发布会前的准备工作。发布会前的星期日,金桂华在家里举办了一场“家庭新闻发布会”。金夫人扮演起外国记者,多次向他发问,其中包含一些“尖锐”的问题。金桂华按照外交部的官方口径一一作答。如果回答的不够理想,他就一遍遍重来。
金桂华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做读书笔记,在他的的书架中有累计32本笔记本,共约236万字。他和爱人还把笔记编了条目,做了汇总,方便使用。
人物评价
金桂华这大半生,兢兢业业干外交,认认真真做学问,称其为一名“学者外交官”或许更恰如其分。(《世界知识》记者行舟评)
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发布台上,人们总是能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他们或幽默、或亲切、或严肃,面对各国媒体侃侃而谈,通过发布台向世界宣示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金桂华大使曾经也是发布台上众多熟悉面孔中的一个。(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评)
参考资料
盘点:从履历看外交部历任新闻发言人去向.央广网.2024-07-24
金桂华揭密外交部发言人艺术:发言人决不能撒谎.中国新闻网.2024-07-29
往事岂能如烟.澎湃新闻.2024-07-25
盘点26位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中国新闻培训网.2024-07-24
金桂华:一个突发事件催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机制.央视网.2024-07-24
实用外交学系列讲座第九讲:金桂华大使谈外交语言的特点.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网.202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