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甘谷县

甘谷县

甘谷县,中国甘肃省天水市下辖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东接秦安县麦积区,南邻秦城区和礼县,西靠武山县北接通渭县。下辖13个镇、2个乡,总面积1582.24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甘谷县常住人口50.18万人。县政府驻甘谷县大像山镇冀城南路统办大楼202。

甘谷县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及河谷三大类型,地貌以高原丘陵为主。境内主要河流为渭河、散渡河、西小河及耤河四条主流。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汉朝时,甘谷隶属于武威郡,为该州汉阳郡的郡治。唐朝时,改为伏羌县金朝时,为甘谷城的所在地,改置甘谷县。元朝时,废除县治。1928年,重新设置甘谷县至今。1985年,撤销天水市,改为地级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辖甘谷等县。

甘谷县以果椒、蔬菜、养殖为支柱产业,以乡村旅游等为优势产业。202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9.29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14.71万亩。“甘谷苹果”荣获全国优质苹果大赛金奖,“甘谷花椒”“甘谷大葱”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2021年,甘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61亿元,位于天水市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387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22:60。

春秋时期秦国始置冀县,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是华夏中原地区最早的县级建制。甘谷地处古丝绸之路,为唐蕃古道之要冲,不仅成为佛法东渐的主道,而且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形成了脊兽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众多,以大像山石窟、毛家坪遗址、巩建丰纪念馆最负盛名。另外有辣椒、麻鞋、木雕、剪纸等特产。截至2021年末,全县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大像山石窟,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处——姜维墓、古坡草原,国家AA级旅游景区4处,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1处。2021年共接待旅游游客269万人次。

名称由来

“甘谷”二字,见于志乘,已逾千年。一说因宋代名将杨文广曾在县城北的城子村筑笔管城抵抗西夏,取名甘谷城,遂有甘谷之名。二说因渭河冲击谷地,土壤深厚,水草丰茂,宜于种植而得名,简称甘谷。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甘谷古属武威郡,为冀戎繁衍活动之地,姬佗九年(前688年),秦武公伐冀戎,置冀县,为中国县制之肇始,称“华夏第一县”。冀据渭水河谷,控制秦陇咽喉,为秦“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提供了有利条件。

周郝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秦昭襄王唐训方戎后,置北地郡陇西县两郡。

秦始皇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六国之战,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其中陇西郡辖冀县。

汉至三国时期

汉沿秦制。刘彻元鼎三年(前114年)增设天水郡,冀县由陇西郡改属天水郡(郡治冀)。

永始三年(前14年)王莽篡汉。建新朝,废西汉旧制,改天水郡为填戎。改冀州区为冀治。

中平四年(187年),马腾韩遂起兵,攻克汉阳郡,联合占据冀城,割据武威郡

刘协建安十七年(212年),马腾为曹操所杀,十八年(213年),马超反曹攻冀,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自称征西将军,督凉州军事。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首次出兵祁山冀县属蜀。街亭之战失守,亮移民入汉中市,冀城一空,冀县复属魏。

晋至南北朝时期

晋朝泰始五年(269年),分凉州陇西县五郡(陇西、南安、天水、武都、略阳县)及凉州金城、梁州阴平共七郡,始置秦州,秦州天水郡治冀。冀复为州(秦州)郡(天水)县(冀)治所在地。

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又派张阆等攻秦州失败,冀亦归前赵。

咸和三年(328年)其复入前凉,仍置秦州。

隆安四年(400年)八月,西秦后秦义熙五年(409年)复立。

十三年(417年),东晋都督宋武帝破后秦兵于长安,秦主姚泓投降。因晋将内乱自相残杀,无力西征,是年十月,后秦秦州刺史姚艾向西秦称蕃,其城复入西秦。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以天水郡分置汉阳都,以故冀县地置当亭县,属天水郡。

北周改当亭县为冀城县。

汉晋时期,甘谷古城曾是天水及汉阳郡治、凉州州治、秦州州治之所在,是当时陇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大业二年(606年),废秦州总管府,置天水郡,废黄瓜复入冀城县。始移县治于今县城之南,仍称冀城县,城址尚在。

武德三年(620年)改置伏羌县,兼置伏州,八年(625年)州废,仍属秦州。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更名夷宾,三年(629年),废,并入伏羌。

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吐蓄乘安史之乱。尽取陇右地,伏羌同时被占。李忱大中三年(849年)收复,仍为伏羌县,属秦州天水郡中都督府。

太祖建隆三年(962年),以废县以南地置大潭县,属天水市

金仍废为永宁寨。建隆三年因吐蕃尚波于进略伏羌,乃以旧城置伏羌寨。

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秦州知州曹玮在其地构筑土城。

天禧三年(1019年)置安远寨(今安远镇政府驻地),属秦州。

熙宁元年(1068年)在安远寨以北40里杨家城子地,由秦凤路副都总管杨文广筑城,阻止西夏入境,称大甘谷口(甘谷城)。

熙宁三年(1070年)改伏羌寨为伏羌城,仍属秦州。

熙宁七年(1074年)属岷州,治今西和县西南。南宋绍兴间伏羌、甘谷两城均陷于金。

宋元祐三年(1088年),伏羌县令牟安仁在北街创修县衙,坐北向南。

北宋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以废伏羌以西地永宁寨置永宁县,治今四十里铺。

高宗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1156年),甘谷城升为甘谷县,属秦凤路秦州。

金贞四年(1216年),隶西宁州

元废,入通渭县(1950年秋,其地随安远镇划入今甘谷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以伏羌城升伏羌县,属巩昌府

