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钵村
铜钵村是福建省东山县康美镇下辖村。又名“寡妇村”,是该省最南端东山岛的一个独特的新文化村。历代隶属铜陵(城关),20世纪80年代划归康美镇。“寡妇村”是一个不幸的历史印记。1950年5月12日,溃退东山岛的中国国民党军队逃往台湾之际实施了扩充兵源的“抓壮丁”。那一天晚上,仅有200来个男丁的铜钵村被掳走147名,其中已婚者91人。从这一天开始,铜钵村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寡妇村”,“铜钵村”这个名字经常和台湾联系在一起。
铜钵村,地处福建省东山县康美镇东南部,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00亩,山林面积625亩,由城内、后、东巷、后宅4个自然村组成,辖个18村民小组,800多户,3250人,是一个农业种植与渔业养殖并举的农业村,也是闻名海内外的“寡妇村”。辖区内有东嘉公司、新加城商业城、口岸园区、台湾新村、艺术馆、国家级帆板训练基地等内外资项目,自然、人文景观有苦莱寺、510抓兵遗址、怀乡亭、古榕树、寡妇村展览馆等。
展览馆
在铜钵村的北面,有一座寡妇村展览馆,里面展示着50多年前被无辜地卷进这场世所罕见的人间悲剧的人物姓名、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包括许多来自台湾的同胞,在观看过展览后,每个人都发出一声感叹:像这样的人间悲剧,不能再重演了。历经波折,海峡两岸终于基本实现“三通”,两岸人心都盼望和平共赢,只要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坚决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和平新局面,铜钵村和台湾的关系,一定能续写新的篇章。
1996年4月16日,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郝建秀探访铜钵村。她建议,铜钵村每一位“寡妇”都有一个不幸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汇编起来,让人们记住这段不幸的历史。1999年8月7日,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的“寡妇村”展览馆开馆。原中宣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为展览馆题写了馆名。
展馆大厅正中,黑色花岗岩制作的“这场悲剧还在延续”的警句振聋发聩,两侧“抓丁”与“相聚”的墙雕扣人心弦。登上二楼主厅和三楼资料室,“人间浩劫”、“旷世悲歌”和“海峡曙光”等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和实物,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场发生在一个小村里的骇人听闻的人伦大浩劫;“老兵”返乡“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展示,彰显了人心思一统、亲情根情割不断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一楼是序厅,序厅的正中央是黑色花岗岩石制作的前言台,上面雕刻着寡妇村展览馆的序言:一场人间浩劫,制造了“寡妇村”的悲剧典型。这是世上罕见的感情重创,深深烙进了几代人的心灵。二楼是主展厅,共分为“人间浩劫”“旷世悲歌”“海峡曙光”三大部分,主要是用历史照片、实物、模型、配以声光效果,展示铜钵村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三楼是影视厅,有小型座谈会设备,设置34英寸彩电和播放设备,可观看有关“寡妇村”的电视电影录像,如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专题片《寡妇村走过从前》、《影视中的东山》等,加深人们对“寡妇村”的理解。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
