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谢子长

谢子长

谢子长,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市)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

1897年1月19日,谢子长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市)枣树坪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22年,谢子长考入山西陆军学兵团,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术,1924年回安定县办民团,任团总。同年赴天津市、北京,参加反帝斗争,参加进步青年组织“共进社”。1925年,谢子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据党的指示回到陕北地区,利用民团团总身份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初,谢子长被选为子长市地方行政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农民协会促成会委员。同年10月,谢子长与唐澍等人组织领导清涧起义,他任西北革命军游击支队营长、副指挥。1928年5月,谢子长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革命军第3大队大队长。后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委员。

1930年,谢子长任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在陕北、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地做兵运工作。次年10月,谢子长和刘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1932年2月12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1933年夏,谢子长被派往察绥抗日同盟军第18师,负责中共组织的工作,协助师长许权中指挥作战。同年11月,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恢复和建立了陕北红军游击队5个支队,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据地。1934年,谢子长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

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积劳成疾,终因伤病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子长市灯盏湾逝世。同年,为了纪念谢子长,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1946年,瓦窑堡子长陵建成并将谢子长灵柩迁葬时,毛泽东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彭真等也题词纪念。1954年,子长陵改名为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2009年9月10日,谢子长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7年1月19日,谢子长出生于陕西省子长市(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11年入学读书。1919年,谢子长考入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次年转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不久便担任校学生会负责人。受五四运动影响,1922年,谢子长中学未毕业,就回家乡创办了一所小学,意图教育救国。但当时的陕北地区由于“土皇帝”井岳秀大肆纵兵拉差,盘剥压榨,百姓无钱供孩子上学,于是谢子长决定投笔从戎。

投身革命

1922年,谢子长考入了山西陆军学兵团,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术。毕业后赴河南省、北京等地考察社会,与共产党人李子洲结识,并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4年,谢子长从北京返子长市创办民团,任团总。同年,他又赴天津市、北京,参加反帝斗争,参加进步青年组织“共进社”。1925年,安定民团被军阀整编,谢子长任连长,随后奔赴京津,联络陕西省旅京人士,进行反对陕北地区军阀井岳秀的活动。同年,经白超然、白志诚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谢子长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回到陕北继续办县民团,仍任团总。他与中国共产党党员李象九利用社会关系,进入军阀井岳秀部队石谦团当了连长,利用公开身份在安定一带进行革命活动。他经常对士兵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教育,并秘密在石谦团建立了中共特支,发展了一批党员。

1927年初,谢子长当选为子长市地方行政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农民协会促成会委员,组织和领导农民协会打击封建官僚,惩办土豪劣绅。同年2月,谢子长率第十二连由宜川县返安定驻防。同年10月,他与唐澍等人组织领导清涧起义,他任西北革命军游击支队营长、副指挥,并按计划赶到宜川与其他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宜川会师后,由于部队被优势之敌围攻,加之旅长李象九指挥不当,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谢子长率部分部队突出重围,转战韩城市。在陕西省委领导下,起义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唐澍任总指挥,谢子长任副总指挥。1928年1月,部队向陕甘边发展,在进攻宜川城等几次战斗中失利,清涧起义失败了。

1928年2月初,谢子长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去洛南三要司许权中旅国际旅行社工作,任营特派员兼副营长。同年5月,谢子长同唐澍刘志丹一起领导了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三大队大队长。他率领第三大队增援被敌围攻的陕东赤卫队,大败敌军。6月中下旬,敌军集结重兵“围剿”起义部队,渭华起义失败。1929年2月,在中共陕北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上,谢子长当选为特委军委委员。同年夏,他受命到宜川争取梁占魁部。1930年,谢子长赴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兵运,任苏雨生骑兵师10旅旅长,后入谭世麟部,任团长。谢子长利用其公开身份,收拢各地躲避追捕的党团员和革命群众,争取民团、哥老会,在敌人力量薄弱的陕、甘、宁边界地区活动,后遭敌袭击而失败。同8月,他又出任中共陕北地区行动委员会军事总指挥。同10月中旬,他调往中共中央特科受训(地址上海市)。1931年春,谢子长回到陕北,继续在甘肃平凉一带从事兵运工作。

