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泉镇
雹泉曾经是丘南县址、著名的雹泉公社,是安丘市最早的镇之一,雹泉有辉煌的历史;雹泉有丰富的碳酸钙,有尚庄水库、共青团水库、圈河水库、珍珠泉、海眼井,有平原也有高山,可以说资源丰富;有英雄山、水冶珍珠泉、老牛石等美丽风景和传说,可以说雹泉环境优美。
基本介绍
雹泉镇位于安丘市西南部,系沂蒙山东麓。全镇面积64平方公里,西南部是山区,南与西北部皆系丘陵。该镇是安丘市重要的林果生产基地之一。全镇可耕地面积5.5万亩,农作物面积3.3万亩,经济作物以黄 烟、棉花为主,粮食自给有余,依靠山区优势,形成了以经济作物,养殖建筑建材和林果为龙头的四大经济支柱。该镇人口2.3万,39个自然村,非农业人口900人。
雹泉镇历史悠久,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必说“灵泉细吐珍珠颗”的水冶珍珠泉,也不必说埋葬忠骨的英雄山,单说建于西汉的雹泉大庙就足以唤起人们对昔日雹泉的美好向往。
雹泉李左车生于秦末,系雹泉人,后在越国为广武君(大夫之职)。韩信灭赵之后,他在韩信手下为官,韩信以师礼待之。李左车曾现灭燕之计,韩信采纳,使之灭,后于九里山垓下设埋伏阵,项羽四面受敌,被迫自刎于乌江而亡。以后李左车在刘邦手下为官,病故。因为李左车生前屡建奇功,后人感其功德,遂建庙以祭之。建庙之后,当代王朝封李左车为阴灵侯。到唐朝,李世民征东凯旋路过此地,重建庙时将阴灵侯封为灵沛侯。
雹泉泉畔建有膏润庙,此庙始建西汉初年,为纪念西汉李左车而建。庙宇雄伟、壮观,为古建筑一绝。大庙的建筑十分雄伟壮观。据史书记载:庙中间是天坛,有石柱四根,亭顶有层层挑齿做成,共有二百六十四根,排列均匀,难以数清,四角有古柏四棵。后楼三间(即庙神之寝室),前有大殿三间,内有暖阁、诸神,前有阮翁仲二人站班大将。暖阁内东西两边有大神十名,高达三米,头如斗,墙上画有雹神出巡图画。大殿两侧有东西两厢房,有主神十殿阎君,设有站班大神两个,据说是“颍考叔”和“子都”,约有三米高。过厅前两侧有钏鼓二楼。西有禅堂几间,内有道士;厅前有仪门一间,前有池,池上有悬索桥,桥下池内有各色较大金鱼,常年在池内游翔。再向前便是南阁子,高二丈有余。阁内有雹神和娘娘十美女。墙上画有李左车在九里诱敌之像,门口九门九关,门外是珍珠池。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一九七二年访华时曾提及此庙,想来此庙再表忏悔,可惜此庙在文革中被毁,田中角荣终未实现自己的愿望。
雹泉大庙经过文革的浩劫已面目全非,但从仅存的断壁残垣中也能依稀看出大庙昔日的风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文韬武略李左车的故事早已沉淀在时间的长河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英明的雹泉人民现正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底蕴,绘织雹泉美好的明天。如今大庙已重建,名为李左车纪念馆。
雹泉有几千年的历史,有美丽的传说,深厚的文化底蕴。雹泉曾经是丘南县址、响当当的雹泉公社、安丘市最早的镇之一,可以说有雹泉辉煌的历史;雹泉有闻名全县的安丘二中,有曾经小有名气的雹泉医院,可以说基础设施完备;雹泉有丰富的碳酸钙,有尚庄水库、共青团水库、圈河水库、珍珠泉、海眼井,有平原有高山,可以说资源丰富;有英雄山、水冶珍珠泉、老牛石等美丽风景和传说,可以说雹泉环境优美。
雹泉镇1995年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大国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比上年增加624元。该镇立足经济发展强项,创建了农村致富专业区,强化了4个支柱产业。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全镇2.1万亩经济作物总收入1900万元,比上年增长57.6%。规模养殖迅速兴起,至年底,有黄牛140群、养殖总量8200头;大猪250群、饲养总量3.2万头;羊320群、4.8万只,禽畜饲养总量80万头(只),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矿产开发业发展迅猛,已开采山头25座,建立采石场1120多处,有石子机65台,石灰窑50支,运输车辆750部,矿产开发人员5600多人,总收入5100万元,逐渐成为支柱产业。林果业稳步发展,果园8000亩,总产量500多万公斤,总收入830万元,主要有苍方早生桃、红富士、中国樱桃、大杏、葡萄等17个品种。镇村企业主要有变压器厂、建筑公司、纸箱厂、针织厂、保健品厂、弹簧厂等26家。个体私营企业120家,个体工商户620户。1995年,工业总产值8600万元,实现利税620万元。各项事业全面发展,1995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乡镇、尊师重教先进乡镇、公路养护先进单位称号。
