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前凉

前凉

前凉是十六国时期在今天的河西地区出现的以“凉”为国号的割据政权,以姑臧城(今凉州)为首都,从永宁元年(301年)张轨前往河西任职,到太元元年(376年)前凉灭亡,前凉政权共经历了76年,前后历五世九主,是十六国中享国最久、历世最长的政权。

司马衷永宁元年(301年)张轨被命为护羌校尉武威郡刺史,带领全家前往河西任职,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措施为后来的前凉政权打下基础。张轨死后,他的儿子张寔张茂先后掌管凉州,在此期间,前凉的割据政权逐步形成。前凉在张之子张骏时期(324—346年在位)达到强盛阶段。由于当时“士马强盛、刑轻国富”,西域诸国纷纷臣服,其疆域一度囊括今天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新疆的大部分地区。为管理西域广大地区,前凉依照晋朝旧制,在楼兰(今新疆若羌)设西域长史,在高昌国(今吐鲁番盆地)设戊己校尉。至此,前凉的国力、经济、文化走向繁盛,成为当时中原地区北方除石勒建立的后赵以外最大的割据政权。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张骏之子张重华病逝,张重华年仅10岁的儿子张耀灵继位。张重华庶兄张祚乘机杀死张曜灵,夺取王位。一年以后张被杀,张祚死后,七岁的张玄靓张瓘挟持上国主之位。不久,张祚弟张天锡又伺机夺位。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苻坚大军攻至武威郡,张天锡“素车白马”投降了前秦,后被送至长安。至此,前凉灭亡。前凉被灭后,张天锡的儿子张大豫企图复国,被吕光所杀。

前凉政权在礼仪、官职、刑律、兵制、财政等方面基本都承袭汉晋政权形式,而少有变动。前凉重视文教事业,将“文治兴邦”和“教化齐俗”相结合。经济上重视农业,军事上采取“东守西进”的战略。前凉时期儒学兴盛、佛学盛行。艺术成就较多,在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都有一定成就。

国号

前凉得名于地区名。十六国时期,曾出现五个以“凉”为国号的割据政权,为作区分,分别称之为前凉、后凉南凉北凉武威郡

历史

政权奠基

司马衷永宁元年(301年)张轨被命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带领全家前往河西任职。张轨到河西时,河西地区虽然有各族人民少数的反抗斗争,但很快也被他镇压下去,总的来说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地方,从此,张轨在河西走廊站稳了脚跟。他在位时期,将笼络当地大族和镇压敌对势力并举,以宋配、阴充等人为肱骨谋主;兴办学校、置官吏,令九郡胄子五百人入学读书,春秋两季行乡射之礼。此外,他改革货币制度,奉行开明的政策,为前凉“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帕米尔高原,北暨居延”奠定了基础。张轨到河西不久后,中原地区就爆发了“八王之乱”的混战,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这时也乘机起兵反晋,南下进攻中原。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晋朝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被大大削弱。当时,有些刺史开始据地称雄。但张轨不断出兵援助洛阳市,保卫长安,贡献马匹、毯布。这种效忠晋室的做法得到河西走廊广大人民的拥护。永嘉三年(309年),张轨患风痹,其子张寔武威郡事,酒泉市知府张镇暗中召引秦州刺史贾以取代张轨。其二,张越志在统辖凉州,便托病回到河西,暗中谋划取代张轨,派其兄张镇及曹祛、佩传书各郡,废免张轨刺史之职。张轨难以招架便派遣主簿尉髦入长安请求去官还乡。对此,群僚纷纷劝谏。于是在张琠等的支持下,张轨以子张寔为中督护,一面率兵讨伐,一面派遣张镇之外甥令狐亚传话,于是张镇委罪功曹鲁仲连,将其斩首谢罪。永嘉七年(313年),司马炎之孙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建立流亡政府,张轨迅速在政治和军事上做出支持,此时,张轨已经病入膏肓,晋朝王朝给张轨升官但都被推辞。建兴二年(314年),张轨病逝,给其子孙留下“弘尽忠规”的遗言。

