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群岛
千岛群岛位于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之间,北临堪察加半岛,南濒北海道,是由30多个岛屿及岩堆的狭长群岛组成,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全长1200公里。布索利海峡和克鲁逊什特恩海峡将群岛截为南、中、北三部分。千岛群岛名称的原意是“烟雾弥漫”,因岛上气候多云多雾而得名。
名称由来
千岛群岛的名字译成英语是(Kuril Islands),Kuril源于阿伊努语,意为“云”“雾”,而日本人则称“千岛列岛”。群岛上的火山很多,时常喷发形成烟雾弥漫的景象。而群岛所在的海域也是大雾漫漫,常常笼罩在深沉的雾霭之中,同火山喷发、冒烟现象结合在一起,自然更是烟雾弥漫了。群岛的名称大概来源于此。
历史变迁
1634年,荷兰航海家德芙里斯发现千岛群岛。
1691年,俄罗斯探险家开始登上千岛群岛,并将其叫做“库里尔群岛”。
1718年,俄罗斯帝国派遣测量人员登上千岛群岛进行测量,并在地图上标明岛上14个岛屿。
1766年,哥萨克人占领千岛群岛。
1779年,沙俄宣布千岛群岛归属沙俄。
1855年,日本与沙俄签订《和亲通好条约》,约定以“得抚岛”为界,南方属于日本,北面属于俄罗斯。
1875年,日本与沙俄签订《库页岛与千岛群岛交换协议》,日本用库页岛南部与沙俄占领的千岛群岛交换。
1905年,沙俄把库页岛南部移交给日本。
1945年,苏联出兵控制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
1950年,苏联把千岛群岛划归萨哈林州,岛上1.7万日本居民全部被流放回到日本。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千岛群岛,西太平洋北部,在堪察加半岛顶端的洛帕特卡角与北海道东北的纳沙布角之间有一串珠状的岛屿所形成的的弧形岛群。它连接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西濒鄂霍次克海,东临太平洋,由占守岛、幌筵岛、新知岛、得抚岛及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后四岛日本称为“南千岛群岛”,为俄日争议岛屿)等近40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15600km²。大小岛屿像商量好了似的,排列有序,形成了一条奇特的“岛链”,正好是太平洋与鄂霍次克海的天然分界线。群岛南北绵延达1200余公里,岛上火山纵横,地势崎岖,海岸线曲折、陡峻。千岛群岛之间有多条海峡。岛弧一侧为千岛海沟,最深处达10542米。群岛中择捉岛最大,面积3139km²,有海湾10余处,可停泊大型舰船。
地质
千岛群岛的形成始于白垩纪晚期(距今约9000万年前),当时库拉板块的鄂霍茨克地体与西伯利亚大陆相撞,在鄂霍茨克地体的东南边缘形成了一个俯冲带。该俯冲带引发了千岛-堪察加边疆区海沟的形成,随后的火山活动形成了科学院海隆和小千岛海脊。古新世和始新世,随着库拉-太平洋海脊俯冲到千岛-堪察加海沟,小千岛海脊地区的火山活动和隆升加剧,小千岛海脊很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从海中浮出水面。库拉-太平洋海脊俯冲后,火山活动中断,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小千岛海脊有进一步的火山活动。在晚始新世和渐新世的间歇期,鄂霍次克板块正在下沉,有证据表明小千岛海脊可能在这一时期的部分时间被淹没。
渐新世晚期(约3000万年前),鄂霍次克地体开始顺时针旋转,现在形成鄂霍次克海南部的弧后盆地开始在千岛弧以西打开。在此期间,千岛-堪察加边疆区海沟附近恢复了火山活动,但集中在现在的大千岛海脊位置。千岛群岛主弧中最古老的岩石属于晚渐新世和早中新世时期。弧后盆地在中新世中期完全形成。虽然这一时期标志着现今千岛群岛主链形成的开始,但沉积物记录表明它们可能直到上新世早期才浮出海面。在过去的1000万年中,大千岛海脊经历了强烈的火山活动和地壳抬升。南千岛群岛在上新世或早更新世期间浮出海面,此后一直高于海平面。一些较小的岛屿,如阿特拉索瓦岛,是由最近的火山活动形成的。
自然灾害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日4时49分(当地时间9月2日7时49分)在千岛群岛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4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50.60度,东经156.45度。
