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祠
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之一。作为中华民族广泛信仰的神,后土祠是总司土地之神,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虽然现存的后土祠规模不及唐宋时期的壮观,但其布局严谨完整,仍然是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一。祠里现存有山门、品字戏台、东西五虎殿、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宋真宗碑廊等建筑。近年来,国内外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纷纷前来寻根问祖,慕名而来,祭祀后土,络绎不绝。他们祈祷后土圣母保佑九州丰收,国泰民安,世道平和,物产丰盈,同时也祈求全家健康平安,事业兴旺,万事如意。特别是在后土圣母诞辰日(农历三月十八)和十月初五庙会期间,善男信女、商旅游客络绎不绝,庙会热闹非凡。
1996年,国务院确定万荣后土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后土祠获批全国AAAA级景区。
建设背景
后土圣母是中华最古之祖,土地最尊之神;后土祠又是海内祠庙之冠,天坛之源。它作为中原地区根祖文化的源头,已越来越显现出其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志》记载,“轩辕氏祀地祗扫地为坛于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方泽岁举”。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
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
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娘娘,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
汉宣帝、刘奭、刘骜、刘欣和东汉刘秀等先后来此祭祀达11次之多。唐时,李隆基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
赵恒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为这次祭祀活动,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并御制御书了《汾阴二圣配之铭》碑。
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迁徙于天坛。
后土祠的原址在汾阴脽上,汾阴是一条背汾带河的长形高地,长四五里,广二里多,高十余丈。
刘彻所立的后土祠就在这里,汉代的几位皇帝和唐玄宗、宋真宗率领文武百官都是在这里顶礼膜拜。
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黄河干流向东摆动,万荣县被黄河侵蚀,汾阴上的后土祠受到洪流的威胁,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
到明万历末年,后土祠只得往东移建。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黄河水决,后土祠内的建筑大部分被黄河冲毁,只留下秋风楼和门殿。康熙帝元年(1662年),黄河再决,连秋风楼也一同淹没于黄河中。康熙二年,后土祠移地重建于今庙前村北。同治六年(1867年),后土祠再次被黄河冲毁。同治九年(1870年),后土祠再次移建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现存的后土祠,东西宽105米,南北长240米,占地面积25286平方米。
祠内现存建筑有山门、舞台、献殿、正殿、东西五虎殿、秋风楼等,布局严谨,结构合理。
和唐宋时期相比,现存的后土祠规模要逊色不少,但仍不失为一处庞大而辉煌的古代祠庙建筑群。
祠内的正殿、献殿,建筑工艺精巧,光彩夺目,是祠内建筑的精华。
祠内的舞台由三座舞台前后联缀布列,形成“品”字形格局,为全国独例,至为珍贵。
秋风楼位于正殿之后,因藏有刘彻《秋风辞》碑刻而得名。楼高32.6米,下部为一高大的台基——扫地坛,东西穿通。楼分三层,四周回廊。
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结构古朴精美,形制巍峨劲秀,为现存古建筑中罕见的珍品。
祠内保存的宋代碑刻《汾阴二圣配飨铭》,是由赵恒亲自撰写并书丹的碑刻,中原地区古代由皇帝书丹的碑刻并不多见,因而此碑是中国古代名碑之一。
正是由于后土祠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1996年,国务院确定万荣后土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后土祠,是古代帝王祭祀后土———土地之神地皇———后土娘娘的处所。在上古时期,祭祀和战争是人们最重视的两件大事,所以《左传·成公十三年》有这样的说法:“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社”就是土地之神,即后土地母。从商代开始,祭祀的对象除了“社”之外,又加上“稷”,“稷”就是谷神,即周代的始祖后稷。在先秦的文献中,“社稷”就是国家的同义词,可见人们对土地神和谷神的敬仰程度。
