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盆地
吐鲁番盆地(维吾尔语:تۇرپان ئويمانلىقى,英语:Turpan Basin)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东部的盆地,地理坐标为东经87°41.75''—91°54.00'',北纬41°12.72''—43°37.83'',西起阿拉山沟口,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东西长245千米;北部为博格达山山麓,南抵库鲁塔格山,南北宽约75千米,总面积为50147平方千米,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境内。盆地中艾丁湖的水面低于海平面约155米,其湖盆是世界第二低地。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内具有叠加性质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二叠纪末盆地轮廓基本形成,第四纪早更新世完全定型,为封闭式盆地,四周为山地,中部低,地形主要为山地和平原,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低。低于海平面的土地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海拔低于100米的土地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盆地属于典型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高温、干燥、多风,有“火洲”“风库”之称,是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2023年7月16日,吐鲁番盆地最高气温达52.2摄氏度,突破中国高温历史同期极值。盆地还是中国降水最少的地方,盆地中部年降雨量最少仅2.9毫米。盆地内生活着吐鲁番沙虎、野骆驼等珍稀濒危物种以及吐鲁番花条蛇等特有物种,设置有艾丁湖国家沙漠公园等自然保护地。
吐鲁番盆地内主要城市为吐鲁番市,截至2022年末该市常住人口69.17万人,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其次为回族、汉族等。该地区是一个多宗教地区,其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一直流传至今。该地交通发达,是古丝绸之路和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盛产葡萄、哈密瓜、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是中国的“瓜果之乡”,其炎热的气候条件适于发展高温干热汽车试验场和光热装配式能源岛等“热经济”。盆地中还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矿和石灰岩等矿产,有哈密盆地油气国家规划矿区等矿产发展区。主要景区有葡萄沟景区、库木塔格沙漠、火焰山景区、大雅尔湖故城景区、高昌故城等。
命名
在学术领域,吐鲁番市被认为是维吾尔语地名“turpan”的音译。然而,这个词的语源和含义却有多种解释。在《西域同文志》的第二卷《天山南路地名一·辟展属》中,提到:“吐尔番,回语,积水之谓,相传其地积水,故名。旧对音为吐鲁番。”民间一般认为它源自突厥语,有诸如“都会”“绿洲”“水果多的地方”“丰饶的土地”“富饶的地方”“绿洲”“国王的宝座”“炮台”“大城堡”等多种解释。自清代以来,学者们更倾向于认为“turpan”是“吐蕃”的转音。后来,除了坚持“吐蕃转音说”的学者之外,还有人提出了“Tafqān对音说”“Tafqān讹写说”“波斯语地名turpandaliq演变说”“Taban演变说”等观点。此外,还有学者认为turpan的语源可能与焉耆—龟兹语(即吐火罗语)或粟特语有关;或者猜测turpan(吐鲁番)和敦煌市(敦)是同一地名的不同音译,敦煌(敦薨)是turpan(吐鲁番)的音译变体,而turpan的语义是“结实的围墙、坚固的围墙、安全住处”。
位置境域
吐鲁番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天山的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7°41.75''—91°54.00'',北纬41°12.72''—43°37.83''。吐鲁番盆地是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西起阿拉山沟口,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东西长245千米;北部为博格达山山麓;南抵库鲁塔格山,南北宽约75千米。盆地总面积为50147平方千米,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境内。
成因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山系内具有叠加性质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二叠纪末盆地轮廓基本形成,第四纪早更新世盆地完全定型。
古生代
吐鲁番盆地曾为一片海洋,于早二叠纪末开始接受沉积,沿火焰山以北断陷形成盆地雏形,并开始进入陆相湖泊发育时期。二叠纪晚期,华力西运动将天山褶皱隆起成为高大山地,形成天山地槽褶皱带。这个巨型褶皱带由一系列东西向构造隆起与断陷洼地组成。这些洼地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变成为纵向山间盆地。吐鲁番盆地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唯一深陷于海平面以下的盆地。它夹峙于北部的博格达山和南部的觉洛塔格山之间。二叠纪末,吐鲁番盆地的轮廓基本形成。在距今约2.6亿年的吐鲁番盆地二叠纪地层里,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一具完整的鱼类化石,经研究,该化石被鉴定为新种—桃树园吐鲁番鳕,隶属于古鳕类家族,该物种生活在海洋中,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这说明二叠纪时期吐鲁番盆地有海洋环境。
中生代
中生代时期,吐鲁番盆地所在地进入了断陷盆地发展阶段,湖盆逐渐向南扩展形成一套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的中生代含煤内陆河湖相沉积,时有构造运动发生。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吐鲁番地区河湖密布、温暖潮湿,非常适合水生动物的生长。学者在盆地内的鄯善县发现了大量侏罗纪龟鳖类、鱼类、瓣腮类、腹足类动物、植物等生物化石,其中仅龟鳖类化石就发现了一百多件,还发现了一种长达35米,体重约30吨的植食性蜥脚类恐龙体化石,该恐龙被命名为“善新疆巨龙”,证明盆地内曾有茂密的森林。
新生代
早第三纪时期,这一地区仍时有构造运动发生,造成某些时段的沉积间断,洼地四周、尤其是南北两侧山地一直处于剥蚀状态,而洼地中仍不断接受沉积,形成第三纪富含石膏层的红色河湖相地层。盆地中的火焰山形成于五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脉造山运动时期,随后经过千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和风蚀雨剥,形成了当代的地形地貌。晚第三纪与早第四纪,经过剧烈的构造变动,及与此同时的气候向干旱发展,盆地中的湖泊逐渐萎缩。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盆地北缘的博格达山急剧上升,而盆地南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山上升幅度较小,两山之间断裂陷落,最终形成了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的不对称盆地。第四纪早更新世盆地完全定型。
地理特征
气候
吐鲁番盆地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高温、干燥、多风。气候干旱炎热,年平均气温13.9摄氏度,2023年7月16日,吐鲁番盆地内三堡乡气象站记录的最高气温达52.2摄氏度,突破中国高温历史同期极值。6~8月平均最高温都在38摄氏度以上,中午沙面温度最高达82.3摄氏度。因此这里古有“火洲”之称。
