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坞

西坞

西坞,全称是浙江省宁波奉化区 西坞街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近郊,奉化区 东郊,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属宁绍平原的延伸部分。

地理环境

古时西坞曾为会稽郡县地,东江通明州,如今陆路交通四通八百家,纵横交叉,宽畅平坦,“同三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奉化仅在西坞王家汇设立一口子,奉白公路和西鄞公路形成交通主干网络,西坞距宁波市区仅20公里,离“东方鹿特丹”——宁波北仑港50公里,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15公里,去国家级旅游名胜溪口镇不用50分钟。

行政区划

面积108.39平方公里,至2009年全街道人口4.5万,辖23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1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西坞南路18号。 邮政编码:315505

行政村:

居民区(社区):

经济

奉化区历来投资环境优良,被台湾电机电子公会评为大陆最优投资环境第二位,被香港凤凰卫视评为大陆最优投资环境第三位。

奉化市西坞外向科技园区(又称奉化市台商工业城)自2000年7月19日经奉化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运作一年时间来,已成为奉化市的一方投资热土,以服饰、机械、塑编等为主的西坞工业经济突飞猛进。该园区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首开发面积1平方公里。该园区以台商为主,力求形成奉化市的台商密集区,“台商投资者的美丽新世界”,形成以轻纺为主,上、中、下辅助产业相配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首期按“小规划、中配套”设计要求规划,在水、电、路等配套建设上以及绿化,服务等方面以中等标准建设。园区由园区管理委员会管理,按照市场化要求,实施公司企业化动作,实现园区自我建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和目标。园区在全省范围内首家推出“园中园”服务中心,该中心占地63亩,首期规模可容纳5000人。为解决外资企业管理人员、职工的住宿、娱乐等生活问题及管理问题,减轻落户外企的创业成本和管理压力,并有效、合理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走园区内落户企业后勤管理社会化道路。

特色产业

西坞街道是宁波市花(茶花)基地,全镇花卉面积已有8600亩,花卉苗圃产值1.8亿元。计划三年内争创成为“全国山茶之乡”,其中金峨村是“浙江省花木专业村”,茗山前村是获得国际博览金奖的名茶——“奉化曲毫”无性系名茶的首发地,中横村是宁波市香椿科技专业村。全街道已拥有西瓜、交白、茶叶、花卉等四个购销协会,带动全镇各村实现农业增效,家民增收。

文化

西坞的来源

宣和二年,邬庆补后裔邬宁三为避金兵之乱,由临海赤城徙居至四明金溪花楼,号称“邬花楼”,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不久,邬花楼遭遇火灾,尽付一炬,其子孙因而散居杨四、石桥、下坞等地。

宁三生二子,长尹吉甫,次祥甫。吉甫居河之东,地名官录园(即桑园弄),称东邬。祥甫居河之西,称西邬。兄弟隔河相望,搭木桥以通往来(俗称树桥头),后改建石桥更名为聚星桥。祥甫元配杨氏,早世无出,继配张姓生五子。长子得可,原名德远,嗣后子孙繁衍,葬于盘龙山,称“盘龙太公”,亦称“西坞太公”。其后代逐移居山西省,因西坞四面环水。形如船坞,统称西坞。东邬后人有迁往长寿禾家(现为江口街道禾家桥),为禾家桥的始祖,还有于明朝永乐年间迁鄞州,为高塘桥始祖。

目前西坞为全国第一姓氏居住地(一个姓在一个村子的比例),总共有13000多人居住在同一个街道里。邬姓的人口比例一直到80年代依旧占据70%以上,近年随着大量周边村民迁进,邬姓在整个镇的人口比例依然保持在30%-50%之间。

古镇风采

西坞地处东南沿海,不仅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同时也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镇的布局很有特色,东南西北四条河流如“井”字型把镇围了起来,并且河上有多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包括著名的居敬桥、聚义桥等;同时河水清澈见底,夏天时孩童嬉戏于水中,颇有江南水乡之雅,河的两岸有古树(香樟、槭属)群,环境较好。每逢初春细雨时节,整个镇活似一幅水

水墨画;与此同时,镇上还保留着古宅古弄墙门,颇具特色。古宅的布局十分讲究,房子以木结构为主,一色的黑瓦青专,大多朝东西方向,层次分明。小弄也皆由红石板铺成,而弄与弄之间大多以防火墙又称“马头墙”相隔。整个水乡古镇有一种大气、开放蕴涵其中,颇具特色。

西坞水乡古镇曾有“小宁波”之称,因为过去陆路交通不像现在那样发达,多是羊肠小道,达官显贵除坐轿之外,主要靠水路远足。而奉化区宁波市杭州市等地的最大水路通道便是奉化江。奉化江的一头连接着西坞。当时的大桥一带甚至象山县宁海县的不少人步行到西坞,转乘船,到外地求学谋生升官发财。因此,镇上商贾云集,市面繁荣,简直可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