明朝末年,郑成功据厦门市、金门县、铜山(东山)等地抗击清军,后挥师东征,驱逐荷军,收复台湾。铜钵村数十名子弟随郑军前往,临行前,随军众人把铜钵村的保护神,供奉在铜钵妈庙的陈元光第二女儿柔懿夫人陈怀玉的神像带在船上保佑出征平安。据传说,郑军船队途经澎湖时,遭遇荷兰军炮火阻截,幸得柔懿夫人陈怀玉显身助战,使得郑军大胜,船队顺利抵达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铜钵村子弟多人留居台湾,并把柔懿夫人陈怀玉的香火奉祀台湾,开创了台湾的“玉二妈祖”信仰。现台湾台南、台北市、嘉义市、台中市、基隆市等地有“玉二妈祖”庙12座,信众数十万人。2006年10月,经过10多年调查考证,确认东山铜钵妈庙是台湾所有“玉二妈祖”的祖庙后,台湾“玉二妈祖”总庙“山上天后宫”寻根祖团一行12人抵达东山铜钵妈庙,举行认祖祭祖仪式。至2008年12月,已有4批台湾“玉二妈祖”朝圣团来到东山铜钵妈庙寻根祭祖。
郑成功将收复台湾时,驻守铜山的郑军部将、铜钵村人谢博古奉命随军东征。临行前,谢博古前往铜山(现铜陵镇)九仙山清元宫求得哪吒三太子香火护身。台湾收复后,谢博古感念哪吒三太子护佑之恩,将护身香火留在高雄市建庙奉祀,逐渐传播全台湾。台湾岛有哪吒三太子庙200多座,其中多座和铜山清元宫有传播关系。上世纪90年代,台湾宜兰礁溪协天庙监事吴谋智受台湾岛内哪吒信众委托,曾专程到东山来寻根。
清朝年间,铜钵村也有多人迁居台湾。据铜钵村族谱等资料记载,铜钵谢氏宗亲谢茅友早年随军戍守澎湖,退役后留居当地,死后尸骨未能还乡,直至乾隆,他的遗骸才由铜钵乡亲迁回故乡安葬。1673年(康熙十九年),有谢光玉等人迁居台湾。谢光玉育有二子,次子谢建雍,名绍周,俗名“虎鱼佬”,1733年(雍正十一年)中三甲进士,曾任陕西省凤翔知县、台湾安平协台,封“武功将军”;谢建雍曾移居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后又返回台湾居住,他的第六世孙,就是台湾民进党“四大天王”之一的谢长廷。1836年(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戍台东山班兵在澎湖修建铜山馆,并置有铜钵伙房。同治年间,铜钵“敦本堂”谢氏十一世谢愈昌携妻林氏(谥勤慈)、陈氏(谥恭俭)及儿子谢哈、谢诚、谢玉、谢改、谢引,孙子谢晏、谢勤、谢敖、谢双宴、谢水杏、谢如意、谢菩发等三代人一起移居台湾,在台中开居“九张犁村”。1887年(光绪十三年),有旅居台湾的铜钵谢氏宗亲多人乘船回铜山祭祖。东山和台湾两地都成立了“谢氏研究会”,经常进行交流,以此联络两地谢氏宗亲的感情。
现代
1949年那一场“兵灾”,让福建省东山岛铜钵村成为了“寡妇村”,夫妻、母子,从此被人为地分割在海峡两岸,隔海遥望。1950年5月12日东山岛解放,东山和台湾的关系中断30年。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和政策。1980年11月,铜钵村一批去台谢氏宗亲从台湾辗转回乡谒祖,从此以后,铜钵村去台谢氏宗亲不断有人回乡探亲。
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经香港特别行政区赴大陆探亲,从当年12月20日起,“壮丁”们才陆续回到家乡。铜钵村台胞回乡探亲形成热潮,有不少人选择回乡定居。他们不仅自己回乡,还带着儿子、孙子回乡,昔日的“寡妇村”从此有了欢笑声。
虽然隔断了30年,铜钵村台胞始终不忘桑梓之情。他们回乡后,积极参加家乡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经济建设,为铜钵村的学校、养老院等项目建设积极捐资,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1985年,铜钵妈庙(台湾玉二妈祖的祖庙)动工修建,铜钵村共有台胞67人参与捐资,很多人捐款都在千元以上,其中谢经顺捐美元150元、新台币4万元。1988年至1997年,铜钵村共有台胞45人为铜钵妈庙捐款,其中谢国珍捐台币15000元。1994年,铜钵妈庙修建庙埕,台胞多人捐款,其中谢进发捐人民币6800元。2004年,铜钵村谢氏宗祠重修,台胞多人捐款,其中谢汉祥捐人民币4734元。2006年,铜钵村北阙真宫重建,台胞多人捐款,其中谢进发捐人民币5000元。
村名来历
明朝年间,有姓谢和姓黄的两个表兄弟从诏安县辗转来到东山岛(时称“铜山”),他们看到岛上环境和气候都适宜居住,而且有山有海,谋生较容易,便选择在一块靠近海边的“福地”居住了下来。黄姓兄弟选择在东南方垦荒种地,以后在此娶妻生子,造房屋建村庄,名为“后宅”。姓谢的兄弟则选择在西南方居住,因西南方一片平坦的土地上有一凸起的小山丘,形似覆盖着的“钵”,“钵”是用铜铸造的器物,故把村庄取名“铜钵”,取其“固若金汤”的意思,以后铜钵谢氏果然人丁兴旺,村庄渐成规模。
参考资料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康美镇铜钵村地名介绍.铜钵村.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