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

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

《宋砂延圣寺刻本藏经》,简称《碛砂藏》,是一部著名的佛教诸藏汇编。该藏经因开雕于南宋时期的平江府(今苏州市)碛砂延圣寺而得名。《碛砂藏》的刻印工作始于南宋赵昀绍定二年(1229年),至元赵曙至治二年(1322年)完成,历时93年。其愿主和起源已不可考。《碛砂藏》由碛砂禅寺僧人清圭、清宇等人主持刻印,全藏按《千字文》编册号,始“天”字,终“终”字,共591函,收录各种佛教典籍1532部,共计6362卷。《碛砂藏》采用梵夹装,又称经折装。

正文

《宋碛砂延圣寺刻本藏经》常简称为《碛砂藏》,是一部闻名中外的佛教诸藏汇编,因开雕于平江府(今苏州市)碛砂延圣寺而命名。初刻于南宋赵昀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到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完毕,至于《碛砂藏》的愿主和起源已不详。而由碛砂禅寺僧人清圭、清宇等人先后主持《碛砂藏》的雕版刻印工作,历经宋元两朝,历时长达九十三年。全藏按《千字文》编册号,始“天”字,终“终”字。共591函,收录各种佛教典籍1532部,共计6362卷。采用梵夹装,又称经折装。

《碛砂藏》共分为五大部:唐朝三藏、大唐龙兴三藏、大周新翻三藏、大唐中兴三藏、大宋新译三藏。

大唐三藏,是全书中内容最大的一个部类,占总数的二分之一。收入佛典621部,2887卷,内容主要讲论大乘佛教的各种主要法门。其中,堪为大乘佛教的代表著作有: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00卷,译自显庆五年(660)到龙朔三年(663)。是全书最大的一部研究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著作。其次,原本分量与《大般若经》相等。唐菩提流志等译的《大宝积经》120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100卷,均为研究大乘佛教的重要资料。

唐朝龙兴三藏,收入佛典35部,250卷,内容主要记述佛教为佛德制定的戒律、戒规,即“三藏”中的律藏,以及印度所传的佛教戒律佛典等。其中《四分律藏》,60卷,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佛教戒律经典。

大周新翻三藏,收入佛典442部,1945卷。主要记述研究部派佛教的理论。主要代表作是:唐方炎译《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记》200卷,为研究部派佛教理论的重要资料。

大唐中兴三藏,收入佛典20部,37卷。

大宋新译三藏,收入佛典419部,1191卷。主要为宋代人研究佛教理论的辑录。

《碛砂藏》内容丰富,卷浩繁,例目清楚,便于查阅。是佛教研究全面、系统的经典汇编。该书集后汉、晋、隋、唐、宋、元历代翻译、撰写佛著的学者名流约400名,其中,唐玄奘的译著数目最为显著。唐玄奘从贞观十九年(645),到龙朔三年(663)20年间,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75部,1319卷,占全书总数六分之一以上,是佛教东渐,进入中土,为中印文化交流、佛教经典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代表者。

《碛砂藏》原藏于西安卧龙寺、开元寺,后移至陕西省图书馆。1931年,朱庆澜将军与上海市佛教界人士叶恭绰蒋维乔等为保护《碛砂藏》,发起“影印宋版藏经委员会”,影印《碛砂藏》计593册,总共影印了五百部,成为当时佛教界的一大盛事。

在朱庆澜将军与上海佛教界人士叶恭绰、蒋维乔等人影印《碛砂藏》的前几年,约1926——1927年间,北京大悲寺收藏了几百年的一部抄配、配补的《碛砂藏》,被一个美国人吉礼士(Gillis)买去,并偷运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后又被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日本奈良西大寺也收藏有六百卷宋刻原版《碛砂藏》,大阪“杏雨书屋”存有4888卷。

《碛砂藏》是中国较早刊刻的大藏经的一种,更是现存已知大藏经中装有扉画较的一种。藏经每函起始的扉页都有释伽牟尼说法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还有陈升画陈宁刊、杨德春杭州众安桥北杨家印行等等刊记。其画风与杭州大万寿寺版的西夏文大藏经的扉页画完全相同,受到西藏自治区与西夏佛教美术的影响很大,由此可反映出元朝的世风。书中的字有端庄挺拔的欧苏体,有圆润豪迈的柳体,还有清新秀丽的赵孟頫。雕刻技艺的高超和书法造诣的精湛令从古至今的专家学者为之折服。其版本、文献、学说价值极高,整理修补极完整,是迄今为止我国开雕时间最早、雕刻质量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宋元版大藏经,也是最为重要的佛教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