在降水方面,黄淮平原全年降水稀少,是中国降水最少的地方,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历年平均总降水量山区169毫米,火焰山山北为27.8毫米,山南市中部16.6毫米,南部仅7.8 毫米,南北差异悬殊,中部降水量最大达到49.8毫米,最少仅2.9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长达299天。降水季节差异大,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50%,春季占29%,秋季占19%,冬季仅占2%。
盆地日照时间长,全年约3200小时,大于或等于10摄氏度的年积温约为5000摄氏度,无霜期210天左右。由于黄淮平原气压低,吸引气流流入,这里也是中国有名的“风库”,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在100天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2级。
地质
地质构造
吐鲁番盆地主要地质构造单元为吐鲁番坳陷,该坳陷总厚度大于8000米,沉积中心在火焰山一七克台一带。吐鲁番坳陷又可分为7个亚一级的地质单元,北部为台北凹陷,南部自西向东分为科牙依凹陷、布尔加凸起、托克逊凹陷、鲁西凸起、台南凹陷和塔克泉凸起。
台北凹陷总面积8510千米,基底主要为石炭系的碎屑岩和中基性火山岩。该凹陷自中二叠世以来成为持续稳定下沉的坳陷,地层层序齐全,地层总厚度逾8000米,其中侏罗系沉积平均厚度为4000米左右。科牙依凹陷的基底为早石炭世的火山岩,盖层较薄,该凹陷的烃源岩主要为中三统的克拉玛依组。托克逊凹陷总面积6400平方千米,基底为早石炭世至晚石炭世早期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台南凹陷位于火焰山—七克台断裂之南,鲁西凸起以东,其西为塔克泉凸起,南抵觉洛塔格山,总面积约5890平方千米,主要为一前侏罗系残余凹陷,地层发育较全,缺失部分上三叠统、部分中下侏罗统以及上白垩统,最大厚度超过3000米。凹陷东西部差别较大,东部基地火山岩较多。
布尔加凸起面积约4030平方千米,由石炭系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石炭系已出露地表,磁性基底最大深度3000米。鲁西凸起位于火焰山断裂西南,南与觉洛塔格山相连,其基底由石炭系组成,盖层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及其新生代地层,该凸起不仅把托克逊和台南市两凹陷分开,而且亦分隔了托克逊县凹陷与火焰山—七克台以北的前侏罗系台北凹陷。塔克泉凸起属于了墩降起的南延部分。其基底主要由石炭系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盖层为下二叠统、中生界及其以上的地层。
矿产资源
吐鲁番盆地是石油、天然气、煤和盐类矿产的重要产区。吐鲁番市的煤炭预测储量5651亿吨,石油总资源量15.7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650亿立方米;铁矿查明储量3.5亿吨,保有储量2.25亿吨;钠(钾)硝石查明储量2.2亿吨。
煤炭、煤层气主要分布在盆地中。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石膏、玄武岩等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缘一定范围的区域内。吐鲁番盆地中有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矿种的哈密盆地油气国家规划矿区,以石灰岩矿产为主的艾丁湖南岸石灰岩矿重点勘查区,以煤矿为主的艾丁湖煤炭重点开采区、七克台煤炭重点开采区、七泉湖煤炭重点开采区等矿产集中分布区域。
地形地貌
吐鲁番盆地四周是山地,中部低,为封闭式盆地,地形主要为山地和平原(戈壁、沙漠、绿洲),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低。低于海平面的土地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海拔低于100米的土地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
吐鲁番盆地以艾丁湖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地形,由三个环带组成。最外一环由高山雪岭组成,北面横亘着博格达山,最高峰博格达峰海拔为5445米;南边有库鲁塔格山,最高海拔2591米;西面有喀拉乌成山;东南有库姆塔格山;四面群山环抱。盆地中环是长期以来山岭风化剥蚀,由流水搬运下来的戈壁砾石带。盆地的第三环带是绿洲平原带。这里大部分属于山倾斜平原,堆积着大面积细土质冲积物,因火焰山横卧在盆地中央,使潜水位抬高,在山体的南北缘形成一个溢出带,造就了南、北两部分绿洲,成为吐鲁番盆地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基础。盆底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约155米,是中国最低的黄淮平原,也是世界第二低地。
在吐鲁番盆地内部,东西走向的火焰山、盐山一起将吐鲁番盆地分割成南北两个盆地,故吐鲁番盆地是由三山(博格达山、火焰山和觉洛塔格山)夹有南北两个盆地构成。其中,火焰山北盆地为北部天山水系的冲积平原,海拔为300—1500米之间,从北向南地势较平缓,坡度一般不超过2%。南盆地位于火焰山与觉洛塔格山之间,是火焰山水系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平均海拔大部分均为负值,盆地内地势平坦,坡度为1%左右。
水文
吐鲁番盆地西、北部的中高山区,是水资源的主要形成区,平原区降水极少,对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意义不大,是水资源的散发区。吐鲁番盆地水资源也呈一封闭系统,盆地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运动方向都流向盆地中心最低处艾丁湖,形成以艾丁湖为中心的向心式水系。水资源形成主要在盆周山区,盆地出山口水量可视为盆地水资源流入量,经盆地内部地表蒸散及人类利用,余水最后流入艾丁湖。吐鲁番盆地共有大小河流29条,湖泊1处。
河流
吐鲁番盆地河流流量小、流程短、洪枯悬殊,多为季节河,盆地河流水源补给中90%来自山区降水,10%为冰川积雪融水。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洪枯悬殊。一些河流在到达盆地前就已断流,流入盆地的主要河流有阿拉沟、白杨河、大河沿、柯柯亚河、二塘河、煤儿沟、塔儿朗沟、黑沟、坎儿其河灯。由于集水面积小,河流流量普遍较小,除阿拉沟年径流量约1.15亿立方米,白杨河年径流量约1.14亿立方米外,其余皆为年径流小于1亿立方米的小河。
湖泊
吐鲁番盆地主要湖泊为艾丁湖,该湖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南50千米的恰特卡勒乡境内。艾丁湖的湖盆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8千米,面积约152平方千米。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43米,仅次于约旦的死海(—391米),称为世界第二陆上低地,也是中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 艾丁湖是一个内陆咸水湖,已成为盐湖,湖泊矿化度极高,湖底还有丰富的煤和石油。
地下水
吐鲁番盆地地下水缺乏,地下水资源量约2.39亿立方米,只占水资源总量的20%。地下水埋深最小为4米,最深为90米左右。根据水井水位来看,托克逊县的地下水水位在1996年以后埋深升高,而吐鲁番市和鄯善县埋深逐步降低,因1996年以后流入托克逊县的白杨河、阿拉沟,几乎每年来较大的洪水,洪水形成径流,补给地下水,引起地下水埋深的升高。吐鲁番市1986年至2017年的地下水埋深变化不明显,而鄯善县1996年后埋深出现逐步降低现象,这与河流径流量或地下水开采量有密切关联。
土壤