气候特征
千岛群岛受季风影响较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潮湿。平均气温:2月-6~-7℃,最低达-25℃;8月10(北部)~17℃(南部)。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全年多雾,夏季尤甚。12月至次年4月,多西北风,风力4-6级。千岛海流流向西南,流速0.3-1.2节。
温凉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北部10℃,南部17℃,最冷月2月平均气温-6~-7℃,最低气温-25℃。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夏季稍多,约占年降水量的30%-40%。受千岛寒流影响,太平洋侧较冷,持续多雾;对马暖流则使南部岛屿西侧温暖。冬季,受阿留申低压的吸引,气旋频繁过境,经常有暴风雪,有时一天降雪深度可达1.5米。河流短小湍急,水量丰富,秋季水位较高。湖泊主要为火口湖和湖。植被贫乏,主要是小叶林和高草,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较少,共有近千种植物。中部和北部有赤杨、偃松和岩高兰等,南部分布着岳桦和千岛竹组成的矮曲林,西南部有云杉、冷杉属混交林和落叶松稀林以及长有藤本植物的落叶阔叶林。土壤是生草土、草甸土和冲积土,森林中主要是含有大量火山碎屑物的弱灰化土。群岛陆上动物贫乏,主要栖居着棕熊、狐、狼和金花鼠等。鸟类丰富,集聚在海岸峭壁上,常形成“鸟市”。海生动物多,有海狗、海獭和海豹及三文鱼等经济鱼类。有铁、铜、金等矿藏。
矿产资源
千岛群岛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四岛位于冷、暖流交汇处,水产丰富,渔业发达,是世界三大著名渔场之一。国后岛产大蟹、海参,择捉岛是捕鲸基地,地下矿产也非常丰富。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该四岛扼守“黄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罗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径之一,也是俄罗斯往返堪察加边疆区和楚科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经之路。四岛拥有许多天然良港,这些港口港阔水深,可长年停泊大型船舶。比较有名的有色丹岛上的斜古丹港,择捉岛单冠湾的年荫港和天宁港。
人口民族
千岛群岛当地居民为阿伊努族,这里人口为1.9万。现在千岛群岛人口大约60%是乌克兰族,主要信奉东正教,这里岛上居民主要从事捕捞和林业工作,有一部分是从事狩猎和种植马铃薯和蔬菜工作。南千岛群岛居民住宅是国家统一修建集体公寓,这里岛上医院比较简单,如果有大手术直接来到日本医院治疗。南千岛群岛的居住人口大部分是俄罗斯人。南千岛群岛人口2万多。千岛群岛上主要居住的是阿伊努人,他们从事捕鱼业和林业。
重要事件
军事演习
2014年8月12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在太平洋的千岛群岛展开军事演习。部署在千岛群岛区域的各军种参与其中。超过1000名士兵、五架武装攻击直升机和100个其它军事设备将参与演习。俄罗斯与日本对千岛群岛主权存在争议。
基地建设
2016年3月25日,俄国防部长谢尔盖·库茹盖托维奇·绍伊古考虑在千岛群岛设立基地以部署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设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舰艇。谢尔盖·绍伊古称:“将在今年4月起派遣太平洋舰队调查团进行为期3个月的考察调查设海军基地的可行性”。2016年将在千岛群岛部署两套岸舰导弹系统和新型无人机。
参考资料
千岛群岛的地质历史.Geologic History of the Kuril Islands.2024-11-23
千岛群岛发生6.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2024-11-23
[军事报道]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举行军事演习.央视影音.2024-11-23
俄媒:俄考虑在千岛群岛设基地 部署太平洋舰队舰艇.新华网.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