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锦里

锦里

锦里位于四川省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省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不仅展示了四川民俗文化的精髓,还延伸了三国文化。

锦里的名称来源于三国蜀汉时期成都市的别称“锦城”,当时的锦里位于成都南门外夷里桥一带,即锦江区南岸,该区既是织锦生产区,又是锦工聚居地,被誉为“西蜀第一街”。锦里是原遗址区域的浓缩,并于2004年一期建成后免费对外开放,后武侯祠又在锦里一期的基础上修建了锦里二期,锦里二期引水入街,增添了园林景观和庭院景色,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并于2009年1月对外开放,主要景点包括锦里古街、古戏台、九品小吃街、诸葛井、黄龙潭等。

锦里是成都的城市名片,“拜武侯区 • 泡锦里”更是成都旅游最具号召力的响亮口号之一,并先后获得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四川省特色商业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旅游频道推荐的21个全球最美街区之一等称号。

名称由来

秦汉时期,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锦官”管理蜀锦的生产工作,成都因而得名“锦城”,“锦里”中的“锦”正是来源于此,而当时生产蜀锦的国家工厂集中在锦江南岸,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称里,所以这里被称为“锦里”。

历史沿革

形成阶段

“锦里”之名始于秦汉时期。秦汉时代,蜀锦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而成都以蜀锦闻名遐迩,正如诸葛亮所说:“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后设“锦官”管理蜀锦生产,故名“锦官城”,简称“锦城”。生产蜀锦的国家工厂主要集中在成都的锦江南岸,这片区域称“锦里”(“里”者,坊)。“锦里”始兴于秦汉,至唐宋时期,“锦里”成为成都市的代称,它是谯蜀地区历史上最古老、最具商业气息的古街坊之一,人称“西蜀第一街”。

发展阶段

2001年,锦里首次被政府以历史文化为主题进行改造开发。锦里古街重建于原有的一条小巷“槽营坝”,相传曾为三国时蜀汉住兵养马之地,该小巷于上世纪30年代由当地农民及居民修建的一些土坯房逐步形成,因距南郊公园武侯祠较近,1972年南郊公园在此修建了两楼一底的三层职工住宅,后又修建了一些居民住宅,没有特别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传统特色建筑,无老商铺,长约100m,宽约6m,街道尺度较小。

成熟阶段

2004年10月31日,锦里一期首次建成开放,已建成部分街长350米,街道宽约2-4米,占地面积约92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6520平方米,以三国蜀汉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背景,以清末明初建筑风格建筑为依托,包括了酒吧娱乐区、四川特色餐饮区、蜀锦文化区、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区等区域。成为成都市第一个兴建的传统文化旅游商业街,后被人们誉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锦里二期也于2009春节前开肆迎客,锦里二期大胆将水引入锦里循环,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再造后的锦里古街总长约550米,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2019年12月,锦里登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旅游频道盘点了全球21个独具特色的美丽街区,在入选的21个全球最美街区中,被CNN置于推荐首位。

建筑格局

地理区位

锦里古街位于武候祠大街中段,处于市区交通发达的地段,古街呈南北走向,北邻锦江沿江景观带,东望彩虹桥。古街处于成都武候祠大街中段,此街可直达市中心天府广场。西接一环路西一段,东邻浆洗街洗面桥街(商务办公为主),南临高升桥商业区。在锦里街口有三个公交车站以及将近20条公交线路,有方便的交通转接中心,交通条件便利提高了锦里古街的可达性。

空间布局

锦里整体呈线性发展,哑铃式布局,即步行街一广场一步行街一广场。通过面(广场或庭院)来连接线(步行街)与线。同时,在街、广场、庭院等基本元素中点缀以各种点状功能性设施(如牌坊、诸葛井碑碣、桥等)以完成整体商业空间的营造。锦里古街特意设置由宽到窄的街道布局,使空间逐渐紧凑以符合符合游客的逛街、购物心理习惯。锦里的总体布局继承了成都市传统街道布局的精髓,由非直线的线性街道作为主街,形态上则是“通而不畅”。锦里街道以线性街道空间为主,小吃街与主街以成都传统街道中常见的“街一巷”形式联接,且因锦里用地紧张,街巷间距较短宽度较窄,故利用成都民居中常出现的“门”的符号加以强调。