明清时期

明景泰元年(1450年),县令王珣筑城池,并将城址北移。今县城十字口即旧城北关。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知县李灌増修县城,城围4.3里,高2.5丈,顶宽0.8丈,护城河深宽各一丈。

清初仍沿明制。康熙三年(1664年),分陕西省为左右布政司,左布政司驻巩昌府。

康熙六年(1667年),又改陕西右布政司为巩昌布政司。

康熙七年(1668年),改甘肃布政司,移治兰州市。清并设巩秦道辖巩昌府,驻秦州。伏羌县直属巩昌府。

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县侯琰捐俸重修。后经风雨剥蚀,城墙大多塌。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清政府拨银一万八千两,由知县殷兆燕领修,周围高厚如旧,四城东曰阳和,南曰阜财,西曰挹爽,北曰迎恩。

中华民国时期

1913年,废秦州,改巩秦阶道为陇南道。旋改渭川道辖伏羌等十四县。

1927年,改渭川道为渭川区行政公署,伏羌县属渭川区。

1929年1月1日,国民党内政部改伏羌县为甘谷县。

1935年,天水市设甘肃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甘谷县。

1916年四月,甘肃省财政司原司长田骏丰罢官归里,以重修北塔款移修县城。1917年夏历四月告成。

1929年,改伏羌县为甘谷县,属天水第四区行政督察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5月设天水专区,辖甘谷等县。

1958年底撤销甘谷与漳县,并入武山县

1962年元月,甘、武、漳县分县,恢复原甘谷县治。

1985年7月8日,撤销天水市,改为地级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辖2区及甘谷等5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谷古城的城楼、敌台先后拆除。因城市建设需要,除西南角城墙保留外,其余各墙均在20世纪九十年代前拆除,护城河亦被填平。

地理

位置境域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西北,渭河上游。介于北纬34°31'~35°03',东经104°58’~105°31'之间,东接秦安县麦积区,南邻秦城区和礼县,西靠武山县北接通渭县。全县南北长60千米,东西宽49千米,总面积1582.24平方千米。

气候

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6℃,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因为季风影响,降水分布极不均匀,1至3月雨量较少,7至9月雨水较多。全年日照2300小时左右,无霜期190天左右。

地质

甘谷县地质构造位于祁连褶皱构造带上,处于多组构造的复合部位。第四纪以来,甘谷县的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垂直差异性升降运动明显,区内褶皱、断裂较为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南部山区处于秦岭褶皱带西延部分,北部处祁连山地槽中央地背斜之东端。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牛头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泥盆纪、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白垩系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粘土岩、砂砾岩、第四系冲洪积物及黄土。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岩浆岩,主要多分布于南部的秦岭山区。第四系黄土魟覆盖于新近系红层、红粘土之上。

地形地貌

甘谷县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秦岭基岩山区,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境内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及河谷三大类型,地貌以高原丘陵为主。中部为断陷河谷,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南部为石质山区,海拔较高,北部黄土梁沟壑区,山势较低。南、北两山向中部的渭河河谷呈现倾伏之势,区内河流普遍切割较深,特别是渭河及其一级、二级支流散渡河、清溪河、海涵沟、大沙沟、小沙沟等,剥蚀、侵蚀作用强烈,冲沟发育。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 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2716米 (古坡镇大条梁石鼓山)。

土壤

甘谷县域内土壤类型复杂,分为7个土纲、10个土类、17个亚类、39个土属(其中荒地土属11个)、59个土种。其中绵土类最多,占总面积的63%,红土类占16.4%,淀土类占10.42%,黑土褐土和其他土类占9.8%。

水文水利

水文

甘谷县内主要河流为渭河、散渡河、西小河及耤河四条主流,分支较多。渭河发源于南谷山,甘谷段全长41.6千米,流域面积1228.5平方千米,集水面积625.64平方千米。枯水期流量为10~2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为2558~329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2293 立方米/秒。散渡河属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通渭华家岭。甘谷县内流经总长 43.8千米,县内流域面积96.47平千米,年平均降水量23989.13万立方米,年径流量356.95 万立方米,年平均流量2.5立方米/秒。耤河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龙台山瘦驴岭一带,主河道长22.05千米,集水面积122.87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 1777.63万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56立方米/秒。西小河属葫芦河一级支流渭河二级支流。发源于大庄镇青林沟、席家局一带县内流经长度23.06千米,集水面积247.2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896.2万立方米,年平均流量0.28立方米/秒。

