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蹄类
南方有蹄动物是一些独特的原始有蹄类,分属不同的目,这些动物曾经发展出非常多样的类型,有些类似马,有些类似骆驼,甚至还有些类似原始的象,但是和其它大陆的有蹄类没有什么亲缘关系,南方有蹄类目前已经完全灭绝。
概要
南方有蹄类,单从字面理解,就是南方生有蹄子的动物,这样就闹出了大笑话。其实在以前,一直把这类动物翻译为"南美有蹄动物":专指那些在南美洲繁荣的土著有蹄类动物,因为以前这类动物的化石代表都是在南美洲出土的。其中也有在全世界都很出名的代表:箭齿兽(箭齿兽)。但远不如同时期的大地懒、雕齿兽出名。
但近来在我国和亚洲部分地区和北美洲都相继发现了类似南方有蹄类的化石代表,但注意,它们曾经被粗略的归进南方有蹄类,但现在已经单独归为一目,我们称其为北柱兽目(Arctostylops)。
加上Not并非南美的意思,而是大概翻译为南方的意思,所以近类重新翻译为:南方有蹄类(南方有蹄目)。
它们的样子可谓是千姿百态,但在骨骼,尤其是牙齿上还是有相当多的共同特征的。
南方有蹄类的最明显特征是牙齿构造很特别,上臼齿脊型,外脊直,原脊长而向后斜伸,后脊垂直于外是末端,中谷附尖发育可以形成小脊,或称二级脊,下臼齿类似奇蹄目的二个典型的月形脊,特殊之点是下内尖孤立地位于后一个月形脊的弧内。
特点
其他特征都是主要针对自己所属类群里的,但大体来说,它们的头骨和身体比都相对较小。头顶部骨骼都比较平坦,头部骨骼普遍很宽,鼻孔特别靠后。有一种四方体头颅的感觉。颧骨宽而重,眼眶后无骨桥。
骨骼都很结实,关节粗壮。脚一般为5蹄或3蹄,中间的最大。但它们从来没有达到真正用趾行的地步,有些有蹄,有的是爪,脚的一般形式和啮齿类相似。
特别要提一下牙齿的排列,南方有蹄类的牙齿排列都相当紧密,门齿大多为凿状,犬齿几乎都趋向臼齿化或者退化,但原始类群的一些种类仍然保持着犬齿,原始种类的臼齿齿冠都很低,但以后几支相当进步的族群,发展出了可以终生生长的高冠臼齿。不过这样说,认为具有高冠臼齿的应该以黑格兽类为代表。
南美洲的早期南方有蹄类是以南柱兽(Notostylops)为代表的,它们没有像亚洲老家的兄弟姐妹和北美洲的手足一样走上了不归路,相反在与世隔绝的南美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土,走上了一条和外界完全不一样,但又有着诸多相同之处的繁荣的道路。
其实南美有蹄动物中最重要的类群是南方有蹄目(Notougulate),它们自己就几乎占据了南美洲历史上超过半数的有蹄类,但并不包括另外几大类南方有蹄类。
其他南方有蹄类还有异蹄目(Xenungulata)、滑距骨目(Litopterna)、焦兽目(Pyrotheria)、闪兽目(闪兽目)等。
还得说一下,狭义的南方有蹄类只是指南方有蹄目,而广义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南方有蹄类则包括了几乎所有生存在南美洲的有蹄类。
而以上说的几类里,人们接触的最多的,也只有滑距骨目(Litopterna)的成员了,这一类动物分为2支:
一支以南美原马型兽为代表,它们和北美洲的马趋同进化,也经历了侧趾逐渐退化,中趾发达,脸部、颈部拉长,齿冠逐渐长高,适应咀嚼硬草,几乎走了和马类一样的进化道路。但在上新世巴拿马地峡连接起来后,大量的马类入侵南美洲,给予原马型兽为代表的一支极大的竞争压力,二者爆发了激烈的生存竞争,但随后不久,原马型兽类就在竞争中败北了,旋即退出了生存竞争的舞台,彻底的绝灭了,成为了夭折的一支,也成为了历史的过客。而替代了它们生存位置的就是我们说的属于真马类里的一个很晚的分支:南美马(hippidium)。
另一支形态类似骆驼,也可以说和北美洲的驼类趋同进化,以后弓兽(长颈驼)为代表。种类繁多,四肢和颈部都相当长,还有个可以伸缩的鼻子,和现代的有点类似。一直生存到更新世,部分地区的种类、种群甚至坚持到了全新世早期。
它们是滑距骨目里相当成功的一支,不仅在北美洲大量新生哺乳纲大肆入侵的浪潮里没有消亡,反而还入侵了北美洲,并且在南美洲和驼、马、鹿类激烈竞争,给自己赢得了栖身之所,并且继续保持了繁盛,直到第四纪冰川的再次来临前后才消失。
其实我们平时说的长颈驼、长颈驼等都是一类或者一属动物的名字,而不是但说一种。
其次,可以看出虽然南方有蹄类适应了本土的环境,并且发展了多种多样的类型,但在第三纪面对更加进步的大小哺乳动物的入侵和竞争,大量原始、保守的南美有蹄类就都相继灭亡了,可见它们在进化的虽然找到了一个避风港,但“异邦人”一来,它们还是得让出位置,如果南、北美洲没有连接,它们就可以保存下来了,但进化历程里,是没有如果的。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万古不变的道理。
其他南方有蹄类都不是很昌盛过的:
异蹄目(Xenungulata),只局限在南美洲古新世生存的一类动物,只有一个属为代表,渐新世绝灭。它的骨骼结构很特殊,很难和任何一类已知的有蹄动物对比,相信是某种早期节类动物的孑遗物种进化来的。
