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寺
宝峰寺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宝峰镇宝珠峰下。寺院初名为“潭寺”,又称“法林寺”,因坐落在石门山内,故有“石门古刹”之称。唐大中年间易名“宝峰寺”,沿用至今。宝峰寺自创建1200余年来,几度兴废,“文革”中列蒙厄运,香火中断。1993年兴工重建,每栋殿堂均由时任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亲自设计,所有资金亦由他向海内外募化。
宝峰寺是马祖道一道一的重要道场,自唐贞元元年(785年)起,马祖曾多次率徒来此弘法。随着马祖“洪州禅”的建立,宝峰寺道场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哲学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环境
宝峰寺地处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江西省靖安县城以北20公里的宝峰镇宝珠峰下、泐潭之滨。
历史沿革
唐朝天宝(742-756),一位来自钟陵开元寺(今南昌佑民寺)的水潦和尚偕师弟道通禅师筑室居之,这即宝峰禅寺之始。
宝峰寺是马祖道一道一的重要道场,自唐贞元元年(785年)起,马祖曾多次率徒来此弘法。对中原地区的哲学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贞元四年(788年)马祖道一禅师在开元寺(今佑民寺)圆寂,藏灵骨舍利于寺后院。
唐大中四年(850年)李忱赐“宝峰”匾额,遂易名“宝峰寺”,沿用至今。
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加封马祖为“普照大寂禅师”并大修宝峰寺,宝峰寺进入鼎盛时期。清代的宝峰寺规模宏大,占地100余亩,全寺分为正殿、东院两大部分。正殿为五重直进,头进三门殿横额为“石门古刹”四个大字,其上有“圣旨”石碑一块,寺内古柏参天,钟鼓楼分列左右;二进天王殿,为一大门五开间仿古建筑,供弥勒佛贴金像、韦驮贴金像和“四大天王”塑像,寺后有瀚月桥,桥下池水清澈;三进皇觉宝殿(即选佛堂),东西侧建有藏经楼;四进大雄宝殿,殿通高26米,42柱,占1100m2,为三大门七开间仿古建筑。正中的佛龛上塑有13米高的横三世佛贴金跏趺像,四周佛上为彩绘500罗汉;五进禅堂,正中为祖龛,供马祖像。
宝峰寺自创建1200余年来,几度兴废,历尽沧桑,“文革”中列蒙厄运,香火中断。1992年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真如寺方丈一诚法师倡议修复宝峰寺,得到靖安县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1993年开始兴工重建。一诚禅师亲自设计,所有资金也由他向海内外募化。
宝峰寺在修建过程中,海内外诸山长老,十方大德,檀越信士,四众弟子,随缘解囊,鼎力襄助。全县上下,有关部门、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因而各项工程进行顺利,很快完成。农历九月十二日,为虚公和尚圆寂四十周年之纪念,大雄宝殿暨三门殿等落成开光,法会隆重,僧俗共喜,同日举行,以绍马祖道一之宗风,重振宝峰。
建筑特色
寺院整体建筑格局严格按照佛教寺庙的定式,寺门朝南,建有高达13米的仿古牌坊。额坊正中有赵朴初居士亲题的“马祖道场”四个行楷大字,旁边则镌刻着“江右禅宗”,立柱上有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原宝峰寺方丈一诚法师亲撰的楹联:“宝峰净域,法雨源流,天下丛林从此启;马祖道场,宗风广被,西来大意个中求。”
牌坊前有一处呈半月形放生池,放生池南侧建有九龙壁,用青石雕制而成,造型古朴。
南北纵向的中轴线有正殿四重:一进为三门殿,单层翘角;二进为天王殿,两侧有虚怀楼、云海楼;三进为大雄宝殿,系砖木结构,也是宝峰寺的主体建筑,建于古皇阁宝殿旧址之上,坐北向南,占地约1100平方米。殿内十分宽敞,可容数百僧众同时诵经礼佛。殿内正中塑释迦牟尼、接引佛和药师佛三尊大佛像。龛后塑有观世音海岛,大殿四壁塑有500罗汉,起伏坐卧,喜怒哀乐,形态逼真,服饰鲜艳,富有艺术美感;四进为法堂、藏经楼。
正殿两边有厢房、配殿,均为两层,砖木结构。东侧自南北,依次为钟楼、客房、功德堂、伽蓝殿、斋堂、上客堂、影堂。外侧有内客堂、祖堂、韦驮殿、学戒楼、方丈室。所有殿堂与厢房均建有游廊,在雨天绕殿一周不致湿鞋。
主要景观
马祖塔亭
寺内珍贵文物为马祖道一塔,始建于唐朝中期,宋代重建,为马祖舍利处,全称为”宝峰马祖一大寂禅师舍利之塔“,并建有一石亭,护罩塔身,曾于1957年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塔被毁,亭尚存。1993年,马祖塔重建。全部采用从山东省运来的汉白玉构建。塔高4.5米,底层为正方形须弥座造型,塔身是正方形,正面碑石上刻有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马祖道一大寂禅师舍利之塔”东西两面的碑石上,分别刻有唐朝权德舆和当代一诚法师所撰写塔铭。塔亭以花冈石为原料,六柱六角宝盖式造型,用石板覆盖,檐首六角均有昂首龙头状饰物。
马祖道一圆寂后藏舍利子于塔内,塔亭内结构造型严整合理、庄重大方,是典型的宋代石建筑。为江南历代石建筑中的珍品,1957年马祖塔亭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虚云纪念堂