在西坞有一对“双桥”呈直角状排列,即居敬和小居敬桥。其中船坞旁的居敬桥容貌依然如古,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孔石拱桥面上,36只栏柱顶隔朵莲花隔只狮头,十分壮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河边建有许多埠头,是男人挑水女人洗涤孩子洗澡的好地方。每到夜幕降临,镇上的人都会聚在桥头谈天说地,悠闲自得。

时至今日,镇上仍保留着许多古宅古弄墙门,颇具特色。房屋布局十分讲究。房子以木结构斗楼为主,一色的黑瓦青墙,大多朝东西方向,层次分明。小弄皆由红石板横铺成,平直整洁。弄与弄之间大多以防火墙也称“马头墙”相隔。临弄的窗户是造型细

致雕刻讲究的石结构,漫步其间,一种思古之幽情会油然而生。若在倾盆大雨之中,你从镇北走向镇南,穿过10弄22个墙门,也不会滴水沾衣。在南北方向的中轴路上在一条通道,屋与屋之间都有廊檐相连,这条通道在六、七十年代时依然存在。更为浙东地区名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曾一度为北通宁绍,南连温台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物资交往的集散地和中转站,交通发达,因而商业曾在此非常发达。如今,随着同三线高速公路的开通,西坞作为奉化区   唯一的出入口通道,更向高科技园区发展,将水乡古镇融入到科技当中。

行稻会

西坞平原面积多素为奉化粮仓,贸易繁荣,曾有过“小小奉化城,大大西坞镇”的美称。

为预祝秋季丰收之行会(稻花会),由多人执事。祭神、演戏、放焰火,举行大规模游行。仪仗队手持龙旗、三角旗、旗锣、号角、矛、戟为先导;其次扮皂隶者手持“肃静”“回避”木牌,一路喝道;后抬阁、高跷、划船(木雕旱船)锣鼓队,旱船内立一人,掌鼓指挥,百音齐奏,彩调剧队伍殿后。彩灯有手提灯、连灯。连灯9~18节不等,每节点灯(烛)。队伍过处,民家供应茶水或馈赠点心。40年代后此俗少见。西坞的行稻会除了庆丰收之外,还为了纪念传说中的先祖盘龙太公。

交通

西坞的水路交通由来以久,在近代,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曾一度为北通宁绍,南达温台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物流集散中转要地。物流带动了人流,而真正意义上的客运可追溯至清末。

清光绪三十一(公元一九零五年)年,西坞武举人邬谟贤等三人合资购置汽轮一艘,开始了奉化区的汽轮航运史。该轮往返于西坞至宁波市。不久,又有三人分别购置汽轮,使得该航线客轮增至四艘。至抗战时期,西坞至宁波的航线的客运量单趟已达千人。一转眼,奉化的汽轮客运已有了百年历史。回头看去,汽轮历史亦在十年前划上了句号。

六十年前四月二十三日,“顺安”轮与“甬川”轮相撞,二十名旅客丧生。

五十六年前,“顺安”轮被挟持去舟山市

这些都已成过往云烟。

一九七五年,吕振华踏上了“奉航1号”客轮的甲板。至今让他魂牵梦萦的依然是这条潮起潮落的航道,无数次梦见涨潮时迎面而来的方桥;无数次梦见落潮时披星戴月地赶往码头;无数次梦见他的阿祥师傅(邬阿祥,西坞客轮的老大)。吕振华和船员们靠着一颗红心,三根扁担,使“奉航1号”获得了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状等许多荣誉。

一九九五年五月四日,“奉航1号”完成了最后一次航行……长长短短的汽笛声不再在码头响起。

旅游

盘龙祠

盘龙祠,是西坞邬姓二世祖得可公温房的聂氏宗祠,亦称新祠堂。盘龙公在当地传说中颇有神迹,声名远播。每逢春节,照例接连演上几天的大戏。人们可以看戏,亦可到祠堂去拜祭一番。除了本镇邬氏后人都要赶来参加之外,就是十里八乡的外姓人也会慕名而来。而祠堂前的空地上早就搭起了大戏台,台下排满了村民占坐的椅子凳子。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圣姑庙

