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栏边草
井栏边草(学名:Pteris multifida Poir)是凤尾蕨科,凤尾蕨属陆中小型蕨类植物门,植株高可达4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多数,密而簇生,叶片卵状长圆形,一回羽状,羽片通常对生,无柄,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有时近羽状,能育叶有较长的柄,羽片狭线形,叶轴禾秆色,稍有光泽。
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台湾、浙江省、江苏省、安徽、江西省、湖南省、湖北。越南、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墙壁、井边及石灰岩缝隙或灌丛下。
井栏边草全草入药,味淡,性凉,能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收敛、止血、止痢之功效。
形态特征
植株高30-45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1-1.5厘米,先端被黑褐色鳞片。叶多数,密而簇生,明显二型;不育叶柄长15-25厘米,粗1.5-2毫米,禾秆色或暗褐色而有禾秆色的边,稍有光泽,光滑。
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0-40厘米,宽15-20厘米,一回羽状,羽片通常3对,对生,斜向上,无柄,线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6-10毫米,先端渐尖,叶缘有不整齐的尖锯齿并有软骨质的边,下部1-2对通常分叉,有时近羽状,顶生三叉羽片及上部羽片的基部显著下延,在叶轴两侧形成宽3-5毫米的狭翅(翅的下部渐狭);能育叶有较长的柄,羽片4-6对,狭线形,长10-15厘米,宽4-7毫米,仅不育部分具锯齿,余均全缘,基部一对有时近羽状,有长约1厘米的柄,余均无柄,下部2-3对通常2-3叉,上部几对的基部长下延,在叶轴两侧形成宽3-4毫米的翅。主脉两面均隆起,禾秆色,侧脉明显,稀疏,单一或分叉,有时在侧脉间具有或多或少的与侧脉平行的细条纹(脉状异形细胞)。叶干后草质,暗绿色,遍体无毛;叶轴禾秆色,稍有光泽。
生长环境
井栏边草生境较为广泛,常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 井边、河边、山谷石缝中,墙壁缝隙,竹林边、林缘阴湿处。喜半荫,较耐寒,耐干旱,对空气湿度要求不高,对土壤适应性强,在酸性到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河北(北戴河区)、山东省(泰山、崂山区、鲁山县)、河南省(伏牛山、内乡县、桐柏县、商城)、陕西省(秦岭)、四川省(奉节县、城口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重庆市、巴南区、江安县、长宁县、峨眉山市、乐山市、康定市)、贵州省(思南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兴仁、望谟、独山、册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越南、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巴黎植物园。
繁殖方法
播种基质:草炭土:田园土=1:1,将这些基质混合好后过细筛备用。为杀死禾本科杂草种子和其它种的孢子以及苔藓植物、藻类和菌类等,将配置好的土壤置于121℃高温条件下蒸汽灭菌20分钟。选择口径约15厘米的刷洗干净的白色塑料盆,底部加入较粗的基质,最上面加过筛的基质,压实,使土面低于盆沿约1厘米。装好盆的基质用沸水浇透后盖上薄膜,第2天基质冷却后即可播种。
灭菌消毒:孢子的灭菌消毒和播种用滤纸将孢子包成约1厘米的小包,并用细线扎紧,将滤纸小包先在70%的乙醇中浸20秒左右,此时还要用镊子将滤纸包中的气泡赶尽,以使孢子表面完全被酒精浸润,然后将滤纸包放人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在无菌培养皿中小心打开纸包,用少量无菌水将滤纸上的孢子冲入培养皿中,再将孢子悬浮液倒入已高压灭菌的三角瓶中,并用少量无菌水冲洗培养皿后一并倒入三角瓶,用封口膜封好三角瓶备用。播种时用经过灭菌的滴管吸取孢子悬浮液均匀地滴人基质中,滴人量根据孢子浓度和孢子萌发力而定。在用滴管吸取悬浮液前要摇动三角瓶,以使悬浮液混合均匀。
播种后的养护管理:将花盆放于加温温室内种植台上,再用薄膜覆盖。温室内温度为10-30℃。由于播种前培养基质已经浇透,又有薄膜覆盖,播种后不太需要浇水,可视情况用喷壶在基质表面喷雾。播种10天后每隔2天取小块土壤于解剖镜下观察孢子的萌发和丝状体发育状况,原叶体、幼孢子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可通过肉眼观察,观察时做好记录。原叶体发育成熟后即开始产生精子器和颈卵器,并分别形成精子和卵子,为提高受精率,此时应每天喷水雾1-2次。受精卵后不久就可先后出现寄生于原叶体上的胚芽和胚根,此时应经常打开薄膜通风,并覆盖一层遮阳网。
由于孢子萌发率高,当配子体长至约0.5厘米时,出现拥挤现象,此时进行了1次分栽。分栽时采用与孢子播种相同的基质I,用牙签小心地将过密处的配子体以5个左右为1丛挑出,轻轻地栽人分栽基质中,这样既可以防止单个挑起时对原叶体的破坏,同时又利于配子体受精。丛间距1厘米左右,分栽后再用喷雾器将基质表面和移栽的配子体充分喷湿,以使配子体与土壤充分接触,提高成活率。
主要价值
园林:井栏边草生长旺盛,叶型优雅,株形美观,非常适于盆栽观叶,装饰室内几案,也可作庭院和园林地被植物,还可配置山石盆景。
药用:全草入药,味淡,性凉,能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收敛、止血、止痢。主治:痢疾,腹泻,淋浊,带下病,黄疸,疔疮肿毒,淋巴结核,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高热抽搐,蛇虫咬伤,吐血,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虚寒证忌服。
参考资料
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植物智.2024-07-29
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植物智.2024-07-29
井栏边草.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2019-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