水利

甘谷县河流长度总计131.1千米,集水面积1572.6平方千米,年均径流41060万立方米,年均流量47.9立方米/秒。甘谷县境内有大中型水库(林士峡水库)一座,在建水利工程有大庄水库、辛蓄水池和白龙江引水工程甘谷受水区。大庄水库总库容142.82万立方米,其中调蓄库容79.5万立方米。白龙江引水工程是近年来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和国家水网南北骨干通道项目之一,工程涉及甘谷白家湾乡、武家河镇、大像山镇、磐安镇、礼辛镇、大石镇、安远镇、大庄镇、西坪镇9个乡镇,对有效解决甘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安全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

甘谷县主要有碳酸钙花岗石磷矿铁矿等二十多种矿产。丰富的石灰石为甘谷县水泥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大量原料,新兴镇的渭水峪和古坡镇南部有数量较大的花岗岩,藏量 5000万立方米。樊家寺、武家河、马家山、杨家山一带的赤铁矿,含铁量30%左右,藏量 144.05万吨,品位低,属贫铁矿。磐安镇毛家河的黄铁矿,藏量25.1万吨。古麻子有铅铁矿,下店子石家庄杨家山、黑沟一带有辰砂矿、白钨矿白铅矿。此外有魏家坪、王家沟的云母矿,磐安镇金川沐浴沟至田家庄有油母页岩稀有元素矿等,这些矿点均系矿苗尚未勘探。

森林资源

甘谷县植被类型为半干旱草原带,林地面积297.94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7%,主要以人工林草植被为主,零星分布于梁沟坡、沟道及坡耕地上,在现有林地中,以防护为主的灌木林占林地面积比例较大,主要以沙棘柠条锦鸡儿紫穗槐为主;乔木林主要以刺槐杨属、柳树为主,主要分布在梁峁、坡面、沟道及村庄周围;经济林果有苹果花椒、核桃等品种;野生草种有赖草、披碱草蒿草类、萎菱菜类等,人工草主要以苜、草木樨小冠花为主,主要分布在梁峁坡上。

水资源

甘谷县地表水主要集中在渭河、散渡河、古坡河、西小河等四条河流,主河道总长138.58千米,县内集水面积2320.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1060.4万立方米。除散渡河中含盐量高,水质差不宜灌溉外,其余均符合灌溉标准。地下水主要集中在河谷川地,由河水、降雨补给。地下水均系潜水,含水层的厚度、富水性及埋藏深度向两侧逐渐加大。截至2021年统计,全县地下水储量为4790.89万立方米,最大开储量3355.31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甘谷县土地总面积为235.90万亩,其中耕地有90.10万亩(山地80.52万亩,川地9.58万亩)。林业用地431406亩,种草用地134471亩,天然草场114100亩,果园地62675亩;公路铁路占地56300亩,居民点及工矿企业占地97300亩,水域231240亩,未利用地330700亩。

生物资源

甘谷县有经济果种7科、101属、37种,包括苹果、梨、桃、杏等。有党参、黄芪、北柴胡黄芩款冬等大宗中药材资源。人工饲养动物种类有牛、鸡、猪等。大型野生动物有虎、豹、熊等。普通野生动物有豹林、白颊噪鹛普通朱雀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甘谷县有哺乳类动物豹、狼、豺、狐、鳞甲目刺猬亚科等。鸟类有鹰、鹤、杜鹃、寒鸦等。昆虫纲有蚂蚁、螳螂蝼蛄科蟋蟀科、蜻蜓等。两栖动物蟾蜍青蛙等。甘谷县野生动物共12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麝属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林鸮雕鸮等。

植物

甘谷属温带气候,树种资源较为丰富。全县天然林和主要常用造林树种有32科、44属、107种、81个品种。乔木类有刺槐杨属山杏、早柳、臭椿山杨蒙古栎黑桦、漆树、华山松红桦云杉等;灌木类有酸棘、紫穗槐等;草本类有赖草、狗尾草针茅棘豆白羊草黄精牛蒡等。藻类金鱼藻浮萍等。

自然保护区

甘谷县有省级森林公园——甘谷尖山寺森林公园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湖等自然保护地。

尖山寺,又称灵风山,位于甘谷西南25公里的尖山之上,最早古迹建于汉魏六朝时期,全山有森林5000多亩。保护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形成了园内风格迥别的森林特色。主要森林植物有油松、落叶松、华山松、白桦、山杨、漆树、青肤杨、山杏、山李等。有梅花鹿、金钱豹、锦鸡等十余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自然灾害

甘谷县位于天水市西北部,处于陇西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过渡地带。由于区域内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多样,地质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在地震、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容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历史上为中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1718年5月,甘谷发生地震,造成北山南移,压没永宁镇,死伤超过30000人;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波及本区,造成境内渭河及沟谷边坡地带山崩地裂,压死城乡人民1365人;2008 年“5.12”汶川地震,也给甘谷县造成了巨大危害,形成了多处崩塌、滑坡,其中15处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8月14日,甘谷县下辖13个镇、2个乡。县政府驻甘谷县大像山镇冀城南路统办大楼202。

