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祠堂
丁氏祠堂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丁屋村。始建于明朝景泰(1450~1461)年间,清代光绪九年(1883)重修,现存良好。在东莞素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历代传闻,“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相关故事
“丁氏祠堂”横匾四字样
据考证为明代新会籍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陈献章”陈献章束茅成笔所书,史称“茅龙翰墨”。其墨迹颇具刚劲之气,更有飞白之美。大门石柱上,用上乘之木雕刻一对长联,上联:“镇钟山而雄地势,临镜沼而湛渊泉,形胜萃乾坤之清气”;下联:“骑天马而跨云峦,跃河龙而溯星汉,规模壮岭海之伟观”。
据传景泰(1450~1461)年间,丁屋村有一才华横溢的举子,姓丁名邦,字善甫。23岁科举高中进士,官拜琼州府教授,名气甚佳。后经祖父丁松确(字茂坚、号雨村,官拜博罗县主簿)友人陈琏(当朝四品左都尉御史)引荐,到官廷教皇子读书。景泰皇召见丁善甫于太和殿上,善甫对皇上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皇上听罢,皇太子也“业精于勤”,进步很快,皇上自然高兴,常驾临学馆,发示关怀。一日室外大雨,丁善甫若有所思,纳闷之余,精神困倦,不觉伏案而睡。也事有凑巧,恰逢景泰皇驾到,皇上见状轻拍善甫肩膀,丁善甫一下惊醒,见是皇帝,吓得面色如土,连忙跪下说:“不知圣上驾临,臣罪该万死,万望皇上怒罪”。景泰皇说::“太傅不必惊慌”,并示意平身。
概况简介
丁氏祠堂概况
丁氏祠堂在东坑镇丁屋村。聂氏宗祠坐南向北,呈长方形,是一组左右通巷、深三进院落式建筑群,占地约500平方米。由长方形大理石铺砌而成的左右青云石巷,令庭院群相隔而座,相互廊道穿插。祠堂正中“存著堂”供奉先祖灵位。厅堂轩昂,雕梁画栋,庭院幽雅。檐梁之处,龙飞凤舞,造型维妙,人物栩栩如生,其技艺之精湛,建筑规模之宏伟,充分体现我国古代南方建筑的传统风格。
历史记载
东坑有许多祠堂,丁氏祠堂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祠堂之一。东莞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丁氏祠堂名列其中。2002年,被列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月列入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又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随着文化资源的被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丁氏祠堂,欲更多地了解丁氏祠堂的历史与现实,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丁屋村。
丁氏祠堂是丁屋村的人文记忆,也是丁氏家族骄傲的记录。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得从丁氏祠堂的源起说起。
地灵人杰
丁屋村数百年兴旺发达,功在天地,利在人文。走进丁屋村,参观丁氏祠堂。人们便有了一个感慨:这地方真好。好在哪里呢?
好在东坑一片平畴田野,这丁屋村就在这平畴的中间的高处;好在这丁氏祠堂坐北向南,左靠石钟山,右有天马峰,背靠周姑岭,面对龙溪河,山环水抱,风水俱佳。有对联为证:镇钟山而雄地势临镜沼而湛渊泉形胜萃乾坤之清气,骋天马而跨云峦跃河龙而溯星汉规模壮岭海之伟观。
作联者谁?似不可考。但其概括精到、文气轩昂,不能不令古今读者敬佩。人因地名,地因人名,或人地皆名,相得益彰,是寻觅名胜古迹者求索的通道。看地看祠,再看聂氏宗祠门庭上的题字,“丁氏祠堂”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更让人浮想联翩,很明显这不是毛笔所写而是茅笔所草。这茅笔章法相传出自陈献章之手。陈白沙者,原名献章,岭南大儒,明代理学家,新会区人氏。牌匾上斑驳的字迹依稀可以看到题匾者为陈什么,我不是考古学家,不能断定是否他写的,如果真的是他为丁氏祠堂题字,那可真不得了。
人是大地的宠儿。丁氏家族是东坑这片土地的骄子。丁氏自从有了丁氏祠堂之后,天照应,人努力,人脉文脉就没有断过。文者武者,代有传颂。但他们忘记不了一个人,这个人叫丁松确。丁松确者,字茂坚,号雪村。生于1346年,卒于1429年。是丁氏开村第一人。《丁氏家谱》云:“雪公以上源远甚远,而开创琥珀坑者是雪村公也。明洪武五年五月五日午时立围,至今衣冠藩衍。”在丁屋村,这个人的墓还能找到。人们从他的墓碑上还能依稀可见他的行状与贡献。其中一件让丁氏后辈永世铭记的是,他曾于1381年以大义晓之以官兵,让千余受难的乡民得以存活(史实见《东坑诗文集 前言》。更让后人千读百颂的是这个人及其子孙在开启民智、以文化人方面贡献特别突出。《东莞县志》收录的艺文中遍有丁氏后人的两部诗集,一本是丁恒的《菊庄集》,一本是丁诩的《马山诗集》。丁恒是雪松公的第五个儿子。丁恒《琥珀坑八景》所写的石钟烟树、友溪晚渡、吴庵夜月、姑岭松涛、亭岗拥翠、石凹归樵、竹桥春涨、南坑秋霁景致至今口耳相传,影响广泛。
说文有雪公,道武亦有人。古代的武将说不全,但现代的烈士却能数清楚。史料上有记载的丁李开就是突出的一个。这人后改名邓开。1927年生,1941年参加抗日先锋队,1942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3-1945年作战受奖4次,1947年负伤三次。195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独立自由奖章,1957年获三级解放勋章。在丁屋村的英烈谱中,还有丁淦培,丁旭盛、丁仲田、丁树森……
还有许多不曾记录下来的无名英雄,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家乡、为人民所作出的贡献,丁氏的后辈人同样缅怀在心。
参考资料
丁氏祠堂.百度地图.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