焦兽目(Pyrotheria),焦兽因发现于古火山灰中而得名,体型很像乳齿象,鼻孔在头顶上也拥有一个很短但类似象鼻的鼻子。但是有6颗突出的牙齿,生存于渐新世,只有一属一种身世也是扑朔迷离,前祖后孙都找不到,但也应该是早期踝节类的孑遗物种进化来的。
它和亚洲、北美洲等地的乳齿象趋同进化,体型粗壮,有3—3.5米,生活方式按如此说应该是和象类接近,可能为小群体生存在稀树大草原上。
闪兽目(闪兽目),生存于渐新世到中新世,大小如犀牛,上颌短而有一对突出的长牙,下颌则相对很长,向前突出。也应该有一条类似象的长鼻。
闪兽类起源与南美洲本土的早期踝节类,后来只在南美洲独立发展的一类巨大生物。它们在出现后,就向着体型增大化的道路上走去,种类虽然少,但都具有代表性。
在中晚期,部分闪兽站立时,肩高就超过1.5米,在当时的南美洲可谓是当代巨兽。
但它们灭绝的较早了,在中新世就都消失了。
南方有蹄类在渐新世中晚期到中新世晚期达到了演化的高潮阶段,种类层出不穷,数量很多,以型兽和黑格兽为代表,种类极其繁多。
从上新世到更新世,肉食类动物和北美洲的进步高等有蹄动物的陆续到来,使落后的各类南方有蹄类相继被排挤出了生存的舞台,当然部分南方有蹄类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衰落了。
大部分原始的南方有蹄类是很难和这些外来者竞争的,到了更新世末期,曾经繁荣昌盛,称霸南美洲数百万年的南方有蹄类就都灭绝了,除了极少偏僻地区的个别种类又延续了几千年,而后也没能逃脱灭绝的厄运,现代来看所有的南方有蹄类都灭绝了。
由于南方有蹄类的特殊性和地域局限性。在鉴定化石年龄和地址时间上往往有些困难,普遍在一个时期把南方有蹄动物的生存估计的过早了,造成了部分人的混乱,把与其他动物平行发展当作了真有系统关系,甚至把南美洲认为是有蹄类发展的中心,这样都是错误的观点和认识。
我们把南方有蹄类分为五个亚目(现在怎么分,是否有改变尚不清楚)
1、古南方有蹄类(notioprogonia)
为早期原始类型的南方有蹄类,除了北美洲的土柱兽(arctostylopus)和亚洲出土的古柱兽(palaeostylopus),其他成员都只限存在于南美洲。到了中期,基本就都已经宣告灭绝。
2、重蹄类(entylonychia)
属于中等大小的南方有蹄类,牙齿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部分成员依然拥有相当锐利的犬齿。四肢中等长度,头大小适中,根据骨骼来看,行动不是很迅速,和北半球的钝脚类趋同进化,在始新世就出现了许多成员,并且在中新世掀起了自己类群的一个小小的发展高潮但随后就出现了衰落的势头。
3、箭齿哺乳纲(toxodontia)
是属于大型的南方有蹄类,一般大小在1.8—3米左右,是最大而且很特殊的一个分支,渐新世开始陆续出现,在中新世达到了鼎盛时期,部分成员生活习性接近犀牛。而另一部分则走的道路和河马很类似。
4、黑格兽类(hegeto兽亚纲)
相当成功的一类走小型化的南方有蹄类,和兔类、啮齿类趋同进化,从出现起一直到最后的灭亡期间,黑格兽类都是相当活跃的一类,个体大小一般接近鼠、兔大小。
5、印齿类(typotheria)
也是一类在进化、生存方面接近啮齿类的南方有蹄类,犬齿和前臼齿彻底退化,不留痕迹一些成员却又出现类似早期踝节类的样子,没有太繁荣过。是所有南方有蹄类里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类群体。
下面要提到一类很特殊的生物,轮齿哺乳纲,主要在渐新世、中新世生存。以前被归入南方有蹄动物,后来被当作北方有蹄类的一个分支,但后来随着深入的研究和多种类的骨骼化石对比,发现这类生物自己的独特特征已经大到足可以完全独立出来,随后自成一目:轮齿𰡉兽目,这目生物。体型变化相当大,也很特殊化。
上门齿完全退化,上颌骨收缩,形成“短面”,前臼齿退化,后臼齿特大,下颌前伸,根据鼻骨的位置,也可能拥有一个类似貘的鼻子。
这些古来的有蹄动物生物,在其他地区都早早的被大自然挥手间请出了大舞台,但惟独让它们在南美洲这个封闭的大花园继续发展,以至出现“百蹄争鸣”的壮观局面。
南方有蹄类、滑距骨类、焦哺乳纲、闪兽类、异蹄类、轮齿类和土著的巨大贫齿类以及本土的其他早期原始哺乳纲、有袋类和鸟类构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一个生态大观园。
无奈地质变迁,北美洲高等有蹄动物和肉食类的入侵却让这些原本在第三纪相当繁荣昌盛的动物过早的走上了灭绝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第四纪,已经是濒危动物了,最后在更新世的末期,都被淘汰了。
南方有蹄类作为一类古老的哺乳动物,发展的如此成功有自然界的原因,也有自己本身的进化因素,虽然这场生存竞争的戏最后不是它们自己拉下的落幕,但它们表现的相当好。
它们是大自然为之骄傲的宠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