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纳日碧力戈

纳日碧力戈

纳日碧力戈,男,蒙古族,教授,博士,1957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全国人类学民族学领域首位长江学者。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学与人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主任,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国际萨满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人物经历

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获法学(民族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语三系,获文学(语言民族学)博士学位。

社会任职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州卡尔顿学院人类学及亚洲研究伯恩斯坦讲座教授等职。

第二届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科研情况

1992~1994年获英国外交部高级奖学金和三一学院牛顿基金“蒙古及内亚研究室——共同保障委员会”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和田野实践,尤其关注族群理论和象征符号。

1996年始承担国家教委和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人文生态》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关系新观察》。

1997~1999年参加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南昆铁路建设与沿线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课题,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潞城乡各烟屯的蓝瑶社区进行了累计5个多月的田野调查,并发表了调查报告;1998年开始参加中国台湾清华大学《亚洲季风高地与低地的社会与文化云贵高原的亲属与经济》课题,在同一地区做田野工作。

贵州大学长江学者研究团队主要成员

贵州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长期致力于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搭桥,”在中国社会科学界的民族和族群研究中首次尝试建立中国族群研究的“符号学派”,对该领域产生重要学术影响;该领域的理论创新及成果,对于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保持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他在中国首次批判性地应用皮尔斯“语言三观”分析法来研究中国族群,指出“象拟”(iconicity)和“标指”(indexicality)对于族群意识和族群生存的至关重要;指出作为族群特质的这些“象拟”、“标指”及“代码”之间的系统关系。这样的族群三观,有助于避免主观片面地观察和处理民族和族群问题,避免“牵一动百”,影响社会稳定,具有学术创新和现实应用的双重价值。在中国学术界所有以社会学人类学方法或从语言学和符号学角度来研究姓名制度的诸多学者中,纳日教授的著述最有影响力。其著作《姓名论》首次提出连名制中父名与子名的前后位置,最初取决于有关语言的名词修饰语相对于中心词位置的新见解,首次提出形式与内容、区分与整合是姓名发展的内部规律的新理论。学界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此著作“给姓名学确立了学科地位,并独辟了姓名学研究的崭新视野,为诸多姓名现象提供了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角度的诠释”。在人类学民族学理论方面,纳日教授着眼于人类学与其他社会人文科学及至自然科学在哲学层面上的沟通,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中首次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人类学的主客观“互渗”理论(皮埃尔·布尔迪厄)与结构化(吉登斯)、弹性(霍林)、自组织(瓦列拉、马特如拉)诸理论的亲和,认为“过程论”为现代人类学理论的主流,对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理论发展方向的定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是由于纳日教授在以上各个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他多次被欧美的一些著名高等院校聘为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并在2002年被英国剑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多位著名学者极力举荐参加美国名校卡尔顿学院(全美文理学院排名前五名)所设“珍尼-拉菲尔·伯恩斯坦亚洲研究及人类学讲座教授”职位的全球公开竞聘,并击败拥有哈佛大学等美国名校博士学位的多名竞聘对手,成功获得这个在全美人类学和亚洲研究学界具有很高学术声望的职位。此后他曾长期旅居美国,在卡尔顿学院担任“珍尼-拉菲尔·伯恩斯坦亚洲研究及人类学讲座教授”。以中国大学培养的博士和中国本土学者的身份,去参加美国名校里享有最高学术殊荣的人类学讲座教授职位的竞聘并取得成功,这件史无前例的人类学学术事象,已成为中国人类学界、英美等国亚洲学研究圈中令人称羡的口碑故事,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纳日碧力戈教授所具的学术成就及其国内外公认的良好影响。

作品成就

纳日碧力戈著作以及译著(部分):

1.纳日碧力戈:《语言人类学》,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昆明市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纳日碧力戈:《姓名论》,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4.纳日碧力戈、杨正文、彭文斌主编:《西南地区多民族和谐共生关系研究论文集》,贵州大学出版社2012。

5.纳日碧力戈等:《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叶舒宪彭兆荣,纳日碧力戈:《人类学关键词》,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8.黄树民著;素兰,纳日碧力戈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北京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9.【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获得荣誉

被评为中国校友会网2011年、2008年“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被评为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民族学学科)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新华网-今日头条.2023-01-18

纳日碧力戈-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民族学人类学学院.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