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部拟眼镜蛇

西部拟眼镜蛇

西部拟眼镜蛇(学名:Pseudonaja nuchalis)是眼镜蛇科、拟眼镜蛇属的一种毒蛇。

形态特征

上颌骨较短,前端具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蛇毒液含神经毒素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

栖息环境

西部拟眼镜蛇栖息于树林、草原、沙漠等多种环境,适应性强。澳洲大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毒蛇种类,其中包括西部拟眼镜蛇。这些蛇类因隔绝进化,毒性极强。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洲地带。

名称来历

西部拟眼镜蛇的名字来源于其在兴奋或发怒时,颈部扩张呈现的黑白斑纹,类似于眼镜的形状。在正式命名前,COBRA并没有统一的名称,中国历史上对蛇类大多都没有专门名称,民间对眼镜蛇曾有很多叫法,如山万蛇、眼镜王蛇、大扁颈蛇等。眼镜蛇科Elapidae,最新分类是把海蛇亚科扁尾海蛇科并入了眼镜蛇科,分为:眼镜蛇亚科Elapinae、扁尾海蛇属Laticaudinae、海蛇亚科Hydrophiinae。

毒性分析

毒性成分毒素为:毒蛋白- Cobrotoxin(分子量为6949),心脏毒素(Cardiotoxin),磷酯酵素A 。

毒素危害毒蛋白- Cobrotoxin作用于运动神经支配的横纹肌,使其肌肉痉挛而麻痹,与箭毒素作用相同。毒素(Cardiotoxin)为细胞毒性,动物实验上可以使平滑肌痉挛及心肌停止收缩,使血压下降,也会破坏局部组织引起细胞坏死及局部红肿痛。磷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质,而引起间接溶血性贫血作用。

不过拟COBRA的咬击只有一半带有毒素,对于伤口而言威力较其它毒蛇稍为轻微。被咬后伤者可能会出现即时的突发性虚脱,而且此毒素最显著的效果是令伤者出现凝血酶异常,产生“蛇毒引致凝血功能损耗症(Venom-induced consumption coagulopathy)”,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在极少数例子中也可发现,拟眼镜蛇毒素亦可能引致肾功能损坏。除上述情况外,拟眼镜蛇毒素还可能引发其它症状,包括腹部疼痛、呼吸障碍、吞咽困难、肌肉痉挛眼睑下垂溶血性贫血反应、心肌紧缩与及肾功能衰竭等。

参考资料

Pseudonaja nuchalis Günther, 1858.col.2024-08-01

Western Brown Snake.IUCN.2024-08-05

Western Brown Snakes.australian museum.2024-08-02

Pseudonaja textilis.australian.museum.2024-08-01

[科普中国]-西部拟眼镜蛇.科普中国网.2024-09-07

西部拟眼镜蛇.买购网.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