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祝英台

祝英台

祝英台,是东晋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人物,相传出生于会稽郡上虞区(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祝家庄),现存最早有关其故事的完整记载出现在唐朝张读的《宣室志》中。在《宣室志》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去求学,并与梁山伯结识。当祝英台裹巾束带,扮作男子模样时,就连她的哥嫂也认不出来。

祝英台的原型被认为是一位忠于丈夫、忠于爱情的“义妇”。其形象起源可追溯至晋代干宝所著《搜神记·韩凭妻》以及乐府诗《华山》。《韩凭妻》与《华山畿》中的主人公均是为爱而死、因爱而生的义妇。一般认为祝英台相关传说在东晋时期便已出现,但东晋时期的相关文献今已不传。据明末徐树丕的《识小录》所载,祝英台相关的故事在南北朝萧绎所著的《金楼子》中已有记载,不过相关内容今已散佚。现存最早的有关祝英台的记载为初唐梁载言所作《十道四蕃志》,其中记有祝英台作为一个义妇与梁山伯合葬之事。晚唐张读所著《宣室志》中则对祝英台的故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记载。此时的故事情节大致为: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去求学,与梁山伯同窗三年。随后祝英台先行归家,当梁山伯前去访友时才知祝英台为女子,只是彼时祝英台已被许配给马氏之子。梁山伯怅然若失,不久病死。祝英台嫁往马家之时经过了梁山伯之墓,顿时伤心不已,此时梁山伯之墓突然开裂,祝英台便与梁山伯合葬其中。唐宋时有关祝英台的相关故事已较为完整,且在宋代还出现了祝英台化蝶的相关情节。元明清之时,祝英台的相关故事情节更为丰满,其流传的形式也变得更为广泛,尤其是在戏剧和曲艺方面变得较为繁盛。至现当代,祝英台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丰富,被赋予了反封建的色彩,如程砚秋改编的京剧《英台抗婚》等。而祝英台其人也随着电影、戏剧、小说等传播媒介的拓展变得更加广为人知。

祝英台其人,由最初的贞洁“义妇”形象变为了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角。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她的形象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勇于抗争,追求自由爱情等。祝英台为文学、影视、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众多作品均以她为表达对象,如苏轼的《祝英台近》、张恨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川剧《柳荫记》、影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而诸如“女扮男装”“化蝶”等祝英台具有代表性的经历也成为了后世许多文学创作的范式。与祝英台有关的后世纪念种类多样,数量丰富,如祝英台读书处、英台阁、祝陵等。

形象设定

身份设定

据传说记载,祝英台生活在晋朝时期,她出生在会稽郡上虞区祝家庄(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祝家庄),家境殷实。她的父亲祝公远是员外,一说曾做过县令;母亲滕氏是典型的旧社会女性的代表,甘心为人妻、为人母,恪守封建礼教。对于祝英台的家庭构成,一说祝公远膝下无子,只有祝英台一个女儿,在某些版本中也曾写到祝英台有兄长。

相貌衣着

唐宋时期的文献对于祝英台的外貌刻画较为简略,直到明传奇中,才对祝英台的外貌做了较为细节的描写。明传奇《山伯赛槐阴分别》中将祝英台的外貌描写为:“幽闲贞静,更十指尖尖,玉手春生。耳穿两隙为何因,眉分八字多清正。眸盈秋水,脸视霞生。樱唇榴齿,恍若女形。”这表明,即使在祝英台女扮男装后仍然难掩其娴静清秀的女子特征。在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写她“裹巾束带,扮作男子模样,走到哥嫂面前,哥嫂亦不能辨认。”又展现出祝英台英气十足的一面。张恨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则对祝英台女装时的样貌进行了描述,他写道:祝英台“穿了红罗长夹衫,下面露出黄绫裙,脚踏齐云履,真是像大蝴蝶一样,和柳絮花影,贴住秋千架子飞舞。”“她是长圆的瓜子脸,可以说眉清目秀,通关鼻子,笑不露齿。”因此,祝英台在女装和男装时各有特点,但总的来说她是一个面容姣好,娴静秀丽的大家闺秀形象。

主要经历

女扮男装求学

祝英台生于会稽郡上虞区,自小便见多识广、博闻强记,对于为人修身之道有着较浓厚的兴趣。祝父为祝英台请了一位先生为她讲学,但自祝父告老还乡之后教书先生便没有再教授她了。随后祝英台听闻余杭区文风最盛,因此打算前去求学。但古代讲求男女有别,男子与女子尚且不能同席而食,因此便更不能一同求学了。于是祝英台便束带裹巾扮作男子模样。当她以男子的模样出现在她的兄长和嫂子面前时,其兄嫂竟也无法分辨出来。故而祝英台便以男子的装束踏上了求学之路。

