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舰导弹
岸舰导弹也称岸防导弹、陆基反舰导弹。(Ground-Based Anti-Ship Missiles),是从岸上发射攻击舰船的导弹,是各国海军岸防兵的主要武器之一。
20世纪50年代,苏联首先研制岸舰导弹。20世纪60年代后,中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挪威、英国、美国、日本等相继研制生产岸舰导弹。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二代岸舰导弹相继服役,以法国的MM38以及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岸防“奥托马特”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第三代岸舰导弹研制成功并服役,主要是以美国的AGM-84反舰导弹导弹(鱼叉)等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第四代岸舰导弹出现,已经服役的有俄罗斯“堡垒”超音速岸舰导弹等。2018年,中国公开CM-401小型反舰弹道导弹。岸舰导弹常被用来防卫海军基地、港口、沿海重要地域及海岸线。岸舰导弹通常由弹体、动力装置、制导装置、弹头等组成。岸舰导弹与地面上的目标探测指示系统、发射设备、发射控制系统和技术保障设备等组成了岸舰导弹航空武器系统。在系统组成、使用性能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岸舰导弹与舰舰导弹相似。岸舰导弹可从海岸固定阵地发射,亦可实施车载机动发射。代表型号有俄罗斯的堡垒-P、日本的12式、乌克兰的海王星、中国的鹰击12B等。
岸舰导弹被称为海上舰船“杀手”,与传统的岸炮相比,岸舰导弹具有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等优点,可以有效阻击敌方舰艇靠近本国海岸。就导弹技术发展而言,超音速和高亚音速仍将长期并存,并在各国之间继续争论。随着舰载反弹道导弹系统的飞速发展,岸舰导弹的突防能力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一弹多用”将成为反舰导弹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即同一种类型的反舰导弹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发射平台,达到舰射、空射、潜射和岸射通用。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岸防部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主要武器还是以岸防火炮为主,整体作战能力较低。这主要因为是火炮武器射程受限,只能攻击视距内目标;二是火炮命中精度较差,往往需要靠增加发射炮弹的数量来提高对目标的损伤率,且随着攻击距离的延伸其命中精度会进一步下降;三是火炮杀伤威力较小,反应速度较慢,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20世纪中期,苏联的海军力量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比较弱,特别在航空母舰方面更是无法与西方国家竞争,于是便选择了反舰导弹作为对抗的重要武器。
发展历程
虽然初期的反舰导弹主要用于装备水面舰船,但既然舰船上能装备,当然也可以部署在岸上。基于这种思想,苏联海军把反舰导弹稍加改装后就部署在海岸上,作为岸防航空武器系统使用。从岸舰导弹本身的技术发展来看,岸舰导弹已经发展了四代。
第一代
第一代岸舰导弹以苏联的SS-N-3“沙道克”、改装用于岸射的P-15导弹“冥河”以及中国的“海鹰-2号”为代表,动力系统多采用飞机上使用的涡轮发动机或脉冲喷气发动机,制导系统多为无线电指令制导或雷达寻的制导。当时,苏联最早的岸舰导弹“幼鲑”(SSC-2B),实际上是一种无人驾驶飞机,只是外形尺寸和重量都很大,与“米格-15”战斗机很相似。以后苏联的岸舰导弹发展迅速,很快便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当时的西方国家认为,反舰导弹在海战中并不会有多大作用,所以根本没有把它放在眼里。初期,岸舰导弹通常是由舰舰导弹、空舰导弹或地地导弹改装而成。继苏联之后,瑞典、挪威、法国等国也开始开发岸舰导弹。中国从60年代初就开始研制第一代反舰导弹,6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装备“海鹰-2号”岸对舰导弹。
第二代
