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

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

《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是美国明恩溥1894年英文版文集《Chinese Characteristics》的2014年中译版本,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原书的其它中译本有《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素质》等。

内容简介

作为研究中国国民性的第一本详尽著作,《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对后世学人的影响极深,鲁迅许寿裳马君武潘光旦李景汉等作家、教育家和社会学家都曾给予本书极高的赞誉和认可。

《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问世已近一百二十年,其文本依然极具阅读价值,百年间拥有多国译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文简体版本更是层出不穷。

作者从27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既刻画了中国人的文明与所长,也揭批了中国人的旧习和丑陋。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写作资料多源于自己在中国几十年间的经历和观察。

对比往昔与今日,认识中国人的普遍性格,此书仍不乏真知灼见。

作者简介

明恩溥(1845—1932) ,原名Arthur Henderson Smith,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1845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1872年与妻子一道来华传教。侨居中原地区54年,先后居住在天津市鲁西北及河北通州。他在中国积极从事农村布道、医药、慈善和教育事业,建立起了不少学校和医院。

在华期间,明恩溥兼任上海市字林西报》通讯员。《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于1890年在上海英文报纸《华北每日新闻》连载,1894年结集出版。1905年明恩溥辞去宣教之职,定居南通市,专事写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回国安度晚年,1932年去世,享年87岁。

明恩溥曾经把本书送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使他加深了对中国人的了解。在“庚子赔款”的退还、清华大学的创建以及北京协和医院的建立中,明恩溥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名人推荐

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译出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周令飞

这本书大体上很可以说是一幅中国人的逼真写照。

——潘光旦(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

明氏观察精密、独具慧眼,而且他那描摹入微、写实逼肖的能力,岂但在西洋人中没有几个可以与他比拟的,就是在我们自己的国人中间也是少如凤毛麟角吧。

——李景汉(著名社会学家、社会调查专家)

图书序言

明恩溥1845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他是著名学者,牧师和慈善家的后代。父亲和爷爷都是受人尊敬的牧师,母亲是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极具影响力的教牧领袖斯托达家族后裔。1872年,明恩溥与同样醉心于传教事业的新婚妻子,以及大学挚友亨利波特儿被派往中国北方传教。

早在1869年,明恩溥就表示过如果不能到中原地区传教,将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1872年明恩溥抵达天津市,此后,在侨居中国的半个世纪中,有一半时间在中国从事农村布道、医药、慈善和教育事业。1905年明恩溥辞去宣教之职,定居南通市,专事写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回美国,193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去世。

常年深入中国北方传教的经历,使得明恩溥对当时的中国民众生存状况和中国国情都有一个相对全面而客观的了解。他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如《中国的格言与谚语》《中国文化》《中国的农村生活》《骚动中的中国》《今日的中国和美国》等。

明恩溥的代表作当属这本出版于1894年的《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Chinese Characteristics)。1906年,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接见了明恩溥,听取了他的建议,同意退还部分中国“庚子赔款”用于办学。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阅读过明恩溥关于中国的几本著作之后,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此后很多年,《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都是美国总统的必读书,世界其他各国总统和外交官也争相阅读他的书籍,希望从中寻找有关中国的信息。

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半数“庚子赔款”,共计116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每年派送100名留学生赴美之用,直到赔款退清。清朝政府于1911年在北京开设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明恩溥不止是一位来华传教士,更是一位杰出且多产的中国问题专家。他的著作让我们得以通过一个西方人的视角,看清19世界中国的国情民貌。在这本《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中,他更是详尽地总结了中国人的27条典型特征,为我们生动地描述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人形象。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何家槐,鲁迅先生极力推荐每个中国人都读一读。

遗憾的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的中文版本才得已第一次在国内正式出版。此次我社推出这个全新译本,并将本书纳入“可以触摸的民国”系列,既是为了纪念这位影响近现代中国教育和医疗的外国老人,也是鉴于本书的文本价值仍然值得今日的中国人阅读并思考。

因写作年代的局限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今日看来作者对中国人的有些描述并不十分妥当。然而明恩溥能够做到对中国人由衷同情、认真观察、谨慎总结,使得他这本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著作的绝大多数观点,在今天读来,仍旧发人深省,作为对中国人的普遍性格的理解具有经典意义。

图书文摘

我们曾不止一次地亲身经历村民故意用毒药把狗毒死后煮了吃的事。有一次,还有人特地去问了外国医生,吃了这种肉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而此时,他的毒狗肉已下锅。吃过这种肉而没得病的人是不可能放弃这顿美味的,结果,这次口福之后,奇怪的是,依旧没有人有任何不适。

有关中国人节俭的另一个事例,也与做饭有关。这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燃料而在饭锅的制作上狠下功夫。在中国,燃料十分短缺,一般只有树叶、麦秆和庄稼的根,这种燃料一把火就没了。为此,他们锅的底要做得尽可能薄,使用起来格外小心。在捡拾燃料的过程中,也能反映出中国人的极度节俭。中国的小孩,即使他什么事还不会做,至少能捡柴火。秋冬的田野上,到处是拾柴大军,他们手持竹耙,所过之处,几乎连一根干草也不留下。孩子们进入树林,用木棒打落秋叶,好像是在打落成熟的栗子,飘落而下的树叶还没落地,半空中就被心急的拾柴人“接”走。

每个中国的家庭妇女都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她手中的布料。她们不像西方姐妹那样,注重衣服的款式和做工。一块再小的布料,都能在中国妇女手里派上用场,这块布在她们手中不是以美,而是以物尽其用的形式再次出现。这是外国著述“家政指导”书的女作家所无法想象的。在中国家庭妇女的眼里,即使是一片碎布条,也还可用来纳鞋底。伦敦或纽约的慈善人士,把自己不再穿的衣服施给穷人,这样的慈善接济弊多利少,希望不要造就出单纯依靠救济过活的人。然而,无论是谁把类似的东西施舍给中国人,尽管他们所用的布料和服装款式与我们的截然不同,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衣物早晚会物尽其用,绝不会丢弃一丁点儿。

中国人经常为朋友题词送字,题完词的纸被缝在一块绸布上而不用糊粘贴a,目的是让受赠者以后可以方便地更换绸布上的字,可以拥有一

a 题完词的纸被缝在一块绸布上而不用糨糊粘贴:这一做法通常用在红白事上。块可长期使用的绸布!

