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阿森二世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沙皇(1218~1241)。他推翻他的堂兄鲍里尔,并把他的眼睛弄瞎而自立。伊凡文武兼备,恢复国内秩序,控制波雅尔。1230年击败伊庇鲁斯暴君杜卡斯,取得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北马其顿和伊庇鲁斯的大片土地。他把一个女儿嫁给塞尔维亚大公,另一个女儿嫁给塞萨洛尼基国主,又把第3个女儿许给11岁的拉丁皇帝,他答应将伊庇鲁斯、阿尔巴尼亚和西马其顿作为女儿的嫁妆,交换条件是使他成为拉丁帝国的摄政。但拉丁人对日益强盛的保加利亚第一帝国有戒心,拒不承认皇帝的婚约,而使皇帝和耶路撒冷国王的女儿订婚。此后,伊凡阿森二世将保加利亚教会从罗马分裂出来。
人物简介
伊凡·阿森二世(英语:Ivan Asen II;保加利亚语:Иван Асен II)又称约翰·阿森二世( John Asen II)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皇帝(沙皇),公元1218-1241年在位。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创建者伊凡·阿森一世之子,在他的统治下,保加利亚第二帝国进入国力巅峰时期,成为巴尔干半岛强国。
家庭背景
伊凡·阿森二世的父亲是伊凡·阿森一世,伊凡·阿森一世是保加利亚阿森王朝和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两位建立者之一(另一位是他的弟弟彼得)。母亲是艾琳娜(她死于1235年),有人认为她是塞尔维亚贵族斯蒂文·奈曼扎之女,但是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可信。
角逐帝位
在叔叔卡洛扬(伊凡·阿森一世之弟,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第四位君主,1197—1207年在位)于1207年遭贵族杀害之后,伊凡·阿森的表兄弟博里尔篡夺了王位,伊凡·阿森被迫逃往罗斯公国的加利西亚和沃利尼亚地区,以寻求庇护。1218年,伊凡·阿森二世在罗斯公国的支持下,顺利的推翻了其表兄、保加利亚皇帝博里尔,顺理成章的登上王位。随即便着手恢复在博里尔统治期间被削弱的国势,首先进行的就是安定国内形势和搞好与各邻国的关系。
外交手段
伊凡·阿森二世刚刚即位,便同北方近邻匈牙利的国王安德烈二世结成联盟,以应对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所带来的威胁。并且双方喜结秦晋之好,伊凡·阿森二世娶匈牙利公主、安德鲁二世之女安娜·玛莉亚为王后。与此同时,伊凡·阿森二世还获得了安娜·玛莉亚带来的丰厚陪嫁——保加利亚与匈牙利之间原本有争议的多瑙河沿岸即贝尔格莱德附近地区的土地。伊凡·阿森二世又和南方邻国伊庇鲁斯公国的统治者西奥多尔·科姆涅纳斯(Theodore Komnenos)缔结和约,但是西奥多尔·科姆涅纳斯却不断蚕食保加利亚边境领土,使得两国关系变得矛盾重重。为了营造和平的环境,以达到养精蓄锐、休养生息的目的,伊凡·阿森二世将女儿下嫁与西奥多尔·科姆涅纳斯的兄弟为妻,巩固保加利亚与伊庇鲁斯之间的关系。
征服南方
在西部和北部都稳定后,他开始专心进攻塞奥多利(Theodore,1215-1230)统治下的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看到势头不对的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国王塞奥多利立即派使者到特尔诺沃请求两国联合进攻拉丁帝国,并约定攻占下的土地各自一半。伊凡·阿森二世欣然接受,两国于公元1222年签订合约,规定伊凡·阿森二世主要攻打包括奥赫里德在内的拉丁帝国占据的马其顿王国地区;塞奥多利攻打包括塞萨洛尼基在内的其余拉丁帝国土地,最后得到的土地两国平分。塞奥多利按照约定,于公元1224年攻打下塞萨洛尼基,并被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加冕为“塞萨洛尼基皇帝和专制君主”。感到压力的伊凡·阿森二世立刻也攻下了马拉查河附近的几个城市,同时还得到了军事重镇亚德里亚堡。公元1228年,伊凡·阿森二世挥军向君士坦丁堡战役进军。