奠基陕北

1931年10月,谢子长和刘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次年2月12日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1932年,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的杜衡来到游击队,以谢子长曾打过两次败仗、造成了一些伤亡为由,撤销了他的总指挥职务,派去甘肃省搞兵运。谢子长到甘肃后,于同年5月组织了靖远兵变,成立了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任总指挥,但由于杜衡的错误领导,陕甘游击队遭受重大损失。8月,谢子长受命率游击队南下耀州区作战。此时,正值敌人三路“进剿”,形势十分严峻。谢子长摸清敌情后,当即决定以退为进,诱敌深入,在照金根据地腹地歼敌400余名,扭转了危局。1932年12月,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这时,杜衡再次来到游击队,指责谢子长、刘志丹等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等错误,撤销了他们的领导职务,谢子长被派往上海中央局“受训”。

1933年夏,谢子长被派往察绥抗日同盟军第18师,负责中共组织的工作,协助师长许权中指挥作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谢子长市又到北平市天津市地区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4年1月,谢子长以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回到了陕北地区,立即着手恢复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还协助中共地方组织创建根据地,扩大了中共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影响。同年7月8日,中共陕北特委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

1934年,为了粉碎井岳秀部对陕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谢子长率部南下,在南梁地区与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会合,兼任该师政委。同年8月15日,他率红四十二师第三团和陕北游击队第一、二、五支队由南梁抵达安定地区,先后取得了子长市武家塌、绥德张家圪台战斗的胜利。同年8月26日,谢子长率部奔袭清涧河口,在27日的战斗中,谢子长到前线指挥作战,不幸右胸中弹,但他坚持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战后不顾重伤在身,挥师北上攻打安定董家寺,击溃井岳秀部的一个营,彻底粉碎了中国国民党新军阀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935年2月初,中共陕北地区特委和陕甘边特委在赤源县周家崄(今属子长市)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北、陕甘两块根据地。谢子长因伤重未出席会议,仍被推举为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因伤逝世

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因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积劳成疾,终因伤病恶化,在子长市灯盏湾逝世。

人物事迹

谢青天

1924年,谢子长回到安定,打出了办民团的合法旗号。听说办民团,地主豪绅满心欢喜,以为是保护他们的利益,纷纷捐钱出物。很快,拥有40多条枪的民团建立起来,谢子长理所当然担任了县团总一职。令地主豪绅没想到的是,谢子长一上任,首先将矛头指向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恶霸、土豪劣绅,使他们既害怕又痛恨。但老百姓格外高兴拥护,大家亲切地称谢子长为“谢青天”。

学习革命理论

1925年冬,谢子长会同李象九、史唯然等人以外出旅游的名义,来到北京。谢子长到北京后仍住在北京大学附近“共进社”总部三眼井的一个公寓里。这里是陕西省旅京学生的革命团体,集中了一大批陕西的革命青年。谢子长和他们打成一片、积极活动,很快就和在北京求学的陕西籍共产党人耿炳光(关中人,北大学生,中共早期党员,当时任中共北方区委团的负责人)、白超然(北大学生,绥德县人,时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营尔斌(北大学生,安定人)、白志诚(北京农大学生,清涧人)、李波涛(中俄大学学生,绥德人)等熟识了。当时,北京各大学的学生运动搞得很活跃。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种思想在学生中间都有所反映。在这种纷杂的思想斗争中,谢子长刻苦地寻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这期间,谢子长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新青年》《共进》等进步书刊,努力钻研《新青年》杂志上登载的列宁的《中国的战争》《革命后的中国》《亚洲的觉醒》等论文及介绍共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文章。他到北京之初,对各方面的报章、期刊都有所涉猎。其中,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的机关刊物《向导》《中国青年》《前锋》等杂志成了他最爱看的刊物。只要能找到,他就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读。一次,刚出版的毛泽东主编的《政治周报》一到手,他正在食堂,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埋头看了起来。特别是其中关于批驳戴季陶主义的文章,他看后连声称赞“批得透彻”。他常和白超然、白志诚等革命青年聚在一起,谈论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的各种政治问题。他们热烈地讨论了《共产党宣言》中论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参加“首都革命”