中国人的节省,还反映在小商贩的买卖中,再小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一个小商贩,可以准确地说出各种不同火柴盒中的火柴根数,并知道每盒能赚多少钱。

中国人会收拾起每一页用过的旧账簿,或是利用其糊窗户,或是利用其做纸灯笼。

中国人无处不体现节约,甚至连必需的食物也尽量节省,他们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合理的。香便文博士a的《基督教与中国》一书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本人被三个苦力抬着走了5个小时,路程是23英里。接着,这三个人又返回广州市,去吃别人留给他们的早餐。早餐前他们走的路是46英里,其中一半路还抬着人,目的只是为了省五文钱。

还有一次,两个轿夫抬着轿子走了35英里的路,又坐船回去;他们从早上6点起就没吃过东西,却不舍得花三文钱买两大碗米饭吃。结果,那条船搁浅了,直到次日下午2点钟才到达广州。这样,这些人已经32个小时没吃东西了,并且负重走了35英里,其中抬着香便文博士去广州走了15英里,还包括捎带着他的行李!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节俭的做法,实在使他们难以苟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做法完全是出于淳朴的天性。这个国家的许多地方,尤其是(说来也怪)北方,男孩、女孩像是在伊甸园里一样,一年中有好几个月赤裸着身子,到处乱跑。对他们来说,也许这样更舒服一些,但主要还是为了节省衣物。中国难以计数的独轮车转起来都嘎吱作响,只要加几滴油,车子就不会这样响了,但没人会这样做,因为在他们看来,嘎吱声要比油便宜。

一位要移民国外的日本人,会在合同上特别注明每天要有多少热水洗澡,这是传统习惯。

正是因为节俭的本性,在中国要买到现成的工具一般不可能。你可买到部分“半成品”,然后再自己加工组装。自己加工总比买现成的便宜,人人都这样想。

我们曾说到过许多中国人节俭的事例。比如,普通房子光线都很暗,在房子里两个房间的隔墙上开一个洞,洞中摆一盏几乎是不用花钱的小油灯,用以驱走两个房间的黑暗。在中国,诸如纺织、制陶、冶炼、工艺制作一类的小作坊里,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形。这类作坊在我们看来,不是在表明中国人的节俭,更多的是在表现某种才能。中国人原本可以设计出许多更好的劳作方式,但是却没有人去改善它。他们似乎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干一切工作,他们的产品,无论简单或是复杂,一般都有这样的特点。还有,他们的炼铁炉是建在一个小院子里的,规模很小,像是一个大炉灶,一个小时就能用砖砌好,可以长期地用下去,而且不花钱。

说明中国人节俭的最好、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对大量谷物、贡品的管理,对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完全缺乏管理。在中国,每年有大量的谷物、贡品运到北京,这些贡品从天津市起运至通州区卸货,令“谷物交换”商吃惊的是,装卸、称量和搬运这堆积如山的稻谷不是用机械,而只是靠一帮苦力、一些计量谷物的斗和数量不定的苇席来完成的。他们把席子铺在地上,然后倒出谷物,称量,装袋,运走,最后收起席子。

对于一个美国烟草种植园来说,最大的支出便是为晾干烟叶而建的一个结构精巧的长长的棚子。而在中国,种烟草的农村根本就没有这桩花费。晾烟叶的棚子是用茅根搭盖的,用过的茅草可以做燃料。烟叶摘掉之后,结实的叶柄依然留着,用草绳把烟叶扎紧,挂在一根根的烟秆上。夜间,连同绳子一起收起来,就好比晒在绳子上的衣服。这样做真是再简便而有效不过了!

每一个居住在中原地区的细心观察的人,都可以再补充一些有关中国社会生活的事例,但是,你或许找不出比以下更典型的事例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年妇女,拖着痛苦而缓慢的步子蹒跚而行,一打听才知道,她是去一位亲戚家,亲戚家离祖坟近,这样,她离开人世时,好少花一些抬棺材的费用。

编辑推荐

★第一部探讨中国国民性的社会学著作

★开创了反思中国国民性的何家槐,并对后世学人影响极深,它所代表的西方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中国人的性格争论的终结,曾引起鲁迅的极大关注。

★鲁迅郑重推荐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

★《阿Q正传》《吾国与吾民》深受影响

★ 我们的优点与缺陷——只有敢于正视,才可能有所改变。

图书目录

1死要面子

2无处不在的节俭

3勤劳又刻苦

4东方人的礼貌

5消磨时间

6模糊不清

7诚实与误解

8言不由衷

9柔韧有余

10智而不慧

11无动于衷

12傲慢与偏见

1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14墨守成规

15作茧自缚

16顽强的生命力

17忍耐和韧性

18知足者常乐

19孝道

20善有仁报

21无慈无悲

22口角

23社会义务与连带责任

24疑心病

25信口雌黄

26择善而从

27矛盾的现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