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黑籽南瓜

黑籽南瓜

黑籽南瓜为葫芦科植物南瓜属栽培种中的一个变种。主要分布云南省四川省的渡口海拔1500米以上的半山区。

黑籽南瓜植物学特征、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南瓜基本相似。黑籽南瓜为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蔓性,生长势和分枝强,主蔓长约15米,五棱形,有白色刺毛。根系发达,生长强健。叶片掌状浅裂,类似无花果叶,全缘,绿色,叶面有刺毛。花蕾呈圆锥形,花筒小,漏斗状,花冠黄色,或淡黄色,花瓣钝角,萼片小。黑籽南瓜对温、光要求与南瓜相同,亦喜较高的温度和短日照,但其适应性强,耐低温性强。种子有休眠期,当年采收种子发芽率低,仅40%左右。种子15℃以上开始发芽,适温25—30℃,开花结果温度15℃以上,25—27℃为宜。全生育期约270天,定植至采收约100—120天。抗病力极强,是目前瓜类抗根系病害的主要砧木品种。

产地与分布

原产于拉丁美洲中部,我国云南省早有栽培,并且分布很广。因其成熟后瓜瓤很象米线或粉丝,云南当地农民称之为“米线瓜”,有的称为“绞丝瓜” 。

形态特征

黑籽南瓜为草本、蔓性,一年至多年生宿根瓜类。一年生株蔓可达 20 多米,分枝10 余条,如任其蔓葡匐生长,老蔓上每节都能生不定根,增加吸收面积。单株结瓜20 ~ 30 个。瓜为长圆形或近球形,单瓜重 2~ 5kg,可采籽 50 ~ 150g 。瓜表皮光滑,外皮有绿白两色相间花纹,幼嫩瓜肉质淡而多汁,可作菜用,味如瓠瓜。老熟瓜坚硬,中果皮木质化,果中空;瓤为白色纤维状,种子褐色或者黑色。瓜瓤中含有生物碱,易腐蚀皮肤,用于直接掏种子,易发痒脱皮。黑籽南瓜是喜温而不耐酷热的短日照作物,生长期长,从播种到采收老熟瓜需要200 多天。在我国北方秋季长日照条件下其开花结果推迟,至霜期来时种籽还不能成熟,因此北方不能留种。云南省亚热带高原气候,尤其是海拔 1600 ~ 2000m 的地方,四季温暖,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达250 ~ 300 天,最适于黑籽南瓜生长。

栽培要点

播种育苗

云南地区宜在 3 月上旬播种,利用小拱棚育苗。播种前用清水浸种4 ~ 5 个小时,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湿布包好于 28 ~ 30 ℃温度下催芽 1 ~ 2 天。露白后即行播种。

栽培管理

当苗长到 3 ~ 4 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密度为株距 0.8 ~ 1m;行距 5~ 6m 。黑籽南瓜耐瘠薄,不宜选用土壤过肥的农田种植,坡地种植效果好。其栽培管理粗放,适时进行中耕除草和整枝打杈,当蔓长 70 ~ 80cm 后每隔 40cm 压蔓一次,共 2~ 3 次,压蔓可促进节间生根,对稳定植株,扩大吸收面积很有利。

采种技术

黑籽南瓜于 10 月末开始采收。

①选收好瓜、老瓜:采收时用硬物探刺靠地面一侧瓜萎皮,需完全坚硬;向阳一侧瓜壳无嫩绿色泽,并略带微黄,才可采收。采收时淘汰烂瓜、病瓜, 确保种子质量。

②剖瓜取种:黑籽南瓜后熟 6 ~ 8 天后剖洗种子。用刀斧砍开,戴上塑料手套掏取种子,以防瓜瓤中的生物碱损伤皮肤。瓜籽掏出后用冷水淘洗,然后晒干贮藏。

③精选种籽:捡除白籽、不饱满的浅咖啡色籽、病虫籽和杂物。

④种籽质量检验标准为:干、黑、亮,剖取贮存 3 个月后的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5 %。