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二代岸舰导弹相继服役,主要以法国的MM38以及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岸防“奥托马特”为代表。第二代毕舰导弹广泛使用了高新技术,动力系统主要采用火箭发动机,制导系统多为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的自主式制导,飞行弹道降低到地效航空母舰的高度,使敌方难于发现和拦截,弹体向着小型化发展。1967年,法国宇航就开始研制MM38“飞鱼反舰导弹”反舰导弹,该型导弹于1972年服役,设计有专门的“岸防飞鱼”MM38导弹。
第三代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第三代岸舰导弹研制成功并服役,主要是以美国的AGM-84反舰导弹导弹(鱼叉)、法国的MM40导弹(飞鱼)等为代表。在推进技术上采用了高效率、小型化的涡轮或涡轮风扇发动机、降低了燃料消耗,使导弹的射程得以大大提高。在制导技术方面,采用了电子技术,发展了超视距制导技术,使导弹在射程很远的情况下,依然使射击精度有明显提高。此外设计上广泛采用了一弹多用和模块化技术,增强了岸舰、舰舰及空舰导弹的通用性。
法国在MM38型和MM39型基础上开发了MM40中程舰舰/岸舰导弹,1973年开始研制,1981年服役。其中“岸防飞鱼”MM40是法宇航公司研制的一种使用舰射型MM40飞鱼反舰导弹的机动岸防导弹系统。日本国土四周环海,多山地,地形复杂,因此日本重视反舰导弹的发展,但其岸舰导弹一般装备给陆土自卫队,其中88式岸对舰导弹于1979年开始研制,1988年定型生产,1990年开始装备部队。
第四代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第四代岸舰导弹出现,已经服役的有俄罗斯“堡垒”超音速岸舰导弹、研制中的ANF新一代超音速反舰导弹、挪威的NSM新一代反舰导弹等。除了射程更远、命中精度更高外,各国纷纷在超声速、隐身性和智能化等方面寻求突破,使该代导弹普遍呈现出高信息化程度、强突防能力等特点。
进入21世纪后,日本防卫省认为88式岸舰导弹已经无法满足新的作战环境,提出了12式岸舰导弹的研制计划,最大射程增加至200千米。根据作战环境的变化,陆上自卫队除了要求12式岸舰导弹增加射程之外,还要求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和战场生存能力。在提高导弹命中精度方面,12式岸舰导弹采用惯导+GPS+地形匹配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使用新型复合制导方式的12式岸舰导弹具有更好的目标识别能力和命中精度,具备攻击小型水面目标能力。该导弹在2015年左右进入陆上自卫队服役,整个系统包括发射车(每辆发射车配备了6个导弹发射箱)、指挥车、弹药运输车以及雷达车等。
2013年,中国进行东风-21D的试验,目标是全长200~300米的靶舰。另外在2016年前后,东风-21准中程反舰弹道导弹还搭载专用的机动式再入弹头进行了试验。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的另一款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6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该导弹于2017年开始试射,2018年正式列装。东风-26射程为4000千米左右,是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中远程导弹,全长14米,直径1.4米,弹头部分后端设有控制翼面,显示出与东风-21D类似的高机动性。其一级火箭发动机的直径与东风-21D相同。
2018年,中国公开CM-401小型反舰弹道导弹,外形类似于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M短程弹道导弹。CM-401的最小射程约16千米,最大射程约290千米,末端速度为4~6马赫。除了研制射程更远的亚声速岸舰导弹,日本防卫省目前还在重点研制具备反舰能力的高超声速导弹。多个大国竞相研制的新式武器,而且俄罗斯已经先声夺人——“匕首”和“锆石”两款高超声速导弹已经在2022俄乌冲突中使用,在与西式防空系统的较量中占了上风;美国则奋起直追,两种技术路线——助推滑翔高超声速导弹和吸气式高超声速导弹并行推进,多个项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多个型号将在2023年至2027年列装,印度、日本、法国和伊朗等国也在积极研制这种武器。
实战运用
岸舰导弹以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为起点,正式步入现代海战场。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用022型导弹艇发射了4枚“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开创了反舰导弹用于实战的历史先河。面对这一事实,西方国家开始检讨自己对反舰导弹的看法,并迅速加入了发展反舰导弹的行列。
