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黄独
古面点。在《山家清供》就记载过一种名为“酥黄独”的芋头食品:“雪夜芋正熟,有仇子曰从简载酒来,扣门,就供之。乃曰:煮芋有数法,独酥黄独世罕得之。
简介
古面点。
材料
熟芋切片,棒松、杏、等仁为末,和面拌酱,油炸,香美。
特点
油煎的东西本来就香,面里又有榧树和杏仁的脆香加上内里熟芋的软糯清香,还有淡淡的酱香,那鲜美的滋味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做法
先把香榧和杏仁碎调了盐酱和在面里,再把煮熟的芋头切片拖面放在油锅里煎熟再吃。
来源
清,《养小录》。
【原文】熟芋切片,榛、松、杏、榧等仁为末,和面拌酱,油炸,香美。
【译文】熟芋切片,榛、松、杏、榧等仁研为末,和面拌酱,油炸,又香又好看。
相关链接
食芋清谈
南京市有一道很有名的秦淮小吃叫“桂花糖芋苗”,很是香甜滑润。就像南京人称小青菜为“菜秧”,所谓“芋苗”就是指的小芋仔。做法很简单,把小芋仔去皮煮烂,然后调入藕粉和糖桂花,据说有一些经营多年的老店为了使颜色好看还加十水合碳酸钠,这样黏稠的藕粉汤汁就会有一种晶莹温暖的红紫色,里面沉浮着雪白的芋艿,金黄或者橙红的桂花,看上去就很诱人,热热地先喝一口,一直甜到你的心里去,再咬一口软糯的芋苗,正好中和这种香甜的味道,太美好了!
事实上从孔子庙、晚晴楼到刘长兴到绿柳居,我吃过很多家的糖芋苗,真正美味的几乎没有印象,因为现在的商家不比以前了,大多是糊弄游客的粗制滥造,一口反复烧煮的大锅里黏糊糊稀乎乎地盛出一碗,芋艿都是不成形的,要么是被勺子搅碎化在汤汁里,总之,就是稀里糊涂的一小碗,且几乎不加桂花,一点桂花香味也没有。我说的那种美好的滋味是来源于自己做的,决不加口碱,芋艿一定要新鲜的,最好是秋天新上市的时候买回来,藕粉要不添加麦芽糊精的纯藕粉,糖桂花也要优质的干桂花或者无盐的桂花卤。而且是最好一出锅就入口,这样吃着才是真味。
芋仔做菜,除了烧排骨和烧肉,我更喜欢的吃法是和扁豆一起烧。芋仔上市的时候,扁豆也正好上市了,把芋仔先过水稍煮烂一点,去掉黏液,锅中下清油(花生油最好),葱花爆香,扁豆角下锅翻炒,加水,放入芋仔,再加点盐,中火焖到芋头酥烂就可以了,豆荚烂中带脆嫩,融入了芋仔的清香,食来妙不可言。
其实芋仔最原始的美味还是带皮清煮。现在很多农家乐菜馆有一道名为“大丰收”之类的大盘菜,里面也有玉米花生芋艿菱角之类的清煮食物,芋艿是要蘸糖或者盐吃的。我爱一切清水就能煮出甘鲜滋味的果实,豌豆、蚕豆、玉米、菱角、花生、毛豆角、芡实、小土豆、芋仔、油栗、荸荠等等。
说起这类清水就能煮出鲜滋味的食物,大多都含淀粉,吃了有饱腹的感觉,芋艿尤其是。文震亨《长物志》卷十一《蔬果·芋》里言道:“古人以蹲起家,又云‘园收芋栗未全贫’,则御穷一策,芋为称首。所谓‘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吾’,直以为南面之乐,其言诚过,然寒夜拥炉,此实真味。 ”
寒夜拥炉烤芋,无论贫富,都是一大乐事。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里说烤芋头最好挑大个的用湿纸裹了,在外面涂上煮酒和糟,用糠皮火慢慢煨熟去了皮趁热吃。烫手的芋艿咬在嘴里暖在心头,有一种饱足的幸福感,于穷人来说满足了温饱,对于富人来说,还是一件雅事。尤其是在大雪天,围炉夜谈的清趣,食物的香气,如忽隐忽现的炉火,热热暖暖。
熟芋截片,研榧树、杏仁和酱拖面,煎之且白侈为甚妙。诗云:雪翻夜钵裁成玉,春化寒酥剪作金。”宋高濂的《野蔬谱》也有类似记载。大致是先把榧树和杏仁碎调了盐酱和在面里,再把煮熟的芋头切片拖面放在油锅里煎熟再吃。
小时候最喜欢我母亲做的一道芋头羹,是用芋头切丁,加以高汤虾米炖出来的,只取其鲜味,其他配料一概不用,尤其忌用肉丁。冬天的时候热热地端上桌子,撒上一撮青蒜末,玉白微紫的芋粒,橙红的大虾米,乳白的汤汁鲜香四溢,我最喜欢用来泡饭吃,鲜爽溜滑,一会儿一碗饭就下肚了。
父亲平时很少做菜,但是偶尔出手,必有好滋味。我九岁的时候他在外地工作,十一假期把我带到他单位去玩,在宿舍用简易的煤油炉给我做过一次虾米芋头羹,在我的记忆中,比母亲做的还要好吃。父亲最爱在烧煮的菜肴上撒青蒜末,而芋头羹上撒了蒜末后的清香跟不撒口味上是有很大差别的。父亲做的芋头羹就吃过一次,如今他去世也快十五年了。想起我小时候他曾跟我开玩笑说以后到我家吃饭别的都无所谓,只是菜肴的碗头上别忘了要撒青蒜末就行了。可惜还没来得及等我长到成家的年龄,他就永远地离我而去了。
参考资料
安徽新闻 食芋清谈.ah.anhuinews.com.20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