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古吉拉特语

古吉拉特语

古吉拉特邦语(古吉拉特文:ગુજરાતી)是印度诸语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及其周边地区。它是古吉拉特邦的官方语言,并在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和达曼-第乌得到广泛使用。古吉拉特语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采用天城体字母书写。此外还使用于马哈拉施特拉邦拉贾斯坦邦、孟买等地。在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还有数量不等的使用者。使用人口总计近5000万。

古吉拉特语源出通俗梵语的方言。标准语言形成于12世纪。它和马拉地语为近亲。古吉拉特语的元音有长短之分,古吉拉特语的名词有3个性(阴性、阳性和中性)、两个格(直格和斜格,斜格用于后置词之前)、两个数(奇数复数,复数里往往不分直格和斜格)。 语法上,古吉拉特语是一种中心语在后, 左分支语言。

古吉拉特语戏剧从一开始就混合有英语和梵语戏剧的特点,而其中英语戏剧,特别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比梵语戏剧更大。电影方面从2010年开始,乡郊地区对于古吉拉特语电影需求强劲,加上制作技术的提升及题材上的革新,古吉拉特语电影的市场开始复苏。2016年,一系列辅助措施的出台再次带动了古吉拉特语电影业的发展。文字方面,艾哈迈达巴德创刊,刊载印度新闻、金融、电影、音乐、宝菜坞、政治、科技等相关内容。该报是古吉拉特邦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也是印度发行量最大的古吉拉特语报纸。该报拥有官方网站和电子版报纸。

历史沿革

古吉拉特语是印度国父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巴基斯坦国父M.A.穆罕默德·真纳的母语。古吉拉特语源出通俗梵语的方言。与古印度城文类似,是元音附标文字,即一种以辅音字母为主体、元音以附加符号形式标出的表音文字,标准语形成于12世纪。最早的古吉拉特语文字手稿可追溯到1572年。

地理分布

古吉拉特语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古吉拉特语使用主要在古吉拉特邦境内,此外还使用于马哈拉施特拉邦拉贾斯坦邦孟买等地。在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还有数量不等的使用者。使用人口总计约5000万。

形态体系

G. A. 佐格拉夫将印度诸语言划分为“西部”和“东部”两大形态体系。在“西部”体系中,语法意义由屈折标记和分析标记共同构成,形成2层级或3层级的构形标志。这些标志在名词中表现为间接词干与后置词的组合,在形容词或动词中则是形动词或动名词与辅助动词的结合。相比之下,“东部”体系主要借助黏着标志来表达语法意义,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出分析性标志。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语言具有性的语法范畴,通常包含两种性,但某些语言(如马拉地语和古吉拉特语)存在3种性的情况。而“东部”语言则完全不包含性的语法范畴。此外,“西部”语言的形容词可分为可变和不变两类,而“东部”语言的形容词则始终保持不变。

语言特点

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语言,也用于孟买。是印度宪法承认的语言之一。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地语支。 古吉拉特语源出通俗梵语的方言。标准语言形成于12世纪。它和马拉提语为近亲。   

古吉拉特语的元音有长短之分,但i:~i和u:~u已分别归并为一个音位。单词重音不像梵语与音长有关,而是与相邻音节的某种元音及音节本身的开闭有关。元音鼻化现象常见。辅音中仍然有印度语言中常见的卷舌音及送气塞音等;但梵语里的–d(h)往往已经变成–r(h),例如sarī(裹身女服)。   

古吉拉特语的名词有3个性(阴性、阳性和中性)、两个格(直格和斜格,斜格用于后置词之前)、两个数(奇数复数,复数里往往不分直格和斜格)。人称代词有敬体和非敬体的区别,例如tũ(你),təme(你们,您),ap(你)。动词现在时一般体和现在时进行体的形式一样,过去时一般体和过去时进行体的形式一样,例如hũ kam kə- rũ chũ(现在我在工作),hũ kam kər-to hə-to(过去我在工作)。句子的基本词序为主语–宾语–动词(包括助动词)。   