与梁山伯同窗

祝英台害怕自己在外做出有损祝家家风之事,于是便自称祝九舍人。在前往杭州市的途中,她结识了一位名叫梁山伯的书生,与他志趣相投,于是结拜为兄弟,随后才知梁山伯是与自己一同求学的学子。在求学的三年中,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吃同住。梁山伯发现祝英台衣不解带,多次询问都被祝英台以言语遮掩过去。

十八相送

祝英台在与梁山伯相处的八年中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而三年的求学时光已过,祝英台即将回到家乡。在二人分别之际,梁山伯前去送别祝英台,因为书院与祝家相隔十八里,因此这十八里的送别也被称为“十八相送”。在送别途中,祝英台通过一路上所见之景,向梁山伯暗表情意,随后她与梁山伯约定让梁山伯择时前去看望自己。

楼台会

祝英台回到家乡才知道自己已经被许配给了马文才,而等到了自己与梁山伯约定之时梁山伯也迟迟未到。待梁山伯到了祝家庄后,递上名刺,才知祝家庄并没有祝九舍人,只有祝九娘。梁山伯将信将疑的走入中堂,只见祝英台以女子的装束前来相见,此时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晓祝英台的真实身份。当二人谈及婚嫁之事时,祝英台告诉梁山伯自己已经被许配给了马文才,梁山伯大惊,旋即懊悔不已。

化蝶永眠

等到第二年祝英台出嫁之时,行至安乐村路口,忽见狂风四起,天昏地暗,车驾与人均不能行走。忽见梁山伯的身影自天边闪现,这时祝英台才得知自与梁山伯分别之后,梁山伯便一病不起,不久郁郁而终,被葬在安乐村口。祝英台悲痛不已,走出轿外。此时只听一声巨响,梁山伯之墓裂开丈余,祝英台便从缝中跳下,天地顿时恢复了清明之状,连同梁山伯之墓也恢复如初,丝毫不见开裂的痕迹。祝英台残留的衣服碎片化为了凤蝶总科,据传是二人的精魄所化,黑蝶为祝英台,红蝶为梁山伯。

关系设定

梁山伯

字处仁,会稽郡人,是祝英台的恋人。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同窗,共同求学数载,二人同吃同住,志趣相投。他木讷忠厚,不拘小节,一心只读圣贤书,与祝英台同窗三年都未能发现她是女儿身,因未信守承诺而错过良缘,在得知祝英台已许配他人后懊悔不已,郁郁而终。

马文才

祝英台的未婚夫,知府之子,家境富庶。正因为祝英台被许配给马文才,这才错过了与梁山伯的姻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是梁祝二人姻缘的破坏者。最终马文才未能迎娶祝英台,落得了人财两空的下场,故而事实上他也是这桩封建婚姻的受害者。

形象分析

敢于抗争、刚柔并济

在祝英台的性格中,既有“刚”的一面,又有“柔”的一面,刚柔相济,和谐统一。她是中原地区古代人民心目中理想化的女性。她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并对封建家长制进行反抗。争取婚姻自主,追求生活幸福是祝英台性格中“刚强、刚烈”的一面。作为女性,她受着传统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孝顺、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思想的约束,身上也不乏传统女性所具有的忍耐精神。祝英台没有对家里包办的婚姻奋起抗争,这符合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要服从集体,推崇温良恭俭让的处事原则,这便是她身上“柔”的一面。“刚”与“柔”在她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

机智果敢、坚贞不二

祝英台机智、大胆、坚贞,并对封建礼教予以蔑视。祝英台敢于女扮男装前去求学,结识梁山伯后敢于与他结为兄弟,这既体现了她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观念的挑战,同时也表现出了她的果敢、大胆之处。而在与梁山伯交往的过程中,也机敏行事使得自己的身份不至于暴露,足见其聪颖之处。在马家迎娶之日,路遇梁山伯之墓她也敢于破俗吊孝和祭坟,其忠贞不二和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从中便体现出来。

闺阁名媛、娇俏羞怯

祝英台虽女扮男装前去求学,但她还具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身份便是祝员外之女,一位闺阁名媛。因此,在“十八相送”之时,祝英台羞于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而是借助路上所见之景暗表情意。而在“楼台会”时,她与梁山伯表达情感时也并不直露,而是含蓄而内敛,其闺阁女子的羞怯从中便体现了出来。