吐鲁番盆地的土壤主要为沉积型土壤,主要类型包括石膏棕漠土、棕漠土、绿洲黄土、草甸土、绿洲潮土、盐土以及砂土等。成土母质为洪积物、残积坡积物、冲积物、湖积物及风积物等。在环艾丁湖地区,盐渍化、荒漠化现象非常普遍。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吐鲁番盆地的植被种类较少,在农田植被生态系统区,除人工植被外,其他天然植被种类也比较少,生长范围仅局限于田间地头或水渠旁。在荒漠植被生态区天然植被生长稀少,没有乔木一类的大型植被,仅有小乔木—灌木类的梭梭、多枝柽柳、盐穗木,且生长稀疏,植被总盖度小于70%,地表植被覆盖率小于40%。在南部环艾丁湖荒漠植被生态区,从北往南,植被种类从生长梭梭、柳、盐穗木、花花柴、刺山柑、翼果霸王等的生物群落变为骆驼刺、芦苇,再变为盐穗木、柽柳,直至植被消失。
动物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吐鲁番盆地演化出了一些特有动物种类,例如吐鲁番花条蛇(Psammophis turpanensis)、吐鲁番沙虎(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吐鲁番麻蜥(Eremias roborowskii)和大墩细趾虎(Tenuidactylus dadunensis)等。吐鲁番花条蛇是新疆唯一的特有蛇类,也是花条蛇科花条蛇属中唯一由中国学者命名的物种。盆地东南缘的库鲁克塔格山区由于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着大片的草滩和众多泉水地,有珍稀濒危动物野骆驼生活。
自然保护地
吐鲁番市艾丁湖国家沙漠公园面积780公顷,公园中荒漠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近100种。艾丁湖湖区气候极端干旱,湖区景观极度荒凉,地表盐壳发育独特,构成了一幅未开垦的壮观原始画面。艾丁湖主要有盐穗木、花花柴、骆驼刺、黑刺、梭梭等植物,丰富的水系形成了中国最大的芦苇荡湿地保护区。在丰水季节,白鹭、黑鹳、大天鹅、红隼等珍稀候鸟和成群结队的大雁、野鸭等栖息于此。 艾丁湖拥有诸多“中国之最”的头衔:如“中国矿化度变化最大的湖泊”“中国最低的平原”“中国最低的盆地”“中国最低处的植物”“中国最低处的动物”“中国最低处的鸟类天堂”“中国最低处的烽燧”等。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约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吐鲁番盆地已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在远古时期,吐鲁番盆地冬季较温暖的气温为人类提供了庇护,那时的盆地较现在要温暖湿润许多,有体形较大的食草类野生动物生活,远古时期的人类使用打制的石叶狩猎动物,抵御食肉目。交河故城沟西台地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证明,交河故城所在地在距今约1.5万—2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就有古人类活动居住。到了距今1万年前,这里进入了细石器文化时代。吐鲁番县交河、阿斯塔纳、艾丁湖、托克逊县英亚依拉克、鄯善县吐峪沟、苏巴什、斯瑞克普、和什场子、奇克曼等处都曾发现相关细石器遗存。距今4000—5000年前,因地球进入小冰期,吐鲁番盆地气候变得干冷,动物大量消亡,远古人类遭受了灭顶之灾,也可能是拥有操控青铜冶炼技术的游牧文明进入到盆地,消融了使用细石器的史前文明。交河故城台地出土了距今3000—4000年的彩陶文化遗存,其形制和风格受中原彩陶文化影响较大。洋海墓地是吐鲁番地区青铜时代的一处重要遗存,墓地发现一批保存完好的木乃伊和随葬品。这里的居民有白种人和黄种人,以游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崇信萨满,掌握青铜冶炼技术。此外,墓地中还发现彩陶、木雕、泥塑等原始艺术品。
铁器时代至清代
公元前7世纪前后,吐鲁番盆地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化,阶级对立,早期国家应运而生。春秋末期,交河出现姑师(车师)国。公元前3世纪,奠基在吐鲁番盆地的车师王国已见于史籍。这段时期的主要遗址有苏贝希遗址、洋海后期墓地、胜金店墓地、交河沟西车师王陵。在这一阶段发现有来自黄河流域及甘肃省地区的彩陶、丝绣与漆器,以及来自中亚西部的形戈、车师人载尖顶帽,反映了车师王国与周边文化之间交流的情况。
公元前2世纪后期,回应汉匈斗争的形势,黄河流域汉族逐渐进入西域大地。吐鲁番盆地逐渐成为汉民族西渐的一处中心。汉朝在木头沟畔设高昌壁,车师(交河)成为汉匈争夺焦点。直到公元前62年(也有说前48年),汉设戊己校尉,屯田车师,这场争夺才尘埃落定。
公元327年,前凉张骏设置高昌国郡,治所高昌壁亦随之易名为高昌城,自此至公元442年为高昌郡时代。高昌地区汉族人口日增,吐鲁番市成为了新疆东部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中心,发展迅捷。公元442年,沮渠姓在此建高昌国,后政权多变,直至640年氏高昌国被唐攻破,高昌国时代结束。唐灭高昌之战后,置西州,下辖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5县,据《元和郡县图志》载:西州境“东西八百九十五里,南北四百八十六里。”唐咸通七年(866年),回鹘大酋仆固俊建立高昌回鹘。王延德《使高昌记》云:高昌国回鹘王国,“其地南距金玉国,西南距阿拉伯帝国、波斯,西距西天”。吐鲁番绿洲逐渐成为西迁回鹘的政治中心,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回鹘逐渐成为新疆地区主体民族,吐鲁番市成其政治、经济中心。西州回鹘时期发生了由信仰摩尼教到信仰佛教的变化,重要遗址有高昌城西南大寺、北庭西大寺、雅尔湖故城中的佛寺、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吐峪沟摩尼寺等。西州回鹘时期的文字、印刷、历法、医药学都相当发达,流行多种语言文字,包括文言文、回鹘文、蒙古文、察合台汗国文、粟特文、突厥文等,并有雕版和回鹘木刻活字。
元代以后,高昌故城废弃。明代,吐鲁番盆地属东察合台汗国。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曾设辟展办事大臣、吐鲁番领队大臣、吐鲁番厅,管辖区域包括吐鲁番盆地,并兼管罗布淖尔事务。
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国2年(1913年),吐鲁番市厅改高昌区,其范围含今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全境,属焉耆道;鄯善县属迪化道,民国9年(1920年)改属焉耆道,民国22年(1933年)属迪化行政公署。至民国27年(1938年),3县均属迪化行政公署。新中国成立后,3县先后属迪化专署、乌鲁木齐市专署、自治区直辖县。1969年吐鲁番、托克逊划归乌鲁木齐市,鄯善县划入哈密市。1975年,吐鲁番地区成立,下辖吐鲁番县、鄯善县、托克逊县3县。2015年撤销吐鲁番市,设立地级吐鲁番市。
人口
人口概况
截至2022年末吐鲁番全市常住人口69.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21万人。城镇化率为49.46%。全年出生人口0.44万人,出生率6.32%;死亡人口0.42万人,死亡率为6.04%。截至2018年,吐鲁番市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其中吐鲁番维吾尔族人口为487488人,汉族人口有10667人,回族人口有37334人,哈萨克族人为314人。
语言
吐鲁番盆地的特色语言为“吐鲁番土语”,是以吐鲁番市维吾尔族人的语言为中心的语言体系。土语大概包括三种类型:以鲁克泌为中心包括吐鲁番市的东部、西部为中心的吐鲁番土语区和以托克逊县土语区。这三种土语的关系与其他维吾尔语方言的关系大同小异,主要区别在发音和词汇方面。最明显的表现为“r”的减音,如:吐鲁番:koj,鲁克沁:ko。
宗教
吐鲁番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也是一个多宗教地区。历史上在这里流行的宗教有萨满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其中萨满教、教、摩尼教、景教等已经消失,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一直流传至今。