在北京期间,谢子长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积极参加群众团体对关税问题的讨论,他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聆听了李大钊的演说,并多次参加了李大钊亲自组织的要求关税自主、反对关税会议的示威游行活动。1925年11月2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爆发了“首都革命”。群众队伍包围了段祺瑞执政府。并赶跑了警察总监,占领了警察局和邮电局。因执政府已停止办公,群众大队又开往段祺瑞的住宅准备举行群众公审,驱逐他下台。11月29日,李大钊又领着更多的群众,在天安门举行了国民大会。通过了“即日解除段祺瑞一切政权、由国民裁判”;“解散关税会议,宣布关税自主”;会后,又举行了盛大的示威游行。谢子长和北京大学学生一起参加了这次运动,他走在队伍前列,高呼口号,表现出井勿幕的革命勇气。经过这次身临其境的斗争,谢子长更加坚定了走武装革命的道路。经过刻苦学习和亲身参加革命实践活动,谢子长联系陕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思想流派进行分析比较,对所处的国际大背景和中原地区社会环境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清涧起义

1927年10月12日,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谢子长、唐澍李象九白明善等以中国共产党掌握的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第十一旅第三营为主力,联络其他几个连的千余官兵在清涧县起义,打响了西北武装反抗中国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10月12日下午,起义部队在谢子长、李象九带领下,转战延川县、延长。次日,起义部队在城内部队里应外合下占领延川县城。途经延长时,一举歼灭驻军两个连并一个营部。驻宜川县守军闻讯,立即向准备参加起义的宜川3个连发起进攻。这3个连当即应敌,激战一昼夜。10月13日,谢子长、唐澍李象九、白明善带领清涧、延川的起义部队到达宜川城下,守军旅长康子祥带残部弃城而逃。3支起义部队会师宜川,人员发展到1700余人,起义部队改编为旅,旅长李象九,下辖三个营,谢子长、韩起胜、李瑞成分任营长。不久,起义部队遭到井岳秀部高双成师的围攻,由于领导人之间意见不一,唐澍去西安市向省委汇报,部队在李象九、谢子长率领下转移韩城市,暂归杨虎城部王保民师。11月,唐澍和省委派遣的阎揆要来到韩城,与谢子长、白明善、史唯然组成军委,并决定将部队开往清涧县、安定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经过短期准备,以谢子长营为基础180余人在韩城举行二次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总指挥唐澍、副总指挥谢子长、参谋长阎揆要。革命军北上途中进攻宜川县受挫,继续北撤到延安市延川县、安定、安塞区、保安一带,沿途屡遭中国国民党军队袭击,损失惨重,遂分散隐蔽,等待时机。谢子长、唐澍、阎揆要等回西安向省委汇报。清涧起义是共产党人在西北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北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对陕北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占领旬邑

1932年2月13日,谢子长率部消灭了旬邑县职田镇民团。国民党陕西当局急令警卫团一个营和彬州市、旬邑、长武3县民团共千余人向职田镇合围。谢子长通过内线得悉敌人的进攻计划后,立即指挥部队向东撤退,占据有利地形,设置伏兵,先将敌先头部队击退,然后令部队从两侧包抄敌主力部队。激战中,打入敌军内部任连长的地下党员李明轩相机率部反正,内外夹攻,将敌人彻底击溃。此战歼敌500余名。此后,谢子长在元宵夜又率部全歼照金民团;2月下旬消灭宜君瑶曲镇民团;又先后在焦家坪歼敌正规军一个连,在正宁县山河镇歼敌200人,并于4月21日全歼守敌,占领了旬邑县

靖远兵暴

1932年4月,谢子长受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同焦维炽一起来到了定西市北部的靖远县。4月28日,谢子长找到共产党员、警三旅副旅长张东皎,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王儒林等,听取了汇报。谢子长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决定组织武装起义,由焦维炽在士兵中进行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经过多次讨论,谢子长等决定选择在王子元团发动起义,然后带领起义部队东进和陕甘游击队会合。在会上,谢子长向大家强调这次武装起义的重要性时指出:这次武装起义,不仅能在甘肃省造成政治和军事上的强大影响,也是配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扩大红军、建立根据地的一个有力步骤。

经研究决定,谢子长、焦维炽等准备利用星期四开会,或于星期六教导队举行毕业典礼时,派人将王子元当场逮捕,逼他下令收缴特务营枪械;同时,组织所有力量迅速解决第三营。对此,有人提出:王子元的力量还太强。谢子长和焦维炽遂决定重新研究行动计划,但实施“兵变的总原则是不能有丝毫变更的”。不久,新的计划出台,决定趁王子元和新任参谋长姚绍芳举行军事会议时,由吕振华率二营包围司令部,拘捕所有反动军官,强迫王子元下令收缴特务营枪械,迅速打出红旗,东进与陕甘游击队汇合。1932年5月5日,王子元得到情报说谢子长已经秘密来到靖远县,便于当晚午夜扣押了张东皎、王儒林,并收缴了该营和石子健执法队的枪。5月6日清晨,谢子长、焦维炽迅速决定天黑后起义,行动路线是起义部队先开到东湾子,收缴那里一个连的枪后,再向海原县方向前进;谢子长、焦维炽在靖远东门外一个小店里等候起义队伍。