圣姑庙位于西坞街道亭山村,是为表彰给抵御元兵入侵的宋军将士施水解暑的三位女子而建的,相当于现代的“拥军模范”。亦称圣姑娘娘庙。旧时每年初圣姑庙的灯会、做戏是很热闹的。圣姑庙庙会正月十五至十六戏文要做“两头红”,即通天晓。客人看上半夜,自己人看下半夜。不仅迎了晨,也迎了春。有句俗话说得好,“要做庙山人的女儿,不要做庙山人媳妇。”就是说春节的时候女儿到娘家来看戏不用动手,只管看戏和吃饭,百样不管。而忙坏了做媳妇的,既要安排客人的床铺又要给客人做夜点心,没工夫看戏。所以又有“妙山,戏文团,妙山媳妇烧火婆(音“伴”)的俚语。

天峰塔

位于奉化区   西坞街道亭山村,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峰塔,始建年代不详,系六角单层石塔,高6.40米,无基座,直接建于山顶巨石上。塔底部周长8米余,塔身高4.08米,由十五层斜面条石叠砌而成,每层六面,每面三块,左右两块占他面共有,排列整齐。每个斜面在塔的底部宽1.40米,到塔的顶端宽仅0.53米,上边宽度几乎是底层宽度的三分之一,收分很大。塔身上半部中空,下半部内实。塔刹高2.32米,刹座和刹身也都是六面的圆锥形石块,每边宽度更小;刹顶又为一下方顶尖的石锥,所以每一个斜面都成了一个下宽上尖的长腰三角形。远远望上去,整个塔是一个长腰三角形,尖尖的矗立在山顶上。

塔刹的刹身由一块石料刻成,六面,每面都刻着一尊座人像,一女五男。正东面一个系浮雕,方面大耳,趺坐于莲座之上,其余都是线条阴纹。由于年长日久,石块剥蚀严重,因而更显得古朴。这一带漠漠平原,山虽不高,塔身也不高,却也远远就可望见,大有高出尘寰之感。

据县志记载,原塔前塔后均有庵,所以此塔很可能是僧尼埋骨之处,因此“天峰”实际上是“天坟”之误。

力邦村

2002年8月在奉化西坞开业的力邦村,让其被外来务工人员亲切地称为“第二乡”。在这里,各方口音都有,独本地话最少;这里虽被称为“村”,但网吧、邮局、超市应有尽有,俨然一个大型的生活社区;这里,居住着3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每个人每个月只需180元就能生活下去。

力邦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它是奉化西坞街道为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与奉化力邦投资公司联合建成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这个由西坞镇政府和力邦有限公司合办的外来人口之家,目前有6栋公寓楼,占地52亩,居住着来自全国18省、市、自治区的近3000名外来务工人员。

村里的组织很健全,有党支部、团组织、工会、妇联等等,福利也很多,灯光球场、医务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等一应俱全。配合专门的物业管理,各幢公寓每层楼以企业为单位选出一名管理员。逢年过节,村里还会举行形式多样的联欢活动,一场元旦联欢会,一场除夕饺子宴,让全村人都乐成了一团,忘掉了远在他乡的孤单。这里的村民一般学历都在高中至大专之间,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村里经常有针对性举办一些讲座等,最近村里还专门组织了一次培训意向的调查,希望能进一步了解村民的个人意愿。

力邦青年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力邦村繁荣发展的秘诀之一:“在学校读书时,我们喜欢唱歌跳舞、做主持,真是没想到,外出打工还能这么尽情唱歌跳舞。”不少力邦青年回家乡结婚,都含着眼泪舍不得离开,嘴里念叨着:“有机会我一定回来……”

代表人物

王正延(1882-1961)

字儒堂,奉化金溪乡税务场村(今属白杜乡)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辛亥革命后,任鄂军都督府外交副主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和财政总长、陇海铁路总办。1919年为出席巴黎和会中原地区代表团全权代表之一,并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22年后任鲁案善后督办、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中俄交涉督办等职。1928年后曾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兼中央政治会议外交委员会主任、驻美大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1949年定居香港特别行政区,任中国太保董事长。他在全国体育组织及筹备国内、国际重要赛事中担任要职。1922年,王正廷被选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1924年,被推选为新成立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会长,1933年任该会主席董事,此后连选连任。1936年和1948年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总领队,率团先后参加第11届和第14届奥运会。1952年定居香港,1961年逝世。王正廷主要是一位政界人士,同时也是当时中原地区著名的体育领导人之一。

邬西濠

字烛桥、汉族、1925年12月生于浙江奉化,1949年毕业后,遂定苏州市,历任新苏报副刊编辑、工艺美术研究所史论研究员及苏州工艺美术学校高级教师等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协顾问,市草书社名誉社员、江苏省美术书法教学研究会理事、市书研会顾问等。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地日本新加坡交流流展的国内各地书展、并获西湖博览会艺术奖等多项荣誉。

参考资料

宁波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江东区撤奉化市设奉化区_地方政府政务联播_中国政府网.中国政府网.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