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景区
泰伯墓,又名“吴王墩”、“皇陵”,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鸿山街道风景秀丽的鸿山南麓。墓区内有吴文化广场、石牌楼、仰止阁、御碑亭,还有明代建造的月牙池和四棱碑等。1999年,相关部门对泰伯墓进行了扩建。墓区面积从原来的3亩地扩建至近50亩。墓区以吴文化为内涵,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以丰富的资料、塑像、碑刻、实物为形象手段,展现了三千多年孙吴生产、人文、民俗的情况。
发展历史
古代周族领袖亶父(世称周太王),即古公亶父,生於商朝第23代商代国君武丁40年左右(约B.C.1284年),至殷朝第25代国君祖甲5年(B.C.1253年)遂建都陕西岐山周原遗址,并生有姬泰、促雍、王季三子。长子婚后无子女,三弟有子昌,聪明伶俐即周文王。亶父暗示王位传季,日后传孙昌。长子孝父让贤,冬去春来,泰伯和二弟带领一支人马迅速南下,渡河过江,直抵太湖北部经无锡坊前直达梅里,安营扎寨,建城立国。时值殷朝第27代国君庚丁8年(约B.C.1212年左右)。泰伯在江南第一古镇--梅里造墙建城,定为首都,号称吴国,这是三千二百多年前江南地区最早城墙。他把西北文化带来江南,并入乡随俗,把古代绘画艺术用在人体皮肤的美化上来,带头实行对百姓的理发制度,把披头散发的长发剪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短发,促进人们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即历史上著名的"断发纹身"。
次年闻父病重,上慧(即惠)山采约,收集治父病的药方,与弟北上控父治病后返梅里。尔后建立城邑、开发江南、变渔狩之地为稻田,扩大耕地面积,深受百姓爱戴。年后,至商朝第27代国君庚丁10年(约B.C.1210年左右),周太王病亡,兄弟返岐奔丧,把王位继承权让位于三弟王季,并速离岐带孝返锡,为创建的句吴古国不辛劳,呕心沥血,是创建古代吴文化的先驱。
孔子曾评论姬泰,有"志让两家天下,功辟万古江南"的至德圣人尊称。
泰伯先让贤后开辟江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融合全国东、西文化,奠定了江南古文明的基础,他不仅仅是吴国的创始人,更重要的,泰伯是一位杰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群众领袖,他不坐享其成,而是历尽艰辛,去创建、去开发、去为百姓服务;他不因循守旧继承父业王位,而是去拓新,造就新天地。当弟王季为商朝第29代商王太丁杀害后(B.C.1193年),泰伯再次让位于侄昌(周文王),时已年迈,不久病故。无锡人民为永远怀念这位开国国君,厚葬于鸿山遗址(皇山)。姬泰生于约殷朝商王祖甲5年(约B.C.1253年左右),病故于殷朝第30代国君帝乙4年(约B.C.1187年左右),享年96岁,无子,死后传位于大弟仲雍。从此,这位伟人就长眠在无锡梅里(今梅村街道)鸿山之麓,泰伯墓作为千年古迹供后人瞻仰。
主要景观
吴文化广场
吴文化广场位于泰伯景区前方,建造占地约7万平方米,以缅怀开拓江南的吴国始祖——泰伯。该文化广场突显了无锡鸿山国际新城镇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了泰伯至德和谐精神。广场由南向北依次分为降福广场、吴韵大道、吴文化广场、寻根文化广场四个部分。每年的4月10日,姬泰祭祀典礼——中原地区(无锡)吴文化节,作为吴氏宗亲和海内外同胞盛大的祭奠先祖活动在此举行。
归宗碑林
碑林区位于泰伯墓西侧,为吴氏后裔、宗亲至德团体前来鸿山认祖归宗所立,日久渐成碑林。
神道
