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刺鱼

刺鱼

刺鱼是一种分布在北半球寒带温带、小体型(最大约 15 厘米长)、背鳍和腹鳍有刺的鱼类。这种鱼因具有尖锐的刺而得名“刺鱼”。这种鱼能扬起脊刺,竖起侧绪,并且能以特别合适的方式固定成这种姿式,因此甚至大的食肉鱼类也不敢轻易吞食它们。

该类鱼无鳞,体侧有数目不定的硬甲片;在背鳍前方有一行棘;腹鳍各具一锐棘;尾柄细长,尾鳍方形。刺鱼的生活方式因种类而异。有一生都在淡水中生活的,也有一生都在海洋中生活的,还有的在产卵期时会上溯河川,而孵化的幼鱼在海洋中长大,如三刺鱼

其中在北半球淡水和海水中常见的是三刺鱼。分布在中国的刺鱼有三刺鱼和中华多刺鱼两种。

简述

硬骨鱼纲刺鱼目,刺鱼科(Gas-terosteidae)鱼类的通称。为冷水性小型鱼类。分布于北纬35°以北的淡水水域。长约3~5cm。体细长,侧扁,尾柄很细,吻稍尖。口前位。上下颌有细齿。背鳍前方具分离硬刺。腹鳍亚胸位。体裸露,侧线上方具1纵行骨板。春末夏初生殖。生殖时雄鱼呈艳丽红色,在挺水植物的枝茎上筑巢护卵,善斗。主食摇蚊幼虫、象鼻蚤、剑水蚤属等。产中国者有2种: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见于黑龙江省图们江;中华多刺鱼(Pungitius sinensis),见于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及长江流域。

又称中华多刺鱼、九刺鱼。体长而侧扁,长 约5厘米。体裸露,背部淡黄绿色,腹部银白色。背鳍前 部有九枚游离棘刺,故名。腹鳍有一硬棘。生殖时雄鱼 呈艳丽红色,筑巢护卵,善斗。

刺鱼(stickleback)——筑巢最精致的鱼

刺鱼目(Gasterosteiformes)刺鱼科(Gasterosteidae)约12种鱼类的统称,产于北半球温带区。体型小,最大约长15公分(6)。一些生活于淡水;一些生活于海水;还有一些在淡水和海水中都有。本科特征是背部在背鳍鳍部前方有一行棘。腹鳍各具一锐棘;尾柄细长,尾鳍方形。无鳞,体侧有数目不定的硬甲片。刺鱼以其生殖行为而闻名。通常在春季繁殖,此时雄鱼通身红色,以植物质为原料,用肾脏分泌的黏液丝黏合在一起,成一团状的巢,然後诱哄和驱赶雌鱼进巢,产卵,随之进行受精卵。可以选择一个以上雌鱼进行产卵。当巢中产满卵後,雄鱼就守卫看管,给卵供氧,直到孵化,并主动攻击卵和幼鱼的侵害者。刺鱼中有几个种是人们所久已熟悉并且是产量十分丰富的鱼类,其中较著者有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是北半球淡水和海水中常见种,背棘三个,体型小,5~10公分长。还有中华多刺鱼(Pungitius pungitius),也是小型鱼,但背棘数多,是另一广泛分布种。其他还有北美淡水产的溪刺鱼(Culaea inconstans)和北美主要为海产的四刺鱼(Apeltes quadracus),以及欧洲沿岸所产的细长多棘的海刺鱼(Spinachia spinachia)等。

刺鱼类分布在北半球的寒带温带。其特征是背鳍和腹鳍有刺,没有鳞片,因鳞片变形为像骨头般坚硬的鳞板,沿着侧线排成一列。

以其有筑巢性而著名。到繁殖期时,雄鱼会收集水草筑巢。

刺鱼类的生活方式因种类而异。有一生都在淡水中生活的,也有一生都在海洋中生活的,还有的,如三刺鱼,在产卵期时会上溯河川,而孵化的幼鱼在海洋中长大。潮汕地区把刺鱼叫做“刺猴”。

分类

刺鱼身体细长窈窕,尾柄分外修长。在脊背上长3刺根的叫三刺鱼,长9根刺的叫中华多刺鱼,最多可长15根刺。我国只有三刺鱼和九刺鱼两种。

繁殖

每年到了繁殖季节,刺鱼便从海洋游到江河里去产卵。当雄鱼找到适合的产卵场所时,便开始筑巢。

巢筑好后,在雄刺鱼向雌刺鱼“求婚”前还要修饰打扮一番,其体色变得鲜艳起来,背部变成青色,腹部呈淡红色,眼睛也闪着蓝色。雄刺鱼漂亮的仪表,往往能博得雌刺鱼的一见钟情。雄刺鱼为了争夺“新娘”,在婚前要进行一场殊死的搏斗,它们用身上的刺作武器来攻击对方,战败者被刺得遍体鳞伤,只好仓惶逃命,胜利者则与雌鱼结为伉俪。