政治

人口

人口总量

2021年,甘谷县人口63.97万人。出生率8.22‰,死亡率6.14‰,人口自然增长率2.08‰。年末常住人口50.18万人,城乡共16.39万户,男性人口32.96万人,女性31.01万人,性别比为106:100,人口密度为404人/平方千米。

民族

甘谷历史上曾有过氐、羌、戎、回、汉等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氐、羌、戎、回等民族相继迁徙,至清同治三年(1864年),全县仅有汉族。1949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全国各地支援甘肃省建设,一些少数民族人口迁入甘谷。甘谷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县内居住着少量回族、维吾尔族等。

语言

甘谷方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甘谷方音有二十八个声母、三十个韵母,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方音在声韵配合,即音节的构成方面与普通话语音的相同相异之处,方音的声母和韵母共配合321个音节,发音单纯,音节短少。甘谷方音有“儿”而不“化”等特点,即甘谷方音有轻声的“儿”,但不像普通话那样使前面的韵母带上卷舌动作,即不“化”。

宗教信仰

甘谷宗教活动历史较久,历史上曾经有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后来又先后传入天主教基督教。甘谷县是天水市宗教工作大县。全县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分别成立四个爱国宗教团体。2021年,甘谷县有信教群众约5.8万人。有普济寺、天门山等佛教活动场所,有道德观、玉兰宫等道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甘谷县以果椒、蔬菜、养殖为支柱产业,以乡村旅游等为优势产业,以建筑建材、服装鞋类、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传统产业,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为新兴产业。

2021年,甘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61亿元,位于天水市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387元。其中第一产业24.13亿元,第二产业14.24亿元,第三产业49.2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22:60。

第一产业

甘谷县农业以种植小麦、阳芋、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还有糜谷、水稻、大麦莜麦等。经济作物包括蔬菜、油料、药材、瓜类、水果、花椒、辣椒等,蔬菜主要有韭菜、黄瓜、茄子、西红柿等30多个品种,远销10多个省(区)。其中甘谷辣椒、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比较知名,月季花品种繁多,已经成为花卉生产基地。畜牧业以牛、驴、马、猪、羊、鸡的饲养为主。

甘谷县以果椒、蔬菜、养殖为支柱产业,以道地中药材为优势产业,202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9.29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14.7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7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8.76万亩。当年造林面积4.6万亩,育苗面积0.51万亩。大牲畜存栏2.27万头(匹)。渔业(水产品产量)187.66吨。“甘谷苹果”荣获全国优质苹果大赛金奖,“甘谷花椒”“甘谷大葱”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甘谷花椒是群众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2009年,甘谷被国家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甘谷花椒荣获“中国名优果蔬产品展评会”金奖,2011年荣获中国(义乌)国际林产品展览交易会金奖,2019年“甘谷花椒”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全县花椒注册商标22个,绿色认证5个。2021年,全县花椒种植户近10万户,产值达11亿元。

甘谷县是全国126个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和全省18个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也是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先后被评为“2019中国果业十大优质产地供应商”和“2021年度中国苹果产业五十强县”。有国家级苹果标准园1个,省级苹果标准园12个,市县级果品基地科学示范点20多个,标准园和示范园面积超过10万亩,全县苹果优势产区基本形成。2022年,全县苹果面积36万亩,产量63万吨,产值18.5亿元。甘谷是全市苹果重要优势产区,苹果产业已成为带动全县乡村产业振兴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药材产业是甘谷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以党参、黄芪、万寿菊等为主的全产业链中药材产业。甘谷县是全省17个中药材生产重点县,是陇东南重要的优势中药材产区,以党参、红黄芪、款冬花等为主的中药材品相好、品质佳,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22年,全县种植各类中药材8万亩,产量2.3万吨、年产值1.7亿元。

第二产业

甘谷县工业产品以发电、建筑、建材、毛纺织品、草编织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并大力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数字信息等新兴产业。2021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9725.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761.62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560.68万元,其中重工业完成产值50143.2万元。

在中药材加工产业方面,甘谷县主要生产保健类中药代用茶、足浴粉、艾灸等系列产品,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有甘肃三陇安康药业有限公司等中药材加工省级龙头企业。建筑建材方面,截至2021年末,全县共有24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171204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740021平方米。

第三产业

甘谷县以劳务为支柱产业,乡村旅游为优势产业,以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为新兴产业。

商务物流产业方面,截至2021年,甘谷县建成运营5G通信基站170座,建设了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项目,电商一条街乡村振兴展馆、农特产品展馆、文创产品展馆、电商(主播)孵化馆等4个展馆全面建成。甘谷县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合理、货畅其流。全县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1个,物流快递企业11家,乡镇电商物流服务站15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267个,培育电商主体4904户,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3.41亿元。培训电商人才2220人,电商交易额9.32亿元。

甘谷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有大像山姜维墓古坡草原天门山等景区景点20余处,乡村旅游合作社4家,初具规模农家乐经营户8户,开发了甘谷辣椒、甘谷花椒、甘谷麻鞋、甘谷剪纸等10个品牌100多种旅游商品和土特产品。2021年共接待旅游游客2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