割据形成

张轨死后两年,刘曜摧毁了西晋长安政权。河西出陇右的道路被切断,加之巴蜀由成汉李雄割据。当东晋立国时,前凉已难以和东晋取得政治联系,张轨确立的“尊奖晋室”原则也变为一种政治象征。在张轨的儿子张寔和张茂掌管武威郡期间,前凉的割据政权逐步形成。

建兴二年(314年),张寔正式受晋王朝册封,为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西中郎将、凉州刺史。建兴三年(315年)冬天,兰池长赵奭的上军士张冰得到的一方玺,上面有“皇帝玺”字样,献给了张寔,僚属们都来祝贺。张寔说:“孤常常恼恨袁绍举印向肘之事,诸君为何说这样的话!”于是把玺送往长安。建兴四年(316年)四月,张寔下达命令:所属的官吏、百姓有能指出自己过错的,奖赏给布帛、羊、米。贼曹佐高昌人隗瑾说:“您处理政事,事无巨细,都是自己来决断”。八月,刘曜进逼长安,张寔派将军王该率军救援京城。司马邺嘉赏他,拜任都督陕西省诸军事。十二月司马邺降于汉赵大司马刘曜。晋朝亡国时,张寔一是“竞自尊树”;二是保存实力,并强化陇右防务;三是遥尊司马睿与近拒司马保。后晋帝在平阳被杀,司马睿称帝,是为东晋元帝,改元大兴。然而,张寔不用司马睿的大兴年号,还称建兴六年,这标志着张寔已完全脱离司马家的管控正式独立,史称前凉。张寔在位五年(314-320年),大兴三年(320年)张寔被阎沙等谋杀,左司马阴充等人以张寔的儿子张骏年幼为由,推举张茂为大都督太尉武威郡牧,张茂没有答应,但受使持节、平西将军、凉州牧。张茂主事的前三年,前凉东部的形式并不严峻,他抓住这个时机,占据了原来由司马保控制的陇西县、南安两郡,到他主事的第四年,陇西、南安、翼城形成的三角形防线对刘曜的进攻发挥了作用。为进一步扩充实力,他运用权变策略麻痹刘曜,向刘曜“遣使称藩,献马、牛、珍宝不可胜纪”。而刘曜封张茂为凉王,这是前凉称王的开始。

繁荣时期

张骏和其子张重华在位期间(324-353年)是前凉政权的繁荣时期。324年,张茂去世,时年十八岁的张骏以张寔世子的身份即位。张骏执政期间,开展几个方面的政治活动:一是开展谋略外交,积极推进王权政治;二是实施稳固保守的保据战略;三是休众息役,兴理刑政。从329年开始,他在政治、经济、外交、文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还开通了前凉通江南之路,加强了与成汉之间的联系。建武十一年(345年),张骏封世子张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张骏死后,其次子张重华袭位,他对内安定民生和发展经济,任用贤臣良将,对外抵御后赵,张重华重视政治和军事,使得前凉强盛的局面不衰,以至有实力和东晋王朝抗衡,353年,张重华去世,时年二十四岁,在位首尾八年。

张祚称帝

从张重华时期开始,改变了张轨以来拥戴司马氏的政治方针,逐渐失去了关陇及河西走廊内部各族人民的支持。在张重华的统治末年,他骄傲自满,认为东晋的任命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于是自称凉王。到353年,年仅十岁的张耀灵上任,由其伯父张祚辅政,张祚串通张重华的宠臣赵长和尉缉,策划发动政变。不久张祚篡位自立,在他篡位的第二年,就称帝并改元和平,正式抛弃了拥晋的旗号。

走向衰退

自张耀灵起,前凉内部斗争不断。张祚之乱开启了内讧和动乱的先河,张祚夺位后亲近臣,杀害丁琪、王鸾及前凉军事家谢艾等人,还废止了河西境内祭祀诸神,禁止四品以下官员衣缯帛,庶人不能畜奴婢、乘马车,又征兵入击南山诸夷,造成诸多矛盾。张祚的统治共三年(353-355年),张祚死后,七岁的张玄靓被张瓘挟持上国主之位,在此期间,张宋内讧也一触即发。359年,张自杀身亡,宋混兄弟擅权。361年,宋混死,其弟继续掌权,后宋氏势力被右司马张邕所灭,张与张玄靓的叔叔张天锡共掌兵权,张邕为中护军,张天锡为中领军,后张邕势力为张天锡所灭。361年,前凉开始尊奉东晋。363年,张玄靓被刘肃等人刺杀。