英阿马岛海战
1982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即战争结束的前3天,(1982年6月11日),正在轰击斯但利港的英国驱逐舰“格拉摩根”号被一枚“飞鱼反舰导弹”反舰导弹击中,当时,人们并不以为然,因为飞机用“飞鱼”导弹已击沉了“谢菲尔德”号和“大西洋运送者”号两艘舰船。后来人们才发现,这是一枚岸对舰的“飞鱼”导弹所为,是阿根廷用舰载发射装置自己改装后,用C一130运输机运抵斯但利港的。所以,岸舰导弹的第一个战例应该从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算起。
局部战争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岸舰导弹战绩时好时坏。
两伊战争
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中,伊朗和伊拉克从各自的海岸阵地向对方的水面舰艇、油轮、海上平台和岸上设施等不同目标,发射了大量的岸舰导弹,由于双方当时对反舰导弹的防御能力都很弱,导弹的命中率很高。
海湾战争
1991年2月26日,海湾战争交战正酣,伊拉克海军向位于波斯湾的美国海军“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发射了一枚“蚕”式岸舰导弹,但并未击中,在距舰1英里处被英国皇家海军“格洛斯特”号导弹驱逐舰上的“海标枪”区域防空导弹摧毁。
分析海湾战争中岸舰导弹作战失利的原因,主要是伊拉克与美国等多国部队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代沟”,是典型的“不对称战争”,伊军导弹阵地在多国部队严密的侦察监视下无处藏身,在多国部队严厉的攻势下毁于一旦,伊军连招架之功都没有,更别说还手之力了。但从伊军方面来讲,没能及时将导弹机动和伪装隐蔽,在出现作战时机时没能很好地运用战术战法,从而丧失了击沉击伤多国部队水面舰船的战机。2016年,俄罗斯军队在协助叙利亚政府军打击极端组织时,使用“堡垒”岸舰导弹打击极端组织位于内陆地区的目标。
作战体系
岸舰导弹通常由弹体、动力装置、制导装置、弹头等组成。岸舰导弹与地面上的目标探测指示系统、发射设备、发射控制系统和技术保障设备等组成了岸舰导弹航空武器系统。
岸舰导弹作战体系是通过一条类似工业“流水线”式的作战链条,将地理上分散部署的岸舰导弹火力打击单元、指控中心和预警探测单元集成在一起,通过网络动态链接各功能节点,在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主导下,发挥各功能单元的战术技术性能,构成对海上目标“搜索、跟踪、判断、决策、攻击、评估”的作战流水链路,形成能动态、敏捷、灵活对海上舰船实施精确打击行动的作战系统。
岸舰导弹作战体系结构上是以网络为中心,将地理上分布配置的预警探测节点、指挥控制节点和火力打击节点等作战实体,连接起来并互联互通,形成具有较高网络化效能的分布式作战系统。
预警探测
岸舰导弹作战体系的预警探测节点主要有陆、海、空、天四个方向,通过全时空、多维分布、近实时的预警探测,能够实时掌握战场环境态势和敌我双方的作战数据。
天基预警探测节点主要有成像侦察、电子侦察和海洋监视卫星等,其具有侦察范围广、面积大、速度快、效果好、长期连续监视以及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缺点是信息保障反馈周期较长。空基预警探测节点主要有预警机、巡逻机、RC-135战略侦察机、舰载直升机和无人机等,其具有探测距离远、距离盲区小、机动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陆、海基预警探测节点。陆基预警探测节点主要由各种陆上固定和机动的侦察设备和系统组成,海基预警探测节点主要包括大型电子侦察舰和单一类型的电子侦察船等。从现有远程对海监视探测效果看,岸舰导弹作战体系的预警探测兵力应以空中为主,地面、海上为辅。
指挥控制
岸舰导弹作战体系的指挥控制节点实现了通信技术数字化、战场信息实时化、指挥控制一体化和作战系统网络化,能够在复杂的信息化战场的环境中,实现战场信息实时或近实时地传输,以保证指挥及时、准确,决策科学。主要由岸基指控中心或预警机担任,其主要任务是接收远程预警探测节点提供的战场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融合,为预警探测和火力打击节点提供统一的战场感知,进行作战指挥决策,向火力平台分发目标指示数据和进行火力分配,指挥航空武器系统实施快速精确打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下一次打击的目标。在武器系统网络局部受损或失去原有功能时,指挥控制节点能够迅速通过重组或协同实现系统功能再用。