丹甬道,两侧植松柏、古柏,按王者规格,依次排列着五对青石制成的石人石兽——文官手捧笏板,武官手执铜锤,白象吉祥,雄狮威武,奇兽獬豸,为泰伯陵守护者。
御碑亭
御碑亭(东)
东御碑亭,碑上镌刻明朱允炆因叔父篡位出逃京城,在泰伯墓前所题诗句。末句云“身惭今日争天下,遗笑句吴至德邦”。
御碑亭(西)
西御碑亭,碑上镌文载清乾隆十六年初次南巡时,遣敬秩大臣诚毅乌木泰祭奠姬泰之祭文。
石牌楼
石牌楼:青石牌楼,原名“戟门”,作为头山门。这座石牌楼有十多米高,二十多米宽,五门六柱,是江南牌楼之最。它是由六百个全青石料部件,近百名能工巧匠花了近百天建成的。因泰伯生前颇有王家风范,司马迁将其列为“世家第一”,在牌楼正中由书法家钟正亚先生引写的“第一世家”四个大字。
四棱碑
明代所建,顶高1.13米,座长1.36米,宽1.30米。碑正面刻阴 线双钩“泰伯墓”篆文三字,周饰双龙戏珠边纹,上盖帽顶。墓碑东侧为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杨文所撰《重修泰伯墓碑记》。北侧为明代天启三年(1623)高攀龙所撰《泰伯墓碑阴记》。
月牙池
俗称月牙池,形如一轮弯月,面积约3亩,池深6米,为明代花岗石建筑,池周围有57根栏柱,池内水清见底。与坡上泰伯墓墩相对,昭示日月同辉。
仰止阁
位于甬道中央,四方塔形三层建筑,意谓高山仰止,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实业家吴天赐先生捐建。阁高19.99米,寓意1999年建造,阁内供泰伯铜像一尊,端庄安详,像高3.5米,重2吨,由香港吴木源先生捐塑。
旅游信息
无锡机场距新吴区7公里,建议乘坐出租车从机场高架下,转锡梅路到新鸿路,左拐一直到底。
无锡站距无锡市区20公里,建议乘坐公交712直达。
无锡市中心距景区16公里,建议乘坐公交712直达。从无锡市中心上机场高架,然后转锡梅路,到新鸿路左拐,一直到底,近泰伯大道路与新鸿路交叉。
免费政策
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景区从2020年开园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务工作者免票。
地理环境
泰伯墓座北向南,依山而建,占地约三亩。墓呈圆弧形,全由青石砌成罗城门和墓墩、墓碑。
景区南边的大门口是吴文化广场。广场上立着一些和泰伯有关的雕塑。广场的北边是鸿山泰伯墓,门口的石牌楼五门六柱。进门,神道两侧按照王者的规格立着石人、石兽,神道东边的御碑亭里有明朱允炆出逃时题写的诗句,西边的御碑亭里有清爱新觉罗·弘历遣下属祭泰伯的祭文。由神道往北依次有三层高的仰止阁、月牙池、明代四棱碑,最北端即泰伯墓的坟冢。泰伯墓北边是东西走向的鸿山遗址。
自然资源
泰伯景区分为泰伯陵景区和吴文化广场景区两个部分。泰伯陵景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墓旁有松柏翠柏。泰伯墓区的建筑古朴典雅,重重殿宇,层层楼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正式策封泰伯为“三让王”。御制至德碑,并在罗城茔门月台下三十步,建造了让王祠殿,殿中供穿帝王冕服的泰伯塑像。李世民贞观十三年,诏礼部尚书韩滉,再次扩建泰伯墓、门、殿等,御赐金香炉、花瓶、香盒器皿,永远供作祀用。泰伯墓堪称是江南第一古墓。
整改处罚
2017年6月1日,记者从省旅游局获悉,就无锡市鸿山泰伯景区4A级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并责令限期六个月整改到位。
文化活动
风俗民情
土茶馆