前秦灭凉

357年,秦王苻坚即位,先后灭掉前燕、仇池,攻取东晋梁、益二州。376年夏,前秦正式对前凉用兵,毛盛、梁熙等率领步兵和骑兵三十万向河西进发。同时,苻坚派阎负梁殊为使者晓谕张天锡到长安投诚自首。张天锡不从,下令乱箭射杀了阎负、梁殊。消息传到前线,前秦士兵激愤,加快了进攻步伐,八月,梁熙等率领的秦军相继度过黄河,进攻河会城(今兰州市永登县之间),前凉骁烈将军梁巨川降秦。接着苟苌率秦军取道金城渡河,与马建所率前凉主力相遇,马建也不敌降秦。秦军进入河西时,前凉军队想要迎敌却得不到张天锡的命令而被动挨打,很快溃败。等张天锡自己带兵与前凉交战时,武威郡城内发生叛变,最终只能请降,前凉王权自此灭亡。

复国余烬

前凉被灭后,张天锡的儿子张大豫被迁往长安。淝水大战后,张大豫曾投河西鲜卑秃发思复鞬,被安置在魏安(今甘肃古浪县北)。388年,当地人张济等拥戴张大豫,当时他们攻下后凉昌松郡(治今甘肃古浪县西),击败吕光派去的杜进所部,进逼占有姑臧的吕光。然而张大豫不纳智囊王穆之言,因胜而骄,用强兵伐吕,虽得建康知府李隰、祁连都尉严纯相助,但被吕光寻机攻破兵营,张大豫被击败。他东逃至临洮县,又到了广武县(今永登县南),在广武被当地人抓住送至姑臧,最终被吕光处死。至此前凉正式消亡,后凉州由凉州大姓梁熙镇守。

疆域

领土变迁

晋朝统一天下后,河西沿袭曹魏的建置,设立凉州,凉州刺史仍兼领戊己校尉,除曹魏的七郡外,增设了西郡(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凉州共统有八郡四十六县。泰始五年(269年),司马炎分雍、凉、梁三州之地,设立了天水市(今甘谷县东)。永宁元年(301年),。西晋永兴二年(305年),改属凉州。张寔时分武兴、西平、广武、安故郡置定州市张茂时取陇西县及南安之地置秦州。前凉建兴十年(322年),得。张骏时期,对前武威郡郡进行调整划分,分凉州、武兴、西平、张掖市酒泉市建康、西海、湟河、晋兴、广武合十一郡为凉州,分兰州市、兴晋、武始、南安、永晋、西夏、武城、汉中八郡为河州,分敦煌。晋昌高昌国三郡及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为敦煌市,不久又废沙洲。建兴十五年(327年),于原戊己校尉地置高昌郡,失地。建兴十七年(329年),得河南地(狄道以西之地)。建兴二十三年(335年),置西域都护。建兴三十四年(346年),失大夏、武始、金城(河水以南)三郡。建兴三十五年(347年),失兴晋、、南安五郡。建兴三十八年(350年),复得河南地。建兴四十一年(353年),得秦州。前凉建兴四十二年(354年),失秦州。张祚又于敦煌市置沙州。前凉建兴四十三年(355年),失河南地。前凉统治范围包括了今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北部、内蒙西部和新疆东部地区。

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汇集前凉政区可考证的有6州、45郡(含都护、校尉、护军)、47县,共计98个政区。出土文献补充效谷、临泽、玉门、表氏4县,共计4个政区。下表以前凉建兴四十一年(353年)为基准年。

人口

前凉版图较大,人口较多,西汉时,凉州辖有河西五郡,到了东汉时,又增加了三郡,共八郡,即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武威郡、金城郡、西郡、西平郡西海郡(后西海郡仅辖一县,有两千五百户人家。西郡辖五县,有一千五百户人家。西平郡有四千户人家)。晋朝初年,根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凉州统八郡,县四十六,户三万七百。按一户五口平均计算,大概是十万人。在整个十六国时期,战乱不断,百姓在经常避难,人口流动量大,加上这一时期缺乏可靠的地区户口统计,人口难以估算。