建筑特点

锦里仿古街设计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以川西民居街巷建筑形式表达。如客栈区建筑形式又有高档 (府第)、中档(宅第)和稍低档(客栈)之分,突出小中见大的设计思想。宅第以砖墙为主,在材质上与府第等有所区分,突出中华民国的建筑特点。而客栈采用下店上寝的民间常用布局形式体现平民观,又再一次与宅第有所区别。此外,锦里仿古街还融入了汉代建筑的建筑局部特征,如街道两侧分布高低错落,层高一至二层,以黑白、灰为主色调,运用大木材作装饰,屋顶、地面均使用青瓦、青砖。因此不仅体现了三国时期的文化内涵,还带有典型的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锦里建筑的另一个特色是本土封火山墙的自然运用,自然运用的叠用增加了层次感,指出了客栈小店的民居式建筑风格。

主要景点

锦里古街

锦里被称为称“谯蜀第一街”,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以织锦、售锦为主,历代文献词赋多有记载。锦里占地达到了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于2004年复建开肆。锦里古街展现了成都市的休闲方式,是体验川西传统民俗文化和三国文化休闲一条街。

古戏台

锦里古戏台是锦里民俗演绎团演出等活动的重要场地,锦里古戏台不仅保留着中国传统戏台“出将”“入相”的基本结构,在古戏台建筑材质上还使用雕刻着三国故事的古木。

九品小吃街

九品街是锦里著名的小吃街,“九品”之名不仅代表着三国魏晋官员选拔制度,即九品中正制;还代表着二十七个口,即小吃街的小吃品种丰富。九品小吃街的美食主要有:张飞牛肉、肥肠粉、叶儿粑三大炮钵钵鸡糖油果子等。

诸葛井

诸葛井南、西、北三面皆围以石栏杆,井盖亦为石材,且呈铜钱状镂空,使其显得古朴厚重。相传诸葛井是诸葛亮为民谋利所挖掘的水井。虽然诸葛井原并不在此,但由于成都市人一直对诸葛亮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锦里旁设立着纪念诸葛亮的诸葛井,以此表达成都人民对诸葛亮的缅怀以及敬仰之情。

西蜀第一牌坊

西蜀第一牌坊是古街区最繁华的区域,茶楼、客栈、戏台、风味小吃、民俗工艺全部汇集在周围,是锦里的标志性牌坊,也是锦里一期和锦里二期(水岸锦里)的分界。

福寿巷

福寿巷的寓意是:巷头“福”,巷尾“寿”,色彩以端庄的灰调与现代的白调结合,并以此为主调,突出福寿巷整体建筑风格的细腻和典雅。

黄龙潭

黄龙潭是锦里古街深处的一个核心热点区域,水景观在此处发挥了极大的吸引力,使得游客和市民会选择停留在其周边喝茶休息。黄龙潭的名称取自孙吴孙权所使用的年号,黄龙潭上修建着小桥和做凤仪亭,凤仪亭又名梳妆掷戟,出于《三国演义》,讲述了貂蝉吕布二人在凤仪亭私会,被董卓撞破,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成仇的故事。

阿斗井

阿斗井是根据传说而得名。相传刘备驾崩后,其子刘禅(小名阿斗)都要在刘备陵祭祀先父刘备,并常在一口井边驻足休息,此井因而得名阿斗井。

民俗记忆墙

民俗记忆墙建于2009年1月23日。 此墙中珍藏有川西民俗精粹的代表作品:蜀锦、蜀绣、瓷胎竹编盘、成都漆器、皮影、剪纸、蛋壳 画、糖画、面塑、老玩具等。 锦里民俗记忆墙自建立之日, 将于百年之后的2109年同日开启,墙内所封存的物品都将是一份送给未来的礼物, 为传统民俗传承百年。