文字采用源出梵语天城体的一种草书

语法上,古吉拉特语是一种中心语在后, 左分支语言,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动型。名词有3个性(阴性、阳性和中性)、两个格(直格和斜格)、两个数左分支语言,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动型。名词有3个性(阴性、阳性和中性)、两个格(直格和斜格)、两个数(单和复数数,复数往往不分直格和斜格)。人称代词有敬体和非敬体的区别,例如tü(你) 、tame(你们,您)、ap(你)。动词现在时一般体和现在时进行体的形式一样,过去时一般体和过去时进行体的形式一样,例如hü kam ko- ru chü(现在我在工作),hü kam ker-to ho-to(过去我在工作)。语音方面,元音有长短之分,但i: ~ i和u: ~ u已分别归并为一个音位。单词重音不像梵语与音长有关,而是与相邻音节的某种元音及音节本身的开闭有关。元音鼻化现象常见。辅音中仍然有印地语中常见的卷舌音及送气塞音等;但梵语里的-d(h)往往已经变成-r(h),例如sari(裹身女服)。

语言文化

古吉拉特语戏剧

古吉拉特语戏剧从一开始就混合有英语和梵语戏剧的特点,而其中英语戏剧,特别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比梵语戏剧更大。

随着电影和其它吸引人的娱乐手段的出现,专业舞台为了自己能生存下去,不得不顺应变化的形势。戏剧的题材反映当代趣味,并劝诱妇女扮演主角。舞蹈和音乐的表演也有所革新。一些专业剧团甚至一次连续上演两三个独幕剧,而非一部大型剧。1914年以后,产生了业余剧团。钱德拉沃登·梅赫达和K·M·孟希等人在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演出的许多戏剧或者是廉价的情节剧,或者是杂乱的滑稽剧。这种情况延续了好多年。

在文学剧本方面,大型剧本的写作实际已经停止。自从1914年出版《芥子山》之后,古吉拉特邦没有产生过一部真正具有高度文学价值的剧本。古吉拉特戏剧文学最丰富的部分是独幕剧。就形式和内容来说,现在的独幕剧是丰富多样的。在《萨伯纳·帕拉》这个独幕剧中,乌马翼格尔·乔希生动鲜明地表现了整个古吉拉特农村背景和一个妇女的悲惨命运。他还在《烈士及其它》这部剧选中表现了当代文明的虚伪和丑恶。古拉伯达斯·伯罗格尔以心理分析方法揭示人类心灵的秘密。贾衍迪·德拉尔以独特的讽刺手法表现当代社会政治的空虚。朱尼拉尔·默迪亚以高度的语言艺术,时而把读者带进神奇的领域,时而把读者带进赤裸裸的现实世界。这样,幽默和衰伤在古吉拉特语独幕剧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表现。

古吉拉特语电影

主要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中央直辖区、达曼和第乌中央直辖区流行。古吉拉特语电影业出产了超过一千部电影,是印度地方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默片年代,印度电影行业内有不少来自古吉拉特地区的人担任导演、监制和演员。在古吉拉特语电影业还未形成之前,他们已经制作了不少与古吉拉特文化及古吉拉特人生活有关的电影作品。1913~1931年,印度电影行业内有20家由古吉拉特人拥有的大型电影公司和制片厂(主要设立在孟买),至少44位活跃的古吉拉特导演。1931年,印度有声电影出现。1932年,首部古吉拉特语有声电影《纳拉辛哈·梅塔》面世。1955年,印度各邦开始按照语言进行重组,古吉拉特邦人在争夺孟买的所有权上落败(见马拉地语电影)。由于古吉拉特人拥有的大型电影公司和制片厂主要设立在孟买,古吉拉特语电影业受到重创。进入21世纪后,古吉拉特语电影业由盛转衰,年产量跌至20部的低点。由于题材与观众口味脱节、技术落后,加上政府的税务政策影响、投资减少等,电影质量下降。城市人口大部分改为观看印地语电视节目及宝莱坞出品的电影,低成本的次等制作只能发行至乡郊地区,流失了大量观众。2005年,古吉拉特邦政府宣布针对古吉拉特语电影的税务豁免。2010年开始,乡郊地区对于古吉拉特语电影需求强劲,加上制作技术的提升及题材上的革新,古吉拉特语电影的市场开始复苏。2016年,一系列辅助措施的出台再次带动了古吉拉特语电影业的发展。

古吉拉特语报纸

1932年在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创刊。总部设在艾哈迈达巴德,在苏拉特设有分支机构,主要在古吉拉特邦发行。刊载印度新闻、金融、电影、音乐、宝菜坞、政治、科技等相关内容。该报是古吉拉特邦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也是印度发行量最大的古吉拉特语报纸。该报拥有官方网站和电子版报纸。

参考资料

古吉拉特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08

古吉拉特语.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4-01-08

古吉拉特语电影.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08

《古吉拉特新闻》.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