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路大平调

西路大平调

西路大平调,又名大梆戏或大油梆,是河南省省地方的传统戏剧形式,主要流传于河南北部以及豫东、鲁西南、皖北等地。这种剧种属于板腔体梆戏,因其独特的伴奏乐器大梆而得名。由于起源地濮阳市(开州),亦被称为“开州平”。大平调在黄河以北地区形成了三个分支,包括东路大平调、西路大平调和山西省大平调。

遗产保护

- 申报人/申报单位浚县

- 遗产级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剧目

大平调拥有丰富的剧目资源,历史上曾有六百多个剧目,目前保存下来的大约为二百个。这些剧目的内容大多来源于《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杨家将》、《包公案》等经典文学作品,以黑脸、红脸角色为主的“袍带戏”占多数,反映民间生活的剧目相对较少。常见的剧目包括《下高平》、《下燕京》、《下江南》、《反阳河》、《晋阳关》、《反徐州》、《收姜维》、《贵妃醉酒》、《战洛阳》、《秦香莲》、《铡赵王》、《赵公明下山》、《金鞭记》、《张飞滚鼓》、《三传令》、《火龙阵》等。

表演艺术

大平调的表演艺术形式古朴,音乐唱腔优美,特技和专用乐器丰富多样。在豫北及其周边地区广受欢迎。现存的独特唱腔音乐类别共四类十六种,曲牌音乐三十八种,打击乐十种,口头传承剧目六百三十部,其中已记录的一百八十部,特殊身段特技十五种;专用乐器四种。其音乐板式结构与豫剧相似,艺术风格却更为粗犷火爆。

现状与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戏剧市场下滑,大平调遭受了巨大冲击,观众数量减少,剧团生存环境恶化,缺少后续表演人才,面临失传风险,急需抢救。

特点

大平调的唱腔与山东梆子大致相同,通常采用真嗓演唱,但在某些特定板式如慢板、拐头钉的起始处,会使用极高音的假嗓。主要伴奏乐器包括大弦、二弦、三弦琴、大梆、大号等。在剧中,黑脸和红脸的角色占据重要位置,构成了剧种的主要特色。其表演风格气势磅礴,场面宏大,强调唱、做、念、打的综合表现,既粗犷豪放,又有柔和细腻之处。

参考资料

大平调.戏曲百科.2024-11-03

“唱念做打”见证传承与创新 ——访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平调代表性传承人何西良.网易.2024-11-03

大平调.汉程网.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