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宽
桓宽(生卒年不详),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中国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于宣帝时举为郎中,官至庐江太守丞。桓宽博学善文,曾治《公羊春秋》,著有《盐铁论》六十篇。
汉朝自武帝起,大搞统制经济,用桑弘羊之说,设酷(酒官卖)盐铁(盐铁官卖)之法。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昭帝(刘弗陵)征请郡国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询问民间疾苦,众人皆请罢止盐铁、酒榷、均输,唯御史大夫桑弘羊与众辩难。最后由桓宽整理双方论辨之辞,推衍成《盐铁论》一书。。
桓宽学识渊博,偏向儒家,著有《盐铁论》10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重点论难经济政策,是研究西汉中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桓宽在盐铁论中虽有自己的思想倾向,但不失为客观公正,只从事实客观存在出发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态度,被后世称道。
基本介绍
主要作品
《盐铁论》
《盐铁论》是根据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的盐铁之议的文件写成的政论性散文集。它比较生动地记述了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贤良"、"文学"们的辩论,保存了许多西汉中期的经济思想史料和风俗习惯,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在写作上,它通过一定的集中和概括,描写了几个各有特点的人物形象,有些人物语言和描写文字比较生动,感情色彩也比较浓;特别是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并且各篇之间互相联系,这在散文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但整体看来,其写法稍觉刻板。
《盐铁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盐铁问题的结构严整、体制统一的专著。它以对话的形式客观记录了桑弘羊及其僚属与“贤良”、“文学”的互相诘难,不但显示了双方针锋相对的观点,而且在唇枪舌战中展示了双方的阶级立场。
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切中要害。行文气势磅礴,层层铺陈渲染,引喻设譬,句式多排比、对偶,整齐而有变化,在西汉政治论文中独具一格。同时,它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桑弘羊的思想保存了丰富的史料。
该书分十卷六十篇,各立标题,但内容互相连贯。东汉大文学家王充在其名著《论衡·案书》中赞誉其体现了“两刃相刻,利害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的特点。现传世的有郭沫若校订的《盐铁论读本》,今人王利器教授的《盐铁论校注》。
桓宽的警句“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出现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意思是:
孝敬长辈需要的是质朴实在的作为,实实在在的敬意与爱心,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花哨形式。当下,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和关爱,如果只是在礼节方面做得周全,而内心缺乏敬意与爱心,还算不上真正孝敬父母。
参考资料
西汉政治家、文学家、《盐铁论》著者——桓 宽.驻马店市人民政府.2023-12-23
桓宽:洋洋万言留名青史.今日头条.2023-12-23
《盐铁论》DiscoursesonSaltandIron.国际治理创新学院 .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