内政

官僚制度

职官制度

前凉政权在礼仪、官职、刑律、兵制、财政等当面基本都承袭汉晋政权形式,而略有变动。张骏开始置诸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者等官职,“舞六,建豹尾,所置官僚府寺拟于王者,而微异其名。又分州西界三郡置沙洲,东界六郡置河州。二府官僚莫不称臣。”前凉统治者善用人,出现了一批如宋配、阴充、阴澹、谢艾等有才干的人才。此外,前凉还首创了五凉史官制度。

策试制度

前凉时期,察举制度也得到沿袭传承。那时的察举制,仍以举荐为中心环节,如孝廉秀才、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等继续延设外,其举荐方式更为灵活,范围扩大,增加许多内容。如前凉命令各地推荐才学广博、品德高尚、见义勇为、孝敬老人之人,表彰奖励。

地方制度

郡县制度

《晋书·地理志》记载:“永宁中,张轨为武威郡刺史,镇凉州,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统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县西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可见,前凉时期沿袭了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郡县制

二府制度

张骏时,分州西界三郡置沙州,东界六郡置河州。二府官僚莫不称臣。可见前凉时期存在“二府”体制,即以凉州府(州府)、都督府(军府)为最高统治机构设立相应职官,别驾、治中等州官理民,长史司马等府官理戎。故长史、司马等府官居于重要地位。

货币制度

张轨上任之前,河西地区常使用绢帛作为交易,张轨就任武威郡刺史后,恢复了被王莽所罢的五铢钱。此后,在前凉统治的河西地区,一直存在着以五铢钱为代表的铜钱和绢帛两种货币的二元货币体系。其中,铜钱作为一种小额流通货币使用,而绢帛作为一种高价值的货币使用。

教育制度

张轨在位时便重视教育,提倡教化。他在凉州兴办学校、设置专职官吏,令九郡胄子五百人入学读书,春秋时期行乡射之礼。不只是政府设学,前凉时还有很多有名的儒者从事讲学。张祚时,曾派遣使者张兴备礼延纤至姑苏为太子太傅。张重华时期对教育也颇为重视,征为儒林祭酒,在朝卿士、郡县守令前往受业者多达两千余人。前凉时期的教育以“文治兴邦”和“教化齐俗”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初期的政治密切结合,培养了大批人才,如宋纤宋庆谢艾等等,使河西地区一步步走向安定,河西文化也繁荣起来。《魏书·胡叟传》中赞道:“武威郡虽地处戎域,然自张代以来,号有华风。”

军事制度

在军事上,前凉对外来侵扰采取坚决抵抗的行动。司马衷永兴二年(305年),鲜卑入侵凉州。张轨遣宋领兵阻击,获得胜利。323年,前赵主刘曜率军二十万进军凉州,张茂采取坚决抵抗的态度,终使敌人不敢贸然进攻。除了与东部政权爆发过大规模战争,和向西域进军外,前凉与其他政权基本保持友好关系。由于周边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前凉采取“东守西进”的战略。

外交

前凉在同时期的政权中基本属于“中层政权”,上有西晋、东晋、前赵、后赵前秦后秦,下有仇池及西域焉耆、龟兹楼兰、车师前部等国家。总体来说,前凉统治者最看中和晋王朝的关系,同时对待东部政权的态度非常谨慎。除了与东部政权爆发决定国祚的大规模战争,和向西域进军外,前凉与其他政权基本保持友好关系。由于周边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前凉采取“东守西进”的对外战略。而仇池、成汉代国前燕等政权与前凉无君臣名分的约束,也无实际利益的冲突,因此关系并不紧密,在前凉对外关系中处于边缘地位。

