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是公元691年唐朝高僧义净在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时的作品。书中记载玄奘西行回国以后,到本书写出为止的四十六年中间,中国僧人和朝鲜、越南僧人以及中亚细亚僧人西行求法的一些事迹。
内容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唐代高僧义净撰,成书于天授二年(691年)。《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从(645年)到(691年)间到印度和南海访问的57位分别来自大唐、新罗区、睹货罗、康国、吐蕃的禅师、法师的事迹,此外兼述经济、风俗及旅行路线,为研究7世纪南洋诸国状况和国际交通的重要资料。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中国僧人、朝鲜僧人、越南僧人以及中亚细亚僧人的西行求法情况,大部分是每人一传,也有几篇是两人或三人的合传。各传篇幅一般多是数十字乃至一千多字的短文,篇中有些传后还附有四言或五、七言感叹或赞颂的诗偈。作者本人游学的事迹,则分别记述于玄逵传后及无行、大津、贞固等传中。
创作背景
本书各传大都记述各人的籍贯乡里、西行所经的路线和在各国学习佛法等情况。文虽简短,却保存有相当多的当时佛教史料和一般史料。
当时诸僧出国西行的路线,已因中国与邻国人民之间来往频繁,交通知识的进展而有水陆不同的路线。在陆路方面,如道宣《释迦方志·遗迹篇》说:唐朝使者前往印度有三条道路:一条是东路,由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西北经西宁市(今青海省乐都区)、吐蕃(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等地,通过泥波罗(今尼泊尔)往中印度。一条是中路,由州经武威市(今甘肃省武威市)、甘州区(今张掖市)、敦煌市(今甘肃省敦煌市)、瞿萨恒那(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沙(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朅盤陀(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迦毕试(今阿富汗境内)、伐剌拏(今巴基斯坦西北境,印度河西之本努)等地往中印度。一条是北路,由长安经瓜州县(今甘肃省瓜州县)、伊州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吐鲁番市(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屈支(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帕米尔高原北面热海(今塔吉克斯坦伊西库尔湖)、赤建(今哈萨克斯坦境内)、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等地至中印度。这三条路线中,第一条东路,即由长安贯通西藏自治区地区经尼泊尔而往印度的路线,也就是唐贞观、显庆中李义表、王玄策等前后三次出使印度所经行的道路。第二条中路,即由天山迤南的戈壁南道越帕米尔高原经阿富汗入印巴次大陆的路线,也就是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由印度回到长安所经行的道路。第三条北路,即由天山迤南的戈壁北道经帕米尔高原北面过阿富汗、巴基斯坦而入克什米尔的路线,也就是贞观三年(629)玄奘由长安前往印度所经行的道路。在本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玄照、道希、师鞭、玄太、玄恪、道方、道生、末底僧诃、文成公主你母两子、慧轮等人西行,似都走了东路;玄照第二次西行以及玄会、质多跋摩、隆法师、唐僧三人,信胄等人西行,则大概是走了北、中两路。
又传中诸僧泛海西行的,比陆行的为多。这是由于当时海上交通已因航海术的进步而相当发达的原故。《唐书·地理志》载有一条由广州市出发,经屯门山(香港迤北)、占不劳山、陵山、门毒国、古篁国、奔陀浪洲、军突弄山(以上均今越南沿岸)、罗越国(今马来半岛南端)、室利佛逝间海峡(今新加坡海峡)、诃陵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斯里兰卡(今斯里兰卡)而到印度的航线。本书所载义净、明远、义朗、义玄、会宁县、大乘灯、道琳等三十七人的西行,主要是走这条路线;但也有由钦州市、合浦县或交州登舶,也有行到诃陵、佛逝或师子国而止,也有航经扶南(今柬埔寨)、郎迦戍(今泰国南部)或诃利难罗国(今缅甸西部阿拉干地区)等地。
另外还有如本书《慧轮传》所说,三世纪间,中国二十多僧人从蜀川道出至中印度的路线,即经今滇、川边境及缅甸北部往阿萨姆邦的道路。后来慧琳在《音义》中,对这方面曾有详述。
本书所载当时僧人西行的不同路线,保存了古代的中国同亚洲各国陆海交通的历史资料,这是本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