经济功能区

甘谷县有冀城产业园、脊兽产业园,六峰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

甘谷县六峰工业园区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六峰村,始建于2009年4月,下辖六峰工业园、磐安—二十铺工业园。 主要发展新型材料、建筑建材、陇药制造和服装鞋类,截至2022年末已入驻企业23户,园内9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67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甘谷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84所。其中教学点251个,小学79所,九年制学校26所,独立初中19所,完全中学3所,农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99所,公办高中3所,民办高中2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99%,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5%,“三残儿童入学率”为97.9%。甘谷县第六中学成功创建为市级“示范校”。甘谷县第六中学和甘谷县第三中学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甘谷县第六中学创建于1976年,是一所完全中学,有北滨河路新校区、十甲校区和豹子坪校区三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50亩,校舍建筑面积67971平方米。设64个教学班,先后有60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县级先进教师荣誉称号。先后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天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天水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获得“天水市高中教育质量优胜奖”等荣誉。

卫生健康

截至2021年末,甘谷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6个,其中县级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17个,其中中心卫生院6个、疾病预防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县红十字会1个。卫生技术人员1197人,各类医疗机构共开设病床2141张。

甘谷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经过7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康复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是全国首批医改试点县级医院,国家重点建设的500家县医院。2021年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县医院。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医疗用房面积3.3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650张。设有综合管理科室10个,临床医技科室35个,后勤服务科室6个。有普外科、妇产科2个甘肃省县级重点学科。

科技事业

截至2021年末,甘谷县共有县级学会13个,会员人数600人。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8924人,县级高效农业示范区2个,农作物良种覆盖面达99.6%,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覆盖面达94%。截至2022年末,全县共引进农业“三新”科技成果130多项,引进工业和社会事业领域科技“三新”成果90多项,新技术使用率达85%,专利授权数达50件以上,全社会R&D经费占GDP比例(%)比重达1.0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6%。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入库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4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3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4个,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5户。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甘谷县有县博物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各1个,图书馆藏书72000册,博物馆馆藏文物1599件。有冀兴秦剧团等艺术团体。2021年全县共有乡镇文化站15个,共举办展览100次,组织文化活动88次,剧团戏剧演出90场次,电视人口覆盖率95%,村广播室405个,村通播率达95%。

甘谷县图书馆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冀城南路,为国家三级馆。馆藏普通图书、古籍图书、电子图书超过6.3万册,普通阅览席座110个,多媒体室席位50个,电子阅览室席位40个,年接待读者近10万人次。

旅游事业

甘谷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城西是闻名的大像山石窟,山上寺庙众多,最著名的是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北魏时期的高23.3米的石胎泥塑大佛。此外还有华盖寺石窟、天门山、蔡家寺、姜维墓、巩建丰纪念馆、尖山寺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景点。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甘谷县共有体育健身场216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33平方米。共有社会指导员38人,其中国家级4人,省级4人。2021年全县参加县及县以下运动会人次达0.8万人次,举办专项比赛7次,包括举办甘谷县迎元旦春节全市篮球邀请赛和中式台球邀请赛等,参加省、市比赛1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28项,向省、市输送运动员3人。

环保事业

截至2021年末,甘谷县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83%。森林覆盖率达到12.9%。治理水土流失177.5平方公里,营造林草29.7万亩。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年均空气优良天数328天。饮水安全农户比例达到100%。渭河(甘谷段)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有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乡镇污水处理站7个。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80%以上。建成生活垃圾中转压缩站18座,配发环卫车辆80台,新改建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站4座。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甘谷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4135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6120人,支出20302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012人,支出6263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8%以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增长3.35%。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79亿元,发放抚恤补助金2730万元,完成城镇及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5300人。发放创业贷款511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245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521个,新增城镇就业5513人,输转城乡劳动力11.77万人,创劳务收入3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交通

综述

甘谷县距天水麦积山机场、天水高铁南站70千米,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国道310线横贯全境,通甘、泾甘、麦甘等县际公路通达通畅,城区“五纵九横”路网全面形成,形成了县乡村公路交错纵横、内联外畅路网结构。

公路

截至2021年末,甘谷县40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柏油路或水泥路,有300多条总长达2000多千米的省、县、乡、村公路。其中省道公路7条189.7千米,县道公路17条301.9千米,乡道公路37条389.7千米,村道公路383条1195.4千米,自然村组道公路845条1128.8千米。有天(水)定(西)高速、连霍高速、国道310线、S325、S304、S208等干线公路。天(水)定(西)高速公路甘谷段 由秦州区至甘谷白家湾乡小沙沟入境,横贯甘谷全境, 至磐安镇西入武山县境内,路基宽 24.5 米,全长 25 千米。