传说黄帝平定天下,在万荣县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尧、舜之时,夏、商、周三代,都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刘恒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拟在黄河岸边修建后土庙。刘彻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区南)祭天时,对大臣们说:“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娘娘无祀,则礼不答也。”(《汉书·郊祀志》下同)让大臣们讨论祭祀后土事宜。太史令司马谈和祠官宽舒建议在汾阴县祭祀后土,汉武帝便“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率领群臣到汾阴祭祀后土,“亲望拜,如雅威礼。”太史令司马谈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父亲,他的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与万荣县仅一水之隔,他建议汉武帝到汾阴祭祀后土,应当说在汾阴祭祀后土的活动,在汉武帝以前就有很久的历史了。司马谈作为史官,熟悉历史上的祭祀情况和汾阴县的风土人情,所以向刘彻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汉武帝在祭祀完后土娘娘之后,泛舟于河汾之间,同群臣欢宴于船上,极目四望,秋风萧瑟,草木落黄,鸿雁南归,即景生情,吟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后来,汉武帝又先后五次到汾阴祭祀后土,并在后土祠建造了一座万岁宫,汉宣帝两次到汾阴祭祀后土,刘奭三次到汾阴祭祀后土。刘骜初年,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向汉成帝上奏章,认为到汾阴祭祀后土娘娘,要“渡大川,有风波舟之危”,建议把对后土的祭祀活动改在长安北郊,把祭天的活动改在长安南郊。汉成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暂把祭天和祭地的活动改在长安近郊举行,不再去汾阴祭祀后土了。过了两年,匡衡因为别的事情被罢了官,朝野上下都认为这是对匡衡的报应,认为他不应该建议皇帝轻易改变祭祀天地的地方。汉成帝十分后悔当初听了匡衡的建议。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汉成帝的母亲看到皇帝久无子嗣,便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令,决定恢复皇帝至汾阴祭祀后土娘娘的“先帝之制”。皇太后认为刘骜当初把祭祀天地的地方换在长安南北郊,得罪了皇天后土,失天地之心,天地之神降罪,以致皇帝久无子嗣。汉成帝永始四年(前13年)三月,汉成帝率群臣渡黄河,到万荣县祭祀后土。其后,汉成帝又先后三次到汾阴祭祀后土。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刘秀率群臣到汾阴祭祀后土。这是汉朝皇帝最后一次到汾阴祭祀后土。
古之帝王即位,均要郊祀社、稷。万荣后土祠,是明以前历代帝王祭祀后土的庙宇。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是黄帝扫地而祭之所。后土祠位于中国历史上盛称为“汾阴脽上丘”。所谓“脽”,是因此地背汾(河)带河(黄河),自然形成一条长四、五里,宽二里有余,高十多丈的长阜。因东周时属魏,故又称为“魏都”。刘彻即位,把祭祀后土娘娘列为国家一件重要大事。从元鼎至天汉元年,汉武帝八次巡幸汾阴祀后土,设坛施祭,大筵群臣,中流饮然而赋千古绝调《秋风辞》。元鼎元年六月得宝鼎于祠旁,即兴作《宝鼎之歌》,并改年号为元鼎。
唐朝,李隆基开元十年(722年),大臣张说向唐玄宗上奏说:“万荣县上有汉家后土祠,其礼久废,皇帝宜因巡幸修之,为农祈谷。”(《旧唐书·张说传》)开元十一年(723年)、开元二十年(732年),唐玄宗两次到汾阴祭祀后土。在开元十一年祭祀后土时,在后土祠掘得两尊古代宝鼎,便将汾阴县改为宝鼎县。
北宋时期的万荣汾阴后土祠,庄严弘钜,为海内祠庙之冠。后土祠庙貌图碑所记,庙南北长732步,东西阔320步,约合南北长1204.14米,东西宽526.4米,面积为633859.29平方米,是现存后土祠面积的25倍,比北京故宫还要大。所以说后土祠是海内祠庙之冠,中华之最。
西汉宣帝、元鼎、刘骜、刘欣和东汉刘秀,相继来此祭祀不下10余次。李隆基先后三次巡幸,并将后土祠加以扩建,其规模壮丽,同于王居,号奉祗宫。赵恒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先命人对祠作了修葺,庙貌倍益增丽,次年亦来亲祭,还为后土祠亲撰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萧墙碑),现仍完好地保存于庙内。现庙内明天启年间重刻的金朝庙图碑上,记载了宋代以前历朝立庙致祠实迹。该祠在明以前是皇家祭祀圣地,而后属民间祭祀的庙宇。
明万历年间,由于黄河冲刷,脽丘塌陷,后土祠择地迁建。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黄河泛滥,后土祠被淹,只留下门殿及秋风楼。到康熙帝元年(公元1662年)秋,黄河决口,后土祠建筑荡然无存。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荣河知县戴儒珍将此祠移迁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这就是现在的后土祠。庙内现存建筑有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五虎配殿等,建筑宏伟,结构精巧。山门与井台组成国内罕见的“品”字戏台,对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制提供了重要例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正殿琉璃饰件光彩夺目,极为珍贵。各建筑物上的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文化活动
文学记载
《唐大诏令集·祀后土赏赐行事官等制》有这样的记载:北巡并都,南辕汾上,览汉武故事,修后土旧祠。时为仲春,地气萌动,将先政本,为众祈谷宝鼎出地,奠此币玉,荣光塞河。改汾阴为宝鼎。在开元十一年祭祀后土娘娘之前,李隆基下令对后土祠进行扩建,使后土祠的建筑规模更加壮观。唐代诗人李峤的《汾阴行》一诗,对开元年间祭祀后土的盛况有如下描述:“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旗。”“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兴出。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
据《中国古代建筑史》载,北宋后土祠是按照最高标准修建的,与文献所载北宋东京宫殿大致相同。北京故宫在建筑布局和技法上,继承了万荣汾阴后土祠的建筑特点。祠内的代表建筑“秋风楼”巧夺天工,品字戏台国内外罕见,正殿、献殿的石雕、木雕、琉璃饰品等精妙绝伦。万荣后土祠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文明发展史的见证。
