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货币、信用与商业

货币、信用与商业

《货币、信用与商业》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23年。《货币、信用与商业》是马歇尔一套书的第三卷。第一卷《经济学原理》1890年出版,第二卷《自由与贸易》1920年出版。

该书共分四编。第一编从货币的定义、职能与购买力的计量等方面对货币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现金余额说作了初步的概述。第二编从国内信用与国际信用紧密联系出发,并作为国际贸易思想的准备,沦述了信用体系、银行理论和交易所理论。第三编用很大的篇幅讲国际贸易问题,对运输工具、贸易历史、国际贸易的一般特征和国际汇兑、关税等问题都作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编分析了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与工商业波动的关系。书中还用了几个附录的旧线、数学方法对以上货币、国际贸易各方面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补充说明。

书中的一些观点影响了现代西方经济学有关货币和国际贸易思想。

作品简介

在“绪论”中,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论述了经济民族主义概念的起源,并指出论述“国际价值”需采用不同于论述本国产品相对价值的方法。在他看来,任何国家贵金属的价值,都主要取决于该国的对外贸易方针,而对外贸易方针又取决于该国对一般购买力即硬币的需求,所以,他首先要研究硬币,然后考察每个国家对进口商品的有效要求,以便于研究决定贵金属的国际分配及因之而形成的各国硬币的一般价格水平的原因。马歇尔在这本书中是从国家(或国际贸易)角度出发研究货币,进而去研究信用体系及其理论、国际贸易、工业波动等问题的。因而,马歇尔在这本书中主要探讨的是属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那些范畴。

第一编研究货币的问题。马歇尔在第1章中,首先指出“货币”有广义、狭义的两种用法,然后指出金融市场是运用货币的市场,“货币市场”等于贴现率或短期贷款的利率。他认为,只有当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不激烈变动时,货币才能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因而他在第2章和第3章中探讨了“一般购买力”的含义和计量的方法、编制货币购买力指数的困难,以及确定一种官方的一般购买力单位的意义等。在第4章中,他总结了流行的货币数量说的恒等式,即一国通货的总值,乘以为了交易目的而在一年中流通的平均次数,等于这个国家在这一年里通过直接支付通货所完成的交易额。他指出,这个恒等式并未指出决定通货流通速度的原因。因而,他进一步分析了国民愿意以通货形式保有的购买力数量的变动,以及增发不兑现纸币的影响等。这使马歇尔成为现金余额说的创始人。在第5章和第6章中,马歇尔叙述了金银充当货币的历史、劣币驱良币的格雷欣规律等,提出了他自己的建立金银混合本位制的主张。

第二编中,马歇尔讨论商业信用问题,货币发展是与工商业和信用体系的发展相关联的,马歇尔在第1章中叙述了私人资本在近代才数量大增的事实。他指出,在商业信用的早期,资本家主要是商人,最大的借款人是君主和政府;随着工商业发展,制造业成为金融界的主要顾客。他还指出,由于贷款利率用货币表示,因而很容易受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影响。在第2章中,马歇尔叙述和分析了企业形式的变化:由于大工业的发展,现代企业没有大量资本不町能顺利成长,因而合股企业越益发展。与此相应,长期贷款通常采取债券形式,债券实际上是对有关企业财产的留置权,而有相当保证的长期借款的正常利率。已开始由股份公司债券的行市决定了。马歇尔在第3章中叙述了英国银行的发展演变,特别指出私人银行改组成为股份银行和英格兰银行成为银行家之银行的事实。马歇尔还在第4章中论了证券交易所的业务、方法、作用以及影响证券价值的各种因素等。

第三编占全书篇幅一半,是论述的重心。在第1、2、3章中,马歇尔叙述了随交通运输条件的条件而引起的国际贸易主要路线的变化及特点,国际贸易的特征和英国自17世纪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认为国家在工商业中的利益得到承认,国际贸易的特征才明显起来;一个国家的一部分对外贸易常是由其资源或能力的某种不足引起的,但一般说来,巨额贸易常表示国家具有很高的效率。他还指出,按人口计算的价值及其变动百分比的统计资料最适于用来研究国际贸易和一国内部经济的关系,总值及其变动百分比的统计资料比较适于用来研究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在第4章和第5章中,他分析了“顺差”、“汇票”、“汇兑率”等概念,论述了入超、出超变动及其原因、汇兑率变动的限度、贴现率变动的作用等。在第6章“国际贸易中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关系”以后,马歇尔评述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和穆勒的国际价值学说,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他在第7章和第8章中,把弹性理论运用于国际贸易。第9、10章则进一步分析征税后税负的归宿。在第11章中,马歇尔对进口税归宿进行了总结。叙述了英国19世纪中叶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指出,缺少资本主义生产资源的国家保护本国的某一新兴工业并不一定不合理,但问题是当这种工业已发展起来后就不应再给以较多的保护。这是马歇尔国际贸易理论的政策性结论。在第12章中,马歇尔还探讨了在各种条件稳定情况下,国家通货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第四编中,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研究了经济波动问题。他在第1章中认为,早先使信用、工业和贸易发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收成变化、战争和瘟疫,但随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已不严重了。但在工业大国广泛蔓延的信用危机和工商业萧条却没有同样的补救办法,这种大紊乱不可避免影响其他国家。他指出,早先农业还为主要行业时,田间工作与其他制造等工作相互交替,失业问题简单;当大机器发展后,劳动者的福利就更多地依赖于商业信用的波动了。他在第2章中分析了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他一方面指出,信用波动直接影响的工人人数比以前多,会造成部分工人失业,同时又认为,工人集中于工厂使失业问题惹人注目,而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更多。他在第3、4章中,分析了商业危机产生、发展的过程、商业危机的直接原因与真正原因,银行对贴现率调整的作用,以及如何减少就业波动的意见。马歇尔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称为商业危机或工商业波动,他认为,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少数企业的破产,而其真正原因是许多信贷缺乏坚实的基础。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信用与工业波动越具有国际性;他主张由代表许多行业利益的商人组成一个委员会,制定商人们自我管理的计划,对商业风暴和气候作出一般性的预报,这种预报会对工业的稳定和连续性起重大作用。