铁路

陇海铁路贯穿甘谷县全境。甘谷境内陇海线轨道全长 39 千米,西线有朱、磐安 2 站,东线有渭水峪车站, 形成“一主三辅”的火车站坐落格局。甘谷火车站位于渭河北岸新兴镇辖区姚、谢家庄,距连云港东站 1478 千米,离兰州站 281 千米,为二等中间站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末,甘谷县共有出租车 453 辆,公交车 83 辆,3条公交线路,出租车清洁能 源改造率达 100%。甘谷客运中心位于甘谷县西城区,主要承担长途客运,承接连霍高速的中转服务,日发班次150班。为一级客运站,共运营车辆158辆,分别发往银川市、白银、兰州市通渭县等地和部分农村班线,旅客发送量约2300人次/日。

人文

综述

甘谷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他们用 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甘谷地处古丝绸之路,为唐蕃古道之要冲,不仅成为佛法东渐的主道,而且成为东西文 化交流的枢纽。自魏晋以来,县境内开窟造像颇为兴盛。形成了脊兽制作技艺 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众多,以大像山石窟、毛家坪遗址姜维墓、巩建丰纪念馆最负盛名。另外有辣椒、麻鞋、花椒、木雕、剪纸等特产。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末,甘谷县共有有大像山石窟、毛家坪遗址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家寺、文庙大成殿、贯寺李家祠堂等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远柳城遗址、显龙洞石窟、十字道廊桥等3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像山石窟

大像山始建于北魏(公元386~577年)时期,主体建筑大佛窟开凿于盛唐时期。大像山石窟为甘谷八景之一的悬崖大象,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相连,巍峨壮观,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大佛为半圆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宽9.5米,头高5.8米,膝长6米。高度在全国石胎泥塑大佛中位居第七。

毛家坪遗址

毛家坪遗址位于磐安镇毛家坪村,遗址范围西起南河,东至栓河约200米,南起张家坡,北至二台地边没约180米,东西宽180米,南北长200米,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2米,暴露有灰层、灰坑等,采集到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黑人色带纹、条纹、同心圆纹彩陶盆、钵残片;另有齐家文化刻划纹、附加堆坟、粗绳纹泥质红陶罐等,还采集有周代夹砂灰褐陶罐、鬲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圆点弧线纹彩陶片,齐家文化的泥质素面红陶片,周代的夹砂绳纹灰陶片。2019年10月1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寺

蔡家寺位于甘谷县新兴镇蔡家寺村,该建筑群南起剧场,北至堡子坡顶,东起小林区,西至民房,总占地面积3996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寺庙主体建筑座北向南,依山就势而建,最低处台基上耸立木牌坊三间为山门,二级单檐九脊顶,上覆筒板瓦和脊兽,斗拱甚繁。当心门额题“正愿寺”三字。进山门自下而上依次是财神殿楼、三国殿、菩萨殿等,最高处为大雄宝殿,面阔三间,通长10.8米,内设神龛,并有塑像。三国殿内有壁画120幅,以连环画形式反映了三国故事,惜文革期间被毁。又有铜铸弥勒佛、释迦佛、罗汉、观音菩萨等,均系明代作品,寺内现存明天启木刻经版及佛经抄本。寺内现在建筑多系清代风格,近年几经复修整饰,古建筑保存较好。2003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7月,甘谷县共有非遗项目111项,其中省级5项,市级17项,县级89项。有王勇(甘谷木雕)等省级非遗传承人

脊兽制作技艺

脊兽制作集中在新兴镇永安村。其技艺经历代艺人改 造,至清末张海(1872~1956)时,已基本定型,成“张大兽”风格。 脊兽制作技艺流程主要为:选土、晒泥、制坯、塑、镂、装窑、煅烧、出窑等。如果是琉璃脊兽,着色、上釉后还要进行二次煅烧。脊兽的制作题材十分广泛,从民间传说到神话典故,鱼虫鸟 兽到花草树木,均能通过象形、会意、比拟、谐音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生动活泼,栩栩如生。2006年9月公布为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项目。

道情

道情是甘谷较为普遍流传的民间曲艺之一。道情唱词多为宗教内容,它的演唱形式是坐唱,演唱时,由说唱艺人自己伴奏,伴奏乐器有简板、鱼鼓。曲调以民族五声音阶徵调式为多,也有 宫、商、羽调及燕乐音阶的曲调。节奏以一板 一眼为主,杂有一板二眼小节,很少即兴加花。2006 年 10 月公布为第 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008 年 6 月公布为第二批省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饮食

甘谷县城乡居民常年一日三餐。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吃饺子,正月初五吃搅团,二月二吃豌豆, 五月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等,洋芋酸饭为城乡居民普遍喜爱的主食。

甘谷酥圈圈

甘谷酥圈圈具有色泽金黄、香酥脆绵、油而不腻、耐存久放之长处。甘谷酥圈圈状如圆环,厚3厘米左右,外圆直径12厘米左右,内圆直径8厘米左右,底色淡黄。

甘谷凉粉

甘谷凉粉调料讲究,有芥末酱油、醋、芝麻酱油泼辣子,有些人还喜欢加点味精和花椒面,拌少许香菜、胡萝卜丝或嫩芹菜,看起来白红带油亮,吃起来咸、酸、香、辣、鲜五味俱全。