据《资治通鉴·汉纪七》记载,汾阴后土祠正式建庙始于刘恒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另据《史纪·孝武本纪》记载,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改庙为祠。《史记·孝武本纪》载:“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上,如宽舒等议。”
相关诗词
1、《汾阴后土祠作》唐李适适
昔予读旧史,遍睹汉世君。武皇实稽古,建兹百代勋。
号令垂典,旧经备阙文。西巡历九嶷山,舻被江滨。
勒兵十八万,旌旗何纷纷。朅来茂陵下,英声不复闻。
我行岁方晏,极望山河分。神光终冥漠,鼎气独氛。
揽涕步脽上,登高见彼汾。雄图今安在,飞飞有白云。
2、《汾阴行》唐李峤
君不见昔日唐长安城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
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河东知府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
回旌驻降灵场,焚香奠邀百祥。金鼎发色正煌,灵祇炜烨景光。
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
棹歌微吟彩浮,箫鼓哀鸣白云秋。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
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自从天子向秦关,玉金车不复还。
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安可攀。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3、《汾阴祠后土》金赵秉文
闲闲吏隐官蓬莱,玉堂给札非仙才。封香汾阴祠后土,骑士引赴轩辕台。
龙门峡束天下险,状如万顷纳一杯。方丘中峙巨趾,黄河一箭从天来。
长风吹云碧海去,旷荡万里晴天开。青山终古不改色,下送落日浮金。
沧波几回照新雁,往日繁雄安在哉。君不见汉家六叶夸雄才,力通象郡臣龙堆。
泰山日观封禅罢,属车九九声如雷。横汾中流箫鼓发,酒酣乐极情生哀。
秋风一曲在人世,茂陵桂树空莓苔。又不见开元四海不动尘,千麾万骑祠神脽。
侍臣文章咸第一,丰碑自勒崔嵬。凭高慨咏才子句,山川满目空尘埃。
铃声琳琅蜀道雨,想见万里愁云回。蒲关北走荣河道,岩深地古令人老。
胡儿夜渡黄河冰,生人憔悴如霜草。吾皇神圣如黄帝,北伐獯鬻清中原。
遍秩群神礼乔岳,还因告土祀坤元。灵祇纷纷福来下,倒卷天河洗兵马。
重新日月照乾坤,再整山河归庙社。三河形势满河中,独纪葵邱第一功。
唐汉遗民寻故事,还思法驾幸山西省。
4、《送家叔季鸿先生游脽上后土祠》其三(清王又旦)
玉果犀钱伴客醺,此生投老恨空闻。对人敢说青箱字,隔水徒湔白练裙。
三月扶登殿阁,一天垂柳下河汾。灵祠飒飒如风马,应有神光入夜分。
特色小吃
后土祠小吃有油酥孝义火烧、大刀面、黄河鱼、荣河拌菜、油糕等等。
主要景观
秋风楼在后土庙内。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刘彻巡视河东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武帝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了“秋风辞”。
秋风楼是为保存《秋风辞》兴建的。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形制结构为明代所建。秋风楼建于汾阴脽上,靠近黄河,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今的秋风楼,系清代同治9年(公元1870年)重建。秋风楼,楼身高达32.6米,楼身为曲尺形,主体为三层檐,2、3层上建有回廊,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引人观瞻。其两侧下方都有精雕的吊柱,共有28根,传说代表刘彻的云台28将;上层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说是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玻璃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据说象征梁山一百单八将。楼内上层,现有“秋风辞”石碑两块,它既象征着秋风楼的古老,又为秋风楼增加了艺术色彩。
秋风楼,位于祠的最后,凭河而立,崇峻壮丽。楼身分三层,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高32.6米,下部筑以高大的台阶,东西贯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瞻鲁”,西曰“望秦”。正面门额嵌有“刘彻得鼎”和“宋真宗祈祠”石刻图。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全楼结构玲巧,形制劲秀,因三层藏有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镌刻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1.2米以下的儿童、7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现役军官、革命伤残凭相关证件可免票;另,每月农历初一、十五门票免费。
交通信息
万荣汽车西站有到土祠所在地庙前村的车,但是上车前一定要问清楚是不是到景区所在的村,因为有些车只有荣河镇。
参考资料
土祠地图.百度地图.2024-02-23
诗画山西|汉武帝“打卡”山西,写下绝调传千古.山西新闻网.2024-02-24
后土祠景区介绍.携程.2024-02-23
摄艳|黄河岸边的后土祠.山西省人民政府.2024-02-23
后土祠(中华祠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运城市人民政府.2024-02-23
后土祠介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2-23
后土祠.后土祠.202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