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
柳枝,传统中药材,别名杞柳、垂柳、杨柳,为杨柳科垂柳(Salix babylonica)的枝条。柳枝产于长江流城与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柳枝呈长圆柱形,直径0.2~2cm。表面黄色至灰褐色,微有纵皱纹,节间长0.5~5cm,上有交互排列的芽或残留的三角形瘢痕。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中央有黄白色或浅棕色的髓。气微,味微苦、涩。其辛、苦,寒。归胃、肝经。柳枝具有袪风、利湿、止痛、消肿的功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淋证白浊,癃闭,黄疽,风肿,丹毒,龋病,牙龈肿痛。该药内服则煎汤,15~30g。外用则煎水含漱,或熏洗,适量。
柳枝含水杨苷及多种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黄酮醇类、双黄酮类、二氢黄酮类、黄烷醇类、花青素类化合物。服用本品后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瘙痒症等副作用,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消失。
来源
柳枝为杨柳科植物垂柳(Salixba bylonica)的枝条。其叶、花、根、屑、絮、白皮亦供药用。
性状
柳枝呈长圆柱形,直径0.2~2cm。表面黄色至灰褐色,微有纵皱纹,节间长0.5~5cm,上有交互排列的芽或残留的三角形瘢痕。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中央有黄白色或浅棕色的髓。气微,味微苦、涩。
炮制方法
将柳枝用清水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
柳枝辛、苦,寒。归胃、肝经。
功能主治
柳枝具有袪风、利湿、止痛、消肿的功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淋证白浊,癃闭,黄疽,风肿,丹毒,龋病,牙龈肿痛。
《新修本草》:“主痰热淋,可为吐(《纲目》作浴)汤,煮洗风肿痒。酒煮含主齿痛。”
《本草拾透》:“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煎柳枝浴。”
《日华子》:“可消食。”
《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来;小儿痘症,有乌头属陷顶,浆升不起者,服次,可以通透,浆随暖而行矣。以此煎服或浴之。”
《纲目》:“煎服,治黄症,白浊;酒煮,熨诸痛肿,祛风,止痛,消肿。”
《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适量。
选方
1.防治急性黄疽型肝炎:预防:柳叶、枫杨嫩枝带叶各60g,加水500g、浓煎至一半,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一周,儿童减半。治疗:柳枝90g、枫杨枝90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至黄疸退净,儿童减半(《全国中草药汇编》)。
2.小便白浊:清明节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濒湖集简方》)。
3.黄水湿疹:水柳须根烧存性,研末,香油涂(《中医药实验研究》)。
4.湿气腿肿:空心柳树中屑,取出细,入锅内炒热,以臭泔水洒湿,又炒,加面少许拌匀,趁热取起,敷腿上,候水出再炒,敷数次(《慈幼新书》)。
5.吐血:垂柳,不拘多少。干,为细末,温米饭下(《经效良方》柳絮散)。
6.汤火所灼,未成疮者:柳白皮切细,以猪油煎以涂之(《葛仙翁肘后备急方》)。
临床应用
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以柳枝制成果葡糖浆,每100毫升含生药180克,服后有胃肠反应者可加适量的麦芽(每日100毫升)。每次50毫升,日服3次,2个月一疗程。观察40例,其中31例心绞痛患者,服药后疼痛消失14例,减轻13例,无变化4例;心悸病、胸闷、气急、头痛、肢麻等症,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症状改善时间短者2天,长者8周。部分病例尿量增多,浮肿消退,睡眠改善,24例伴有高血压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电图35例复查结果,有改善者15例,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效果较好。胆甾醇的升降,据38例分析,无明显影响。副作用:部分患者服药后有便溏、便次增加等现象,1-2周内自行消失。少数出现荨麻疹、瘙痒症,个别出现皮肤青紫现象。可股抗过敏药,在1~2周内即消失。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对咳、痰、喘均有一定近期效果,但以对单纯型的疗效最好。服药后普遍反应食欲增加,睡眠好转,仅个别病例因服药过量产生腹泻、腹痛反应,但为时较短,不需处理即自行消失。用法:柳枝120克,切碎,洗净,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治疗传染性肝炎