宋代石刻长廊

宋代石刻长廊位于锦里的延熙大道中段。宋代石刻长廊长约120米,其西面的石墙,逐次陈列了111件宋代石刻。这批石刻是本世纪初断断续续从川中和川南等地征集而来,其艺术特点与泸州市等地的南宋石刻一致,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刘湘墓

刘湘墓座落在成都市南郊,东面与武侯祠紧邻,两者仅一红墙之隔,墓园占地面积86000平方米。刘湘墓于1938年动工兴建,1942年1月主要建筑落成,共耗资140余万大洋。该陵园由当时的国库拨款,四川财政厅资助建成,并由著名建筑专家、基泰公程司杨廷宝先生仿南京中山陵园形式规划设计,墓园内“修旌忠门(三阙),立神道碑(碑亭),建纪念亭(多角亭),浇铸刘湘铜像,一手持书,一手按剑,俨若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两眼平视前方,作万岁姿态,自信与世长存”。刘湘作为抗日爱国将领,其陵墓所在地当时就被誉为“甫澄纪念公园”。1949年前后墓园内的刘湘铜像、神道碑(碑亭尚存)已不存在,而多角亭则于70年代被毁。1981年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将刘湘墓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随后陆续对其进行修缮,直至1999年底,刘湘墓才基本恢复原貌。2003年12月,中共成都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武侯祠博物馆与南郊公园合并。并于2004年2月,武侯祠博物馆委托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现场勘测,制定了保护维修设计方案。

文化活动

锦里恪守古风,渐渐成为集中展示民间传统节俗的圣地,清明寒食戴花粥,七夕乞巧戴香案,中秋节戴兔儿灯等。自2008年起,许多节日以及民俗活动在锦里举办,如七夕节、中秋节、端午节、二月二等,各大节日的主要特色活动有:穿汉服、看表演、泡锦里等,每个节日都会在古戏台举办特定的民俗晚会,如七夕民俗晚会、中秋民俗晚会等。

此外,自2009年,锦里开始举办二十四节气民俗周,将锦里特有的民俗文化与集市的方式结合,用更吸引现代青年群体喜好的形式,打造一个为民俗新生而生的创意集市。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民俗互动环节,如吹糖人,糖画,面塑等;和民俗表演环节,如琵琶古筝二胡,茶道等;以及特色活动:由锦里民俗演绎团演出的二十四节气民俗晚会。

价值与影响

文化价值

锦里虽是一条新建的仿古步行街,却以三国文化为依托,以蜀锦为主线,以川西民居为特点,梳理出千年文脉,传承古蜀智慧,为新街注入了古蜀文化的精华,为古老的武侯祠带来了新的活力。“锦里”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再现了川西民风民俗,使新与旧碰撞,历史与现代相融,是活在三国“旧时光'里的一条新街。

历史价值

锦里起源于蜀汉时期,见证了成都市两千多年以来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演变,锦里古街的设计思想源于武侯祠对“三国文化”打造的延续,武侯祠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建于天宝,于清代康熙重建,它同先主庙、刘备慕相毗连,而成都又被历史学家称为 “南方丝绸之路 ”的起点,锦里的得名又与其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锦里古街不仅作为武侯祠的外延,还见证了成都在历史上的兴起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社会价值

锦里项目将旅游、文化和历史进行了有机结合,加上合理准确的定位以及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使其拉动了周边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年平均吸引游客500万人以上,实现产值数亿元。此外,锦里有190余家商铺,解决社会就业2000余人,为社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拉动了社会经济水平。锦里形成的武侯祠博物馆文物保护缓冲区域,既优化了文物展示游客参观环境,也改善了馆内文物保护环境。同时,锦里延伸了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外延,丰富了文博景点的配套设施、服务内容,满足了游客吃、住、行、购、娱等多方面需求,促进了周边文化产业发展。

示范作用

锦里作为成都武侯词博物馆的外延,在成都武侯词博物馆的开发保护中,帮助其摆脱了文物保护完全依赖国家拨款的传统保护思路,走出了一条将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的途径,这种持续有效的保护模式值得进行参考与借鉴。同时,在锦里的开发运作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大胆尝试和准确把握,如文化主题的把握、商业空间的创造、创新管理经营理念的运用等,都为锦里的成功铺平了道路,也为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

