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寿镛

张寿镛

张寿(1875—1945年),字伯颂,号泳霓,别号约园,浙江省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著名爱国教育家、藏书家、文献学家。为明末著名抗清民族英雄张煌言的后裔。

光绪癸卯(1903)举人,清末曾任淞沪捐厘总局提调、宁波政法学堂监督、杭州关监督、苏州市知府等职;辛亥革命后历任浙江、江苏省、湖北、山东省财政厅长,后任民国财政部次长、政务次长等职。

1925年五惨案发生时,适任沪海道尹,与租界当局严词相争,对人民权利多所维护。同年与社会贤达王丰镐等共同创办当时由中国人自办的两所私立大学之一的光华大学,并被选任为校长,以收纳脱离美国教会学校圣约翰之五百余爱国师生,从帝国主义者手中收回教育权,并谆谆以“复兴中华,复兴光华”极勉后人。

著有《约园杂著》及其续编、《约园演讲集》、《史诗初稿》、《经学大纲》、《史学大纲》、《诸子大纲》、《文学大纲》、《约园诗文选辑》、《为光华大学诸生精神谈话》、《说文解字部首》、《乡谚证古》及各类理财政略报告等。1952年其夫人蔡瑛将约园藏书3768种计45410册全部奉献给国家,获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褒奖状。

人物生平

民国14年(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圣约翰大学师生550余人因校长卜舫济以高压手段阻挠学生的爱国举动,愤慨离校,共商自办学府。张为离校学生善后委员会的工作捐款、捐物,并捐资3000元作为校舍建筑费,新校筹备委员会决定成立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推举张为校长。是年9月光华大学成立,先在霞飞路(今淮海路)租房上课。次年9月,大西路(今延安西路)校舍建成,即迁入上课。

张主持光华校政,竭力效法蔡元培,延请教授不拘一格,兼收并蓄,罗致人才极一时之盛。中国抗日战争初期,大西路校舍在战火中被毁,学校迁入租界上课。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要各校向日伪当局登记,张立即表示:“我宁愿解散光华,决不登记。”并委托在四川省的光华大学商学院院长在成都成立分部(今西南财经大学)。为避免登记,在上海的光华大学改称诚正文学社(即原文学院)和格致理商学社(即原理学院)。张历任地方财税官员,深识此中利弊,又与上海金融界有较深渊源,在整顿江苏省财政、清偿旧债之余,尚能每月解款70万元供给中央政府,为各省之冠。

张在光华还亲自授课,其讲稿辑成《约园演讲集》、《经学大纲》和《史学大纲》等书。他的著述还有《约园杂著》、《诗史初稿》等问世。他好藏书,收罗近10万册,就其所藏刊刻《四明丛书》等已广为流传。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与郑振铎、何炳松等接受政府委托,在上海秘密收购古籍,收到善本4860部、普通本1.1万余部,为保存祖国文献作出了贡献。

担任职务

清末,历任有:

淞沪捐厘总局提调宁波政法学堂监督杭州关监督。

民国后,历任有:

辛亥后,曾担任上海货物税公所所长,

浙江省财政厅厅长、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江苏省财政厅厅长、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1928年)、江苏沪海道尹。

北洋政府理财

辛亥革命到“九一八事变”(1911-1931年),张寿镛先后当了十多年的财政官员,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理财,遍尝官场生涯甘苦辛酸,终于长揖辞官,以办学、编书为乐。

在北洋政府时期,他的第一个差使是办上海市国家税务局。这在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厘差,但他在上海为时仅三个月就卸任了。接着,从1912年到1915年,他应浙江省都督朱介人之请,当了浙江省财政司长(后改称厅长)。由于他是浙江人,而且与朱介人相处较好,得以发挥他的才能,当时,浙江省的年税收入连国税在内只有1600万元,辛亥革命时发了200万元军用,尚且有百万元外债,财政十分困难。在他任中,把每年税收平均提高两千二三百万元。除上缴国税、收回军用票、清偿外债外,及至他离任那年,还库余80万元,老百姓的负担反而减轻了。他采取几个措施:第一是治乱。包括制定税则章程,他不顾属吏谩骂,严禁贪污和苛捐杂税。第二是兴业。照他的说法是调查土宜,振兴物产,也就是利用浙江省当地资源来发展生产,从发展生产中来增加国家税收。从那几年中,因收入上缴偿债,用在地方建设上的就不多了。可是他还是办了些好事,如修建马路,开辟西湖市场等。

从1915年到1918年,他担任湖北省财政厅长。那时已进入军阀混战年代。湖北的财政比浙江更难治理,他以在浙江时的办法,而且管得更严更细。曾做调查土宜、振兴物产方案计两三万字,当时,湖北督军是军阀王占元,为扩充地盘和势力,掠夺民财,增发官银局钞票。张校长不肯附和,就离开湖北。

1920年,张寿镛由北洋政府派任江苏省财政厅长。当时,江苏督军是李纯,因张校长不是他的亲信,被挡驾了,后调派为山东省财政厅长。但山东当权者强调鲁人治鲁,实际上也是变相挡驾,他接任不到十天,就主动辞职离去。

此后,北洋政府数度调他去北京市任财政部秘书、总务厅长、库藏司长以及执政府秘书、上海市南北和议秘书等,一度还在北京筹办劝业银行。然而张校长均不感兴趣,自称:此数年中,最无足述,流露了他对仕途的厌倦。

著作

刊刻有《四明丛书》,共8集,178种,1000余卷《诗文初稿》《经学大纲》《诸子大纲》《文学大纲》《约园杂著》著《四明经籍目》《游蜀草》《史诗初稿》《约园演讲集》《史学大纲》《两浙学术考》等。

藏书

久居上海,极喜藏书,抗战初期曾加入“文献保存同志会”,与何炳松、郑振铎、徐森玉等人,在上海抢救沧陷区古籍,两年中收古籍15000余部。于上海市收得陶氏“涉园”、歙县宋氏“一览楼”等故家藏书及抄本,积50年之功,得珍本、善本4 860部,普通本11 000多部,总藏书达成16万卷之巨,庋藏于“约园”诸11个藏书楼中,每室都有其室名:独步斋、双修楼、咫进阁、临流轩、听雨楼、葆光、带草堂、鸡鸣馆、尚絅室、燕诒、三益庐等。1937年冬编有一善本书目,大部分为明刻本,以藏书的刊刻年代为序,共达735部,抄校本254种。搜集浙江省地方文献刻为《四明丛书》10集,收浙江鄞县古今先贤人物著作总集205种,搜采之广,卷之繁,为丛书中罕见,多从中国国家图书馆天一阁、文澜阁、嘉业堂等公私藏书中翻抄而来。曾作《述怀》诗:“藏书如不读,滋味那知长?琳琅万卷,刻不寻常”。所作读书记有《甲申检书记》,专记善本;《癸未读书记》记普通之本;《抄本善书跋》记传抄之本。编《元明刊本编年书目》2卷,按照版本年代先后为序。1949年后,其家人将遗藏4万多册图书,捐献给北京图书馆,受到文化部褒奖。藏书印有“约园藏书”、“后世子孙所宜永永宝藏”、“泳霓之印”等。

参考资料

百年大计,根在树人 ① —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的办学之道.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24-01-17

读图|张寿镛与光华大学的故事.澎湃新闻.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