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县
华夏第一县为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
甘谷古称“冀”,是秦人的重要发祥地,为全国县治肇始之地,于公元前688年置县,是孔子七十二贤人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甘谷县内文物古迹众多,以大像山石窟、毛家坪遗址、姜维墓、巩建丰纪念馆最负盛名。
甘谷县先后荣获“全国辣椒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建筑劳务基地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先进县”等称号。
定位研究
2002年11月30日,甘谷县三和园宾馆四楼会议室专家云集。受天水市人民政府委托,天水市科技局召开“华夏第一县——甘谷软科学研究成果鉴定发布会”,对甘谷县科技局承担,牛勃等同志担纲的软科学研究课题《华夏第一县与甘谷县文化定位研究》进行评审鉴定。
评审鉴定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述实任主任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日辉,中国管理科学院聘任教授、理事长李万泰任副主任委员。包括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庆夫在内的十余位教授、学者、专家和中共天水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参加了评审鉴定,新华出版社、《光明日报》、《中国科技报》、《中华工商时报》、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到会报道。
评审鉴定会先由课题承担人牛勃向评审委员会作主要观点陈述,然后回答委员质询,两项议程完毕后,进行评审鉴定。
通过认真评审鉴定,最后形成鉴定结果向与会媒体通报发布。
天水市科技局于二00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在甘谷县召开软科学研究成果评审鉴定会,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及部门领导组成鉴定委员会,对甘谷县科技局二00一年度承担的市列软科学研究课题《华县第一县与甘谷县文化定位研究》进行了会议评审鉴定。与会专家认真审阅了研究报告,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现场质询和认真评议后,一致认为:
一、该项目的选项、立项本身就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性,对于甘谷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价值。该项目研究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占有材料比较全面、翔实,研究路线正确,分析规范,论证严谨。
二、“华县第一县”的命题及结论,论证比较充分,从历史、现在、未来的结合而言,其结论可以成立。
三、甘谷县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以古为今用和与时俱进的态度,打“华夏第一县”文化牌,树甘谷形象的思路和建议,具有决策参考价值和操作性。
该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同意通过评审鉴定。
建议课题组按照专家意见在文化与经济结合方面,对研究报告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二〇〇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天水市委副书记杜松奇在通过评审鉴定后感慨地说:“甘谷县通过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提出华夏第一县的口号,而且经过推敲论证,得到专家教授的认可。这个课题体现了甘谷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这个活动敢为人先,富于创造。要点石成今,古为今用,借历史名片,作现实文章,推陈出新,再创辉煌。进一步挖掘我们甘谷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把县上的名牌或者名片做得更大,更响亮,更加璀璨夺目。要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华夏第一县,重视华县第一县在群众中普及,将精神变物质,推动甘谷文化旅游以及各方面建设的快速发展。”
甘谷县何以成为华夏第一县,该研究成果为何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呢?简单点说,该研究为甘谷争得了一块外宣的黄金品牌——华夏第一县,换言之,甘谷是中华县制肇始之地,是建县最早的地方,是华夏第一县。
《史记·秦本纪》:“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关于设县的明确记载,记载了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越关山征服邽、冀二族后,分别以族名在该地首次设立县制。二县的设置,不仅是秦的首创,也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同样也是县始于秦,始于冀说所依据的每一手和惟一明确的材料。考察秦国历史,自武公(秦武公)设县先河以来,厉公曾“县频阳”,秦孝公亦“聚小邑为三十一县”,证明秦设县具有悠久的历史。
县的出现标志着新的行政区划的开始,尽管此时的县还仅仅是个雏形,但它毕竟标志着一种新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的诞生,这是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作为以军事为特征的秦国,一开始就隶属于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后来,秦把这一制度推广到全国,使之延续了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整个封建社会。
《华夏第一县与甘谷县文化定位研究》顺利通过鉴定评审,不仅廓清了关于县制起源的迷雾,解决了郡县制研究的一大悬疑,更为甘谷赢得了“华夏第一县”这个黄金品牌,这是学术研究的胜利,更是甘谷人民至为宝贵的荣誉。
庆祝大会
千年古冀,岁月如歌。金秋8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冀城广场内花团锦簇,彩旗飘扬,呈现出盛大节日的喜庆、祥和景象。8月19日,甘谷县县在冀城广场隆重举行以“展示建县辉煌史,开创甘谷新纪元”为主题的建县2700年庆祝大会,这是甘谷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对于回顾甘谷2700年的奋斗历程、弘扬优秀地域文化、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出席庆祝大会的省市领导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席张景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程有清,山西省原副省长彭致圭,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王世文,总装核研所专家组组长王奎禄,天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柴金祥,天水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杨维俊,甘肃省军区原副政委杨耀春,甘肃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臣刚,甘肃省军区政治部原主任石新贵,陕西省军区参谋长移友学,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绪胜,甘肃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庆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付振伟,北车集团扶贫办主任王勇,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萧菡、谢简平、王子生,天水市政府副市长温利平,天水市政协副主席王钦锡、安志宏、杨发元、白晓玲,礼县、通渭县区和天水市各县区负责人等。
