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鲟
闪光鲟(Acipenserstellatus)自古以来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中华鲟类渔业生产对象,并于近50余年一直是俄罗斯和阿塞拜疆最重要的鲟鱼类增殖放流对象,于近20余年广泛成为俄罗斯、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试验养殖生产对象。
物种信息
分类学
Acipenserseuruga,Acipenserhelops,Acipenserratzeburgii,Helopsstellatus,Gladostomusstellatus
外文名:StarSturgeon,StellateSturgeon(E);Esturiónestrellado(S);Esturgeonétoilé(F)
中文名:闪光鲟(又称大型鲟)
俄语名:Севрюга
分类: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Vertebrata,有颌总纲Gnathostom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辐鳍鱼亚纲Actinopterygii,软骨硬磷下纲软骨硬鳞类,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鲟亚目Acipenseroidei,鲟科Acipenseridae,鲟亚科Acipenserinae,鲟属Acipenser
形态特征
鱼个体呈长纺锤体形,其全长最大达218厘米,体重54公斤。闪光鲟通常全长100-120厘米,体重6-8公斤。闪光鲟吻长而细,其背腹扁形,吻长为头长的59%-65%。口横裂、中等宽,下唇中部断开。须4根、短,无纤毛着生。鳃膜达峡部,鳃耙数24-29。闪光鲟有5行骨板,体表覆有星状小骨板和栉形颗粒。栉形颗粒有时占优势,此时小骨板分布在骨板行里。背骨板呈辐射状条纹排列,与直的尾尖一起形成韧棘。背骨板9-16枚,最高处位于第3骨板或第3至第7骨板间。侧骨板26-43枚,腹骨板9-14枚。背鳍有缺刻、不分枝,鳍条40-54。臀鳍钝或有轻微缺刻,不分枝,鳍条22-35。闪光鲟体背部和两侧深黑褐色,腹部浅色,腹骨板灰白色。闪光鲟通常背部显黄褐色或青灰色。有的体背近黑色,体侧颜色较淡,近侧骨板处黄白色。在里海闪光鲟幼鱼主食甲壳亚门,成鱼以鱼类为主食。在亚速海闪光鲟食谱中植物病原线虫占35%-60%,软体动物门占15%-30%,鱼类占30%-50%。
分布与洄游
闪光鲟主要分布在里海、亚速海、黑海和爱琴海,以及与其相通的河流。闪光鲟最大群体栖息在里海,进入的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和苏拉克河等。
其在里海南部的一些河流中也有栖息,在亚速海栖息的河流有顿河和库班河及其支流。闪光鲟在伏尔加河于4月中旬(此时水温6-9℃)开始溯河,盛期在5月(此时水温10-15℃),6月时溯河活动减少。
闪光鲟在8、9、10月溯河活动复又增加,于11月结束。闪光鲟在乌拉尔河于4-5月(此时水温54-72℃)开始溯河,继后水温升高至12-14℃时达到高峰。秋季洄游开始于8月末至10月中旬,9月份为高峰。
生长与繁殖
在顿河闪光鲟1龄鱼全长25厘米、体重0.5公斤,2龄鱼全长57厘米、体重1公斤。闪光鲟长度增长在第1年最快,生长速度最快为第2年。继后速率逐渐降低直至性成熟,成熟的雌鱼比雄鱼生长快。在伏尔加河闪光鲟17-18龄雌雄鱼体平均体长相差12厘米,体重相差44公斤。
伏尔加河闪光鲟雌鱼初次性成熟11龄,多在11-15龄,全长123厘米;雄鱼8龄,多在9-12龄,全长106厘米。库班河雌鱼初次性成熟6龄,多在8-10龄,全长114厘米;雄鱼4龄,多在5-6龄,全长93厘米。顿河雌鱼初次成熟7龄,多在9-11龄,全长129厘米;雄鱼5龄,多在7-8龄,全长112厘米。
10-15公斤雌鱼怀卵量8万-18万粒,15-20公斤雌鱼怀卵量为15万粒。卵径2.7-3.2毫米,卵粒重10-14毫克。
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鲟鱼养殖生产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培育难度较大的一个阶段,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苗种大量死亡,直接影响苗种成活率。鱼苗可以在天然水体中培育,但天然水体不易控制,若管理不当,娇弱的鱼苗会因水中敌害生物过多、饵料不足、温度变化过大、溶氧情况不稳定且含量低等原因造成大量死亡,成活率一般仅为10%左右。若有条件可采用玻璃钢水槽工厂化培育鲟鱼苗,苗种成活率可大幅度提高,一般可超过50%,甚至可达70%-80%。现将水槽培育方法加以介绍。准备工作
培育设备玻璃钢水槽或用混凝土砌成方形水槽(2米×2米),底部有一定坡度,排水口处最低,排水口设置拦鱼栅(由铁框架和40-60目的网布制成)。要求池壁光滑,无粗糙面与转角,以防碰伤幼鱼。也可用圆形水槽,直径约1-2米,排水口设在中间。此外,还可用一些养殖场现有的家鱼产卵池与孵化环道进行培育。