黑籽南瓜与中国南瓜、西葫芦笋瓜均不会自然杂交,又因其种子的种皮呈黑色,与其它白皮南瓜子相比,黑白分明,不易混杂。因此,黑籽南瓜可分散采种。利用云南省许多地区有利的自然气候条件,有计划地发展黑籽南瓜的栽培和采种,为黄瓜嫁接提供砧木,这对发展我国大棚保护地黄瓜生产和组织黑籽南瓜种子出口创汇都有重要意义。

嫁接育苗技术

近年来,大棚栽培黄瓜在北安市地区发展很快,但由于棚室轮作困难,致使土传毁灭性病害枯萎病发生很严重。据调查,发病率高达 39.1%~45.5%,甚至 80%以上,给棚室黄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采用嫁接技术,把栽培的蔬菜嫁接到免疫或抗病性强的砧木上是避免或减轻土壤传染病害的有效措施。另外,利用砧木根系发根、抗寒、耐热、耐湿、抗旱和吸肥水能力增强,从而收到早熟增产效果。从 2006 年起,连续几年开展了棚室黄瓜嫁接黑籽南瓜防治枯萎病的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其优势及技术总结如下。

嫁接育苗的优势

嫁接黄瓜不仅对枯萎病免疫,而且比非嫁接黄瓜(自根苗)增产 2~4 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因而在北安地区迅速推广开来。嫁接黄瓜不仅可以避免病害发生,而且由于黑籽南瓜砧木比接穗原株根系发达,吸肥吸水力强,因而植株生长旺盛,结瓜部位下移,可获得前期产量及总产量的提高,也能降低浇水、施肥次数,节约水肥投入。嫁接苗增产主要表现在前期产量上,以 5 月收瓜为前期产量,6 月为后期产量计算,长春密剌前期产量比自根苗增产 78%。嫁接齿的根瓜节位比自根苗显著降低 9 节,长春密刺低 1.4 节,津研 2号低 5 节。另外,嫁接苗雌花数明显增加,因此结瓜多,从后期 产量和结瓜变化来看,以中晚熟品种较大,早熟品种较小。嫁接黄瓜长势旺,能有效提高抗寒能力和耐低温能力,促进早熟,做到提前上市,延长收获期。

嫁接技术

1、适期播种

为充分发挥嫁接黄瓜的增产潜力,黄瓜品种以选择早熟、对短日照要求又不但严格的品种为宜。播前黄瓜子和南瓜籽都要进行浸种和催芽,出苗后严防徒长。先播黄瓜,大棚黄瓜一般在 3 月 15 日左右播种,3~5 d 后再播黑籽南瓜,播于 10 cm 或 12 cm 的营养钵,每钵播 1 粒出芽的种子,按正常管理。出苗后必须注意防止接穗和砧木幼苗的徒长,并加强对幼苗在嫁接前的锻炼。南瓜播后 13~15 d 进行嫁接。

2、嫁接

按播种期的安排,在黄瓜播后 16~18 d,当黄瓜苗和南瓜苗部长到 1 片真叶半开的程度时,进行嫁接,嫁接时先把黄瓜苗和南瓜苗从苗床上连根挖起来。尽量多带一些土,首先去掉南瓜的真叶和生长点,用刀片在南瓜茎的上部距子叶约 5 mm 处向下斜切 1 个口,角度 35~40°。切入深度为茎粗的 1/2。其次用刀片在黄瓜苗劫茎的上部距子叶约 1 cm处向上斜切 1 个口,角度约 30°,切入深度为茎粗的 3/5。最后把 2 个幼苗在切口处按合,然后固定。用塑料条包好接合处再用回形针别住。接好后立即将幼苗栽在塑料袋中。