用带叶柳枝60克(干品30克),加水1斤,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服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治无黄疸型肝炎)253例,有效率达96.3%,平均用药28.5天。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食欲不振3.7天,恶心呕吐2.7天,腹胀7人,大部分服药后上腹有堵闷胀感及食欲迅速改善,其他消化道症状也随之缓解,尿色变浅,尿量增加。
用鲜柳枝和枫杨树枝各10斤,制成注射液1200毫升,每日肌肉注射4毫升(小儿减半);另用柳叶、枫杨叶各1.5斤,以蒸馏法制成注射液,1500~1800毫升,每日肌注2次,每次3毫升(小儿减半)。前者用治黄疽型肝炎,主要是退黄疸改善中将症:后者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主要作用是降酶、降絮,亦可日服柳枝、枫杨树各100克或柳叶、枫杨时45克,水煎分2次服。临床上注射剂共治218例,达临床治愈者208例(占95.4%);疗效不佳(治程在51天以上而加用其他中药)者10例(占4.6%)。实践证明,发病时间越短(1个月内),治愈率越高。用药后奏效较快:黄疸退净3-12天者占74.8%;浊、絮试验30天内恢复正常者占83.1%,转氨酶30天内恢复正常者占83.1%;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3-7天基本消失,对肝硬化引起的黄疸、肝功能异常则无效果。
用带叶鲜柳枝60克,或杨、柳树枝各60克(鲜),水煎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1周,对传染性肝炎也有预防作用。
治疗烧烫伤
取新鲜柳树枝烧成炭(注意不可烧成灰)研细末,过筛,用小磨香油调成稀膏状涂敷创面,每日1~2次,不包扎。换药时不必搽去前药,任其自行脱痂。上药后约3-4小时创面渐干,结成焦痂,随后出现疼痛。此时,可在药痂上涂以乔油使之软润,切不可搽掉原药应用3例小面积Ⅱ级烧伤,效果良好,经3-14天痊愈。
治疗癃闭
柳树二层皮(鲜)2500g洗净切片,水5000ml煎煮2小时,滤液浓缩至1000ml,加防腐剂贮存。每次口服10ml,日2~3次。
治疗睑缘炎
叶鲜柳枝400~500g洗净编成圆帽状放入新黑色土陶盆内,加凉开水1500~2000ml,阳光下晒5~6小时,取水早、午、晚洗眼,次日更换。
治疗痈疽疗疮
柳枝(带叶)2000g,洗净切碎水煎2次,去渣,药汁合兑,再煎成膏,涂于患处即可,一日2次。
鉴别
柳枝横切面:表皮细胞2列,外列长方形,外列被角质层,内列内侧增厚,微波状弯曲。皮层明显,散有草酸钙簇晶和方品,薄壁细胞充满黄棕色物。中柱鞘部位纤维束排列成断续环状。木质部宽广,射线细胞1列,充满棕色物:导管多单个或2~3个相连,类方形或多角形,直径约45μm。髓部发达,薄壁细胞类圆形。
取柳枝粗粉2g,加甲醇20m,加热回流45分钟,滤过,滤液用0.5g活性炭脱色,滤过,滤液置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3g,内径为1em,用60%甲醇5ml预洗)上,用60%甲醇15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垂柳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m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77:15: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柳枝含水杨苷及多种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黄酮类、黄酮醇类、双黄酮类、二氢黄酮类、黄烷醇类、花青素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对离体兔心的作用:柳枝制剂对心缩力量有影响,又可增加冠脉流量;小剂量柳皮制剂对免心的冠脉流量影响小,较大剂量(1g)时有减少其流量的作用。
2.柳枝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道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费氏痢疾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水杨甙,在人体内水解和氧化后,可产生水杨酸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注意事项
服用本品后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瘙痒症等副作用,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消失。
古籍记载
《纲目》: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苏敬所说为是。按《说文》云,杨,红皮柳也;从木易声。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柽,旱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杨柳纵横倒顺,插之皆生。春初生柔夷、即开黄蕊花,至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叶长成后,花中结细黑子,蕊落而絮出如白绒,因风而飞。其嫩芽可作锅巴茶。
形态特征