饵料刚开口的鲟鱼苗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在鱼苗开口前,应储存足够的适口饵料,以便鱼苗适时吃到开口饵料,否则将严重影响鱼苗的成活率。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小水面培养浮游动物,或用卤虫属卵培养卤虫,以备随时捞取,亦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储存。投喂时,切碎饲料。此外,还应备有一些配合饲料,以补充维生素,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保证鲟鱼苗的全面营养,获得较高的成活率。若天然饵料不足,也可以从仔鱼开口至苗种培育结束阶段完全使用人工配合饵料,人工配合饵料的粒径为0.2-2.0毫米。
配方要根据鱼的营养需求设计,除蛋白质和脂肪要达到标准外,各种氨基酸之间要尽量达到平衡。对鲟鱼而言,赖氨酸和色氨酸的需求量比其他鱼类略高,同时要注意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五烯酸和DHA。
机电设备培养鲟鱼苗,保证足够的溶氧量很重要,水槽要不断进行水交换,且一般使用增氧去氮机(不采用充气增氧设施),这样既能保证水中充足的溶氧,又能防止水中多余的气泡导致气泡病。常用机电设施还有水泵、发电机等。
必要的用具和药品鱼苗培育期间常用的工具和药品有:小捞网、小网箱、刮污板、排污吸管、天平、温度计、甲醛水溶液及高锰酸钾等。
养殖技术
鲟鱼池塘养殖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种苗培育阶段是关键。现将规模化池塘养殖鲟鱼技术介绍如下:种苗培育
苗种获得 从黑龙江省购进受精卵,自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沉性卵,在水温保持在19.5℃-20.6℃之间,约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在整个过程中,孵化器内仔鱼出膜有一定时间差,因而在第一条仔鱼出膜那一刻,便专人收集刚孵出的带有卵黄囊的鱼仔到孵化盘分批培育。
幼苗的培育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阶段一:刚孵出来的仔鱼放在孵化环盘内采用微流水培育。放养密度为6000尾/平方米,此阶段鱼苗无摄食行为,其间要保证充足的溶氧,日常操作要格外小心,过4-5天,待鱼苗卵黄囊吸收2/3以后,可投喂饵料。由于属驯化阶段,往往出现幼苗大量死亡的情况。针对这种常见现象,笔者配制出S1、S2、S3号粉末状饲料,(粗蛋白含量≥45%),结合卤虫属、水蚤投喂(不用枝角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半个月达到45%的转饵率,此时鱼苗已长至3厘米左右,可完全用饲料S3投喂。
阶段二:3厘米以上鱼苗要转移至培育池培育,此阶段培育池设计为3米×1米×0.5米,池的四周光滑,设有进、排水口,池顶进水,排水孔通过垂溢排管排水,池上部要盖顶,以防日光直射、暴雨等危害鱼苗。
投饵量按鱼体重的25%-45%投喂,依照少量、多次原则,日投喂8次,每次投饵前先去污、停气、停水。
阶段三:当鱼苗长至10厘米以上时,移至6米×4米×1米规格池培育。移入池之前,水泥池先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刷洗干净,搬移鱼苗时用10ppm痢特灵浸洗鱼体3-4分钟,然后下池,当鱼种长至25厘米以上,50-100克重时,鲟鱼种培育阶段算成功了,此时可放心下大塘养殖。
池塘养殖
广东鹤山利用80亩池塘,用涧水养殖杂交鲟(史氏鲟×达氏鳇)。经过180天饲养,平均亩产达831.25公斤,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池塘及水质:池塘规格为4亩,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独立进排水口及固定投饵点,投饵点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底,并抹光滑,面积以6-8平方米为宜,上面设有遮荫网。每口塘配备有2台0.9千瓦(EORO-2型)意大利式增氧机。水源为自流山涧水,周年水温在18℃-24℃,且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
放养:放养前每口塘用生石灰彻底消毒,经试水安全后才投放鲟鱼种,放养密度为700尾/亩,放养的当日要用30‰食盐溶液泡鱼体消毒。
管理:鲟鱼个体下塘已长至25厘米以上,可以摄食沉水性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5%),投喂前先用毛刷涮干净食台地板。在投喂过程中,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0.5%大蒜素和土霉素(50公斤饵料拌100克),投饵率为:鱼体重50-200克,投饵率为10%-4%;鱼体重200-1000克,投饵率为4%-2.5%;1000克以上为2.5%-1%,以20分钟内吃完为宜。
鲟鱼对溶氧要求比较高,对急剧温差变化适应性较差。在日常管理,要确保水中溶氧高于5ppm,水质要清爽。遇到暴风雨,温差骤变,气压降低,要多加巡塘、观察,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池塘养殖鲟鱼过程中,要每隔30天,用网捕捞一次,把那些瘦弱的鲟鱼选出来,专池专料培育复壮,之后再下塘养殖,这是保证鲟鱼池塘养殖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经过专池培育,瘦弱的鲟鱼可达到70%开口食料并复壮。