形象起源与演变

起源

祝英台的形象一般认为发源于东晋时期。而对祝英台的原型人物进行追溯,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韩凭妻》中韩凭之妻以及乐府诗《华山畿》中义妇的形象有关。《韩凭妻》记载了战国时期宋国的故事,被晋代干宝载入《搜神记》中。故事讲述了韩凭之妻与韩凭彼此相爱,但其爱情并不顺利,因此在韩凭之妻死后,其墓地上长出“相思树”,树上有鸳鸯鸟“交颈悲鸣”。《华山畿》中的故事则大致发生在晋代,后被宋人郭茂倩载入《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故事中记有:南徐士子的棺木运至其所爱女子门前时竟无法前行,女子哭祭,棺应声而开,女子进入棺中,两人合葬。因此,韩凭之妻和这位南徐义妇的经历与祝英台的经历有着相似性,她们均为贞洁烈女,为爱而死因爱而生的义妇,故而祝英台的原型可能与此有关,是一位义妇。

发展演变

元代以前

东晋时期与祝英台有关的文献今已不存。根据明清时期徐树丕的《识小录》中的记载:“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金楼子》为南北朝萧绎所作,虽今已散佚,但依据萧绎平时的著作以及文风推断,祝英台相关的传说被载入其中具有一定的可能性,而《会稽异闻》今已不可考。现存最早的相关文献为初唐梁载言所著《十道志》,该书中称祝英台为义妇。而对祝英台的相关经历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则最早见于晚唐张读的《宣室志》中,《宣室志》对祝英台的身世进行了补充,同时对其人生经历也进行了丰富,其中写道祝英台为上虞祝姓之女,对其女扮男装前去游学之事进行了描述,而对于祝英台之死,此中描述为“问知有山伯墓 ,祝登号恸 ,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 。”由此可知,祝英台并非主动跳入坟墓之中,而为后人所埋,且此时还未有化蝶的相关情节。晚唐诗人罗邺在《蝶》中写有:“俗说义妻衣化状,书称傲吏梦彰名。”其在“俗说义妻衣化状”一句下注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文,故而此诗可能是宋代说书人讲唱梁祝故事的底本。同时也可推断在晚唐时期祝英台化蝶的相关经历便已出现。但此时,祝英台仍为一位义妇的形象。

至宋代,张津在《乾道四明图经》中对祝英台所葬地点进行了描述,称:“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 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宋人李茂诚《义忠王庙记》中也记载了祝英台的相关经历,其记载与《宣室志》大致相同,但补充了祝英台出嫁之日为374年暮春,对其神态等细节也做了更为详细的描写,如:“英台遂临冢奠,哀恸,地裂而埋葬焉。”这些描写使得祝英台作为因情殉命的贞烈义妇形象更加鲜明。

元明清时期

元代以后,祝英台的相关故事传播进入了繁盛期,且集中在地方志、小说、戏曲领域。元代剧作家白朴写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的杂剧剧本,朱从龙将其改编为传奇《牡丹记》,王紫涛将其改编为《两蝶诗》。明代也有改编的戏剧作品《同窗记》《还魂记》等。这些作品今已不传或残缺,但足以看出祝英台其人在民间有了较高的知名度。而明代以前的文献受制于篇幅以及体裁的限制,大都只对祝英台的经历进行了描述,对于祝英台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则有所欠缺。但在明传奇《山伯赛槐阴分别》中对祝英台的形态则有着较为细致的刻画,展现了一位娴静清秀的闺阁小姐形象。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列举了几个女扮男装的故事,其中便载有祝英台的相关故事。当祝英台面对哥嫂对自己外出求学的质疑时,只说道:“奴家自有良策”,随后便裹巾束带,扮作男子模样;当梁山伯对自己衣不解带提出疑问时,祝英台也以言语遮掩了过去。因此冯梦龙的记述突出了祝英台的聪颖机敏、足智多谋。而对祝英台之死,冯梦龙描述为:“地下裂开丈余,英台从缝中跳下”,即已由前人所述祝英台被埋变为了祝英台主动跳入坟墓,又将祝英台塑造成了一个坚贞殉情、追求自由的形象。其余文献,如冯梦龙《情史类略》以及清代瞿《通俗编》中祝英台的形象也多延续了前代,没有较大的改动。值得一提的是,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中着重强调了祝英台上虞富家女的地位,与之相对,梁山伯则家境贫寒,因此作者有意强调了男女主人公阶级地位之悬殊。清代的长篇章回结构小说发展较为繁盛,与祝英台相关的小说便有无名氏作的《绘图梁山伯祝英台》《哀情小说祝英台》等,祝英台女扮男装、十八相送、化蝶等核心经历已定型,而其机智聪颖、敢于追求自由的义妇形象也更为深入人心。