1932年5月6日晚,谢子长、焦维炽领导的靖远武装起义爆发。当夜,张秀山把一连集合起来,宣布起义。当他带着队伍赶到东门时,发现曹炳奎的五连已先走了。他即带着队伍到小店里去找谢子长和焦维炽,到屋里一看一个人也没有,以为他们是跟着五连一起走了,便带领部队追了过去,追上五连才发现,谢、焦并不在。天亮后,起义部队到了打拉池,正式宣布成立陕甘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同时宣布谢子长任总指挥,焦维炽任政委。因谢、焦二人不在,总指挥暂由吕振华代理。五连改为第一大队,曹炳奎任大队长;一连改为第二大队,张秀山任大队长;教导队为指挥部的直属队。一支新的中国工农红军队伍就这样在打拉池诞生了。起义部队走到郎山村时和敌人追兵遭遇。为了甩开敌人,游击队分为两路,一面战斗,一面向陕甘边地区转移。张秀山在阻击敌人后没有赶上大部队,不幸被捕。吕振华、曹炳奎带着一部分战士,到定西市一带打游击,一个多月后,遭敌人重兵“围剿”而失败。5月6日当晚,石子健带着谢子长、焦维炽出了小店后,看到秦岭方向有火光,以为部队在那里,发现走错方向后,又向打拉池方向追去,但始终没有找到起义部队,三人只好转道兰州市

谢子长来到兰州后,很快就与先期到达兰州的共产党员杜润芝、邬逸民、吴景敖接上关系。被扣押的张东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王子元才以张东皎马上离开靖远县为条件将其释放,王儒林在没有暴露身份的旅参谋主任孙作宾的营救下也被释放。二人即赶往兰州,与谢子长、焦维炽等会合,共同策划在靖远举行第二次起义。谢子长去见老师杜斌丞(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杜聿明的堂兄,时任国民党甘肃省省政府秘书长),介绍了共产党在西北闹革命的形势,希望能得到支持和帮助。杜斌丞答应尽可能帮助,并送给谢子长一支手枪。不久,杜斌丞又介绍谢子长与中国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行署主任邓宝珊见面。邓宝珊深为共产党人的主张所感动,当即送给谢子长手枪两支、子弹200发,后又秘密拿出两支手提机关枪、两支盒子枪、3支步枪和500发手枪子弹,通过杜斌丞的秘书常黎夫交给谢子长。这时,王子元的特务连连长杜鸿范来兰州市领取军火给养。杜鸿范是杜斌丞之子,和谢子长交往甚密,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赞同共产党的主张。谢子长、焦维炽找杜鸿范面谈,希望他加入起义。杜鸿范慷慨答应,把50多支步枪、2万发子弹、1500余套军衣及印信等交给了谢子长。谢子长还通过邓宝珊、杜斌丞等人的关系,筹集到了1000多块银洋,又购买了16支步枪、2挺机枪、4支盒子枪、1支手枪、8000余发子弹。

