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忙麓山

忙麓山

忙麓山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背靠昔归山,向东延伸至澜沧江,山脚便是归西渡口(原嘎里古渡)忙麓山风光秀丽,自然景观十分迷人。

忙麓山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林间常见红椿、香樟、黄葛树、牛肋巴、橄榄、野生芒果等植物。

昔归普洱茶古茶园约有2600亩,其中核心区忙麓山古茶园600亩。

忙麓山历史

忙麓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产茶的忙麓山有忙麓茶民旧址,附近是昔归新石器遗址,山脚是嘎里古渡遗址、茶马古驿道遗址,顺古驿道上行10余公里便是邦东古镇遗址。矗立在澜沧江西岸的忙麓山,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品质超群。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使得她在历史上一度享有盛名。

专家考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茶叶协会理事长陈宗懋,以及当代茶叶大师吴觉农等专家学者均认为: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在澜沧江流域,最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在澜沧江两岸,品种最好的茶叶在澜沧江流域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临翔区云县、凤庆等县区,以及思茅、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

澜沧江西岸的忙麓山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温和,日夜温差大,森林大面积覆盖,澜沧江云海弥漫。其早朝阳晚背阴的山势,使得日照时间短,且多为漫射光照射,加之雨量充沛,湿度大,土壤富含腐殖质,土质疏松,含有茶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在这种生态条件下生长的茶树植株健壮,基叶肥实厚重,为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1982年国家农科院茶科所,云南省茶科所到临沧市县(今临翔区)帮助调查茶叶品种资源,证实临沧茶叶品种均属云南大叶种群体,邦东乡大叶茶被国家茶科所列为优良品种。邦东大叶茶叶片标本中,叶长25.5厘米,宽11.5厘米。忙麓茶是邦东茶的典型代表,邦东茶的精华首推忙麓茶。

史志记述

《缅宁县志》记述:“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褐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既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可以想象当时的忙麓茶应有的地位,历来是缅宁县(今临翔区)不可多得的名品,这自然就成为县内要员和富豪们以及文人墨客品茗的首选,同时也是接待嘉宾的首选,招待省府官差、礼仪往来更是缺少不得。当时县署官员多有饮用忙麓茶的偏好。

上世纪七十年代,昔归村每年精制100公斤忙麓茶上交县上,当时茶农们亲切地称之为“县委茶”。

《临沧风物志·名茶篇》中记载:“临沧大叶茶原生地茶,产于临沧县(今临翔区)邦东乡。邦东乡有野生、驯化、引进三类。野生茶有红花油茶山茶、小红花茶、小白花油茶、大树茶蒲桃叶茶、小叶种茶、牛皮茶、小山茶、老苦茶等10余种”。

在《临沧县志》记述中,对忙麓茶的评价也是最为突出的:“较名贵的初制乌龙茶是忙六茶和晓光山茶,忙六茶产于邦东忙六山,茶水的浓度高,清澈,经久耐泡,饮后爽口回味”。由于有过辉煌历史时期,被后人传为“贡品”并非没有根据,据有关资料记述:商朝末年,生活在云南省的人就曾将大叶种茶敬献给姬发雍正时期,西林觉罗·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后,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为清宫采办贡茶,以博圣上赏识。“宋代大理国时期,勐海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临翔区云县凤庆县等著名的‘御茶山’,除供大理国作为‘御茶’,还作为‘贡茶’进贡给皇帝”,作为临翔区旧时的名品忙麓茶,进贡当然必不可少。

忙麓山茶品鉴

忙麓山的泉水,当地人称“羊肝石水”,是冲泡忙麓茶的首选,当然在当地别无选择。用当地的水冲泡,效果最佳,即使是生茶也变得熟了许多,其茶水的苦涩味减少,回甘依旧;此时喝下一杯忙麓茶,顿感喉咙滋润,口舌生津,特别是那久久的回味,即使你现在只喝一杯白开水,口中总有忙麓茶的回甘,就如同吃过橄榄之后再喝水,“回味甜”让你美不胜收。

忙麓茶与其他大树茶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入口淳和滋润、回甘持久,杯底留香持久,三四泡后更觉爽口,其香不减,其甘不减,苦涩皆无,特别适宜不会喝高浓度生茶者品赏。就算是只喝茶,不品茶,忙麓茶喝到一定时候,其“霸强”性逐渐显露,去喝其他茶便觉“不堪入口”,总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之感。

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苦较突显,且苦显于涩,苦在舌两侧及舌根,苦退得比涩快,苦退后回甘较好,茶汤苦中带甜,

杯底有古树茶特有之杯底香,但强烈程度一般,汤质滑润感和茶气较好。

参考资料

昔归茶文化景区.临沧市人民政府.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