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镇
峒镇地处平凉市崆峒区西南部郊区,泾河上游之滨,东临城区,北靠安国乡,南依麻武乡,西与宁夏泾源县接壤,因享誉海内外的道教胜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耸立境内而得名。全市唯一五星级酒店—平凉广成大酒店、中华崆峒古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统山均坐落镇内。全镇面积1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422亩,其中川区可灌溉耕地7779亩,山地52466亩。
简介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
崆峒镇地处平凉市崆峒区西南部郊区,泾河上游之滨,东临城区,北 靠安国乡。2006年末人口18680人,全镇14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
基本概括
2006年末人口18680人,全镇14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截至2018年户籍人口20519人;本镇经 济以农业为主,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并由此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本镇经济的支柱产业。民间广为流传的“养子寨”、“龙隐寺”、“寨子街”、“聚仙桥”等许多悠远而又神奇的传说,造就了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朴实醇厚的民风乡俗。
镇区内公安、法庭、工商、税务、金融等机构健全,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平泾公路、崆峒风情大道、建设中的平定高速公路横贯全境。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务院体改办和原国家劳动部、国家计委确定的UNDP中国小城镇发展政策改革——规范与发展示范镇,崆峒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镇以建设生态旅游名镇为目标,突出新农村建设重点,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在城镇建设、旅游产业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底全镇农业增加值完成2484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0元。
特色产业
黄帝问道圣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世界地质公园崆峒山,省级 太统森林公园、唐代龙隐寺等旅游景点均在崆峒镇境内,并有30多家齐家、仰韶文化遗址。镇内旅游业蓬勃发展,投资近2亿元的五星级酒店——广成大酒店即将开业运营;总投资1.5亿元的中华崆峒古镇正建设之中;仿明清“古镇”风格,投资2586万元的崆峒文化一条街正在规划,即将建设。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农家乐”品牌效应不断加大,全镇现已有管理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近40户,有9户农家乐通过了星级评定,一星级标准的5家,二星级标准的4家,全镇“农家乐”年产值达300多万元。一系列旅游产业的开发利用,给崆峒镇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崆峒镇围绕“旅游活镇”总体目标,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上嫁接旅游,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就地融和、互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挖掘和利用崆峒山沿线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特色农业。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在蔬菜种植、果园建设、畜牧业等方面大力投入,积极发展扩大特色种植业,9村种植全膜玉米2003.7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培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重视品牌化、无公害、拳头菜发展,积极引导甘沟、榆树广大群众种植大葱3100亩。完成景区造林绿化面积4701亩。积极配合崆峒山景前绿化工程,绿化美化总面积1374亩,栽植各类树木22.3万株。产业互动兴劳务
崆峒镇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加快发展的总动力,强化亲商、双赢的理念,始终坚持发展不放松,总投资520万元的平凉市新民生猪定点屠宰厂占地8亩,建成生猪屠宰、肉品深加工、肉类分割生产线,已完成投资310万元,年内可建成投产;投资80万元的太统农工贸有限公司活性炭生产线已全面建成;占地10亩的朝和养鸡场是一处新建的投资80万元的现代化养鸡厂,现已正式运营;投资500万元的崆峒庄园项目,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完成了勘察设计,现已开工建设。在发展项目的同时,有计划组织劳务输转,拓宽劳务输出,完善“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经济发展模式,使劳务经济真正成为富镇富民的捷径。全镇有许多农民在崆峒山、广成山庄等20多个市区和镇上重点项目基地开展劳务输出,人均年收入1540元,占纯收入的56%,崆峒镇农民不出门就能挣回大票子。
镇村建设
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力实施生态旅游名镇建设。加快基础建设,镇容村貌焕然一新。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农电网改造工程。建设移动、联通、小灵通通讯塔3座,实现了通讯网络全履盖。投资40万元,改扩建镇卫生院办公楼。投资198万元,新建官庄、西沟等5所学校,对6所学校部分危房进行了改造。筹资130万元,实施了太统、蒋家沟、甘沟等7村的人畜饮水。投资35万元,新建泾河桥涵3座。投资36万元,整修村社道路26条56.7公里;投资110万元,实施寨子街、太统两村通村道路铺油1条1.2公里,硬化6条10.5公里。投资175万元,新修西沟、韩家沟等8村村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共实施退耕还林8629.9亩,荒山造林6000亩,三北四期工程1500亩。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和环境整治,整治村容村貌,彻底治理了脏、乱、差现象,改善了人居环境。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特色产业优势初显。一是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经济适用,体现特色,适度集中,节约土地,产业配套”的原则,完成川区8村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投资1650万元,官庄、韩家沟、太统三村新建小康屋256户,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二是特色产业优势凸显。鸭儿沟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累计投资450万元,在东塬栽植黄金梨720亩,西塬栽植优质红富士761亩,成活率达到了98%,保存率达到了87.75%;甘沟、榆树扩大特色大葱种植面积2400亩,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4万亩。三是农家乐初具规模。沿平泾路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了仿古式两层建筑风格“农家乐”,全镇“农家乐”近40户,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建筑群。
崆峒镇依托崆峒山资源及旅游路网便利优势,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开 发建设三天门至聚仙桥一条7.2公里长的崆峒文化街。按照“规划先行、经济适用、体现特色、适度集中、节约土地、产业配套”的原则,彰显崆峒区文化、体现明清风格,沿崆峒文化一条街高标准修建仿古式旅游小康示范户50户,已建成15户、在建35户。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走出土地、发展特色经济,做大“农家乐”品牌,展示民俗文化,使“农家乐”向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开展了“走进农家生活、品味农家菜肴、体验农耕文化、欣赏乡村风情”主题活动。据统计,崆峒镇现有“农家乐”48户,从业420人,假日每天接待游客5100多人,年总收入630多万元,2004年成立“农家乐”协会以来,重点培育乡村星级旅游点42个,不断打造精品、扩张规模,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城镇旅游品位和实力。
社会事业
全镇现有中小学校15所,在职教师149人,在校学生2631人,学龄儿童入 学率100%。全镇现有15所卫生院(所),镇中心卫生院有病床45张,配备有先进的医疗器械,是一所设施齐全,技术实力较强的标准化卫生院。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按照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的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基础工作和村民自治示范村建设,严格落实独生子女、两女户家庭奖励扶助等政策,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积极申报争取国债资金,加大对农村小学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推动以“八荣八耻”为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向村社延伸、向纵深发展。广泛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格落实信访责任追究制,大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项目建设
全镇树立亲商、双赢、公正和人人都是环境的理念,树立项目意识,努力营造人 人“跑项目、争资金”的浓厚氛围。同时,不断完善《崆峒镇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以及土地开发、环境保护等配套政策。全镇共实施项目21个,引进资金4.2亿元,其中亿元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5个,1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平凉广成大酒店、中华崆峒古镇、崆峒庄园、弹筝湖公园、崆峒大道、平定高速、崆峒文化一条街、香沿路、三太路、玄武路等一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拉动了镇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城镇化水平由2002年的10.1%增长到2006年的26.1%,提高了16个百分点。旅游资源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市,西接兰州市,南邻宝鸡市,北抵银川市,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和“西镇奇观”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全本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刘彻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区;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