佛教约在公元前1世纪传入高昌国地区。隋唐时期,佛教在高昌出现了日渐昌盛的景象。公元九世纪,回鹘西迁到高昌,在当地原有居民的影响下,也逐渐接受了佛教,并对佛教采取扶植的态度,从而促使佛教在王国内有了新的发展。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崛起,并迅速占领了新疆的全部地区,因蒙古帝国对原有居民的宗教信仰采取宽容态度,因而吐鲁番市的居民仍信奉佛教。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秃黑鲁帖木儿为察合台汗,开始强制推行伊斯兰教。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其子黑的火儿者为别失八里的察合台汗,他在位期间对高昌国地区进行了“圣战”,强迫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战争不仅使大批佛教僧侣被杀,吐鲁番地区悠久灿烂的佛教文化被破坏尽。到15世纪末全地区被伊斯兰化,传播于吐鲁番地区的伊斯兰教主要是逊尼派和苏菲派。至16世纪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并延续至今,佛教、道教仍然存在。约自18世纪始,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相继传入新疆。2022年,吐鲁番市稳步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深入做好解经讲经工作,办好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吐鲁番分院,积极引导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民族文化
吐鲁番盆地是维吾尔文化的两大中心之一,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九世纪进入西域后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在音乐舞蹈方面,吐鲁番盆地自古就是歌舞之乡,《高昌乐》是唐朝的“十部乐”之一,著名的高昌乐舞曾风靡长安。盆地内窑房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吐鲁番市传统建筑的典范,是集吐鲁番地区环境、气候、多元文化为一体的传统建筑艺术,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截至2023年,吐鲁番盆地地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分别是维吾尔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维吾尔族花毡技艺、维吾尔族印花布织染技艺、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和维吾尔族枝条编织。其中,吐鲁番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艺术的一部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于2008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肇始于民间文化,发展于各绿洲城邦国宫廷及都府官邸,吐鲁番市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传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鲁克沁镇及周边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吐鲁番木卡姆有“拉克木卡姆”“且比亚特木卡姆”等11部,完整演奏一次约需10个小时。每套木卡姆由“木凯迪满”“且克特”“巴西且克特”“亚郎且克特”“朱拉”“赛乃姆”“尾声”等八部分组成。除有伴奏以外,还有用鼓吹乐表演的形式。吐鲁番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艺术的一部分,2008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吐鲁番市维吾尔族土陶器可分为素陶、素釉陶和彩釉陶三种。制作工序有备土、和泥、闷泥、揉泥、造型、上釉、烧制、加工等,成品的造型、风格别具特色。这些土陶器及其技艺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流的物证,不少作品明显带有佛教文化的印迹,同时又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深入研究维吾尔族制陶技艺,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
维吾尔族的印染技艺以花布彩印为主,有刻版印染、扎染和木模戳印等种类,其中流传最广、使用最多、历史最久的是木模戳印技艺。人们长期使用彩印花布作为棉袍衬里、腰巾、罩单、窗帘、门帘、尘垫套、壁挂、礼拜单、墙围布和炕围布。木模戳印技艺是用雕刻了图案的木模蘸上各种天然植物、矿物染料,戳印到手工纺织的土白布上,使多种不同的木模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彩印花布。
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粘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经剥削、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工序后可制成桑皮纸。成纸分高、中、低三个档次,用途广泛。清代新疆的书册典籍主要用桑皮纸印刷,民国时还出现过用桑皮纸印制的钞票。中档纸一般用于茶叶、草药等的包装,粗直的桑皮纸则往往用来糊天窗或作为制衣靴的辅料。
交通运输
吐鲁番盆地虽然闭塞,但有沟谷、阙口通达四方,自古便是连接天山南北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两大盆地和昆仑山脉、阿尔泰山两大山系的重要通道。古代吐鲁番与吉木萨尔县(唐北庭都护府)之间的天山深处,有六条鲜为人知的汉唐古道,自西向东依次是:车师古道(车师古道)、乌骨道、萨捍道、移摩道、花谷道、突波道。它们被通称为“新疆天山系列古道”或“东天山吐鲁番古道”,曾在“丝绸之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不可漠视的贡献。此外,从盆地向西,入白水涧道可至乌鲁木齐市,入阿拉沟通达伊犁河谷,向东可至伊利诺伊州,也可东南入库鲁克塔格山,东走通敦煌市,南走入楼兰。吐鲁番盆地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城堡、烽燧戍堡遗址,是古代交通路线的主要坐标点,证明了这一地区古代交通的繁荣。
当代,吐鲁番盆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重要交通枢纽。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在这里交汇,与吐鲁番交河机场、G30线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截至2016年,连霍高速(G30)穿过吐鲁番盆地,另外还有202、301等省道途经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盆地内主要铁路为兰新铁路,设有五个火车站,分别是吐鲁番站、鄯善站、鄯善北站、吐哈站和吐鲁番北站。其中吐鲁番北站位于吐鲁番机场的南部,离吐鲁番市大约5.5千米,该站的总建筑面积为9999.6平方米,属于中型客运站。吐鲁番盆地内的机场为吐鲁番交河机场,位于吐鲁番市北,是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的主备降机场,该机场拥有吐鲁番至长沙市、西安市、郑州市、兰州市、喀什、库尔勒、阿拉尔和无锡等航线。
经济发展
瓜果之乡
吐鲁番盆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具有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为农业、园艺业、有机瓜果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使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千百年来当地果农不断引进各地葡萄品种选育培优,形成550多个品种,是中原地区重要的葡萄品种基因库。吐鲁番盆地西缘日照充足、温度较高,有“新疆第一春”之称,当地村民种植杏花,举办杏花节吸引游客。