鸿山东岭南麓,原有茅君行祠,相传是西汉元帝后期三茅真君所建。祠内东有“迎晖阁”,西有“拱秀轩”,后作“洗心轩”,轩前有一园池,池上紫藤盘盖,犹如凉棚,故乡民称作“凉棚池”。池水清泉至纯可口。茅君行祠改为“南京大悲禅寺”后。因年久失修,成了废墟,唯独凉棚池畔的洗心轩在,成了当地名人墨客题词作对、品茗观鱼赏景的胜地。可是,清明节扫墓游山的人众多,人们天热口渴,却无不饮茶解渴的地方,梁鸿夫妇见到此情,就在洗心轩池南搭一草棚,煮池泉供游山百姓进棚解渴休息。从此,鸿山每年清明节,近山村民在凉棚池畔找地搭棚,开设土茶馆,游山百姓再也不愁天热口渴了,后人为了纪念梁鸿与孟光夫妇的事迹,把凉棚池更名为“梁孟池”了。清明节鸿山土茶馆,早期很昌盛,至今虽已绝迹,但到清明日,还能见到满山卖凉茶的乡民。
抢亲
“抢亲”是从“抢青”开始的。据传,古时候,清明日,鸿山一带乡民,为了悼念姬泰,家家做了清明粿,到泰伯墓前去祭祀,祭毕把青团子供人抢食,如果都抢光为大吉大利,这就是“抢青”。
近山村上有个寡妇,私下爱上了一个死去妻子的光棍,被村上族长知道了,认为是伤风败俗的罪人。一年清明日,族长叫人把寡妇绑在鸿山东山嘴她丈夫坟上要活埋。这时候往泰伯墓去抢青团子的一群青年,见一光棍在踱来踱去,看样子闷闷不乐,心事重重。大家上前一问,知道了原因,众人一时心火,像一群野牛一样,一道冲到东山嘴,搭族长争执,那时,梁鸿闻声赶来劝住经光棍诉说苦衷,梁鸿就问寡妇愿意不愿意,年轻寡妇涨红了脸,很难为情地点了点头。梁鸿就对族长说:“孤行者犯法,两愿者可亲。这一对男女都是单身,既然愿意结姻缘,有什么罪呢?”众人不管族长争辩,七手八脚地帮光棍脱下外衣,兜在身穿孝服的寡妇头上。于是,光棍背了媳妇回家去成亲了,这就叫“抢亲”。
从此,凡是光棍或无钱娶妻的青年,若与寡妇相爱或者从小订亲得,男方家里穷,无钱娶妻过门的,只要男女双方同意,就可约在清明节场,进行抢亲结婚。
以后,逐步发展“庙会抢亲”的风俗,流传到无锡太湖一带。
售牛市场
鸿山原名铁山区。山上有牛角亭、牛眼池、牛背脊、牛尾巴等的名称。
传说,铁山是李逵变的,当然这是人们群众的想象罢了。可是,古代辰光,铁山上确有野牛成群,当地百姓把这种野牛误认为是神牛,不敢碰。野牛下山来伤害农作物时,百姓当是上天降灾,非但不赶,反而跪地求拜。
泰伯来到南方梅里后,认为山上的野牛可以训化用来耕地。一天,姬泰带了弓箭到铁山上准备射牛。果见野牛数头,他就对准为首的一头野牛,嗖!嗖!两箭,射中了野牛的两只眼睛,那头野牛疼的狂蹦乱跳,泰伯马上一个腾跳,骑上野牛,终于把它驯服了。其余野牛见了,都服服帖帖地跟着泰伯走了。泰伯把这些驯服的妞,戴上眼罩,在清明日那天分给乡民春耕去了。从此,每逢清明节游鸿山时,鸿山成了买卖或调换耕牛的传统市场了。
十月白酒
鸿山乡间,过去每年新春节日,习惯用自己十月酿制的香醇甘甜的糯米老白酒待亲待客,这种佳丽酿,相传是梁鸿夫人孟光创制的。
一年的端午节,孟光上山采百草时,一不小心,滑入滑石洞内,见洞内有白嫩石粉,就抓了一把和采来的红字绿叶的香草(酒药草)及桂花做成了小圆子,小圆子做成后,因忙于别的农事忘记烧了,搁到十月里,忽然香气扑鼻,发现是久存的小圆子,即用糯米饭和清泉酿成白酒,到新春佳节敬客,饮后无不赞许。从此,就成了民间习俗。
后来,就有人常到滑石洞采滑石粉做小曲酒买卖。至今,虽无人再进洞采取,可酿制十月白酒的习俗,一直流传下来,至今乡间还有。
鸿山一带,清明节家家户户要做清明粿吃。据传,这是敬奉泰伯的风俗。很早很早,鸿山地区还是荆蛮之地。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常年积水泛滥。蛮民们苦不尽言。常是捕鱼捉鳖度日。姬泰到此以后,为民凿伯渎,恰水患。并将黄河流域带来的米、麦、豆、芹菜等许多种子,传教百姓播种下地,逐年推广。从此,当地的苦难百姓渐渐获得温饱,后来,泰伯在农历三月初三病故。乡民们为了不忘先圣恩德,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泰伯忌日(后改为清明日)用自家种出来的糯米碾压成粉做成白团子,再用青麦叶打汁,做成清明粿,统称清明团子,表示一清二白的意思。到泰伯墓前供奉,以作悼念。清明团子有肉馅、菜馅、豆沙馅三种,“馅”本地方言读“让”,“三馅”是“三让”皇位的意思。这一习俗,世代流传下来,逐渐发展到乡民们在清明节也用清明团子做为斋祭祖先的必备贡品。青团子清香可口,别有风味,至今已成了清明日无锡鸿声一代特别鸿山遗址乡间、待青待客的节日特色点心了。