刚刚即位的鲍尔温二世(BaldwinII,1228-1231)感到在伊凡·阿森二世统治下的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将会统一整个巴尔干半岛,为了暂缓保加利亚的势头同时孤立伊凡·阿森二世。鲍尔温二世提出要寻求伊凡·阿森二世的保护,不仅向他称臣,而且要求其作为拉丁帝国摄政王。与此同时,塞奥多利也害怕伊凡·阿森二世的强大军力,便独自撕毁与伊凡·阿森二世订立的条约,转而与神圣罗马联合。接着,在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下,塞奥多利于公元1230年3月举8万5千人的大军进攻保加利亚。正在君士坦丁堡战役签订合约的伊凡·阿森二世得到密报后,匆忙收集了2万5千人的军队,星夜开往前线。4天后伊凡·阿森二世的军队达到马拉查河边的克洛克特尼查村(Klokotnitsa),迎面正碰上塞奥多利的军队。3月9日,两军开战,战斗从早晨打到下午。在保加利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塞奥多利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仅有几千人在他的弟弟曼努埃尔(Manuel,1230-1240)的指挥下逃离战场,塞奥多利本人则被活捉。逃离战场的曼努埃尔随即也送来礼物,要求对伊凡·阿森二世称臣,并割让所有在色雷斯和马其顿王国以及阿尔巴尼亚的领土给保加利亚,以换得自己王国的独立。此时,连塞尔维亚人也想附庸在保加利亚,不过在到特尔诺沃的路途中君主突然去世,一切也就暂时耽搁下来。
伊凡·阿森二世对自己的功绩心满意足,为了纪念这件有决定意义的事件。他特别在特尔诺沃的四十殉道者教堂的记功柱上,把它携刻下来。其原文为:“上帝造世界的第6738个年头(即公元1230年),朕,伊凡·阿森二世,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之沙皇与专制君主,上帝基督之忠顺爱徒,老阿森之子,使此壮丽教堂平地而起,遍饰以油画,以表对四十殉道者之敬意。承彼等之助,朕于在为在位第十二年修饰教堂伊始,出征罗马尼亚,大败希腊军,俘获皇帝塞奥多利以及全部贵族。自亚德里亚堡至都拉斯之希腊、阿尔巴尼亚与塞尔维亚土地皆为朕征服。唯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诸城市为法兰克人所辖,然亦皆臣服于朕,盖舍朕而外彼等别无二主,其得以存者,均仰于朕,一如上帝旨意所示。朕之政令得以实施,大业得以告成,悉赖于上帝。愿荣耀永归上帝,阿门。”
根据这些言语我们可以推测到此时的保加利亚第二王国在巴尔干半岛已经没有对手,成为名副其实的霸主。其实不然,伊凡·阿森二世的霸主地位实际上只适用武力促成的短暂臣服关系,并不是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奥斯特洛戈尔斯基曾说:“伊凡·阿森二世在巴尔干半岛表面没有对手的权威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其实在这场战争中真正获得好处的事尼西亚帝国,一个一直用理性态度对待巴尔干形势的拜占庭后继者。
替人嫁衣
在没有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的威胁下,拉丁帝国也在不久后撕毁与伊凡·阿森二世订立和合约。拉丁帝国的鲍尔温二世转而与耶路撒冷王国联合,气愤至极的伊凡·阿森二世想要再次征讨出尔反尔的拉丁帝国。他先与尼西亚帝国订立合约,邀请尼西亚帝国一起进攻拉丁帝国。同时他又申请恢复保加利亚独立教区,并在一定基础上承认尼西亚教区的合法性。公元1235年双方签订协议,在既定事实的基础上互相承认对方的权力。可是仅仅一年之后,伊凡·阿森二世突然明白过来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便宜了尼西亚帝国,是为他们恢复拜占庭帝国做铺垫。因此便回头又与拉丁帝国联合,把尼西亚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地全数占领。但就在此时,保加利亚首都特尔诺沃毫无征兆的发生一起瘟疫,沙皇伊凡·阿森二世认为这是上帝对他的出尔反尔政策的惩罚。便撤回军队,于次年(公元1237年)再次与尼西亚订立合约。1241年6月24日,伊凡·阿森二世于首都特尔诺沃病死。同年,只有七岁的其子科利曼·阿森(Koloman Asen,1241-1246)即位,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