雹泉镇2002年,工业总产值49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年末储蓄余额4800万元,人均2215元。 2002年,全镇烟棉面积4400亩,瓜菜面积6500亩,其中大姜面积2000亩,年产大姜400万公斤,西瓜1900亩,年产西瓜430万公斤;林果面积1.9万亩,其中红冠蜜桃1.4万亩,年产果品960万公斤,收入1100万元,“红冠"牌蜜桃远销上海、广州、大连、青岛等各大城市, 被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养殖业以畜牧养殖和淡水养殖为主,仅2002年就建成了14个畜牧养殖小区和4个淡水养殖小区, 以西蒙达尔、利木赞、皮埃蒙特肉牛、波尔山羊和黑水鱼、短盖巨脂鲤为主要品种。全年黄牛出栏2000多头,生猪出栏1.6万头,羊出栏4000只,肉鸡出栏46万只, 实现养殖收入1600万元。镇村企业、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充分发 挥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 全镇已开发山头30多个,矿产开发专业村达13个,专业户 300多户, 从业人员2300多人,有采石场120多处,石灰窑60多支,石子机40台,运输 车辆700部, 矿产开发总收入2600万元。限额企业宏顺针织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拥 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 职工2500人,年产纶针织套装100万套以上及各种款式的纯棉T/C针织内衣及服装,产品全部出口美国、日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年完成产值770万元,销售收入589万元,实现利税63万元。
雹泉镇2003年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实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264.6万元,比上年增长5.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0.42亿元,利税588万元,分别增长42%和3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2156元。雹泉镇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林果、养殖、矿产开发是该镇的主导产业。2003年,林果面积已达1.9万亩,红冠蜜桃、荷包杏、中国樱桃、柿子、葡萄、苹果、山楂等优质果品,自早春4月至落叶前都有鲜果供应市场。其中,被山东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红冠蜜桃达1.4万亩,年总产果品960万公斤,收入1100万元。养殖业以畜牧养殖和淡水养殖为主,仅2003年就建成了14个畜牧养殖小区和4个淡水养殖小区,以西蒙达尔、利木赞、皮埃蒙特肉牛、波尔山羊和黑水鲶鱼、短盖巨脂鲤为主要品种。该镇碳酸钙、白云岩、方解石、石、木化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品位高,质量好,储量大。目前,全镇已开发山头30多个,矿产开发专业村达13个,专业户300多户,从业人员2000多人,有采石场132处,石灰窑68支,石子机40台,运输车辆720部,2003年,矿产开发总收入3000万元。
地理资源
雹泉镇属鲁南丘陵边缘地。雹泉镇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0%,平原约占20%。最高点在赵家沟东大坡子,海拔331.7米。境内有两条河流均属小支流,旱年有时干涸。雹泉镇属缺水的地区,雹泉镇总面积约29.51平方公里,属于“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鲁南村丘陵地区。全镇林木覆盖率为48.6%,林种以柞、杨、刺槐、春榆等为主。矿藏资源有碳酸钙、硅石、花岗石等非金属矿和铁矿。石灰石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东喻村、寇家村、泉水村、前林子村等四个村庄;铁矿石储量1000多万吨,集中在孔姓台村等几个地区。
雹泉传说
话说唐朝年间,高兴一带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可是一年夏天,不知哪个灾神打此路过,带来一场罕见的大雹灾,把高兴一带打了个寸草不留。百姓眼见庄稼颗粒无收,人人心急如焚。时已交伏,已不能再播五谷,家中没多少存粮,一季不收就难过日子,百姓个个愁眉苦脸,不知下去如何度日。