地方特产

甘谷黄芪

甘谷黄芪主要为内蒙黄芪,是膜荚黄芪的变种之一,被认为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至通痹、托疮生肌的功效。甘谷黄芪色泽好、根条粗壮、皱纹少、质坚实而绵、不易折断、微甜,品相好、药性成分足等特点,是中药材市场优良的高品质黄芪之一,可加工成圆片、瓜子片等。甘谷黄芪历史悠久最早志书记载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伏羌县志·田赋志》。

甘谷花椒

甘谷花椒色红油重、粒大肉厚、麻味悠长、清香浓郁,药效成分多,精油含量高,广泛运用于火锅底料、佐料加工、中医中药等领域。甘谷花椒种植历史悠久,已有1500多年。被认为具有温中祛寒、健胃止渴、杀虫止痛之功效,有“调料之王”的美誉。

甘谷月季

甘谷月季素以“花色艳丽、花香浓郁、香味持久、开花期长、花型硕大、直立不垂头、刺少”等特征而居同类产品之首。2005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10元面值上有一朵盛开的金色月季,那就是享誉世界的“甘谷月季”。1989年以前,甘谷月季在汉代已有栽植,有10多个品种。

习俗

端午习俗

农历端午节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风俗大体与全国各地相同,除包粽子、 喝雄黄酒、佩戴香包、门窗顶上插柳外,甘谷居民还有烙固的习俗。固馂的做法是将精白面发酵后加入油、盐、花椒等调料,擀成一寸厚、圆径一 尺的大饼,在饼面上切、压各种花纹,文火烙熟即成。食之有特殊香味,且兼有外形华美, 久放不变质的特点,为家常食品中之精品,除自家食用外,新女婿要给丈人家送固馂儿追节。 当天早起,人们在手腕、脚绑上五彩花线,小孩子胸前佩戴香包,寓意远离蛇虫之害。

甘谷巫术

甘谷民间的巫术活动,除了巫师神婆施展的各种“法术”,一些普通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也多少知道一些灾除病的即俗称“诧冲气”的仪式方法。例如送面老虎法、烧黄表纸法、贴符戴红法、臭鞋打鬼法、火燎法、念咒法、水碗备马相送法、尿盆扣法、扫帚扫法、刀杖送法、尺子送法等等。

甘谷麻鞋

甘谷麻鞋制作源起上不可考,但从历代地方志记述及有关甘谷历史人物穿着分析来看,其制作工艺最迟应追溯于东汉以前。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对加工工艺不断完善,甘谷麻鞋的制作在唐朝已趋成熟,在陇上民间手工产品中享有盛誉。唐代杜甫“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可为佐证。20世纪20年代于右任陕西靖国军兵败岐山县,因东南受阻,绕道陇南市赴粤去见孙中山,途经甘谷一带,穿上麻鞋,写下了"老农自矜产麻好,并谓麻鞋制做巧。闻客明日西南行,愿助轻足赴蜀道"的《麻鞋歌》。

艺术

甘谷刺绣

甘谷刺绣,吸收了苏、湘、蜀绣的绣法,以绣工精细著称,讲究画、绣结合和针法、绣线的运用,其精心选择绣缎画稿,结合地方民情习俗,形成了巧拙相济的格调。尤其是遗存当地民间的“三寸金莲”绣花鞋,小巧别致、绣工精细、色调柔和,堪称精品。早期多用纸剪成花样 贴在锦缎上再绣,有浮雕之感,后来多用笔直接将花样描在锦缎布 匹上,边画边绣,有的画完再绣,还有的用布剪成花样在外围和上 边刺绣,经针工和彩线搭配成 为精美的绣品。2006年10月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唢呐艺术

唢呐艺术 是流传于甘谷的吹奏器乐之一,俗称 “吹响”,主要用于民间祭祀、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 唢呐曲牌自成体系,分为红调、白调和祭祀调三大类。吹奏时配以堂鼓钩锣、铙等打击乐器。 高亢悲壮,热烈欢快,具有浓郁的西部特色,唢呐 曲也从以上曲种中吸收其精华,大大丰富了唢呐曲的内容,从而使之更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唢呐曲多以2/4拍为主,兼有3/4拍,每曲强弱拍节奏鲜明,极富有抒情 色彩。2006年10月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名录项目。

香包又称荷包、香袋、香囊,俗称香包 儿。以线缝制成形制不同布囊, 填充以香草,质地有丝绸锦缎 等,缝、绣、绘各工艺十分精细, 既可作为民间避邪求福之物, 又是赠亲馈友的饰品;至今在 南北山区是男女恋爱的定情信物。十二生肖荷包常为儿童佩戴的吉祥物,最具传统代表性,做工精巧,夸张传神,古朴稚趣。2006 年 10 月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风景名胜

综述

甘谷县内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30多处景区景点,尤以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大像山最为著名。截至2021年末,全县共有大像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姜维墓、古坡草原AAA级旅游景区2处,蔡家寺、天门山、尖山寺、海潭寺AA级旅游景区4处,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1处。2021年共接待旅游游客269万人次。