出席庆祝大会的县上领导有:甘谷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马化麟、马炳仁、刘元映,甘谷县政协原主席潘志强、李宏基、张志文、李爱菊,甘谷县委书记贾忠慧,甘谷县委副书记、县长申君明,甘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衡彬,甘谷县政协主席王玺卿等。
庆祝大会由中共甘谷县委副书记、县长申君明主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宣布庆祝大会开幕,省政协副主席张景辉,甘谷籍在外人士代表山西省原副省长彭致圭,中共天水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杨维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中共甘谷县委书记贾忠慧同志致辞,少先队员代表为县庆活动献词。
张景辉代表省上向庆祝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63万甘谷县人民表示真诚地祝福!他说,甘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向为陇东南文化重镇。千百年来,这里繁荣富庶,人才辈出,是孔门七十二贤人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等名人先贤的故里。甘谷是唐蕃古道上的商旅重镇,是承启中原政治和历史文化向西部边缘地带辐射的重要之地。新中国的成立,为甘谷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改革开放,为甘谷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近年来,甘谷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正在将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陇东小镇建设成为新兴的现代化城市。今日的甘谷县,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康,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鲜明提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省的宏伟目标,开启了甘肃未来发展的新征程。希望甘谷县的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大好机遇,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做出积极的努力。
彭致圭代表广大甘谷县籍在外人士对庆典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近年来,家乡发展快、项目多、变化大,我们有幸目睹了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生动实践;参与支持国家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争取实施;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县城西区的综合开发建设、中国供销甘肃东部(甘谷)物流园区的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即将全面实现,使家乡的发展迈上了转型跨越的快车道。寄望家乡发展,共建美好家园,是每位甘谷儿女的共同心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衷心祝愿家乡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回报家乡,竭尽所能与父老乡亲一道,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甘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维俊代表市四大组织向大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甘谷县四大组织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强工、重农、活商、兴教”四大战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变化很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希望甘谷县委、县政府以这次县庆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甘谷的目标,加快发展以设施蔬菜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以各类园区和骨干企业为主的县域工业、以物流集散为主的商贸经济,全力打造“千年冀县”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千方百计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努力把甘谷建设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县、西部特色农产品大县、全省教育强县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实力较强的三级城市。
贾忠慧在致辞代表县四大组织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莅临盛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全县63万父老乡亲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他说,在长期的实践和创新中,勤劳智慧的甘谷县人民锻造了“崇文尚武、明礼重义、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甘谷精神,为我们共建幸福美好家园提供了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富民强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华夏第一县,是一张历史名片;建县2700年,是甘谷承前启后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续写辉煌篇章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强农、重工、活商、兴教”四大战略,按照“以商兴城、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全面发展”的思路,全面加快“一城三园四基地”建设,竭力打造全省教育强县、西部特色农产品大县、全国历史文化名县和关中地区—天水经济区实力较强的现代化三级城市,让全县人民过上更加殷实、更加祥和、更加幸福的生活。