扫墓与踏青
清明这一天,江南从悼念让皇泰伯起,就有祭扫先人坟墓的风俗。又是表示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不忘亡人的意思。
关于踏青的来历,这在两三千年以前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被骊姬陷害,逃亡在外十九年,后在一些大臣的辅导下,才回国当上了国君。他登位后,马上对随同他一起逃亡的大臣,逐个按功行赏。却忘记了一个十分忠诚的大臣介子推。介之推也跟随晋文公在外十几年,在晋文公被困魏国吃不上饭的时候。他偷偷地从自己腿上割下肉给晋文公吃。他是个很倔强的人,既然没有被封,他也不争功。作了一首“龙蛇之歌”,背起母亲,到山西介休市东南的绵山镇去了。
晋文公想起了介之推,马上派人去他家里找,没找到。听说到绵山去了,就派人去绵山找,也找不到。晋文公知道介之推是个孝子,心想,放火烧山,他定会背了母亲跑出来的。可是介之推母子宁可烧死,不要出首争功,任烧不出山,绵山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山上的树木柴草都烧光了。晋文公派人去看,只见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枯柳,已被活活烧死了。晋文公十分惋惜地把他们母子安葬在绵山上,为他们造了庙,并将绵山改名为“介山”。
焚烧绵山的那天,正是清明节。人们为了纪念介之推母子,在清明这天,上山“踏烬”。并且不忍举火,都吃冷食,所以又叫“寒食节”,也叫“禁火”、“禁烟”日。山西省民间,这天家家门旁还要插柳枝,是招介之推母子亡魂的意思。
从前,鸿声乡一带乡民,清明节要上鸿山扫墓插青。据传,这也是纪念介之推的一种习俗。扫墓踏青,是把祖坟上的柴草烧光,然后在坟墩上插上一支青柳条。东汉高土梁鸿夫妇隐居在此,认为“山不清,人多病”。就引导乡民把“烧墓”改成“扫墓”。即用一根小竹竿,稍上扎上白纸条,插在坟墩上,任风吹动扫坟土,这就是扫墓的习俗。在扫墓时,坟上烧纸锭,容易引起烧山,还有些顽皮老小孩子,上山玩“放野火”取乐,故梁鸿每逢清明节带领百姓上山“踏青”,实是“踏烬”,“禁火”确保青山常绿,百姓长寿。从此鸿声一代乡民每到清明节,上山扫墓、踏青已成民俗了。直到现在,我们还有清明日给先祖先烈扫墓的习惯,现有的献花圈或者鲜花,踏青也统称游春了。
瞻仰泰伯墓
农历正月初九,传说是姬泰的生日,当地百姓怀念泰伯,把这天敬为“天生日”。百姓都要去游泰伯庙,瞻仰泰伯圣像。
农历三月初三,是泰伯死的日子。鸿山周围的乡民都要游鸿山,到泰伯墓前祭奠。所以,每年三月初三起,连续三天,四乡八邻的男女老少,穿红戴绿,成群结队到鸿山。泰伯墓前后左右,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一习俗,流传至今。不过,当地乡长对泰伯无限崇敬,后来把日期改在清明日了。所以有些老百姓还认为农历三月初三是正清明节呢。
据传,因泰伯德行高尚,所以泰伯千古的辰光,百姓哭声震天,都到山丘原野采了白色鲜花于泰伯墓前敬献。白花采光,想到姬泰生前很爱种麻,就腰束麻皮到墓前叩拜,表示哀悼。从此以后,吴俗对去世的长辈,也用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了。
参考资料
鸿山秦伯景区.鸿山秦伯景区旅游网.2013-07-16
鸿山泰伯景区.江苏旅游资讯网.2017-09-29
江苏对7家A级景区开罚单.央广网旅游.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