嫁接后管理

嫁接好的苗放在设有塑料小棚的苗床上,以便控制温度。并在叶面轻轻喷洒清水,防止因失水引起萎蔫,封棚前棚内地面灌 1 次透水。嫁接后的 4~5 d 内,小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影响嫁接苗愈合和成活的关键因素。嫁接后的前 1~2 d,为了避免强光直射和保温,苗床上的塑料小棚要关闭。并放下温室的草席挡光。以后从早晨和下午开始,逐渐加长光照时间,并逐渐通风换气,直到嫁接苗见光后不再萎蔫时停止覆盖,较高湿度有利于伤口愈合。可适当浇水,但不能过 多。温度一般白天保持在 25~27 ℃,晚上保持在15~20 ℃,湿度 95%以上,如果嫁接苗叶面较长时间没有雾滴,应及时用清水喷雾补充湿度。光照要足,晴天好,阴天不利,但光照过强也不好,可用半透光的无纺布或报纸等遮盖物减光。3~4 d 后,8:00—10:00 时揭去遮盖物,并早晚进行适量通风,4~5 d 后,只是在中午和下午强光时适当遮荫,并开始小放风炼苗,第 7~8 天当第 1 片真叶已见长,叶片滋润、挺拔,夜色变淡绿,说明接口已完全愈合,可拆除小棚。第2 片真叶展开后,要对嫁接苗进行锻炼,夜温 13 ℃左右,防止秧苗徒长;并注意及时抹去砧木上的萌芽。在嫁接后 15 d,嫁接苗已经成活,这时用刀片将黄瓜幼苗在接合处的下方切 断,切 后 的 第 2 天 遮 光 灌 水,以后在短期内避免阳光直射,直到嫁接苗见强光后不萎蔫时,按一般育苗管理。回形针和塑料条如果不影响幼茎的长大,可在定植缓苗后去掉。

嫁接苗定植

大棚在 4 月上旬,嫁接苗 50~55 d 进行定植,行株距为100 cm×27 cm。定植时坑面比地面稍高,使嫁接处不被土壤掩埋,以免黄瓜形成不定根导致枯萎病菌侵入。在管理上供给充足肥料,通过放风控制温度防止霜霉病和白粉病危害。

杂交研究

南瓜属作物的种间杂交后代杂种优势强,种间有性杂交可为选育南瓜属抗病新品种创造抗性种质资源材料。黑籽南瓜在中国南瓜属4个栽培种中最接近野生种,综合抗性最强,但目前国内文献中未见以南瓜属抗性种质资源创新为育种目的的黑籽南瓜远缘杂交研究报道。若能利用种间有性杂交手段将黑籽南瓜的抗病、抗虫、抗逆等抗性基因转育到西葫芦(C.pepo L.)、中国南瓜(C. moschata Duch.)或笋瓜(C. maxima Duch.)中,就可以创造出抗性得到改良的南瓜属新型种质资源材料。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材料为南瓜属4个种的13个自交系,均来自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方法

试验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试验基地(太原)节能日光温室进行,黑籽南瓜(H)于2009年1月10日播种育苗,苗龄45天定植;印度南瓜(Y1、Y2、Y3)及晚熟中国南瓜(Z1、Z4)于1月25日播种育苗,苗龄30天定植;西葫芦(M1—M5)及早熟中国南瓜(Z2、Z3)于2月20日直播。花期防虫网隔离、人工杂交授粉,授粉后挂牌,标记父本及母本材料名称及授粉日期,果实充分成熟后调查杂交果实内种子发育情况。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育苗基质为细草炭,果实内发芽的种子于2009年9月26日播种,果实内未发芽的种子晾干后于2010年1月5日播种,苗龄45天定植于节能日光温室;其他材料播期适当推后。适期调查种间杂种F1及其亲本的形态及生长发育状况,花期人工授粉。采用田间自然感病(虫)的方法进行抗性比较研究。

结果与分析

1、黑籽南瓜与南瓜属3个种种间杂交亲和性试验

通过提前育苗调整播期,使得短日照作物黑籽南瓜与南瓜属其他材料同期开花,克服了种间杂交花期不遇的障碍。黑籽南瓜与南瓜属3个种进行种间远缘杂交,不同种间、不同材料间以及正反交之间亲和性差异明显。

以黑籽南瓜为母本,西葫芦、中国南瓜及笋瓜的12个材料分别为父本,共授粉149朵,坐果率为0,同期黑籽南瓜自交坐果率为82.61%(坐果19/授粉23)。

以黑籽南瓜为父本,南瓜属3个种12个材料分别为母本,杂交可以结实。美洲南瓜为母本的5个材料中3个材料可坐果,共计获得果实21个,果实成熟后,果实内均无种子且无种胚残留。以印度南瓜为母本的3个材料中1个材料可坐果,获得果实1个,成熟果实中也无种子及种胚残留。以中国南瓜为母本的4个材料中3个材料可坐果,共获得果实15个,依中国南瓜材料的不同,成熟杂交果实内的种子或种皮残留物发育程度也有所不同。组合Z2(太谷小南瓜)×H(云南黑籽南瓜)获得了发育较好的种间杂交F1种子,部分种子已在果实内发芽。当年秋季将在果实内已发芽种子播种到营养钵大花细辛炭基质中,获得了定植成活的植株6株;未发芽种子晾干后于次年早春播种育苗,获得定植成活的植株12株。