1932年5月25日夜,谢子长带领张东皎、王儒林、石子健、杜润芝、姜耀、吴景鳌、王世昌、常焕章、邬逸民等五六十名同志,连同杜鸿范带的士兵共100多人出发,到达位于靖远县城东北90余里的水泉堡。5月30日,这支队伍在谢子长的领导下,在水泉堡竖起了印有镰刀斧头徽标的“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的红旗,提出“扶助工农大众”的口号,正式宣布起义。谢子长担任这支起义部队的总指挥。得知消息后,王子元立即派部队前往水泉堡“围剿”。谢子长随即召集队伍进行战前动员和部署:命令王儒林带三支队占领南面尖山,控制制高点;杜鸿范、张东皎带一、二支队占领前沿大山峁,正面阻击敌人;姜耀、杜润滋坚守水泉堡。6月2日,敌人发起了进攻。谢子长率领红军游击队凭借有利地形,沉着应战。黄昏时,谢子长抽出一部分精干队员从敌人背后袭击。敌人腹背受敌,顿时溃不成军,敌营长被击毙。战斗虽然胜利了,但张东皎壮烈牺牲,杜鸿范负伤。谢子长考虑到游击队刚成立起来,缺乏作战经验,便于当夜下令向海原县进发,准备发动驻海原、靖远县中国国民党部队起义,壮大革命队伍。水泉堡战斗后,这支工农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很快发展到四五百人。这时,谢子长接到省委通知,要他回西安向陕西省委汇报工作而离开了部队。不久,靖远敌人向水泉堡红军游击队发起进攻。游击队奋勇抵抗,多次打退敌人。由于敌众我寡,至晚,游击队冲出水泉堡敌人的包围,向北山转移。途中和敌人骑兵激战,郭映珠、王贵仁等壮烈牺牲。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孙作宾和杜润滋商议后,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转入地下,待机再起。为了配合靖远县武装起义,由赵宝成、马济仁、石庆德在国民党三十八军补充二团一营移防定西市时,于定西搀口举行了武装暴动,拉出一个营的兵力,向靖远进军。转移途中,遭到敌人的前截尾追,激战一两个月,终因敌众我寡,起义失败。

同甘共苦

在艰苦的战斗岁月,游击队经常住在四面透风的破窑洞,缺粮少衣。谢子长总是热情地鼓励大家说:“革命就是要豁出性命才能干出名堂。老子不行交给儿子,儿子不行交给孙子,要知道,有志者事竟成,最后胜利总是我们的。”他与战士同甘共苦,带头放哨、煮饭,为伤病员洗伤换药,筹来少量衣物总是先发给伤病员,自己和几个干部挤坐在篝火旁过夜。

1934年1月,谢子长以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回到了陕北。此时革命正处于低潮,游击队员见到分别一年的谢子长,都不禁热泪盈眶,争着向他诉说敌人的猖狂、环境的残酷。他一面听众人诉说,一面谈笑风生地鼓励大家。同志们说:“老谢回来,就有主心骨了。”根据中共陕北特委的决定,谢子长立即着手恢复被解散的红一支队。在总结以往失败的教训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打狗还要有一条棍,我们压枪解散,手中没了武器,见了敌人干瞪眼没办法。这些沉痛的教训要永远记取。”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他和战士住在不见天日的窑洞里,穿着破棉袄、旧棉裤、单鞋袜,用野草做铺盖。由于天寒地冻,谢子长的手脚冻烂了,走不了路,转移时大家扶着他走。他说:“咱们这点苦怕什么,那么多的好同志都为革命牺牲了,咱们熬过严冬,就是春天。天气暖和了,就好了。”陕北地区红一支队恢复后,谢子长要求大家不但要会打仗,还要会宣传,会做群众工作。对于如何解决经济困难,他风趣地说:“我们不会印钞票,主要靠抓豪绅,打地主。开明绅士主动给钱送物的,不管多少都欢迎。”说得众人都笑了。

解救战友和群众

1934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谢子长兼任总指挥。经过侦察,他决定攻打安定城,救出被敌人关押的同志和群众。坐落在凤凰山下的安定城,三面临川,地势险要,驻敌300余人,而游击队只有百余人。临战前,谢子长反复强调:“我们要到虎口救人,就要叫敌人摸不着头脑,只能出其不意,速战速决。”7月17日,他与参谋长贺晋年率部夜行军数十里,悄悄来到安定城边。他先指挥一路人马从南山上摸过去,向敌发起攻击,将城内敌人吸收到城东。另一支游击队则趁城西空虚,迅速攻入城内,打开监门铁锁,大喊道:“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老谢派人救你们来了.”大家背着扶着,将狱中战友和群众一批批送出西城门,转移走了。天将亮时,红军已胜利出城。当敌兵追至马合川,遇上了漫山遍野的赤卫队,唯恐中埋伏,只得灰溜溜地缩回城去。

带伤指挥

1934年8月26日,谢子长指挥部队对清涧县河口发起猛攻。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和工事负隅顽抗,红军数次攻击,直至天明,仍未攻克。为了拔掉这颗钉子,谢子长接近敌军阵地,亲自组织强攻。战斗中,他不幸右胸中弹,鲜血透过夹袄,将衣襟染红一片。这时传来情报,敌援兵将至,谢子长和红三团团长王世泰决定暂时撤出战斗。河口守敌一个连已受重创,连夜逃跑了。为了彻底粉碎敌人“围剿”,谢子长在担架上指挥了攻打子长市董家寺、二攻安定城等战斗,击溃敌人一个营,全歼李丕成民团,使敌军“围剿”彻底破产。