恢复宝峰禅寺是虚云长老的遗愿,故在宝峰寺内建有这座纪念法堂。释虚云法像长拂胸,双目微张,伽趺坐,庄严肃穆。虚云老和尚世寿一百二十余,是近现代佛教中兴的领军人物,亦是当代禅宗泰斗。堂内有虚云大师自撰联一副:“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在虚云的一幅照片下面,有“幼游比丘虚云自题”的一道偈:“这个痴汉有什来由,末法无端为何出头。嗟兹圣脉一发危秋,抛却己事专为人忧。向孤峰顶直钩鲤,入大海底拨火煎沤。不获知音徒自伤辈,笑破虚空骂不唧留。噫,问渠为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
文化活动
马祖寺缘
唐朝天宝(742-756),开元寺(今南昌佑民寺)的水潦和尚偕师弟道通禅师建庵于宝峰后,礼请师尊马祖道一来游。道一大师恰恰是个游方四海弘扬禅法的高僧,足迹遍天下。他一生二到宝峰:一是在唐贞元元年(785年),他与众徒同游宝峰,马祖陶醉其中,乐而忘返;第二次是在李适贞元四年(788年)正月,马祖道一大师再登石门宝峰,悠游山水之间,见“沿壑平旷,顾而乐之”,他相中了宝峰作为归葬之地,而且预言一个月后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将圆寂。众僧当时并没有把此言放在心上。
马祖回钟陵开元寺不久,染疾卧床而逝,享寿八十。弟子们遵其生前遗嘱,灵骨归葬宝峰。时任江西观察使的李兼是马祖道一的皈依弟,举办了盛大的归葬仪式,《宋高僧传》载,在中国佛教史上,马祖的葬礼是继华严宗法藏大师归骨嵩山、净土宗释善导塔秦岭之后的佛门第三次盛大葬礼。唐贞元七年(791年),国相左仆射权德舆奉李适旨意,主建石门马祖塔,并亲撰塔铭;唐元和年间(806-820),李纯赐马祖谥号“大寂禅师”;唐大中四年(850年),江西观察使裴休奉旨主持重修马祖塔,赐塔名为“大庄严塔”,又颁赐“宝峰”匾额;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加封马祖道一为“普照大寂禅师”。
有资料显示,马祖一生共建寺院丛林48座,史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禅师立清规”之说,载之史册有名有姓的马祖法嗣共有139人之多,其中成为禅宗宗匠者达84人。所以,由道一大师、怀海师徒创立的禅门宗风,在中国禅宗史上被称为“洪州禅”,随后则开出了仰宗、临济宗、杨歧宗、黄龙宗等著名的禅宗宗派,至今禅风广被,绵延不绝。可以说,禅宗自马祖始大盛,几占中国佛教半壁以上的江山。
宝峰三宝
大铁瓶
在法堂前,两只硕大的大铁瓶耸立着,通体黑黝黝,比一人还高。据传说,这对铁瓶原铸造于明正德年间,瓶高2.30米,腹径为0.86米,重达千余斤。瓶口至底为六瓣形,形状如一般家用的花瓶,原置放在大殿两侧,传为镇山宝瓶。明代靖安中源乡,有姓胡与姓雪的两人聚众在玛瑙崖立寨造反。两人武艺高强,力若蛮牛,能飞檐走壁。手下有一姓何的喽罗,听祖辈说宝峰寺马祖塔下埋有金银财宝,便伙同几人深夜潜入寺内,想毁马祖塔盗取金银财宝。他们举起铁锤砸下去,只听“轰”然一声巨响,塔内冒出一团炽热的火焰,几人的眼睛全被烧瞎了。消息传开,众皆底座纷纷。胡、雪二首领惶恐不安,急忙携带香烛,还铸了一对大铁瓶亲到宝峰寺焚香赔礼。从此,这对大铁瓶就一直放在大殿两侧,成了寺内一大景观。
千人床
在宝峰寺,又有“千人床”的传说。这是一种木质的通铺大床,长度与屋的深度相等,宽约数米。据说睡在此床上,决不能说拥挤。一说挤,即便几人睡在上面也会觉得很挤;如说不挤,则上千人也能睡得下,真是神奇无比。惜乎原千人床已毁,现寺内又新造了千人床。一诚法师大师有偈云:“盆僧不会禅,洗脚上床眠。饿食烟霞粕,心明月满天”禅机十足,令人回味无穷。
万人锅
与“千人床”相比应的是所谓“万人锅”。在“文化大革命”前,宝峰寺内有两口铁质的大锅,直径达135厘米,深83厘米,锅沿有10厘米,锅厚1厘米,据称可供上万人吃饭,故称“万人锅”。其中一口是明代成化年间铸造。
佛法胜地
寺内古柏参天,树木成荫,花圃星罗棋布,形成园林式寺庙。江西佛学院就办在此处,培养了不少佛门弟子,成为江西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之一。此外,全国各寺和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色列、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地僧侣、居士、游客纷纷前来礼佛、参观,已成为弘扬佛法道场,游览观光胜地。
影响意义
据史料记载,宝峰寺始建于唐朝中期,因为寺建在石门山内,民间故称“石门古刹”。
唐宰相裴休有诗赞宝峰寺为“灵胜地”,到此一洗凡尘杂念,连功名都可以抛弃不要了。
清代文人舒慕芳誉此地为“洞天福地非人间”。
宋代高僧善权大师曾赋诗赞宝峰山势云:“兹山甲天下,葱翠自开辟;石磴空自清,峰峦映金碧。”
宝峰寺为天下丛林之源,马祖道一的归骨之地,历史上众多高僧求法之处,是中国禅宗之渊薮。
参考资料
石门名刹靖安宝峰寺 几度兴衰的马祖道场.凤凰网.2014-12-16
石门古刹:江西宝峰寺.cppcc.people.com.cn.2016-10-09
圣迹:“马祖道场”发源地——靖安宝峰寺.凤凰网.2014-12-16
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马祖塔亭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江网.20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