热经济
此外,吐鲁番盆地还发展“热经济”。6月到9月时,吐鲁番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试验场可在极热极干旱情况下对车辆进行可靠性和耐久性的检测,是中国唯一的第三方高温干热汽车试验场。位于高昌区的光热装配式能源岛示范工程项目由太阳能光热集热系统、光伏系统等组成,不依赖电网就能实现独立供冷、供热、储能与供能,具有百分之百绿色能源利用、百分之百零碳排放、百分之百离网运行的特点,项目研发的集装箱式可移动无源储冷冷柜可设在田间地头,为吐鲁番的特色农产品提供充足冷能。
油田开采
吐鲁番盆地资源丰富,和哈密盆地统称为“吐哈盆地”,是重要的开采区域。吐哈盆地的油气勘探从1954年开始,当时只发现了胜金口、七克台两个小油田。1980年代,随着中国东部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急需开辟新的勘探开发接替区,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呼之欲出,原石油工业部决定三上吐哈。1989年1月5日,位于台北凹陷的台参1井在侏罗系地层获得了工业油流,被誉为当年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枝报春花”。1991年,吐哈盆地被列为中国加强西部石油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2月25日,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正式成立,拉开了吐哈盆地大规模勘探开发的序幕,先后发现了鄯善县、丘陵、温米、丘东等6个油气田,原油产量由1990年的2.9万吨,快速上升到1997年的300万吨。“十四五”以来,土哈油田先后落实2个亿吨级、1个千亿方级油气富集区带。2020年,吐鲁番市煤炭产量1578.8万吨,原油产量157万吨,天然气产量3.16亿立方米。
绿色能源
吐鲁番市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打造绿色能源百亿产业,加速实施“光热+光伏+制氢”等新能源利用项目,努力在“十四五”末打造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2023年至2024年,吐鲁番市组织国家电投等央企布局400万千瓦“光伏+光热”项目,同时向国家继续申报了400万千瓦新能源大基地建设项目。为满足已开建的4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并网需求,电力部门积极配合制定新能源接入方案,计划投资1.28亿元,在750千伏吐鲁番市变电站、鄯善变电站实施220千伏间隔扩建和保护新增工程,新建67.7千米220千伏线路。截至2023年8月,吐鲁番电网新能源装机达到333.48万千瓦,2023年1-7月新能源累计发电量40.3亿千瓦时,占新疆新能源发电总量的7.9%,利用率达97.93%。
经济数据
截至2022年末,吐鲁番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26.56亿元,比去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6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78.04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173.85亿元,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比值为14.2:52.8:33.0。
科考活动
2019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启动,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地环所科考分队在艾丁湖沉积中心和周边露头剖面进行科学考察,寻找揭示该区气候环境变化和西风变迁的证据。
2021年,中国第三次新疆科考于正式启动,执行期为5年,2023年,科考人员在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进行微生物资源调查,通过提取湖中的底泥,分析其中的微生物成分,希望挖掘一些抗逆的微生物资源,已发现诸多微生物新物种。还在盆地中采集处理水样,计算评估地下水资源。
环境问题与保护
水资源问题及治理
吐鲁番盆地主要环境问题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限于经济情况和技术条件,盆地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饮水,主要依靠泉水和坎儿井水。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满足工农生产需水,水利工作主要是掏泉、新挖和延伸坎儿井来增加可供水量。1957年以后,水利建设转入以开发利用地表水为主,到1967年,在天山深处的各条河上先后修建了12座永久性渠首、干支渠,引水量和灌溉面积均增加到2.6亿立方米。90年代以后,又建成了中小型水库10座,渠道防渗率约达70%,在灌区水量增加的情况下,而依靠地表水补给的艾丁湖水量大大减少,湖面萎缩,湖滨湿地大为减少,植被枯萎、死亡,致使盆地生态环境恶化。2010年时,吐鲁番盆地地下水开采利用量远超过地下水的可开采量,从而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泉水和坎儿井水量锐减。
2015年底,中国启动实施大河沿引水工程,将发源于博格达山的大河沿河引入下游,为的是彻底解决吐鲁番市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截至2023年,吐鲁番市制定并印发《2023年度吐鲁番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要点》和《吐鲁番市2023年度地下水压采计划》,明确全市及各区县用水总量、地下水用水量、用水效率、退减灌溉面积等考核指标及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地下水双控管理,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增效 坚决遏制地下水位下降的实施意见》,强化地下水取水总量和地下水位双控管理。吐鲁番市规定全市农业灌溉机电井总数只减不增,按照“减二更一”比例削减更新井,严控机电井数量。实现31个地表水一级取水口自动化监测设施和7106眼机电井“井电双控”安装全覆盖,所有取水口水量监测数据均已接入自治区水利信息化平台。各级各部门深化全社会节水行动,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活动,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促进水资源高效集约节约利用。
土壤退化问题及治理
吐鲁番盆地受盐碱危害的耕地面积1.98万万平方千米,占耕地总面积的46.3%。危害过程包括二方面,一是直接危害,因土壤盐分含量过大而影响大田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因大风危害严重,在大风期间,常把盐土刮进残余盐土中的夹荒地内,致使作物直接受害而大片死亡,甚至颗粒无收。盆地的土壤肥力偏低,从总体质量而言,属中下等水平。
据《吐鲁番市五河流域规划》和《鄯善县三河流域规划》,两市县土地沙化面积为61.78平方千米。吐鲁番市沙化区星条带状分布在恰特喀勒乡南部、二堡乡东部及二堡乡、三堡乡北部的绿洲边缘地带;鄯善县沙化区主要分布在绿洲边缘,即鲁克沁东部、东坎乡东部与中部边缘、及达浪坎乡西南部边缘。
“十三五”期间,吐鲁番市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50.5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9.5万亩,封育21.5万亩,退耕还林面积9.31万亩,草方格0.2万亩)。高昌区结合三北五期造林,积极开展沙化土地治理工作,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鄯善县紧抓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项目;托克逊县结合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有效推进沙化土地治理工作,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