少先队员代表在献词中以稚嫩的童声回顾悠久历史,讴歌辉煌成就,抒发创业豪情,凝聚发展合力,表达对甘谷美好明天的衷心祝愿。
宝鼎揭幕
2012年8月19日,在全县人民满怀豪情,庆祝建县2700年之际,甘谷县县在县行政综合大楼前隆重举行“华夏第一县宝鼎”揭幕仪式,祈福甘谷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现在,“鼎”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意义。
“华夏第一县宝鼎”被置于县行政综合大楼门前。宝鼎底座前有天水市籍全国著名学者、书法家霍松林题写的“华夏第一县宝鼎”等字。底座后刻有宝鼎铭文,铭文说:甘谷乃是陇上之重镇,丝路之要冲。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伐邽、冀戎,初县之”。冀即今之甘谷县,乃中华县制之始。迄于今,2700年矣。天嘉殊荣,壮我河山,史衍余香,恩泽冀里。县庆之际,县政府集民智,顺民意,主千古之殊荣,瞻鹏程之无疆。铸以庆,以记其盛,以惠永久,以祈沧州雄狮足球俱乐部。
提供实证
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距甘谷县城25公里的磐安镇毛家坪村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约10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的文物
2015年12月15日,记者从天水市文物考古部门获悉,最早的秦文化遗址——天水甘谷县毛家坪遗址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考古发掘和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车马坑和大量实物资料,把秦文化的编年推进到西周时期,确认了甘谷县毛家坪遗址是2700多年前秦国设立的古冀县县治所在,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原地区郡县制起源有重要意义。
早期考古发现
天水甘谷县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谷县盘安乡毛家坪村,东距县城25公里,分布在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与今河道相距0.5公里。遗址东西约五六百米,南北约1000米,面积约五六十万平方米。遗址分沟东和沟西两部分,沟西的北部及西部为居址区,大部分被村庄叠压,沟西的南部和沟东部分主要为墓区。
1982年、1983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北大考古学系两次发掘了毛家坪遗址,在遗址沟西已发掘灰坑37个、房基4处、土墓32座、鬲棺葬12组。从采集和发掘出的连裆鬲、分裆鬲及软陶泥器和盆、钵、罐等大量遗物看出,其文化遗存主要有三种:即以彩陶为特征的石岭下类型遗存,出土陶器有盆、钵、罐、尖底瓶、器盖等;以绳纹灰陶为代表的秦文化“A组遗存”,出土陶器有鬲、盆、豆、罐、、瓮等;以夹砂红褐陶为突出特征的与秦文化并存而又不属同一系统的“B组遗存”(西戎文化遗存),遗物有分裆袋足鬲和双耳罐,年代为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时期。
毛家坪遗址A组秦文化遗存共发现了各类器物1200多件(片),其中陶器1100多件(片)、玉石器86件、铜器9件(片)、铁镰1把、骨器18件。石器以石圭居多。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由于发掘的西周墓均为西首向、屈肢葬,这与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西首向,渭河平原的东周秦墓的传统葬式相同。墓中发现的铜器和铁器,说明秦人在入居古冀不久就有了金属加工业。铁镰的发现,是秦人较早掌握铁器铸造技术的标志。毛家坪遗址的发掘把秦文化的编年猛然推进到西周时期,开辟了考古学上探索早期秦文化的先河,在学术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
近年考古发现
2012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毛家坪遗址进行再次发掘。从探明情况来看,该遗址保存比较完整,面积约60万平方米,墓葬数量近千座。经挖掘共清理春秋、战国时期大小墓葬199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骨器等各类大小件文物1000余件,其中出土青铜容器51件,出土短剑、戈、矛等青铜兵器11件。发掘车马坑4座。其中,最高级别的一座出土驾车3辆,驾马10匹,系贵族出行车辆。发掘大型墓葬两座,其中一座为级别较高的贵族墓葬。
车马坑中型坦克的发现,再现了2000多年前秦人出征时的威武雄姿,是甘谷县毛家坪遗址2012年考古发掘取得的新成果之一。从考古现场看,车的车厢、车轮、车辕、车轭等构件都保存得比较完整,驾车两匹骏马的骨架也清晰可见,两马中间,还摆放着一件长约3米的长矛。据考古专家推断,根据出土车马的特点并结合同一区域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等,这一战车的时间约为春秋早期,距今2700年至2600年。
最早县治遗址
据介绍,中国设县制度始于春秋时期,当时一些诸侯国开始在新兼并的领土设县,秦国是最早设县的诸侯国之一。最初的县类似边防重镇,后来逐渐成为地方行政组织。秦始皇统一中原地区之后,将郡县制推行全国,使这一政治制度延续至今。
2012年的勘探发掘确定了遗址的范围和规模,遗址面积不少于60万平方米,遗址的墓葬总数可能近千座。如此规模的遗址在甘谷县境内是绝无仅有的,再考虑到其地理位置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毛家坪遗址应可以与古文献记载的某处历史名城或县邑对应,也就是甘谷县秦时为冀县。
《史记》记载,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征伐冀地的西戎部族,战胜后设立了冀县,这是秦国最早设立的县,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县之一。据文献记载,冀县就在现在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的甘谷县一带,当地民间也有“华夏第一县”的说法。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近3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基本上可以确定其为古冀县县治所在。该遗址位于“天水市—礼县”古代交通要道上,为秦人北上东进的战略要地,是渭河上游甘谷县一带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周代遗址。结合《水经注》等文献记载,此地正是当年秦武公设冀县的位置所在。同时,遗址的繁荣期和发掘到的高等级贵族墓及车马坑等情况,均与历史上的冀县相吻合。”
目前,毛家坪遗址挖掘工作基本结束,进入文物修复、资料整理、考古报告撰写阶段,并对车马坑墓葬进行了保护性回填。天水市及甘谷县正积极配合早期秦文化考古队分步骤进行2014年十大考古发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家坪遗址公园申报工作。
毛家坪遗址的发掘,或将秦文化的编年推进到西周时期,在学术史上有标杆意义。同时为2700年前设县的“华夏第一县”——冀州区的确认提供了重要物证。
参考资料
“华夏第一县”有望撤县设区吗?甘肃甘谷县民政局:存在困难.澎湃新闻.2024-02-16
华夏第一县.新浪博客-- 不平则鸣的博客.2016-03-18
华夏第一县的由来(图文).天水新时空.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