火力打击
岸舰导弹火力单元是整个作战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火力打击的具体实施环节。其任务是接收指挥控制或预警探测节点指示的海上目标,根据作战指挥命令,完成导弹攻击决策信息装订,进行射击诸元解算,在导弹发射车完成导弹射前检查和发射准备后,控制导弹集中或独立发射,对海上目标实施攻击。
信息传输及处理
信息传输系统主要由各型数据链组成,各种武器平台之间依据共同的通信协议,使用自动化的无线电(或有线)收发设备传递、交换负载数据信息的通信链路,其基本特征是“无缝链接”和“实时传输”。“无缝链接”强调数据链的触角伸向航空武器系统的各作战平台,共享战场信息资源。“实时传输”强调数据链传递信息速度快、时效高。“预警探测节点至火力打击节点”的攻击过程非常迅速,发现目标即意味着目标摧毁。
主要分类
岸舰导弹系统主要分为固定式和机动式两种, 两者结合, 发挥各自优势, 机动式岸舰导弹系统更多地受到各国垂青。
固定式
固定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导弹及其发射控制系统配置在坚固的工事内, 有固定的发射点和射击区域,阵地分散隐蔽,能连续作战。随着岸舰导弹射程的增加,现在的发射阵地可选择在离海岸较远的山区,从而避开敌军的侦察。为获得较远的作战距离,岸舰导弹的目标搜索和指示雷达通常配置在海岸高地上。
机动式
机动式岸舰导弹航空武器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指挥操作人员,装载于车辆上,战时可驶入预先或临时选定的阵地投入战斗,并可随时转移。为能连续作战,每个机动式岸舰导弹部队,都拥有供应维修车和装载导弹的重新装填车。机动式岸舰导弹武器系统通常由导弹、雷达车、指挥车、导弹贮运一起竖一发射车和进行检测、维修工作的技术保障车等部分组成。地面设备之间靠无线电通信联成一体。
代表装备
俄罗斯 堡垒
鲁道特防空导弹系统P是俄罗斯机动式岸防反舰导弹系统的一种,由双联装发射车、雷达车、指控车、保障车和备弹装填车组成。它的发射车底盘与S系列防空导弹采用的底盘相同,机动性能好,发射车燃料储备较多,行驶距离较远。
堡垒-P导弹由性能成熟的P-800“红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改进而来,有效射程为300千米,飞行速度可达2倍音速。它采用垂直发射和“发射后不管”的方式,发射时间间隔较短。为对抗敌方的侦测与拦截,该导弹设计有高低空混合飞行和低空飞行两种模式,飞行途中依靠光纤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导航,进入攻击阶段后,导弹上配备的脉冲主动(被动)雷达导引头启动,开始自主寻的。它还可借力岸基雷达瞄准系统和直升机载分米波搜索雷达提高抗干扰能力,在复杂电磁干扰条件下对近岸水面舰艇甚至陆地目标实施攻击。
瑞典 RBS-15G
RBS-15G导弹系统是瑞典萨伯-博福斯导弹公司在RBS-15M舰对舰导弹基础上研制而成的车载式岸防导弹系统。
RBS-15G导弹的外部特点鲜明,沿用了RBS-15M的固定式涡喷发动机加两个火箭助推器的动力模式,火箭助推器位于弹体两侧,这使它的射程达到150千米。作为一种带有可抛式外挂推进器的岸防导弹,RBS-15G导弹的设计目标主要是用来打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它的弹体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前部装有三角形鸭式控制翼,后部设计有折叠弹翼,两者相互错位45度,弹翼的后缘还有副翼。飞行中,鸭式控制翼和弹翼用来对弹体进行偏航控制,操控弹体的浮沉与旋转。
这款岸防导弹通常在超低空巡航,在飞行末段地效航空母舰飞行,有利于突破对手的防空体系。它的中段采用惯性制导,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引导,战斗部为250千克的半穿甲爆破型弹药。虽然油料消耗较大,但对高海况、高寒海域战斗环境适应性较好。
日本 12式
12式陆基反舰导弹系统是日本自卫队为替代88式陆基反舰导弹开发出的一款车载移动式导弹系统。它采用三菱集团卡车底盘,车载导弹为6联装配置。它的动力来源于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助推阶段结束后火箭会自行脱落。
该型导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飞行中段依靠GPS制导,末段采用惯性和主动雷达制导方式,能够低空飞行,末段地效航空母舰飞行。与其他同类型导弹不同,它增加了多种感应装置,应用了地形匹配和目标识别技术,能够全程调整导弹飞行路线,具有较好的命中精度。
乌克兰 海王星
乌克兰RK-360MC岸舰导弹航空武器系统,导弹绰号“海王星”。为非隐身的外形、亚音速飞行(900千米每小时)。