有趣的是,雄鱼在向雌鱼“求婚”时,还要跳“蛇形舞”,它跳着欢快的“舞步”,慢慢将雌鱼引向巢边。如果雌鱼到了巢口还“害羞”而不愿进去,雄鱼就竖起刺来触动雌鱼将其赶入巢里。雌鱼入巢后,产下2~3粒卵便扬长而去,这时雄鱼就进巢排精,这段“姻缘”就此便宣告结束。由此可见,刺鱼的求偶和交配时间极其短暂,真是匆匆结合,又匆匆离散。

雄刺鱼是个“喜新厌旧”的家伙,当“新娘”一旦离去,“新郎”便另找新欢,即雄鱼又去追求新的雌鱼进巢产卵,一直到卵把巢底铺满,雄鱼才停止觅侣活动。

筑巢

刺鱼在生殖期先由雄鱼在溪流的浅水区选择一合适地点营造产卵巢。雄刺鱼用嘴衔来眼子菜细茎,由自身的肾脏分泌一种透明粘液,这种分泌液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遇水或空气就凝成固体,借此将衔来的眼子菜细茎粘织成适于产卵的鱼巢。洛尔特先生在温哥华岛观察过刺鱼的筑巢过程,它作了这样的记录:“在工作中,雄的不时向着巢游泳而泼水,看上去好像是在考验巢的坚固程度;经常用自己的身体摩擦这个小床,用体侧的粘液来使它们混合,这样就变成了水草砖的水泥浆。其次,用吻伸入水底的砂中,衔了满口的沙,而散在这个基础上。这样反复的工作着,一直到小床被压到结实而稳固为止。

为了考验这个基础的一切材料是否坚固,它常用水来灌注。完成后的巢,是一个中空而略呈圆形的东西,它和固定在水草上的一个基础面完全相附合,巢的全部再用身体的粘液把它封得很坚固。巢里面石膏样的组织,需尽可能做得光滑,这个小小的建筑家,把身体在巢内辗转反侧,而把粘液涂上,内壁就好像涂了一层坚固的假漆。”费了数日,雄鱼才筑成一个呈圆球状,上部开口无顶,俯视可窥见产于其中之卵,内径3厘米,外径4厘米,高约2.5厘米的呈现透明色的巢。

雄鱼筑好巢后就出去找对象,雌的被选中后,雄鱼要作出一套复杂的求爱动作,最后把雌鱼引入巢中。雄鱼表现出很愉快的样子,游泳在雌鱼的周围,请她从巢侧进入巢中。雄鱼不断用吻在雌鱼的后面接触着,此时雌鱼若迟疑不进入巢中,雄鱼就改用棘来刺它。雌鱼进去后,产下数粒卵就从对面穿出。当雌鱼在巢中时,雄鱼非常兴奋地游泳,时时用吻叩巢和擦巢,雌的跑掉后,雄的立即入巢,在卵上注射精液,之后,它也从巢中游出来。次日,雄鱼再追求别的雌鱼,方式和上次相同。这样经过多次,一直到巢中的卵充满为止。

隆头鱼科乌鳢等也会利用水草筑巢。隆头鱼用海藻筑巢,巢在水下0.5-2.5米深处的石上,形状如鸟巢,中有凹坑。通常雌雄鱼共同参加筑巢。非洲肺鱼在沼泽的污泥中掘一穴,穴的周围用水草包起来。乌在产卵前,雌雄亲鱼共同衔取水草或植物碎片构巢鱼巢。筑巢地点多选择在池沼河边水草繁密的地方,或者是长有芦草的浅水滩上,巢略呈环形,大小视亲鱼的个体而定,一般500克左右的亲鱼,其作巢的直径约为40-50厘米。