重要景点

大像山景区 

大像山景区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位于县城西2.5千米处,因山体呈旗帜状, 又称文旗山。是古丝绸之路 甘肃段一处融石窟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大像山现存洞窟22个,面积 554 平方米;木构建筑15处,面积3903平方米,石窟及古建筑 均建于山岗起伏、苍翠叠嶂的峭壁之上,有800平方米的栈道将各石窟相连。尤以凿塑于山体中部的唐朝大佛最为著名。大像山千佛洞位于大像山石窟西区第一台阶处,洞窟开凿于1998 年,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七佛洞、地藏洞和罗汉洞,洞窟总面积 362.35 平方米。

姜维墓 

姜维墓位于县城东5千米处的六峰镇姜家庄村南 将军岭靴子坪上,占地面积 6000 平方米。1997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另外有姜维纪念馆,主要有馆前广场、前厅、牌坊、大殿等建筑,院内立有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的“姜维故里”碑。每年清明节,县内各界人士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沿山坡而上,将军岭上有姜维衣冠冢一座,由墓碑和树木花草景观构成。

古坡风景区

古坡风景区位于县城南部藉河上游,总面积132.8平方公里。古坡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系秦岭余脉,是一 处有山、有水、有林、有史、有迹的旅游胜地,以草原风景为主,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 34.2%,有石鼓峰、黑潭寺、石门峰、龙台峰、花园崖、老虚崖等景点。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10

县情概览.天津大学图书馆.2023-09-09

古冀之奇闻.搜狐网.2023-09-10

2022年天水经济年鉴.天水市人民政府.2023-09-09

甘谷年鉴2022.天水市人民政府.2023-09-09

乡村振兴携手同行|每日推荐:甘肃特色文旅资源——甘谷县.百家号.2023-09-09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甘谷县志.甘谷县志.2023-09-09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甘谷县强县域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印发.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综合查询.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09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2023-09-20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程江芬调研白龙江引水工程甘谷受水区项目谋划建设情况.甘肃省水利厅.2023-09-09

【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甘肃甘谷:中药材全产业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人民号.2023-09-10

甘谷新兴、金山、礼辛、古坡...的药农们喜迎大丰收!.搜狐网.2023-09-10

甘谷:紧牵养殖“牛鼻子” 打造肉牛产业新名片.百家号.2023-09-10

甘谷县多措并举加快畜牧养殖产业发展步伐.搜狐网.2023-09-10

甘谷县林草局放生一批国家保护“三有”野生动物.搜狐网.2023-09-10

甘肃甘谷警方救助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贵阳市欣欣快发科技有限公司.2023-09-10

甘谷公安救助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林鸮.百家号.2023-09-10

甘谷县林草局救助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雕鸮.搜狐网.2023-09-10

“甘谷八景”简介.搜狐网.2023-09-10

甘肃尕海湖:一个关于高原湖泊面积增加到5倍的故事.百家号.2023-09-10

古镇越千年 礼辛传乡愁.百家号.2023-09-10

数数天水的“A”,这么多个还不够你看?.百家号.2023-09-10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09

县人大领导.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万方 甘谷县志 方言.天津大学图书馆.2023-09-09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09-09

美丽天水 · 甘谷篇.搜狐网.2023-09-20

【天水日报】梦在希望的田野上——甘谷县农业产业发展综述.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20

【甘肃日报】陇上名产——甘谷篇.搜狐网.2023-09-20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甘谷“甘味”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20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甘谷县:月季开出“花样”致富花.百家号.2023-09-20

推进六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甘谷篇(组图).天水在线.2023-09-20

甘谷: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百家号.2023-09-09

甘谷县:打造中药材完整产业链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开新局 谱新篇” ·甘谷|特色“产业链” 串起 “致富链”.腾讯网.2023-09-09

甘谷这十年:高质量发展惠民生、聚人心.新天水·天水日报.2023-09-09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甘谷:深化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百家号.2023-09-09

做强产业园区 天水各地“快马加鞭”.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我们这十年·甘谷」科技创新点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百家号.2023-09-09

甘谷县人民医院.甘谷县人民医院.2023-09-09

书卷相约!甘谷图书馆冲进陇原“文化场馆范”TOP榜前三.百家号.2023-09-09

“华夏第一县”甘肃甘谷斥资2亿打造大像山风景区.中国质量新闻网.2023-09-20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2022年甘谷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县域.2023-09-10

甘谷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网易.2023-09-10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甘谷县公共交通行业发展实录.百家号.2023-09-09

【甘谷民俗】甘谷巫术.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毛家坪遗址.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20项非遗项目入选.搜狐网.2023-09-09

「家乡的味道」甘谷辣椒记.百家号.2023-09-09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天水非遗里的“她”风采.澎湃新闻.2023-09-09

【天水文旅】甘谷姜维墓.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20

蜀汉名将 天水姜维.百家号.2023-09-20

【党史人物】马西林.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党史人物】谢俊山.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党史人物】王子云.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09

姜维故里武术传人巩俄娃.甘谷县人民政府.2023-09-10

甘谷县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澎湃新闻.2023-09-09

业务公告_市场监管业务.甘肃省市场监管局.202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