中国 鹰击12B
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海上作战模块第一方队展示了海军鹰击-12B岸舰导弹。这是继鹰击-62反舰导弹之后的全新一代岸舰导弹,在飞行速度、突防能力、攻击威力等方面实现了巨大跨越,标志着中国海军岸防部队反舰导弹装备的升级换代和中远程对海打击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反映了中国军队海上作战武器装备体系岸海并重的协调发展思路。
中国 东风21D
中国东风21D是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的最大优势有五点:一是射程远,发射平台机动化。二是导弹飞行达到高超音速,航母编队预警时间短。三是末端高速机动突防,美国航母编队尚无有效拦截手段。四是威力大,命中一枚基本可使航母丧失战斗力。五是通常采用多枚、多型号导弹齐射、饱和攻击战术,航母编队防不胜防。
特点性能
打击范围广
世界主流的岸舰导弹射程通常在200~300千米,部分先进型号的岸舰导弹射程可超过500千米。俄罗斯“棱堡”岸舰导弹系统所发射P-800岸舰导弹对海上目标的打击距离超过600千米,其改进型号射程更远。凭借这种远射程优势,岸舰导弹就可以控制大片海域,使敌方舰船“畏而远之”。
命中精度高
作为反舰导弹的一种,岸舰导弹只有保持高精度,才能对敌舰造成有效毁伤。因此,岸舰导弹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其打击精度的过程。当前,不少岸舰导弹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包括惯性制导、卫星制导、地形匹配制导、末端主动雷达/红外制导等,目的就在于最终实现精确打击。
毁伤威力大
飞机、舰艇、潜艇等武器平台由于内部空间和载重量有限等原因,对所搭载导弹的体积、重量有一定要求。岸舰导弹系统在这些方面所受约束较小,可以发射更大口径、更大威力的导弹。岸舰导弹的战斗部重量通常在150~300千克,装药量较大。一旦命中目标,就可能给船体造成严重破坏。例如俄罗斯“棱堡”岸舰导弹系统发射的P-800岸舰导弹,战斗部重200千克,命中1枚即可严重损毁5000吨级的舰艇。
生存能力强
固定式岸舰导弹通常配置在坚固永备工事内,阵地分散、隐蔽,对进入射程范围的敌舰,可连续发起攻击。机动式岸舰导弹则可以迅速转移和更换隐蔽发射点,在打击敌舰的同时有效保全自己。如美国陆军的岸舰导弹选用了HEMTT重型越野运载车为搭载平台,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地形环境中,能快速安全通过。
补充弹药快
与飞机、舰艇所搭载的反舰导弹相比,岸舰导弹在后勤补给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对岸舰导弹来讲,平时可在陆地和岛礁上储备一定数量,战时还可通过机动保障方式迅速获得支援。目前,一些国家的岸舰导弹系统配备有运弹车,该车可运输“储运发”一体化的发射箱;仅对运弹车上的发射箱进行吊装,即可快速完成对发射车导弹的补给。
服役情况
采用国家
装备岸舰导弹的国家有中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挪威、英国、日本等国。
服役动态
2015年,日本12式岸舰导弹左右进入陆上自卫队服役,整个系统包括发射车(每辆发射车配备了6个导弹发射箱)、指挥车、弹药运输车以及雷达车等。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中国岸舰导弹方队亮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2021年1月,乌克兰国防部宣布正式向位于基辅的卢斯设计局(KB LUCH)订购RK-360MC岸舰导弹航空武器系统,导弹绰号“海王星”。同年6月28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 )在印度东部的奥里萨邦沿岸海域成功进行了可搭载核弹头的新型“烈火”P型弹道导弹的试射。“烈火”P型值得注意的性能是,在末段可以利用4个三角形弹翼进行机动飞行,穿透导弹防御系统。不仅如此,还可以基于“烈火”P型开发出新的变体,用做反舰弹道导弹(ASBM)。2022年4月,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导弹巡洋舰在黑海执行任务时遭到袭击,随后乌克兰称“莫斯科”号的沉没是乌军的“海王星”岸舰导弹所为。
2023年4月,美国媒体传出美国将向台湾出售400枚岸基“鱼叉”反舰导弹的消息。美RGM-84A“鱼叉”导弹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亚音速反舰巡航导弹,经历了多次升级和改造。这次美国售台的“鱼叉”导弹型号为RGM-84L-4,最大射程为124公里,使用惯性导航和末段主动雷达制导。2024年4月,日本防卫省在冲绳县宇流麻市陆上自卫队胜连分驻地成立了新的反舰导弹联队,并考虑部署具有攻击敌方基地能力的远程导弹。