鱼的慈父

雄刺鱼是鱼类中的慈父,它体格强壮,性情温柔。

刺鱼与乌鳢一样具有护幼习性,不同的是,刺鱼在生殖时的筑巢、护幼任务均由雄鱼单独承担。每年5-7月为刺鱼的繁殖季节。每当此时,雄鱼先在溪流的浅水中营造鱼巢。雄鱼在浅水处选择一个适当位置,用口衔来水草的茎和根的碎片,由肾脏分泌出一种透明黏液,黏液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这种黏液遇水或空气会凝成固体的细丝,雄刺鱼借此将衔来的水草细茎粘织成适于产卵的鱼巢。鱼巢呈圆球状,上部开口无顶,俯视即可窥见产于其中的卵。巢的内径30毫米,外径40毫米,高约25毫米。巢两端各留一个进出孔。细心的刺鱼在巢做好后,利用自己的身体在巢内辗转摩擦,并不断分泌黏液涂在巢壁上,使巢壁光滑如同涂上一层坚固的假漆。雄鱼筑巢完毕,即将雌鱼引入巢内产卵。雌鱼产卵后即离巢而去,而雄鱼则始终守护在鱼巢近旁,驱逐接近鱼巢的其它鱼类。即使连鱼带巢被捞获后,移入水族箱或其它水体饲养时,雄鱼仍然藏身于鱼巢之下或在巢的周围游动而不愿离巢而去。

孵化期间,雄刺鱼从一个殷勤忠实的伴侣变成了慈爱的父亲。它每时每刻左右不离地在巢穴周围巡视,守护着它的小宝贝们,并随时清扫或用新材料加固巢穴。

平时,雄刺鱼频频扇动胸鳍,使巢穴内部不断地增加新鲜的水流,让卵在孵化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氧气。待卵孵化成小鱼了,雄刺鱼就把巢穴的上部立即拆掉,同时又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新孵化出来的小鱼,因带有卵黄囊,游泳很不方便,爱子心切的雄刺鱼是不准它们离开巢穴一步的。如有其他鱼类跑了进来,它就逐个驱出。此时小鱼在巢穴内以卵黄囊内的物质为营养,等到这些营养物质消耗完了,小刺鱼也就长大了,这时雄刺鱼才允许它们出去到大海中独立生活。

无鳞刺鱼

无鳞甲三刺鱼(Gasterosteusaculeatuswilliamsoni)全世界大约有12种刺鱼,属刺鱼形目,刺鱼科,主要栖息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刺鱼的体型较小,身体细长,一般最大不超过15厘米。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有些生活在海水中,有些在淡水和海水中都能生存。刺鱼的特点是背鳍前面有两根或多根能活动的棘刺,腹部只有一根棘刺和一小片鳍刺,身上无鳞,但体侧常有骨片保护。刺鱼生性活泼。刺鱼以它们特殊的方式而著称,每年春天是它们的繁殖季节。每到这个时候,雄鱼全呈现出明亮的红颜色。刺鱼也是出色的建筑师,它们用自己身体分泌出像线一样的粘液把一些植物材料粘合在一起,筑成非常奇特的巢。然后连哄带骗地把雌鱼赶进巢中产卵,接着使其受精卵。进入巢中的雌鱼不可能一条。卵产下来以后,雄鱼就它们的忠诚看者和保卫者,直到小刺鱼长出来。比较常见的刺鱼有几种。三刺鱼有3根脊骨,几乎分布在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在淡水和海水中都能找到。它的体长大约在5—10厘米之间。中华多刺鱼大小和三刺鱼差不多,它的脊骨更多,发布地区也相当广。其他还有北美洲的淡水溪刺鱼,栖息在北美洲海洋中的四刺鱼,欧洲海岸的十五刺鱼。无鳞甲三刺鱼数量稀少,属濒危动物。

养殖技术

刺鱼巴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是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刺鱼巴肉质较嫩,营养丰富,食性较广,市场前景广阔,池塘混养当年种8个月即可达0.5公斤的上市规格,池塘养殖最大个体能达到5公斤以上。成鱼主要是捕捞,人工养殖的成鱼一般市场价为15元-20元/公斤,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卖到60元-80元/公斤,是草鱼的5倍-20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开发前景较好的养殖品种。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以及过度捕捞等不良渔业行为导致刺鱼巴资源量急剧下降,人工繁殖则成为当务之急。一、刺鱼巴的生活习性刺鱼巴为中下层杂食性鱼类,稍偏动物性。无论是植物性、动物性饵料还是浮游生物、有机碎屑都可食用。由于它喜中下层生活,混养时可充分利用剩余饵料资源。由于是从野生鱼类中驯化而来,刺鱼巴的适应性特别广,疾病特别少,抗病力强。无论是水库、池塘、山溪、网箱中都可饲养,但在饲养捕捞时,应注意它性急、易跳跃的特点。

二、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100平方米,排灌自如,池深1.5米,池底为厚约10厘米的砂砾层,池中投入少量凤眼莲。保持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7-8,溶解氧8.0毫克/升,透明度70厘米,总硬度8.25度,氨氮≤0.2毫克/升。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