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样板戏

样板戏

《革命现代京剧珍藏版》汇集了包括《红灯记》、《沙家浜》等10部脍炙人口的样板戏,并同时编辑出版了配套书籍《样版戏出台内幕 样版人物今安在》,收入珍闻实录10万字,精选老海报80张。

特色评论

红色经典珍藏版样板戏收藏指南

99.99%纯金收藏证,80张精美老海报

全球限量发行1000套 极具增值潜力

内容简介

我们重点推荐的这套《革命现代京剧珍藏版》汇集了包括《红灯记》、《沙家浜》等10部脍炙人口的样板戏,并同时编辑出版了配套书籍《样版戏出台内幕 样版人物今安在》,收入珍闻实录10万字,精选老海报80张。

为突出其珍藏价值,本光盘及配套图书只限量发行1000套,并同时馈赠24K纯金编号收藏证。

文章节选

"忽如一夜春风来"――样板戏风靡神州

六十年代初戏曲界一片沉闷,如何把传统戏曲与大众的火热生活结合起来,困扰着艺术家们。1965年2月中国京剧院的《红灯记》在广东省公演引起巨大轰动,那盏红灯像从云遮雾障中冲出的太阳,带给大地一片光明。《红灯记》成为传统与现代天作之合的样板,大江南北争相传唱,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据《广东日报》1962年2月11日报道:10日晚许多香港人云集深圳争观现代京剧《红灯记》,场面之狂热前所未见。观众热泪盈眶,高呼口号,如痴如醉,剧终后掌声经久不息,欢呼雀跃。一些香港人感叹道:"我们觉得京剧与现代戏曲结合是不可能的,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来的,这一看我们彻底被征服了。"

文化界为之兴奋,一月之内重要报刊发表评论文章200多篇,从各个方面对《红灯记》给予充分肯定。

各地剧团蜂拥北京求教,电台一天教唱8小时仍满足不了群众的热情。学演《红灯记》一时间成燎原之势。舞台遍及学校工厂、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和寻常百姓家。

人民日报》1962年6月2日发表专题采访"一家三代合唱样板戏":河北正定县小学教师王海民一家成立样板戏小组,王的爱人扮奶奶,儿子扮李玉和,孙女扮铁梅,王和其他成员负责舞台和音乐,为学校义务演出20余场。

穿红底白花小袄,梳一根大辫子,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时尚。

至真至美之艺术瑰宝 常闻常新之梨园奇葩

样板戏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它源于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家们联手精心雕琢,博采众长,古今珠联、中西合璧,是几代京剧名家"十年磨一剑"的绝唱。

据统计,每台戏仅参与创作的艺术家达56人,完成时间平均在5年以上。戏中一调一曲、一招一势都是名家精心打磨的结晶。《红灯记》经过8次修改。《沙家浜》和《杜鹃山》经过著名的"四梁四柱"-----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等人指导。为改好剧本,江青授意从牛棚中"解放"汪曾祺;为拍好电影,急召下放的谢铁骊进京……

"杨子荣"童祥苓出身京剧世家,身受京剧大家王瑶卿悉心栽培,又得荀派、梅派真传,后来受教于马连良、周信芳,熔各派于一炉,大胆创新,自成鲜明激越的演唱特色。其演唱的【二黄导板】"迎来春色换人间"和"打虎上山"已成经典绝唱,历次大型晚会几乎都有人登台演唱。

"李玉和"钱浩梁师承余派、杨派,得李少春张君秋指点,再加粗放豪爽的个人特点,其演唱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其【西皮二六】"临行喝妈一碗酒"红遍大江南北,上至80岁的老太,下至三岁孩童,无不哼唱。

贺绿汀的高足、在中央音乐学院有天才之美誉的于会泳是样板戏的"总管"。他善于继承传统唱腔,吸纳西方歌剧及交响乐手法,经他的天才创造,"样板戏"达到完美的境界。

经众家千锤百炼,"样板戏"念白也独有特色,既有传统京剧韵白的韵律、节奏,又因白话押韵,精炼而富有诗意。例如柯湘的"风里来,雨里走,终年劳累何所有,只剩得,铁打的肩膀粗壮的手……。"和李玉和的"提篮小卖,拾煤渣……"等都是经典之做。

据《中国戏曲报》统计,近20年来90%的大型晚会选唱样板戏选段,而且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对于音乐、戏曲、表演等专业,样板戏是最常用的模仿范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