植被问题及治理
吐鲁番市天然草场占总土地面积的11.36%,大部分处于荒漠戈壁,属常年干早。严重的干旱往往是造成本区草场退化的主要背景因素。而过度放牧加于干旱背景之上,则大大加速了草场的退化趋势。该盆地因其严酷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天然植被资源非常有限,平原区无天然乔木林,仅有天然灌木林及大量盐化草植被。因居民生活用能匮乏,故采挖灌林现象严重,其结果是流沙进绿洲,农田变沙地。平原草甸草场既是平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之一,又是开垦农田的对象,故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对草场植被的破坏亦相当严重。
“十三五”以来,吐鲁番市完成营造林50.31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19.5万亩,封育21.5万亩,累计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9.31万亩,累计完成育苗面积9244亩,生产苗木7682万株,有效保护了全市葡萄、西甜瓜、红枣等重要农林作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生态保障。2016—2020年,共实施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营造林面积9.31万亩,总投资14265万元。2020年,吐鲁番市森林资源总面积为357.1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4%。
吐鲁番市于2016年开始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草原生态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天然草地植被盖度明显提高。大力推进退耕还草工程建设,完成3.2万亩退耕地优质饲草料作物种植任务。通过采取禁牧、灌溉改良、鼠害治理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全世界最大的纯属骆驼刺草场得到有效保护,骆驼刺草原退化、沙化有效遏制。
气候灾害及防灾
吐鲁番盆地的气候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水、干热风和大风。干旱表现在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二方面,由于每年3~6月间是各河流的枯水期,此时又恰值农作物播种、生长、灌期,需水量很大,供需不协调,致使土壤旱情不能缓解,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困难。吐鲁番盆地虽然降水较少,但突发性暴雨仍时有发生。干热风是指每年5月中下旬之后,常出现35摄氏度以上、相对湿度20%、风速大于5米每秒的干热风,该时期正好是小麦灌浆至乳熟阶段,从而使小麦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主要危害火焰山以南地区,尤以托克逊县绿洲为甚。盆地年均大风日数90~120天,大风常刮起沙砾引起沙子移动,刮走田地表土、摧毁庄稼、堵塞渠道,危害很大。
截至2017年,吐鲁番市政府印发《全面推进吐鲁番市气象现代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能力建设。建立了吐鲁番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依托气象部门现有资源建立规范、统一、多部门接入的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基本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多渠道开展公众气象服务,遇重大灾害性天气提前两天在政府网站发布通知公告。全市30个乡镇、场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组建了气象信息员和协理员队伍,负责当地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并利用乡镇现有村村通设备(大喇叭)进行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市政府印发了《吐鲁番市防风防火十二条禁令》《吐鲁番市大风与沙尘暴灾害防御办法》,建立健全大风灾害防御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大风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风景名胜
吐鲁番盆地风景名胜众多,有1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葡萄沟景区,9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还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分别是归属于“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以及归属于“长城”的吐鲁番烽燧。
葡萄沟景区
葡萄沟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葡萄沟全长7千米、最宽处约2千米,是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南坡前出带中的一个褶皱,景区内源于天山的布依鲁克河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葡萄沟景区由北往南依次排列葡萄沟游乐园、王洛宾音乐艺术馆、达瓦孜民俗风情园、阿瓦提游乐园、绿洲葡萄园五个游览区。在整个葡萄沟,还有一百余个维吾尔族农家乐家访点点缀其间。
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
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库姆塔格沙漠是世界上少有的与城市零距离接触的沙漠,其主要组成元素不是沙丘,而是沙山。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内有沙漠观光车、沙漠冲浪车、沙地摩托车、卡丁车、滑沙、沙湖泛舟等游乐体验项目;是沙漠越野车探险、徒步、越野、沙漠排球、沙漠足球等项目的理想场所;是观光、科研、考察、探险、摄影、沙地运动、沙疗保健、艺术欣赏与创作、沙漠文化深度体验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坎儿井游乐园
坎儿井游乐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被称为老坎儿井景区,距吐鲁番交河机场5千米,吐鲁番高铁北站3千米。景区内流过的米依木·巴依坎儿井、英坎儿井、珀斯泰克坎儿井等三条坎儿井,基本展现了全疆1838条坎儿井的共性特征。景区具有田园式休闲大庭园、葡萄走廊、平展草坪、坎儿井研究中心展览厅、民族风味餐厅、客房等。
坎儿井民俗园
坎儿井民俗园是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被称为新坎儿井景区。民俗园包括坎儿井、坎儿井博物馆、民俗街、民居宾馆、葡萄园等,它将具有悠久历史的坎儿井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庭院式民居宾馆融为一体,既能让人们参观有400多年历史的坎儿井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又能了解维吾尔族民俗情况,是集参观、观赏、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高昌区老城东路,馆藏文物20000多件,是新疆仅次于自治区博物馆的第二大博物馆,馆内有五个展厅,分别为丝路明珠吐鲁番通史陈列厅、考古人类学标本及随葬遗物陈列厅(干尸陈列厅)、吐鲁番美丽巨犀化石陈列厅、出土文书陈列厅和出土钱币陈列厅。2023年7月起,“沉睡千年”—吐鲁番出土干尸及其随葬遗物展在干尸陈列厅展出,展览分为“权杖和战斧—揭开洋海萨满巫师的神秘面纱、火焰山腹地的苏贝希人、被山洪淹埋的墓地—胜金店人的发现、主导高昌社会变迁的人—高昌郡至唐西州时期、被火焰山‘烤干’的人体—清代干尸”五个部分。