垂柳(拉丁学名:Salix babylonica),别名吊杨柳、杨柳、小杨、青丝柳、水柳、纤细柽柳、清明柳等;属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Salix),为糯米椴,高达12~18m,树冠开展而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淡褐黄色、淡褐色或带紫色,无毛。叶片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花序先于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花药红黄色;雌花序长达2~5cm,基部有3~-4片小叶。果带黄褐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为道旁、水边等绿化树种。耐水涝,也能生于干旱处。
栽培
田间管理
场地选择
垂柳扦插,苗圃一般要选择地势平坦、地面较高、能灌能排、无病虫害的地块。同时,作为垂柳扦插的苗圃地,不能长期连续育苗,育苗3~4年后应更换1次茬口,即换繁育扦插地块。这样有利于培育垂柳壮苗,调节田间养分,降低病虫危害程度。
场地整理
3月上旬,及时耕翻苗地,深度20~30cm,同时整地前,每6亩施入农家肥500~1000kg、复合肥80~100kg、过磷酸钙20~30kg做基肥、施硫酸亚铁15~20kg进行土壤消毒。再行耕翻一次,然后开沟,沟宽40~50cm、深30~35cm,耙平床面。为降低地下水,一般采用高床南北向、宽3m左右,有助于采光通风,扦插前也可在苗床上覆盖地膜,有助于提高地温,促进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减少日后管理工作量。
种条选择
扦插种条,应选生长快、病虫少的健壮植株作母树采种采条。同时,应选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木质化程度高、侧芽饱满、直径为1~1.5cm的一年生苗木枝条。剪取插穗时,应取种条中部截取插穗,插穗上切口在牙尖上0.8~1cm处平截,下切口在芽基下0.5cm处截成马蹄形,插穗长15cm左右,留3~4芽。插穗剪好后,应使芽尖朝同一方向整齐地放入编织袋中并用细麻绳封口,并使芽尖朝上放人流动的河流中浸泡5~7天。
扦插时间
优良的种条准备好后,最佳扦插时间,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集,做到随采随处理,随扦插。
种条扦插
种条插穗扦插前的处理,应用1:(800~1000)倍多菌灵或退菌特溶液、浸泡60~70分钟,晾干待用。扦插采用直插法,按行距带线,按株距扦插,株行距30emx60cm,每亩扦插3500~4000株,插穗上芽与地面相平。最好覆盖地膜,覆盖地膜时在插穗与地膜之间用土密封。
养护管理
浇水管理
种条扦插后,及时浇透水1次,日后根据土壤水分适时松土保墒保持土壤墒情,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扦插条发根。6~8月为幼苗生长高峰期,此期气温高,在雨水不足时,应及时灌水,以充分发挥苗木生长潜力;若连续阴雨或土壤水分过多,苗圃积水,要及时排出,以防止苗木根系窒息造成叶片变黄、落叶甚至死亡11~12月苗木封顶控制浇水,使苗木稍部充分木质化,以利过冬。
追肥管理
苗木生长期,追肥2~3次,每次每亩追施复合肥20~25kg,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下旬。进入8月不再施用氨肥,以免造成苗木徒长,枝梢不能完全木质化,而形成冻梢。
幼苗技术管理
新繁育的苗木,特别注意,每次浇水浇透,然后要及时松土保墒,及时除草,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不要让禾本科杂草与苗木争夺营养和生长空间。当苗木生长到20~30cm时,要及时定株,去除基部从生枝,选留1个通直、生长最好的枝条。在生长期内,尤其是6~8月,当顶芽生长受阻时,萌芽的侧枝应及时清除、打权、修剪,防止主干生长受到影响。
病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垂柳主要虫害分别是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其中食叶害虫为柳圆叶甲,1年2~3代,5~9月发生危害,交替发生危害,造成叶片千百孔;蛀干害虫为杨透翅蛾、杨干隐喙象、天牛类等,6~8月发生危害,造成枝干孔洞,影响树木生长。另外,蚜虫、瓢虫、蓟马科、芝麻赤蛱蝶等食叶害虫,也在生长期交替发生危害叶片,造成树势衰弱,影响生长和景观效益。
垂柳食叶害虫柳蓝叶甲的防治,6~8月发生盛期,用三氯杀螨醇1000~1200倍液喷叶防治,连续喷布2~3次即可;蛀干害虫防治,6~8月,用敌敌畏1000倍液喷叶防治,或用注射器往虫孔中注入稀释10倍的敌敌畏溶液并用棉球或泥土堵塞上下2个虫孔即可。同时,对危害垂柳的害虫,在3月上中旬喷3~5次石灰硫黄合剂,4月上中旬喷25%灭幼脲3号1800~2000倍液防治。6~9月,盛夏季节,喷布吡虫啉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物1200~14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月防治1次。
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垂柳主要病害为溃疡病、黑斑病、锈病等,危害树干或叶片,发生时期,一般在春季的4月上旬或夏季6~7月。主要的防治技术分别为,4月初,用退菌灵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溃疡病;6月,用代森锰锌500~600倍液喷叶防治黑斑病;7月,用粉锈灵500~700倍液喷叶防治锈病。做到有病及时喷药防治,无病结合治虫加药预防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