经济

农业

张轨时期,他一到任就“课农桑,拔贤臣”。张骏也“亲耕桑农”以表达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后来河西地区发生旱灾,张骏拒绝了部下“出仓谷贷与百姓,秋收三倍征之”的建议。张骏死后,张重华虽只在位六年,但史称他“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宥,以恤贫穷”。这些措施都或多或少有助于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前凉金错泥筩,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有明确纪年的十六国时期宫廷用器,秦新烈、陈直等根据铭文“凉”“升平十三年”考证此泥筩为十六国时期前凉张天锡于369年铸造的宫廷用器。泥筩底部铭文详细记载器物名称和制作机构、时间,且有“平章殿帅”“舍人”等官员进行督造,反映了前凉末期宫廷手工业制作的严密程序。“错”和“铸”作为两道程序分开进行,体现了前凉官方手工业的发达水平。

文化

文学

前凉的文学创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张轨到任(301年)到张茂病逝(324年)。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没有可观的成效。《晋书》和《隋志》中都没有相关记载。第二个阶段是张骏和张重华父子在位期间(324-353年),此时前凉处于繁盛时期,文学作品较多,如张骏的《东门行》、索绥德《凉国春秋》《六夷颂》、马岌胡《宜立西王母祠》等。第三时期是张祚篡立(353年)到张天锡降前秦(376年),这一时期前凉内乱不断,文学创作成绩不大,现存只有四篇。由于资料失传,前凉现存文学作品只有诗四首,文二十四篇,文章还多属于应用之作,有的作品并不完整。

儒家思想

魏晋时期,儒学在河西地区就有深厚的基础。张轨入主前凉后,对流民采取了积极接纳和妥善安置的政策。儒家思想主张“举贤才,赦小过”,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说:“五胡乱华中原地区避地河西,张姓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武威郡号为多士。”此外,前凉还扶持儒家的文化政策,张轨主持凉州后,兴办学校,设立专门的官职,同时还“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以教之,春秋行乡射之礼”,将“文治兴邦”和“教化齐俗”相结合。

宗教

前凉早期,敦煌高僧竺法护携佛经来到凉州,而他的弟子竺法乘则宣教一方,这对前凉境内的佛教传播有重要作用。到张骏即位时,其将杨宣征伐西域,西域诸邦纷纷向前凉纳贡通款,前凉置沙洲,河西与西域交通无阻,来往僧人更方便了。373年,张天锡主持了译经活动,翻译的佛经有四种:《首楞严》《须赖》《金光首》和《如幻三昧经》。此外,前凉时期的造窟立寺活动兴盛,《魏书·释老经》提到敦煌民间“多有塔寺”,这股建塔立寺之风间接推动了莫高窟的开凿。

艺术

乐舞

五凉时,中原的音乐、舞蹈随着大量的中原流民传入武威郡,并逐步流传。在凉州西域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胡声”的加入成为一种趋势,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凉州乐舞。西域乐舞传人河西,最早的记载就是在前凉张重华时,《隋书·音乐志》记载:“《天竺》者,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乐器有凤首箜篌、五弦、琵琶、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九种,为一部;工十二人。”可见,前凉张重华时期,天竺(印度)乐舞传人凉州。

绘画

前凉时期,河西在绘画方面有一些记载,其一是张祚时期的宋纤画像,其二是张骏时期的谦光殿五色画。不只是前凉,五凉时期的河西绘画形象多取自圣贤、神仙和高士,以人物为主。

建筑

前凉以姑臧城为首府,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匈奴所筑的姑臧旧城为中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中城经张茂。张骏先后营造,又筑成北、中、南三个相当独立的宫殿区,都有各自的城墙,墙与墙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街道城门布局可能是:城中心南北走向一条街,十个城门,东西走向有两条平行的街道,各六个城门,共计二十二个城门。史料记载中已知的宫殿观阁的名称有:、永训宫、、谦光殿、宜阳殿、朱阳店、政刑殿、玄武殿、平章殿、正德殿、融明观、宾遐观、飞鸾观、紫阁、万秋阁、闲豫堂、堂(即谦光殿,前秦灭前凉改称)、琨华堂、辟雍明堂。

君主年表

参考资料

..2023-11-11

五凉制度:继承与创新.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2023-11-10

..2023-11-26

乐舞流广.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2023-11-11

前凉录.十六国春秋别传·卷七.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