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成俊

马成俊

马成俊,撒拉族,1964年7月出生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大寺古村。1985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中文系。现任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兼任民族学社会学学院(更名前为民族研究所所长)院长。马成俊还担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委员,青海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以及青海省撒拉族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人物简介

马成俊,撒拉族,1964年7月出生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大寺古村,1985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中文系,1997年1月任中文系副主任,1998年6月调任民族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任民族研究所直属支部书记,主持全盘工作,2002年任民族研究所所长,2009年在中山大学获得法学(人类学)博士学位。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更名前为民族研究所所长)院长、教授;现任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兼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名前为民族研究所所长)院长。自2000年起,一直担任青海唯一的国家级双核心期刊《青海民族研究》主编,同时兼任青海省撒拉族研究会主办内部刊物《中国撒拉族》主编;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首席导师,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民族学、中国民族史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青海省人才办社会科学领域“民族学人才小高地”领军人才;青海省教育厅、财政厅“13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国家民委“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主任。在任期间,先后申请获得了民族学省级重点学科、民族学人才小高地、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以及民族学、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人类学硕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兼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委员,青海省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撒拉族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马成俊教授曾获得“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年4月),先后被评为“青海省十大师德标兵”(1998年2月)、“青海省劳动模范”(2004年4月)、“青海省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8月)、“青海省优秀专家”(2006年3月)“青海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2005年6月);2006年10月,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七部委联合评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3月获得2010年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其论著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一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人类学。2017年12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马成俊教授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日本土库曼斯坦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并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东京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铭传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讲学或访问。

主要论文

1、《撒拉族谚语》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2、《浅谈瓜女婿故事》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

3、《对撒拉族民间文学的美学思考》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4、 《黄河筏子客——撒拉族民俗之一》载《青海日报》1988年7月14日。

5、《花样繁多的饮食——撒拉族民俗之二》载《青海日报》1988年9月8日。

6、《花园式的宅院——撒拉族民俗之三》载《青海日报》1988年10月20日。

7、《愚公移山悖论》载《青海日报》1988年11月17日。

8、《再论愚公移山精神——答张海龙同志》载《青海日报》1988年12月15日。

9、《别具一格的乐器——撒拉族民俗之四》载《青海日报》1988年12月15日。

10、《青海撒拉族地名考》载《青海师大学报》1989年第2期。

11、《应大力开发河湟民俗学的研究》载《河湟民间文学集》1989年第12期。

12、《蛇文化杂谈》载《青海日报》1989年1月26日。

13、 《青海文化圈小识》载《青海青年报》1989年1月29日。

14、《图腾崇拜与现代迷信》载《青海日报》1989年3月23日。

15、 《循环的“遗留问题”》载《青海青年报》1989年6月7日。

16、《撒拉尔歌谣初探》载《青海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

17、 《沉重的翅膀——关于循化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上)载《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

18、《沉重的翅膀——关于循化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调查报告》(下)载《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

19、 《试谈撒拉族舞蹈》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20、《试谈撒拉语谐音词》载《语言与翻译》1990年第2期。

21、《撒拉族艺术概观》载《创作与研究》1990年第2集,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艺林》1991年第4期全文转发。

22、《试谈撒拉族舞蹈》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23、《撒拉族宗教与神话》载《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撒拉族部分,1990年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24、《媒人琐谈》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25、《青海撒拉族婚姻习俗初探》载《西部学坛》1992年第1期。

26、《撒拉族文学议》载《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

27、 《关于菊豆的对话》载《青海日报》1992年9月26日。

28、《数字迷信与原始巫术》载《青海日报》1992年11月6日。

29、《对寻根文学的文化思考》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30、《闻采散文印象》载《瀚海潮》1993年第4期。

31、《撒拉族文学浅谈》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32、《试论青海伊斯兰教文化圈》载《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33、《数字迷信与原始巫术》载《青海日报》1992年11月。

34、《撒拉族文学简介》载《民族文学》1993年第2期。

35、《对寻根文学的文化思考》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36、《撒拉族民俗概述》载《青海风俗简志》1994年3月,青海人民出版社

37、《撒拉族传统文化概述》载《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撒拉族卷》1994年6月。

38、《撒拉族文化对突厥及萨满文化的传承》载《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39、 《撒拉族作家文学二题》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40、《民间文学中民俗学和心理学价值抉微》载《青海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41、《大力开发青海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载《江河源文化研究》1998年第1期。

42、《论撒拉族服饰文化》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43、《论民俗文化圈及其本位偏见》在《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

44、《树立大西部意识》在《学习与探索》(上海市)2000年6月。

45、《撒拉族社会历史与文化》2000年9月,在土库曼斯坦国际文化遗产会议上宣读。

46、《\u003c格萨尔王传\u003e摭谈》载《文艺理论与批评》(北京)2001年第1期。

47、《土库曼斯坦访问纪实》载《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48、《循化撒拉族村落名称考释》载《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49、《撒拉族青少年社会化问题刍议》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50、《视野与方法:关于青海民族史重点学科的几点理论思考》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51、《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十六大”报告专家谈》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52、《西宁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载《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二期。