火焰山景区
火焰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最高气温高达50摄氏度以上,地表最高温度在80摄氏度以上,沙窝中能烤熟鸡蛋。火焰山的主要景点包括西游文化长廊、地理文化厅、炼丹炉、温度计等,大部分在地下。其中温度计被设计成金棒的模样,高12米,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最大的温度计,能够实时显示火焰山的气温,并在上面标出了历史最高温度。明代学者陈诚是第一个提出“火焰山”的人,他写下了诗歌《火焰山》:"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此诗写于《西游记》成书前100多年,是史料中首次出现“火焰山”这一名称。
大交河景区
大交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拥有2300年历史的交河故城是目前世界上保留最古老、面积最大的生土建筑城市遗址,也是现在唯一能看到的汉代城市遗址。整个城市位于形状如一艘军舰的高大台地之上,长1600余米,最宽处约300余米,四周崖岸壁立,被两条近百米宽的河谷环绕,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公元前二世纪,这里是车师人的都城,此后被汉朝、唐朝、高昌回鹘王朝占据,约公元十四世纪被废弃。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高昌故城是新疆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市遗址,自晋代一直到元代它都是整个吐鲁番盆地的中心,也是麹氏高昌、回鹘高昌的首都,俄国人雷格尔称之为“如同罗马城一样的废墟”,佛教、景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汇聚、碰撞,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曲文泰和唐僧的故事从这里传颂。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玄奘雕像、历史人物雕像(游客服务中心)、南门石碑、东南小佛寺遗址、西南大佛寺遗址、可汗堡遗址等。
吐鲁番烽燧
吐鲁番烽燧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组成部分。吐鲁番盆地共有军事交通类遗址62处,占吐鲁番文物遗址的近32% ,其中烽燧遗址42处,驿站9处,戍堡7处,军屯4处,年代主要集中在唐朝至清代。吐鲁番烽燧包括鄯善县连木沁镇大墩烽燧、色格孜库勒烽燧、托克逊县阿拉沟烽燧、恰特喀勒烽燧等。
相关文化
吐鲁番学
吐鲁番学是以吐鲁番周边的古墓葬、古城址、石窟寺及这些遗迹所发掘的出土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与敦煌学并称为姊妹学科。吐鲁番学的故乡在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探险家对吐鲁番的关注甚至肆意掠夺,对吐鲁番地区的文物造成很大破坏。同时期,世界各国的汉学家纷纷对相关出土文物和文书开展研究,促进了吐鲁番学的成长和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黄文弼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奠定了中国吐鲁番考古学的基础。1959—1975年,为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发掘墓葬456座。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间,柏孜克里克部分洞窟清理出一千余片古代文书。1983年,由季羡林等牵头成立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吐鲁番学的名称得以确定。21世纪以来,通过对洋海古墓、交河故城沟西墓地、木纳尔墓地、巴达木墓地、吐峪沟石窟等遗迹的考古发掘,获得一批重要文物、文书,对认识吐鲁番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截至2023年2月,已召开了五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期刊《吐鲁番学研究》公开发行26期。
坎儿井文化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利用地面坡度无动力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特地下水利工程,一般由暗渠、竖井、明渠和蓄水池(涝坝)组成。世界范围内,坎儿井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国家和地区,如伊朗、巴基斯坦、中国的西北等地,非洲北部、欧洲和美洲也有少量的坎儿井。在中原地区,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市和哈密市,新疆坎儿井总长度曾达5000多千米,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又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生命线”。千百年来,各族群众借助坎儿井把天山雪水源源不断送到吐鲁番盆地,浇灌出一片片绿洲,种下甘甜的瓜果。坎儿井对于吐鲁番百姓而言不仅是水源,也是社会财富的象征。
坎儿井作为世界水利灌溉史上的工程奇迹,最多时全疆共有坎儿井2000多条,总长5000千米以上,其中大多数都集中在吐鲁番盆地地区。然而,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机电井大量使用等原因,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出水量逐年减少,数量不断萎缩。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吐鲁番市有坎儿井1108条,其中有水的坎儿井为169条、可恢复的坎儿井21条、无水坎儿井918条,许多坎儿井面临着无水可用、干涸废弃的境地。
为保护坎儿井,200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完成了对全疆坎儿井的系统普查,首次为每条坎儿井建立了翔实的“档案”;2005年,《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规划报告》批复实施,9年内投资2.5亿元拯救坎儿井;2006年,坎儿井入选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名单,后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2006年12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坎儿井保护条例》施行。2009年,吐鲁番市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程启动。2023年8月29日,吐鲁番坎儿井保护利用规划及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咨询研讨会召开,多名专家学者聚焦坎儿井保护利用和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话题建言献策。截至2023年9月,吐鲁番以坎儿井为主题的景区有4家,分别是坎儿井游乐园、坎儿井民俗园、交河驿·坎儿井源、坎儿井传承区。这些景区展示了坎儿井的结构、分布、功能及历史演变等,是国内外游客来吐鲁番市的热门观光地。
参考资料
地势地貌.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9-25
世界第二陆上低地:艾丁湖.新疆频道_央广网.2023-09-27
气候特征.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9-25
新疆5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止2022年1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2023-09-25
