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川陕苏区

川陕苏区

川陕苏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省陕西省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许世友等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中立下了卓越的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简介

1933年8月中旬,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后,中国工农红军乘四川军阀刘湘组织新的"围剿"尚未就绪之际,迅速开展了仪南、营渠、宣汉县三次进攻战役,攻占了仪陇县营山县达州市、宣汉、万源市5座县城。相继建立了仪陇、阆南、嘉陵区、英安、营山、长胜、渠北、达县、宣汉、红胜(罗文坝)、城口县(万源任河)等苏维埃政府。根据地扩大到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万。有绥定、巴中市两道级苏维埃、23个县和1个特别市苏维埃政权。红军主力与川东游击队胜利会师,改为红33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000多人扩大到5个军,80000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童子团、妇女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发展到10余万人。苏区拥有自己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军需及经济设施。同时,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拥军支前、文化宣传教育等工作热火朝天,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成为川陕根据地的鼎盛时期。

北上抗日

1935年1月22日,为了北上抗日,中央电令红四方面军:“……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团,向东线积极活动,钳制刘敌,应集中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向西进攻,……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间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为执行中央命令,发动了陕南战役,调动敌人北移,随即回师川北,成功的取得强渡嘉陵江的胜利,并乘胜向西进攻,解放了涪江与嘉陵之间的大片土地,有力地策应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北进入川的作战战略,为争取与中央红军会师共同北上抗日,红四方面军踏上了艰苦曲折的长征征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