附录A“关于货币进化的注释”、附录B“物价统计方面的一些困难”、附录C“关于金融通货的图解”是第一编的补充。附录D“资本的利息和使用资本的利润”、附录E“关于银行发展的注释,特别着重英国的经验”是对第二编的补充。附录F、G、H、J都是对第三编的补充。

作品目录

绪论

创作背景

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另一种形式是现金余额说。现金余额说是以马歇尔和阿瑟·庇古为首的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创立的。庇古根据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的观点,于1917年写了《货币的价值》一文,马歇尔则于1923年出版了《货币、信用与商业》一书。他们都从另一角度研究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货币、信用与商业》花费了马歇尔十余年的时间。也是马歇尔的最后一部著作,是在他八十岁完成的,该作是将他早先一些零星作品汇编成集而成。

作品鉴赏

货币

马歇尔认为,”货币”可以看成是通货的同意语,包括一切作为购买商品和劳务及支付的手段。在现代社会中,货币包括政府所发行的一切硬币和纸币。以及声誉好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券。货巾的职能分为两类,一是作为当场买卖的交换媒介标准或延期支付的标准,由于现代商业活动很大一部分是由契约组成,以及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和由此而产生的投机活动,使得拥有一种可靠的延期支付标准,尤为重要。

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的一般购买力通常是指货币在某个国家(或地区)内以其实际被消耗的比例购买商品的能力。要计量货币价值在某一地区的变动是做不到的。从一般消费者的观点看,衡量货币购买力的尺度应当是零售价格。但由于有关物价的概括性,分类精细的资料大部分限于批发交易,批发价格的统计资料可以用来说明零售价格变动的一般趋势。因此,最好的资料就是标准化商品的批发价格。物价的平均变动可以闲指数来表示。编制“指数”的目的是利闲某些七要商品的可靠批发价格来表示所有商品的价格,表示其平均变动的情况,并借以衡量货币购买力。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还指出,由于货币的有效价值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部分地取决于其欲望的性质,所以一种十全十美的衡量一般购买力单位是不可能获得的。

商业信用

马歇尔说,大工业体系确立起来以后,资本供给使不再依靠商入而靠银行家了。银行家则以从公众那里得到的钱去补充自己的财源。结果是公众几乎无偿地把发放钞票的权力给予银行,银行则把钞票作为提供贷款的工具向某些人提供贷款。利率是指任何人在一定时期内因为提供贷款而得到的报酬。因为贷款利率通常以货币表示,所以它很容易受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影响。如果人们预期通货价值与商品价值相比将会下跌,那就将提高一般利率,相反利率将下降。由于资本供给多而引起的贴现率下降,到一定程度而足以吸收资本时,会形成贷款的需求与供给之间新的均衡。新的贴现率是由于资本落在投机者手中而使贷款供求达到均衡的。这会直接或间接地抬高物价。另外,黄金的流入会使人们认为物价将会上涨,增加对通货的需求,从而抬高贴现率。

短期贷款可以从银行或其他放债人那里得到,而长期贷款则是直接从公众那里获得的,它通常采取债券形式。长期贷款的正常利率,现在是由公司债券的发行决定的。

证券交易所不仅是大宗交易的主要场所,而且是反映一般商业的晴雨表。证券交易所是一种有组织的市场,专门买卖某些标准化的权利。作为投资媒介,它又是现代工商业所必需的辅助物,它为公众提供的服务可能远远超过它所造成的危害。

国际贸易

马歇尔认为,国际贸易主要指一个国家中个人和其他国家中的个人所进行的贸易总和。因为具有民族精神,人们普遍关心那种系统记录的贸易,要求国家拥有大量的公共资金作为各方面支出。

巨额的贸易常表示国家具有很高的效率,是工业高度发达的表现。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处于领先地位的可靠尺度,是看它输出和输入什么样的商品,而看一国得自对外贸易的利益,则在于输入的东西对它的价值是否能超过用自己的资本和劳动来制造的出口晶对它的价值。只要有利条件不是平均地分配在各行业之间,那么开展贸易就对双方都有利。

作品影响

书中的一些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有关货币和国际贸易思想颇有影响。在谈论货币问题时,他的现金余额说后经他的学生约翰·凯恩斯等人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很流行的学说,国际清算、国际收支等规范性理论,尔今仍有一定现实意义。另外,在方法论上,重视数学的作用,创造性地运用大量几何图形和定量材料来说明经济思想,这都为以后的西方经济学所广泛接受和发展。

出版信息

《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年出版。中译本根据伦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1929年版译出,译者叶兀龙、敦家麟,商务印书馆1986年6月出版。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主义主要代表,剑桥学派创始人。他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1865—1877年留校任大学讲师,最后抱着改造社会贫富不均状况的愿望,改搞经济学,先后担任布托尔大学学院负责人,牛津大学巴里奥学院讲师。1885—1908年受聘剑桥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掘任过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副会长,其间参与过一些政策咨询活动。1908年退休后继续在剑桥从事研究和写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