家庭关系

相关作品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毛泽东在不同时间分3次为谢子长陵墓所题:第一次是1939年6月23日,谢子长家乡枣树坪谢子长烈士墓建成并移葬时,毛泽东题写“民族英雄”碑文;第二次是同年7月9日,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谢子长侄子谢绍彦等人,题写“虽死犹生”和谢子长生平史略碑文;第三次是1946年2月28日,瓦窑堡子长陵建成并将谢子长灵柩迁葬时,毛泽东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毛泽东 评)

朱德题词:“子长同志,陕北地区人民领袖,前仆后继。”(朱德 评)

谢子长等领导的靖远武装起义(史称“靖远兵暴”)是两当起义后甘肃乃至西北时间最长、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兵暴,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创建西北红军进行的艰苦探索,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起到了唤起民众、扩大中国共产党影响的积极作用,为刘志丹、谢子长后来在陕甘宁、陕北领导武装斗争,成功创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以后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民政协报 评)

谢子长将军一生戎马倥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永远活在子长人民心中。(2011年时任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杨凤琴 评)

后世纪念

名随故乡

1935年,为了纪念谢子长,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子长市改名为子长县。1942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批准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现子长市)。

子长烈士纪念馆

1939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在谢子长家乡枣树坪修建谢子长烈士墓,将他的遗体从阳道峁移葬在枣树坪。党政军民各团体3000多人参加了移葬仪式。同年6月23日,谢子长家乡枣树坪谢子长烈士墓建成并移葬时,毛泽东题写“民族英雄”碑文。同年7月9日,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谢子长侄子谢绍彦等人,题写“虽死犹生”和谢子长生平史略碑文。1946年,瓦窑堡革命旧址子长陵建成并将谢子长灵柩迁葬时,毛泽东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朱德题词:“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彭真等也题词纪念。中共西北局送的挽联“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1947年,胡宗南攻占瓦窑堡后,子长陵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并将题词石碑打碎修了工事。195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重修,1954年竣工后改名为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子长烈士纪念馆”列入中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为了纪念谢子长烈士,邓小平为谢子长陵园题写“子长陵”。2017年,“子长烈士纪念馆”被命名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清明节期间,谢子长家乡李家岔镇的中小学生都会来参加祭扫烈士墓的活动,缅怀先烈。

参考资料:

谢子长故居

谢子长故居位于子长市城以西25公里处,由16孔窑洞组成,包括上院、店院、下院、侧院四个部分,建筑面积330平方米,是谢子长16岁之前生活成长的地方。陈列布展共征集到实物400余件,图片100余副,分四个单元展示,即投笔从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统一、群众领袖和民族英雄,真实展现了谢子长将军的成长及革命活动情况和故事,为青少年和广大干部群众缅怀先烈、报效祖国、服务家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和图片资料。

参考资料

谢子长: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始人.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2024-02-16

谢子长: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军网.2024-11-06

谢子长: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军网.2024-02-16

谢子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2024-11-06

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谢子长---中国文明网.中国文明网.2024-11-06

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谢子长.新华网.2023-11-09

毛泽东为他三次题写碑文.今日头条.2024-11-06

靖远起义领导人谢子长.新浪微博.2024-02-16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11-07

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陕西省图书馆.2024-11-06

谢子长入党--党史频道-人民网.人民网.2024-11-06

清涧起义.中国青年报.2024-11-06

谢子长和靖远武装起义.人民网.2024-11-06

革命家庭 满门忠烈.陕西省图书馆.2024-11-06

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尤祥斋.米脂新闻网.2024-11-06

谢绍明同志逝世.新华网.2024-11-06

谢子长.光明网.2024-11-06

全国"双百"评选活动组委会公布"双百"获评名单.中国政府网.2024-11-06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谢子长.中国经济网.2024-11-06

毛泽东因何为他三次题写碑文.人民网.2024-11-06

谢子长将军永远活在子长人民心中.经济日报.2024-10-04

谢子长将军永远活在子长人民心中.央广网.2024-11-06

谢子长陵园.子长市人民政府.2024-10-04

子长县隆重举行谢子长故居陈列布展开放仪式.子长文明网.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