53、《关于撒拉族研究的几个问题》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4、《热贡唐卡艺术》载《中国文化报》2005年8月25日

55、《撒拉族与骆驼泉》载《文史知识》2006年第二期。

56、《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论撒拉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三期。

57、《文化多样 美美与共》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二期。

58、《守望远逝的精神家园——对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载《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三期。

59、《撒拉族文化遗产》载《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集碎》,2005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60、《基于历史记忆的文化生产与族群建构》载《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一期。

61、《循化汉族社会的文化建构:从河源神庙到积石宫》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62、《嘎地林耶、文泉堂与撒拉族——一个西北伊斯兰神秘主义教团的田野调查》,2009年5月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演讲。

63、《百年诉讼:村落水利资源的竞争与权力》载《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底2期;

64、《1781年教争: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65、《甘青边界的互惠共同体:循化县各民族的生机模式与交流》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66、《瓜香果甜黄河边:撒拉族》,载《光明日报》2009年9月7日。

67、《撒拉尔:一个青藏高原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族裔》,2010年5月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演讲。

68、《甘青边界的文明互动:一个多民族共生共荣的文化个案》,载台湾《中国边政》2010年6月第182期。

69、《费孝通对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思考与构想》,载《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

70、《宗教冲突、贸易冲突抑或族群冲突?——十九世纪末黄河上游一个藏族村落驱逐洋教士的过程分析》,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71、《撒拉族研究百年历程》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1月2日第五版。还有两版为该报记者曾江对本人的采访文章。

72、《许乎与达尼希:撒拉族与藏族关系研究》载《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二期。

主要著作

1、《撒拉族风俗志》,北京:中央民院出版社,1989年11月版,第二作者。

2、《中国婚俗文化》,沈阳市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二作者,此书获西南中央民族大学建院40周年优秀著作奖。

3、《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撒拉族部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合著。

4、《青海风俗简志》,西宁市: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版,合著,本人撰写其中撒拉族部分。

5、《撒拉族文化大观》,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年5月版,合著。

6、《循化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主编。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青海民族学院院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副主编。

8、《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撒拉族部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9、《循化撒拉族文化资源开发研究》,西宁市: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参编。

10、《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荟萃撒拉族部分》,北京: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北京),2001年3月版,参编。

11、《神秘的热贡文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4月版。主编。

12、《中华民俗大系·青海卷》,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之一。

13、《热贡艺术》,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之一。

15、《青海人口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主编之一。

16、《青海民间文化新探》,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主编。

17、《民族小岛:新世纪撒拉族研究2001——2009》,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主编之一。

18、《热贡奇葩》,西宁市:青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9、《撒维汉词典》,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二作者。

20、《韩应选纪念文集》,西宁,青海省撒拉族研究会印行,2011年12月。主持编撰工作。

21、《热贡艺术(修订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6月版。

22、《守望远逝的家园——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8月版。第一作者。

23、《多重边界中的撒拉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论文),正在修改中,拟于2012年底前出版。

获奖项目

1、2002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次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有图文新闻报道。

2、2003年《论民俗文化圈及其本位偏见》一文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2003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化开发研究》一书获得第六届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2003年被评为“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

5、2003年主编的《循化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得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科奖三等奖。

6、2004年被评为青海省劳动模范。

7、2005年被评为青海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8、2005年主编的《百年撒拉族研究文集》获得北方十五省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9、2006年被评为青海省优秀专家。

10、2006年主编的《神秘的热贡文化》获青海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此书系统研究了热贡艺术的起源、种类等问题,为热贡艺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11、2006年11月被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七部委评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2、201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研究领域

1、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有关课题(2002年—2007年);

2、与悉尼理工大学合作项目《改革中的青海省》(2002年—2004年);

3、文化部重点课题《青海海东地区无形文化遗产研究》(2003年—2005年);

4、国家重点课题《西北人文资源基础数据库研究》青海省民俗、文物、人口子课题(2003年—2004年);

5、青海省社科基金项目《撒拉族文学史》(2001年—2005年);

6、参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部开发中的流动人口与族际交往研究》,青海子项目负责人(2005—2006)。

7、主持国家语委、教育部课题《撒拉语的抢救与保护》,2005年下达。

8、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的抢救与保护研究》,2006年下达。

9、主持青海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撒拉族精神研究》,2009年下达。

9、主持国家民委项目《青海双语教育研究》,2011年下达。

10、主持福特基金项目《青海少数民族儿童计算机辅助教学》,2011年下达。

11、主持省交通厅下达《道路建设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2012年下达。

研究报告

1、《热贡艺术的保护与开发》,2004年,提交文化部,后来在热贡艺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中英文文本的撰写等,等到了文化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2、《撒拉族精神研究》,主要撰稿人,提交省委省政府,并被纳入宋秀岩省长在全国人口较少民族现场会议的报告;

3、《撒拉语的抢救与保护》,2011年,提交国家语委、国家民委;

4、《青海少数民族教育双语教育问题研究》,国家民委课题,正在撰写,拟报教育部、国家民委、青海省委省政府。

参考资料

论民俗文化圈及其本位偏见.中国民俗学网.201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