民国以来

民国以来,艺术形态变得更为多样化,祝英台的形象通过电影、歌谣、戏曲、小说等形式进行传播,如无声电影《梁祝痛史》、川剧柳荫记》、程砚秋改编的京剧英台抗婚》以及张恨水的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通过这些传播媒介,祝英台的形象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祝英台的形象被赋予了新时代女性的内涵,在原有的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基础上,祝英台还被视为具有冲破封建门第观念、反抗家长包办婚姻、以死与封建制度抗争的精神,成为了一个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强权,为追求自由与幸福而双双殉情的女性主人公形象。二十一世纪以来,祝英台的形象多次出现在影视剧、动漫作品以及舞蹈作品中,如2003年台湾地区的动画片《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2007年由董洁饰演祝英台的电视剧《新梁山伯与祝英台》、2017年由陈梦希饰演祝英台的网络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传》等。

民间信仰

后世纪念

祝陵

祝陵据传为祝英台之墓,为单人墓,位于江苏宜兴祝家庄东南的青龙山上,与梁山伯之墓相隔五六里。由于祝英台在殉情后被皇帝封为“义妇”,因此民间尊称其墓为“陵”,祝英台陵墓简称为“祝陵”,后世便通称为该地村名,沿袭至今。宜兴县志上虽无祝英台墓的记载,但在文人笔记、诗词中却有见到。如明代文学家王稚登在《荆溪疏》中称:三月初四自县城出发,由“西氿五十里至祝陵,祝英台葬地”,他在《祝陵逢史户部俄而别去》中也写道:“愿借史游书急就,临歧一吊祝英台。”

祝英台读书处

江苏宜兴西南25公里有善卷洞,洞三层,分上、中、下、后四部分,面积约5千平方米,长800 米。中洞出口在山前,又称前洞,洞内钟乳石千奇百怪高者达7米,下洞狭长有飞瀑流水,与后洞相连的水洞长 120 米,可乘船。由后洞上岸过桥有碧鲜庵碑刻。《荆溪新志》载:“祝该名九官,与梁在宜兴善权山碧鲜岩,筑读书庵。同窗三年,不知其为女。”庵后为善权寺,后有石刻:祝英台读书庵。《宜兴县志》载:此庵为晋祝英台读书处,庵已不存。以前有块“祝英台读书处”石碑,不远处有祝陵村,因埋葬祝英台而得名。进读书处门是庭院,内有凤蝶总科轩、英台阁。山顶有国山碑,四面环祥瑞和江南地震记录,碑上篆文乃三国孙吴建。

相关活动

梁祝婚俗节

梁祝婚俗节易名为爱情节。第一届中国梁祝婚俗节由县人民政府和宁波市旅游局联合主办,从1999年12月29日开始到2000年元月9日结束。中国梁祝婚俗节主要由婚庆、婚典、游园和系列文化活动等组成。充分体现了全国性、国际性、文化性及群众性,每两年举办一届。

宜兴观蝶节

相传祝英台在梁山伯墓前殉情后,墓地中飞出一对硕大无比的凤蝶总科,人称是梁祝精魂的化身。两只蝴蝶形影相随,其中黑色的为祝英台、黄色的为梁山伯。每年春回大地,宜兴市善卷后洞附近山花怒放,成群结队的蝴蝶上下翻飞,周边地区的村民都来观蝶,并约定成俗,宜兴百姓将祝英台殉情之日农历三月八定为观蝶节。

相关影响

祝英台形象自诞生以来一直经历着发展与变化,由最初的“义妇”形象变为了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人公。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祝英台也被赋予了多样的内涵。最初以祝英台的“义妇”形象歌咏其忠贞不渝,为爱殉情的精神,在后世作家的改编中,祝英台变得足智多谋、机敏聪颖,甚至被赋予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内涵,其人物形象由扁平变得更为丰满。而借助祝英台其人也表达了女性意识的萌芽,促进了近现代新女性的觉醒;展现了人们对社会体制、生命价值、社会伦理道德的思索;通过祝英台殉情而化蝶展现了大众的原始生命意识,对自由的渴望;而祝英台的这出爱情悲剧也表现了独特的东方式的反抗精神。祝英台“女扮男装”“化蝶”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历,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范式,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可见相似的情节,如冯梦龙话本小说《喻世名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均记黄崇嘏女扮男装之事。祝英台形象也为文学、影视、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众多作品均以她为表达对象,如苏轼的《祝英台近》、张恨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川剧《柳荫记》、影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无声电影《梁祝痛史》、程砚秋改编的京剧《英台抗婚》等。由于祝英台本人在民间有着较大的影响,故而与祝英台有关的名胜古迹也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人们的瞻仰,如江苏宜兴的祝英台读书处、英台阁、祝陵等。为了纪念祝英台殉情以及她与梁山伯之间的忠贞爱情,民间还设有观蝶节、梁祝婚俗节等节日用来纪念祝英台以及祈求一段爱情良缘。