一天,这里突然来了一个身背破口袋卖荞麦种的老汉,他卖种子不要现钱,等秋后收成了再结帐。凡是庄户人都知道:头伏荞麦、二伏青萝卜、三伏白菜的说法,眼下正是初伏,是种荞麦的好时机,于是庄户人都赊了他的种子抢种荞麦。转眼秋天到了,家家户户都获得了大丰收,人们吃着滑溜的荞麦面打心眼里感激卖荞麦种的老汉,都准备好了钱等他来算种子钱,可直等到第二年也没见着个人影。人们觉得过意不去,就主动把钱凑齐,据找了几个信得过的人作代表去给那老汉送钱。可当时谁也没问那老汉的详细地址,有的说他是潍坊市人,有的说他是安丘市人,总之没个准地方。没法,他们就背上干粮到潍坊、安丘一带去打听。可是几个人找遍了潍坊、安丘各地,也没找到卖荞麦种的老人。这一天,几个人来到安丘以南的雹泉镇,在街上看到几个老人在下棋,便上前打听,并详细讲述了那卖种老人的大约年龄和相貌特征。下棋人听后说“这里没有这个人,不过你们说的这人倒和雹泉庙里的雹泉爷差不多,你们可到那里去看看。”
几个人一听心中犯嘀咕,不过既然来啦,就去看看吧!来到庙内一看,不觉都愣住啦,这雹泉爷爷的神像真和卖荞麦种的老人一模一样。他们几个人一合计,连忙赶回家跟大家言明此事,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这是雹泉爷爷显灵,搭救咱一方百姓啊!”于是在几位老人的主持下,当地百姓捐款建起了雹泉寺,雹泉寺落成开光这天,也就是雹泉爷爷卖荞麦种的日子(六月十三),主持人请了几个戏班子,唱了三天大戏,从那以后,每年的六月十三日就成了雹泉寺庙会,也就是后来的高兴庙会。
每年六月十三,赶会的人山人海,五行八作,三教九流,无奇不有,无所不全。那些大户人家的姑娘太太们乘车的坐轿的,远的近的,有的甚至从百里外前来赶会。
传说清末,日照市县官何梦奎,不信这一套,他为了给老太爷祝寿,到高兴庙来拉戏箱,他带了衙役打手,不听众住持、和尚的劝阻,强行将戏箱装上就走。众和尚和乡民忙跪到雹神爷像前烧纸祷告:求雹泉爷爷显灵。
单说县官乘轿回城,刚走到半路,忽然,从西北腾起一块黑云,转眼飘至头顶一声霹雳,顿时满天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暴风雨夹着冰雹直往轿门里打,砸得县官没法,忙喝轿夫调转轿头。谁知他刚把轿夫调过来,天突然又转了东南风,县官慌啦,急忙命轿夫停轿避雨,谁知他们刚落下轿,天又刮起旋风来。可怜把些个衙役轿夫打得头破血流,县官无奈只得率众跪在地上求饶说:雹泉爷爷息怒,俺这就把戏箱送回去。当他们拉着戏箱往回送的时候,天逐渐放晴,到了高兴庙连个雨星也没有了。事情过后,心有余悸的何梦奎为庙上送了一块金匾,上书“如愿以偿”四个大字。
历史人物
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生卒年不详),汉初南行唐(今河北省行唐县)史家庄人,秦楚期间著名谋士、杰出的军事谋略家。秦末之时,原先已经覆灭的六国纷纷展开复国运动。作为赵国名将之后,李左车尽心辅佐新立的赵歇,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今代县西),在赵代王嘉兼赵国大将军陈馀的麾下效命。后来,刘邦与项羽交战,李左车献计设伏十面埋伏,逼项羽乌江自尽,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再后来,韩信被刘邦所杀,李左车受刘邦猜疑,为表白自己,李左车当庭辩解。未果,遂愤而自刎,以身殉国。李左车死后,汉高祖刘邦为表其忠烈,追封他为“阴灵侯”,建庙祭祀,并封其为“雹神”。
在民间(尤其是今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一带),李左车很有声望,也流传着许多传说。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雹神》中,就记述了李左车降冰雹于章丘区,落满沟渠而不伤庄稼的传奇故事。
王公筠苍,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驺从将临,先遣负弩。”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区。”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雅威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坐,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区。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蒲松龄《聊斋志异·雹神》位于安丘市的李左车纪念馆,建于纪念李左车的雹神庙原址。
据当地传说,李左车死后被玉皇大帝封为“雹神”,无棣县县人民怕李左车发脾气乱撒冰雹,于是尊称他为“保全爷爷”,并且在无棣修建保全庙,还定于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七日举行庙会,祈求“雹神”能够保佑无棣风调雨顺。据说,从此以后,“雹神”果然对此地呵护倍至,从不把冰雹撒向无棣。