新疆4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至2022年1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2023-09-25
维语翻译器.维语翻译器.2023-10-14
纪要 | 沧海桑田吐鲁番 |《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课程.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4
52.2°C 新疆吐鲁番高温破历史同期极值.百家号.2023-10-14
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县首次发现大型野骆驼种群.中国政府网.2023-10-14
吐鲁番花条蛇发现之旅.网易.2023-10-14
吐鲁番这两处国家级沙漠公园你去过没?.吐鲁番网.2023-09-27
吐鲁番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10-10
3-7 各地、州、市、县(市)分民族人口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23-05-27
《重走天山路》:在天山古道中寻访丝路遗韵.网易.2023-10-14
吐鲁番市基本情况简介(2022).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9-25
「沿着河湖看新疆」“热资源”带火“热经济”.百家号.2023-09-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托克逊县人民政府.2023-09-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9-27
千姿百态的鱼,从远古“游”入逸夫博物馆.腾讯网.2023-10-14
科考发现:新疆地质历史上曾河湖密布、温暖潮湿.央视网.2023-10-14
30余米长“鄯善新疆巨龙”有望明年与观众见面(高清组图).手机环球网.2023-10-14
民族小科普|火焰山的由来跟孙悟空有什么关系?.民族文化宫微信公众平台.2023-09-16
水资源.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9-27
【高昌区网红打卡点】中国陆地最低处——艾丁湖.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7
回望吐鲁番历史.吐鲁番网.2023-09-27
国务院批复同意吐鲁番撤地设市.手机环球网.2023-09-27
乌记者讲述真实新疆教培中心:“国际社会不应被西方误导”.人民号.2023-10-21
政府工作报告(20230228).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10-21
维吾尔文化两大中心之一吐鲁番.新浪网.2023-09-27
吐鲁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录.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10-14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21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吐鲁番木卡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10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14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10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10
【喜迎二十大】立体式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5-26
吐鲁番铁路客流逐步回暖.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5-26
【最美铁路小站】吐鲁番北站.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23-05-26
无锡-吐鲁番航线首航迎来160名游客.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5-26
高昌区冬季旅游主推9项活动6条线路.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5-26
“甜蜜”产业越做越强 “火州”热经济蓬勃发展.百家号.2023-09-27
在世界海拔的最低地建设石油精神的高地 ——吐哈油田公司履行三大责任工作纪实.中国网.2023-10-21
厉害!一年“双扭亏”,生产经营创8年来最好水平.中国石油报.2023-10-21
推动电网工程建设 服务吐鲁番绿色能源百亿产业发展.网易.2023-10-21
第二次青藏科考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科考分队日记.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23-10-14
第三次新疆科考进入野外调查关键期,高科技助力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腾讯网.2023-10-14
科学考察,行险远探前沿.百家号.2023-10-14
吐鲁番市多举措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9-25
【专项规划】关于印发吐鲁番市“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的通知.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10-14
瓜果之乡防灾减灾气象先行.中国气象局.2023-10-14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国家文物局.2023-10-13
吐鲁番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你知道吗?.吐鲁番网.2023-10-13
楼兰酒业.楼兰酒业.2023-10-13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吐鲁番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吐鲁番市人民政府.2023-09-25
《德藏新疆壁画》系列赏析——高昌故城.吐鲁番网.2023-10-13
吐鲁番最有名的景点——葡萄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9-25
库木塔格沙漠旅游攻略.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高昌区网红打卡点】坎儿井乐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高昌区网红打卡点】坎儿井民俗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高昌区网红打卡点】丝路明珠的历史见证者——吐鲁番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高昌区网红打卡点】中国热极——火焰山.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高昌区网红打卡点系列报道】交河故城.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高昌区网红打卡点】高昌故城.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长城.国家文物局.2023-10-13
吐鲁番:中华文化的多元历史场域.光明网.2023-09-27
吐鲁番学:丝路研究的高地.百家号.2023-10-14
千年坎儿井焕发新活力.百家号.2023-09-26
这项水利工程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你了解吗?.澎湃新闻.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