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又称天鹅蛋。因形似而得名,是四川成都著名汉族小吃,青石桥三绝之一。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糖油果子,叫焦饣追,特色泽黄亮,外酥内糯,香甜可口。2008年被列入成都市青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三大炮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区汉族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总称“三大炮”。成都市双流县李长清制作的三大炮得自祖传,2008年被列入成都市青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糖画

糖画是以糖做成的画,可观可食,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又称“糖影儿”“糖饼儿”。据载,明朝习俗新年祀神,要溶就糖霜,印铸成各种动物和人物作为祭品,因所铸人物形象俨然文臣武将,又以文官居多,故而时下戏称为“糖丞相”。后来,四川省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汲取传统皮影的制作特征及雕刻技法,不用印铸模具,而改为直接操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即“倒糖影”。

蜀绣

蜀绣又称“川绣”,产于四川成都,绵阳市等地。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列入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绣法灵活,适应力强。一般绣品都采用绸、缎、绢、纱、绉作为面料,并根据绣物的需要,制作程序、配色、用线各不相同。

面塑

面塑也称面人,中原地区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艺术的特点是“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泥塑的步骤)。

成都皮影

皮影俗称”灯影戏”,又有“电影始祖”之美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戏剧之一。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皮影俗称“成都灯影”,选用上等牛皮经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和雕刻千余刀完成,工艺十分复杂。所演剧目除历史、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影人造型也多夸张、动态滑稽、脸谱服饰多仿川剧,具有地方特色。

开发保护

锦里的保护开发源于武侯祠需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武侯祠由于缺乏配套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设施,留住游客、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成为其短板。为此,武侯祠博物馆提出,依托文化底蕴深厚的武侯祠品牌和独具特色的三国文化资源,复建锦里古街,将其包装打造成一条全新的民俗文化休闲街,使锦里成为延伸和放大武侯祠及三国文化品牌资源的重要载体。

2003年11月,成都市决定将武侯祠南郊公园合并要求武侯祠博物馆在与南郊公园合并后,按照打造全国最具特色的三国文化主题博物馆的思路,完善合并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市场规则,实施滚动发展。2004年10月31日,锦里一期建成后免费对外开放。锦里一期占地16亩,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2009 年1月23日,锦里二期正式开肆,整体建筑风格在与武侯祠和锦里一期保持风格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将水引人锦里循环,成功将武侯祠文物区园林区与锦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锦里形成的武侯祠博物馆文物保护缓冲区域,既优化了文物展示游客参观环境也改善了馆内文物保护环境。同时,锦里延伸了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外延,丰富了文博景点的配套设施、服务内容,满足了游客吃、住、行、购、娱等多方面需求,促进了武侯祠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锦里的保护开发被誉为“锦里模式”,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项目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荣誉称号

相关作品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公司.成都数字文化文物信息平台.2023-12-02

逛锦里.锦里古街官方网.2023-12-02

文化传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23-12-02

锦里.成都市人民政府.2023-12-05

厉害了!成都武侯锦里古街上榜全球最美街道.今日头条.2024-05-26

品味历史,打卡武侯,这些地儿不能错过!.百家号.2023-12-02

“锦里”长成史——张丽君.川味中国.2023-12-04

被外媒评为“世界最美街道”的锦里 究竟有什么不一样?.人民号.2023-12-05

2-3、 锦里、 客栈、 戏楼 、 府第等.成都亚林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24-01-03

【赏】民俗.锦里古街.2023-12-05

新刊导读 | 成都历史文化街区热力研究.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8

七夕缘-锦里古街七夕节 2014-07-31.锦里古街.2023-12-28

花好月圆庆中秋 2014-09-04.锦里古街.2023-12-28

活动.锦里古街.2023-12-28

2019年锦里二十四节气民俗周 2019-07-02.锦里古街.2023-12-28

锦里民俗周 || 成都人从来不吹壳子,说好耍就好耍的很!.网易.2023-12-28

锦里二十四节气民俗周.新浪微博.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