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强酸
中强酸,是指电离常数(Ka)在10~10之间的酸(pKa=1~4)。常见的有磷酸、铬酸和草酸等。
基本介绍
中强酸(Mediate strong acid)
中强酸是介于强酸和弱酸之间的酸。没有特殊说明的,中强酸作为弱酸处理,中强碱也一样。
例:常见中强酸有(草酸 / 草酸)等。
直观的讲:可以以0.1mol/L浓度下电离度比率划分(此浓度下中强酸主要处于10%~70%),此法主观感受较强,容易理解,但会因为浓度的变化而影响判断,比如浓度提高后,铬酸电离度由大于一半变为小于一半。
强酸都按100%看待,以一级电离为主。
PS: 因2,4,6-三硝基苯甲酸等有机酸不溶于水,高铁酸(强酸性,但溶于水是微弱碱性,因为与水反应)等强氧化性酸遇水反应,此处都不做比较。
苯六酸()93.3%(六元酸,次级电离被忽略,所以数值偏大)
三氟乙酸87%
2,4,6-三硝基苯酚85%
三氯乙酸76%
碘酸69.2%(碘酸在1mol/L浓度电离度为32%,但是诸如碘酸钾等强碱盐几乎不水解,所以有时被划定为强酸。*碘酸经常作为强酸弱酸分界线)
铬酸63.1%(一级电离度很高,但二级电离度很小,加上铬酸氢根在水溶液中聚合成重铬酸根等同多酸,所以本身只视作中强酸)
焦磷酸53.7%
草酸51.3%(此浓度质量分数约9%)
亚磷酸50%
正高碘酸()38%(注意不是偏高碘酸)
丙炔酸30.2%
亚硫酸29.5%
顺丁烯二酸29.5%
1,3,5-苯三甲酸25.1%
磷酸23.9%
谷氨酸23%
砷酸22.4%
一乙酸13.8%
丙二酸11.75%
α-氯代丁酸11.22%
氯乙酸10.9%
一溴乙酸10.9%
邻苯二甲酸10.23%
水杨酸9.7%
酒石酸9.7%
反丁烯二酸9.33%
柠檬酸8.7%
氢氟酸8%
一碘乙酸7.6%
亚硝酸7.16%
*此处一般为中强酸界限
对硝基苯甲酸5.88%
DL-苹果酸5.8%
氰酸5.75%
对苯二甲酸5.6%
间苯二甲酸5.12%
甘油酸()4.67%
甲酸4.24%
乙醇酸()3.8%
葡萄糖酸3.6%
乳酸3.6%
氢酸3.5%
β-氯代丁酸2.88%
维生素c 2.57%
琥珀酸2.5%
苯甲酸2.45%
戊二酸()2.39%
丙烯酸2.29%
3-戊烯酸1.74%
γ-氯代丁酸1.73%
氢叠氮酸1.55%
3-巴豆酸1.44%
4-戊烯酸1.44%
2-戊烯酸1.41%
醋酸1.33%
山梨酸1.31%
正丁酸1.23%
正戊酸1.20%
异丁酸1.17%
丙酸1.15%
焦硼酸()1.12%
碳酸0.2%(加压,因常压下饱和浓度远远不到0.1mol/L)
硫化氢0.093%
次氯酸0.053%
次溴酸0.016%
氢氰酸0.0077%
苯酚0.0033%
次碘酸0.0018%
硼酸0.000076%
硅酸0.000041%
由此可知,酸本身浓度不大时(0.1mol/L左右)时,部分中强酸表现出强酸性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碘酸之类一会是强酸一会是中强酸,强酸不受浓度限制(但必须有足够电离的水)。
一般把上述浓度下的电离度小于8%(也有小于亚硝酸之说的)视为弱酸,如醋酸1.33%等。因为强酸与弱酸电离程度差距颇大,所以将此区间电离度的酸视为中强酸。
因为浓度不同电离程度不同(一般浓度越低电离度越大,氢氟酸相反),有时把单氟磷酸(),焦磷酸,硫代硫酸(),三氯乙酸,碘酸,等看做一元强酸,(多元酸的第一步电离使得后续电离十分困难)因为上述物质在一定浓度下第一步的电离度超过一半。高酸()是四元酸,第一第二步完全电离,第三步电离度类似亚硫酸(20%左右),第四步电离度类似硫化氢(0.1%左右),因此高氙酸一氢盐和正盐是碱性,被视为二元强酸。多元强酸非常复杂,高中多元强酸都按一步完全电离计算。
具体的讲:可以从电离常数的大小来作为此界限的划分,因为电离常数不受浓度的影响,在具体计算时非常精确。
一般把 的酸称为中强酸,例如:磷酸,酒石酸,亚硫酸,丙酮酸,草酸,亚硝酸等等。
把的酸称为强酸:如硒酸和硫酸(第二步电离视浓度可能作为中强酸看)、硝酸、盐酸、氢溴酸、碘化氢、高氯酸,偏高碘酸,高锰酸,高氙酸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