相关争议

籍贯争议

祝英台的籍贯一直具有着争议,大致有六种说法,分别为:一说,认为祝英台是宜兴人。据宋人薛季宣《游竹陵善权洞》中记载:“万古英台面,云泉响佩环。练衣归洞府,香雨落人间。蝶舞疑山魄,花开想玉颜。几如禅观适,游触戏澄湾。”后有作者自己注释称这间寺庙曾是祝英台的居所。

二说,祝英台为河间府人,元代刘一清《钱塘遗事》卷九记载:“午后至林镇,属河间府,有梁山伯祝英台墓,夜宿于岸。”此人基于在河间府林镇上有祝英台之墓因此推断祝英台为河间府人。

三说,祝英台为山东嘉祥县人,据清人焦循剧说》卷二记载:“乾隆乙卯,余在山左,学使阮公修《山左金石志》,州县各以碑本来。嘉祥县有祝英台墓碣文,为明人刻石。”

四说,祝英台为江苏扬州人,据清人焦循《剧说》卷二:“乃吾郡城北槐子河旁有高土,俗亦呼为‘祝英台坟’。余入城必经此。”也有人认为此墓为隋炀帝陵,被误认为是祝英台之墓。

五说,祝英台为甘肃清水县人,其理由为在《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闺媛典》中注引《清水县志》,其中记载有五代时期清水县有祝英台之墓。

六说,祝英台为安徽舒城县人,其理由为在蒋瑞藻《 小说考证》卷九中载有:舒城县东门外有祝英台之墓。

相关传说

梁祝三生三世

在湖北地区流传着祝英台殉情之后的转世传说,据传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辈子未成亲,于是二人死后又重新投胎,来到阳世。这一世梁山伯姓魏,叫魏奎元;祝英台姓蓝,叫蓝玉莲。两个人在蓝桥之上私定终身,但为父母阻挡,又无法成亲。于是蓝玉莲脱下一只绣鞋放在桥边,魏奎元摘下帽子挂在桥上,二人投河而死。到第三世,祝英台投胎是玉堂春,梁山伯投胎是王三公子,至这一世,二人终于修得正果,有了幸福美满的结局。

魂化彩石魄为竹

在贵州罗甸的布依族地区流传的版本中,祝英台跳入墓中,魂魄化为了彩石。据传祝英台和梁山伯都住在山里,某日祝英台下山挑水偶遇梁山伯,心生欢喜,随后便称自己的弟弟也将去南京考学。祝英台回家后便改换男装前往南京求学。在二人交往过程中,梁山伯怀疑祝英台为女子,祝英台便提议采摘芭蕉回去做凉席,由于布依族传说女子的体温比男子高,因此祝英台在晚上睡觉时便悄悄将芭蕉叶移开,这样第二天早起时,梁山伯的芭蕉叶便比祝英台的干燥的多,祝英台便借此事证明自己并非女子。祝英台学成返乡时,家中将她许配给了马氏之子,临走前祝英台在梁山伯的枕下放了一封信告知以实情。梁山伯得知后懊悔不已,起身前去追赶,在路途中气急攻心而死。待到马家迎娶之日途径梁山伯之墓,祝英台前去祭拜,忽然之间墓穴裂开,她便跳入墓中。轿夫们慌忙之间拿起锄头前去掘墓,墓中有两块五色彩石,他们把两块彩石丢到河的两岸,两岸长起了两棵蓝竹,竹梢弯过河上,缠在一起。马家人将竹子砍断,村民拿来做成了蒙古四弦琴

相关作品

戏剧作品

参考资料: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梁祝 (1994).豆瓣电影.2024-01-08

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2003).豆瓣电影.2024-01-08

新梁山伯与祝英台 (2007).豆瓣电影.2024-01-08

梁山伯与祝英台新传 (2017).豆瓣电影.2024-01-08

2023第七届阳羡·梁祝爱情文化节在宜兴张渚启动.中国新闻网丨江苏.2024-01-08

梁山伯与祝英台 (1997).豆瓣电影.2024-07-23

梁山伯与祝英台 (1985).豆瓣电影.2024-07-23

剧照故事:最全盘点各版《梁祝》.优酷.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