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恩溥
明恩溥,本名为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年7月18日~1932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在华期间曾以中国为主题创作大量作品,代表作有《中国乡村生活》《中国人的素质》。
明恩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在南北战争时曾加入北军作战。1867年,明恩溥毕业于贝洛特学院(Beloit College),此后进入神学院学习。1870年,明恩溥从纽约协和神学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毕业,与艾玛·简·狄金森(Emma Jane Dickinson)结婚。1872年,明恩溥夫妇受美国公理会差会(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ABCFM)差遣前往中国传道,先在天津市学习中文,后前往山东省农村传道。他在恩县庞庄建立第一个教会,并先后在此建立小学、中学和医院,同时兼任英文《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通讯员。1905年,明恩溥辞去宣教一职,留居北京通州,致力于写作。1906年,明恩溥向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提议,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并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教育经费,该建议最终被采纳。1926年,明恩溥退休后回到美国,定居加利福尼亚州。1932年,明恩溥去世,享年87岁。
人物生平
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深入天津市、山东省等地了解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熟悉中国的国情,因而他知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影响中国的未来。1906年,当他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清王朝支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时,他大概已经意识到了实施这一计划所能具备的历史意义。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后改名为清华大学)的成立,为中国留学生赴美打开了大门,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从封闭的国度走向世界,他们中间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归国后成为不同领域的精英。
作品一览
他在鲁西北传教30年,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如《Chinese Civilization》(中国的文明,1885),《Chinese Characteristics》(1894,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有《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等多个版本),《Village Life in China: A Study in Sociology》(1899,中译本《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研究》),《China in Convulsion》(动乱中的中国,两卷,1901),《Rex Christos: An Outline Study of China》(基督之王:对中国概括性的研究,1903),《The Uplift of China》(中国之进步,1906),《China and America Today》(今日的中国与美国,1907),《Proverbs and Common Sayings from the Chinese》(汉语谚语俗语集,1902)等,有的在美国多次重印,有的被译成其他文字出版。
历史评价
明恩溥的建议不仅仅落实于教育方面,如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的建立,还落实在与民众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领域,影响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革。如今,在中国教育界和医学界,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仍是公认的佼佼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走进它们的大门时,很多人不会想到,明恩溥——这个多少令中国人有些陌生的名字曾与它们联系在一起。
1906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白宫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学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国会提出赞助中国教育的文,1908年5月25日由国会通过。
相关事件
庚款留学 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为了开展派遣留美学生工作,清朝政府于1911年在北京开设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参考资料
美国历史系列130:在华生活半世纪的传教士、中国通明恩溥.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202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