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光
雷晓光,男,北京人,曾任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物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化学中心主任。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22年9月,荣获2022年科学探索奖。
人物简介
雷晓光教授,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2006年获得波士顿大学有机合成和化学生物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生物有机化学博士后研究。
雷晓光教授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特别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以及应用活性小分子探针的化学生物学研究、和创新药物研究中新的药物靶点发现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年来,他主持/承担科技部973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863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多项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在Nature,Cell,Nat.Chem. Biol.,Angew. Chem. Int. Ed.,J.Am. Chem. Soc.,Chem. Sci.和Cell Res.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申请美国和国际专利5项,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奖励。
教育背景
2001-2006年波士顿大学化学系,化学方法学与化学分子库发展中心,有机化学博士,导师:John Porco 教授
1997-2001年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学士学士,导师:王剑波 教授
工作经历
2014年12月至今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2008.6至2014年 天津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教授
2008.6至今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化学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2006 - 2008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斯隆 - 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生物有机与药物化学博士后研究员,合作导师:Samuel Danishefsky教授
研究领域
化学生物学,天然产物合成,药物化学
研究方向
小分子影响了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因此它们可以被认为是生物中心法则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可以是通过自然进化选择的天然产物,也可以是通过有机合成制造的药物分子和化学探针。我们课题组致力于应用新颖的活性小分子和化学手段去系统深入地研究重要生命过程,阐明生物信号传导通路中新的分子作用机制,去验证全新的药物靶点从而帮助解决重大医学难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1、用化学遗传学手段研究与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感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的生物通路分子作用机制和调控方法;
2、运用活性天然产物发现新的生物靶点和阐明新的生物作用机制;
3、开发新一代高效的生物相容反应,并且将其应用在生物分子标记,追踪等化学生物学研究中;
4、寻找和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利用药物化学手段设计并且合成相关小分子进行创新药物的研究。
获得奖励
2022年科学探索奖,2022
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四面体青年科学家奖(Tetrahedro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7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 by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CSJ),2015
中国化学会“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2015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5
罗氏制药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4
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2014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3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3
国际化学生物学协会(ICBS)首届"Young Chemical Biologist Award",2013
Thieme 化学 Journal Award,2013
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2012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201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科研奖,2010
IUPAC Young Chemist Award,2009
NESACS-JC·弗劳尔斯公司/GDCh ExchangeScholarship to Germany,2005
Student Fellowship for the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 on Combinatorial 化学,2005
SugataRay Memorial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nd Teaching at Boston University,2005
宝洁学术卓越奖学金,北京大学,2000
参考资料
首位90后获奖人诞生!2022年“科学探索奖”名单公布.澎湃新闻.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