景点介绍
安丘雹泉有一闻名遐迩的古泉—雹泉。雹泉,又名水冶珍珠泉。泉水自石涵中迸出,清澈见底,不以撩而盈,不以旱而稠。银白色气泡串串簌簌,上浮湎,阳光照耀下,五光十色,恍若珍珠,又酷似冰雹。明万历年间曾似“灵泉细吐珍珠颗”名列安丘八大景。安丘市知事毅安甫观泉有感,意改雹泉为“廉泉”,并提诗曰:“沁人心骨响,冷逼微茫澈底清,谓语渠丘诸父老,莫将雹名混泉名”。清顺治,通政使刘希孟诗曰:“方池一镜开,湛湛清虚境;碧水漾明珠,雪花流素影;睹此真景鲜,顿觉尘思冷;世上有贪泉,于人贵自省”。更有北宋计价苏轼在密州任职时,多次来此地,留下“神泉”墨宝。当代1996年时任安丘市委书记的李守民来此,题“珍珠泉”刻石留念。
雹泉水温一年四季保持在17摄氏度,冬春季节水汽蒸腾,若烟若雾,飘飘渺渺,如虚如幻,似人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该泉水经国家级地矿、水文专家认定:此泉水来源于沂蒙山系,经地下千米石灰岩、花岗石等层层阻隔,沿途几百里渗透至此。此泉水不受地表水影响,无污染,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经省级部门鉴定安全达到矿泉水标准。当地老百姓祖祖辈辈饮用此水,很少有癌症发生,从古到今,出了许许多多百岁老人。此地八十多岁的老人都是红光满面,精神铄,步履稳健。人们称此泉为“难老泉”、“长生泉”,此泉闻名,若干省份慕名而观泉,游客学年络绎不绝,苏轼观泉后欣然提笔为“神泉”。以雹泉为源头的“神河”流域沿途泥浇灌的庄稼、水果、蔬菜无污染,品质优良,很受市场欢迎。尤其是当地的“红冠”蜜桃,果质细腻、甘甜,品质极佳,远销东南亚、韩国、俄罗斯等。每年产销量数十万吨。
当今,雹泉更是生机勃勃,雹泉古镇的领导班子、有识之士为雹泉的发展设计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实力雄厚的宏顺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在雹泉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投资千万元成立雹神邹氏水业有限公司,以神泉为水源的矿泉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受到广大用户高度评价。更有一个大手笔是宏顺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开发的雹泉旅游项目。本公司业主计划投资三百万元完善膏润庙,再现百子庙,泰山行宫以及云水庵、珍珠湖水上公园等旅游景点。
相关诗词
诗词鉴赏雹泉,千百年来,在人们心中成为美的象征。她无私、纯正、甘甜。从古到今,是她养育了这里的人们,她一生辉煌,也曾有过劫难。但她从没间断过对人们的奉献。日日夜夜,年复一年,永远奉献着。
雹泉记忆
青峦硅树凋赤霞,
峒峪古陶醉黛云。
石怪猪群嗟过客,
泉灵珠吐盼时人。
将台不见山寿老,
海眼犹自羡池新。
朝赏平邑雪萝树花烂漫,
暮闻膏润颂雹神。
民间艺术
剪纸艺术剪纸是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民间古老装饰艺术之一。明清时代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在县内即有流传,并流传范围极广,流传时间久长,至今不衰。县内民间剪纸题材广泛,有的表现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有的表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剪纸的种类很多,县内广为流传的有窗花、顶花、门花、镜子花、墙花、门帘花、衣服花、帽子花、鞋面花、袜底花、兜肚花、围嘴(涎葛拉)花等等。窗花有大花、窗角花、压条花等。图案有花草、树木、蜂、蝶、鸟、兽、人物及传说中的神、圣、武人、吉祥物等。顶花有围花(多为蝙蝠)、角花(多为云彩头)、边花、月亮花等。
雹泉镇民间剪纸之构思大都采用象征或寓意的手法,极富想象力。如用“桃”象征“长寿”,用“石榴”象征“多子”,用“鸳鸯”象征“爱情”等等。用谐音在剪纸中亦常见,如用“莲花和鲤鱼”表示“连年有余”,用“喜鹊和梅花”表示“喜上眉梢”等等。剪纸在镇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村村皆有善剪纸者,最为流行的图样有“老鼠上灯台”、“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金鸡报晓”、“娃娃乐”等等。随着时代的前进,剪纸图样亦增添了充满时代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内容。
烈士陵园