发展趋势
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
能毁伤敌舰是岸舰导弹立身的根本。随着水面舰艇防护手段的增多、能力的全面增强,岸舰导弹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变得更加智能化,能对所获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从复杂背景中精准识别出目标和威胁所在。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自动实施诸如躲闪、规避、干扰、自卫和攻击等动作,做到对敌水面目标一击必中。
持续增强抗干扰能力
现代水面舰艇普遍配备了各种有源、无源电子对抗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有可能导致岸舰导弹偏航脱靶,无法命中目标。因此,持续增强岸舰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
超高速和隐身能力并重
要突破日趋完善的舰艇反弹道导弹防御“金钟罩”,达到毁伤敌舰目的,不少国家选择了两种做法:其一是大力为岸舰导弹提速,包括发展高超声速导弹,大幅压缩目标舰艇的反应时间,削弱其抗击效果;其二是提高岸舰导弹的隐身性能,通过优化外形设计、涂覆吸波材料、弱化红外特征等手段,降低岸舰导弹的雷达散射截面积,使水面舰艇难以探测、跟踪、识别和拦截,从而提升突防效果。
远射程和高精度兼顾
纵观岸舰导弹迭代之路,增大射程和寻求更高精度一直是其不懈追求。当前,各国舰艇所搭载导弹射程骤增。岸舰导弹要在此类目标舰艇的防区之外实施精确打击,就必须拥有更远的射程、更高的精度。因此,今后岸舰导弹在射程和精度方面也必将“水涨船高”。
向无人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
武器装备无人化大潮也在向岸舰导弹扩散。2021年,美国军队曾将“复仇女神”无人岸舰导弹用于演习中,一举击中了靶舰——英格拉姆号导弹护卫舰。在对抗日益激烈的战争背景下,岸舰导弹无人化势必会成为更多海洋国家的选择。同时,在体系化作战背景下,无论是有人还是无人岸舰导弹,很难凭借“单打独斗”轻松取胜,而需向有人/无人岸舰导弹协同作战和反舰导弹蜂群式作战方向发展。
能力任务趋向多元
岸舰导弹已体现出通用化、模块化发展的趋势,例如“鱼叉”等反舰导弹已适应不同发射平台,出现了舰射、空射、潜射和岸射等型号。与此同时,一些岸舰导弹已体现出一弹多能的特点,比如既能用来打击水面移动舰艇,也能用于打击陆地固定目标,有的还能作为热诱饵弹吸引敌方火力,或作为干扰弹扰乱敌方防御系统。由此来看,未来的岸舰导弹所遂行任务或将变得更加多元。
综合评价
岸舰导弹有“海防利剑”之称,与岸炮系统相比,岸舰导弹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等优点,是各国海军岸防部队的重要武器。(《解放军报》 评)
参考资料
何谓整体式巡飞弹、子母式巡飞弹?.cctv.2023-12-13
低调“杀手”岸舰导弹受各国重视 曹卫东:或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央广网.2024-04-12
美在印太部署陆基中导,或引发核升级.环球时报.2024-05-12
兵器控.中国军网.2024-04-12
美国将向台湾出售400枚岸基“鱼叉”反舰导弹.看看新闻.2024-04-12
详解中国多款反舰武器,射程之内我无敌,美日实力虽强,但没用.《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2024-05-12
央视首次曝光,“航母杀手”鹰击-12A型反舰导弹,射程高达500公里.成都电视台.2024-04-12
乌克兰的新岸舰导弹性能差劲,但就连这俄罗斯都未必能应付得了.环球时报.2024-04-12
鹰击-12B岸舰导弹,近海防御“超级杀手”.新华网.2024-05-12
“海防利剑”:岸舰导弹(组图).新浪网.2024-04-12
解读丨岸舰导弹的由来及未来发展情况.中国军网.2024-12-08
技术派|日本岸舰导弹要“变脸”:远射程、高隐身和高超声速.澎湃新闻.2024-04-12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2024-12-07
俄媒:“东风”-21D导弹令美航母束手无策 10马赫攻击难被拦截.参考消息.2024-05-12
中国东风21D导弹五大优势 一次就可摧毁美航母.环球网.2024-0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岸舰导弹方队.央视网.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