养殖结果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共投喂颗粒饲料8722公斤,合计饲料系数为1.4。经抽样检查,池塘养殖杂交鲟,最快月增重0.4公斤,平均月增重0.2公斤。最终效益分析如下:投入成本共计91205元,其中鱼种50400元,饲料21805元,其它费用20000元,产值合计152950元,利润61745元,亩利润15436元。鲟鱼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多数鲟鱼死因都是缺氧或闭口、身体消瘦而死的,在养殖管理过程中,每隔半个月用生石灰(每亩用10公斤)全塘泼洒,个别病鱼用3%盐水浸泡10-15分钟,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促进生长和提高抗病力的营养剂,可有效预防鱼病发生。
在鱼种培育阶段,发现有气泡病、畸型弯体病。气泡病主要是孵化受精卵时取到氧气过饱和的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畸型弯体病则是鱼苗刚出膜时遇到水温骤变而形成。在广东省地区为保持孵化循环用水在19-23℃之间,经常要补充冰块。
鲟鱼最适生长温度在19-23℃之间,在养殖场选择水源最好是山涧水或地下次表层沙滤水。
在池塘养殖商品鲟鱼过程中,群体中经常有2%-10%的鲟鱼因水体、饵料等原因而闭口、消瘦以至死亡,因而在养殖过程管理中,要每隔一段时间,拣那些瘦弱鱼放在水泥池专料培育,诱其开口摄食,这是规模化池塘养殖鲟鱼的重要环节。
经济价值
闪光鲟由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现出它们既是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纲之间的类群,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群,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由于它们的个体较大,肉、卵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其肝主治疮,其肉补虚益气,浴血淋,其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其籽如赤豆,食之健美,杀腹内小虫。”鲟鱼和骨髓有抗癌因子,素有“鲛鲨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之说。闪光鲟在国内外水产品中商品价值也极高,又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皮可制革;鳔称为“鳇鱼肚”,含有丰富的胶质,可配制上等漆料,并可入药;肉味道鲜美;脊椎骨、鼻骨等均为上等佳肴,素有“鲨鱼翅,鲟鱼骨,食之延年益寿,滋阴壮阳”之说;体表由硬磷形成的骨板是制作工艺品的材料;尤以鱼卵最为名贵,用鲟鱼卵制成的“鱼子酱”,含脂量极高,被视为世界三大珍味之一。闪光鲟所含的抗癌因子是目前的主药源鲨鱼的15至20倍。可以说闪光鲟浑身是宝,确属难得的特有经济鱼类,在分布区其自古就为最要的渔业对象。因此,积极研究开发闪光鲟的增养殖,并在大量增养殖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将大有作为。
营养价值
闪光鲟鱼子酱
闪光鲟为高蛋白、多脂肪性鱼类。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6.42-20.41%,脂肪为3.05-4.32%;肝脏中蛋白质含量为10.31-16.26%,脂肪为16.63-27.58%;卵粒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4.90-29.70%,脂肪为18.06-24.00。肌肉和卵粒中均含有可以测定的17种常见的氨基酸。
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除因酸水解被破坏的色氨基酸外,尚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L-苯丙氨酸、Thr和氨酸);半必需的氨基酸2种(精氨酸及组氨酸的生物合成,均为婴儿必需);非必需10.5pt"\u003e8种(β-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谷氨酸、甘氨酸、L-脯氨酸、丝氨酸、酩氨酸)。在肌肉中高含量的氨基酸有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低含量的氨基酸有组氨酸、蛋氨酸及胱氨酸;其余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排列各有异同。雌性个体肌肉含必需及条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含量的48.54%,卵粒占48.80%;雄性肌肉占49.105。由于其氨基酸含量高,故肉味鲜美,卵质亦佳,营养丰富。中华鲟的肌肉、卵粒、鱼鳍等的食用价值以及鳔的药用价值,均与鳇鱼和鲟鱼类相同。
参考资料
Acipenser stellatus .COL.2024-07-31
Acipenser stellatus.Fish Base.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