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安丘城西南雹泉镇雹泉村,珍珠泉西面的英雄山上(英雄山原名神山子,因革命烈士安葬在此,改名英雄山),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6年11月5日,安丘战役后,将150名革命烈士安葬在此,1947年春建成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该两周王陵占地面积5亩,埋葬着150名革命烈士的忠骨,陵园内苍松翠柏掩映烈士墓。每年清明节,许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学生抬着花圈来到这里瞻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陵墓,沉痛悼念死难先烈,已成为当地人民和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活动场所。
陵园内有著名烈士刘光荣的坟墓。刘光荣(1925-1946),山东省方城镇小义山埠村人,1942年参加费东县大队,1943年随县大队升级到鲁中军区十一团一营一连当战士,多次出色完成战斗任务。
1945年6月17日,刘光荣所在部队攻打临村伪军据点,他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完成了爆破任务,战斗结束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在攻打孟村、白沙埠、文祖镇的战斗中,他勇猛顽强,多次爆破成功,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荣立大功。1946年1月,在攻打博山区外围四十亩地敌据点战斗中,他一人力战6名敌人,毙敌4名,余者举手投降。战斗结束后,他被评为战斗英雄,提升为七班班长。同年7月下旬,部队攻打博山西坡地敌据点,他1人俘虏守敌1个排,被八路军鲁中军区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全军掀起向他学习的活动,并编了《刘光荣之歌》在全军演唱(以后,此歌定为《安丘连连歌》)。
1946年11月5日,在攻打安丘城的战斗中,他率领爆破组连续爆破北门外的铁丝网及城门,为部队开辟了冲锋道路。在攻打敌人核心工事—西北围子的战斗中,攻城部队遇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在关键时刻,刘光荣抱起了一包炸药,一步一步爬向西北围子的墙脚下,迅速把炸药包放好。就在炸药包爆炸之际,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他的头部,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他被八路军鲁中军区追认为“爆破英雄”,他所在的七班被命名为“刘光荣班”,所在的一连被命名为“安丘连”。刘光荣牺牲时,年仅21岁。
出土文物
龙山文化玉牙璧
龙山文化玉牙璧在雹泉镇老峒峪村出土。器表墨绿色,局部有沁斑。扁平圆形,中间有圆孔,最大外径11.8厘米,内径5.8厘米,厚0.6厘米。外周边缘有三个牙状突起,按顺时针方向伸出,犹如儿童玩具中的风车。通体素面,磨制精细。1991年12月,经山东省文物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年代为龙山文化,现存安丘市博物馆。这种玉牙璧以前曾长期被误称为“璇玑”,认为是浑天仪一类天文仪器上的构件。后经考古学家夏鼐先生研究,证明它和天文仪器完全无关。这种牙璧实际上是普通玉璧的一种变体,是古代先民的装饰品,可能同时带有礼仪或宗教上的意义。据古代文献记载,古人往往把玉璧作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物,并广泛用于各种祭祀活动中。该龙山文化玉牙璧应该就是古人的首领在祭祀活动中用到的礼器,它对于研究古代的礼仪和宗教有重要的实物价值。
陶背壶
安丘市博物馆藏有一件陶背壶,为泥质黑陶。侈口,尖唇,高颈束颈,瘦腹不对称,后腹扁平,两侧各饰一个捏制扁平的小孔竖耳,前面饰一个下勾的突纽,平底。通高15.5厘米,口径7.4厘米,雹泉镇老峒峪村出土。1991年12月经省文物鉴定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陶背壶为古代汲器。为背用之壶,背水之壶。相当于现代背式铝制水壶(军用水壶)。陶背壶是大汶口文化新出现的一种器物,为大汶口文化所独有。它腹部有两耳串绳,便于随身携带,一侧扁平,有利于携带稳定。早期陶背壶为圆唇,侈口,束颈,瘦长圆鼓腹,尖圜底或小平底;中期腹径加大,平底,背部明显扁平;晚期颈部加长,通体高瘦,器形越来越小,最后完全失去实用价值并逐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