2、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植株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植株形态总体为双亲中间型偏父本黑籽南瓜。F1植株蔓生,蔓长介于双亲;生长势强、分枝性强,接近父本黑籽南瓜;叶片形状为双亲中间型,叶面颜色更偏向于父本黑籽南瓜;卷须形态接近于父本黑籽南瓜。

3、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花及果实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南瓜与黑籽南瓜的花器形态相似,及杂交F1的花器也与双亲相似。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果实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均更接近于父本黑籽南瓜,唯单果质量更近似于母本中国南瓜。

4、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性

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植株的雄花发育存在障碍,仅在早期产生少量雄花花蕾,花蕾在发育过程中多数萎黄干枯,在18株F1植株中仅开放雄花3朵且雄蕊均完全退化,植株生长中后期无雄花花蕾产生。中国南瓜×黑籽南瓜种间杂种F1植株雌花形态发育正常,开花多,柱头发育充分,开放当日柱头有粘液分泌。因F1无正常雄花,无法进行自交授粉。以中国南瓜×黑籽南瓜 F1作为母本,以西葫芦4个材料(M1,M3,M4,M5)为父本,共授粉雌花19朵,坐果率均为0;以笋瓜3个材料(Y1,Y2,Y3)为父本,共授粉雌花11朵,坐果率也均为0。

以中国南瓜×黑籽南瓜 F1为母本,以黑籽南瓜(H)为父本进行回交,授粉雌花7朵,获得果实1个;以中国南瓜为父本回交,3个材料各授粉雌花6朵,其中1个材料(Z3)不结实、2个材料(Z1、Z2)各获得果实1个。回交获得的3个成熟果实的果腔内均无肉眼可见的种子或种胚残留物。

5、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的抗病性及抗逆性

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的抗逆性总体表现不及父本黑籽南瓜而倾向于母本中国南瓜。试验期间中国南瓜、黑籽南瓜及其杂交F1均未发生枯萎病;种间杂交F1对病毒病的抗性比母本中国南瓜有所提高;对白粉病抗病力接近于同期播种的中国南瓜,秋播越冬栽培的白粉病发生严重。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对粉虱蚜虫的抗性与同期播种的中国南瓜相近似,秋播越冬的则发生严重。F1及中国南瓜在后期(250~300天)茎叶枯黄、全株枯死,黑籽南瓜仍能保持正常生长状态,推测种间杂种F1的耐寒性或植株寿命均更接近于母本中国南瓜。

结论与讨论

前人关于南瓜属作物种间远缘杂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葫芦、中国南瓜及笋瓜这3个种之内,以黑籽南瓜与美洲南瓜、中国南瓜及印度南瓜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并获得杂交一代的研究鲜见报道。本试验成功获得了中国南瓜×黑籽南瓜种间杂交种子并获得杂种植株,说明通过杂交材料的选择选配完全可以获得黑籽南瓜与南瓜属其他栽培种间的有性杂交后代。进一步扩大参与杂交的亲本材料试配,结合染色体加倍及种胚挽救培养,有望获得可育的黑籽南瓜远缘杂交后代。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黑籽南瓜与南瓜属3个种(西葫芦、中国南瓜、笋瓜)进行种间远缘杂交,正反交之间、不同材料之间,杂交亲和性差异明显。此现象与前人进行过的美洲南瓜、中国南瓜及印度南瓜3个种间两两杂交的亲和情况相似。

黑籽南瓜对多种病虫害及不良环境因子的抗性均强于南瓜属三大栽培种,本次试验中,中国南瓜×黑籽南瓜F1植株对多种病虫害的抗性更倾向于母本中国南瓜而弱于综合抗性较强的父本黑籽南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