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93年5月,坐落在东营市南部的广饶县城,东连关帝庙和孙武祠,南临月河公园,西靠月河路,北依广饶宾馆,占地面积30余亩。新馆于2002年1月开工建设,2003年10月建成,总建筑面积6812平方米,全框架结构,外观庄重大方,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陈列总面积3500平方米。
博物馆简介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位于广饶县县城中心地带,占地7799平方米,是东营地区唯一的一处地区性博物馆。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是在广饶县博物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在1956年,广饶就组织开展了由县文化科负责、有省文物主管部门专业人员参加的第一次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工作,并结合普查举办了文物展览。20世纪60年代,文物工作由县文化包兼管。1974年10月,由县政治部发文,有关单位参加,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1977年初,建立了县文物管理组和文物管理收购站,并配备专职干部。1980年,惠民专区组织专业人员,对广饶县进行了第二次文物普查,且成果显著。到1983年12月,经省文化厅批准,广饶县文物管理组更名为广饶县博物馆,广饶县博物馆正式成立。
博物馆展厅楼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古朴典雅,尤为壮观。建筑面积6821平方米,内设《广饶县大汶口文化专题展》、《馆藏文物精品展》、《石刻造像展》、《中共广饶县党史展》、《吕剧的起源与发展专题展》、《馆藏明清书画展》等9个展览内容。系统地展示了广饶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还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博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被人们所重视。90年代初,全国学术界掀起了《孙子兵法》研究的热潮。作为孙武孙子的故乡——广饶县,为推动孙子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报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于1992年2月成立了国家级社会团体——“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
孙子学术的研究,国家级研究会的成立,文博事业的发展,已使广饶县博物馆与新的形势和工作任务不相适应。1993年5月,经东营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广饶县博物馆的基础上成立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采取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广饶县博物馆和广饶县孙子研究中心办公室三块牌子一个机构的管理方式。至此,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
馆内珍藏着东营市最珍贵的文物,既有2万年前的麋鹿角化石,有距今5000年左右的陶器、石器、骨器、玉器、青铜器等;也有王羲之行书《半截碑》拓本、《赵子昂真迹》自裱本和数件名人字画;还有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汉译本等。馆内共珍藏着各类文物6000余件、其中不乏非常珍贵的国家一级藏品。迄今为止,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已达123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3处,市级3处。1995年,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被列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营市市历史博物馆,已经成为东营和广饶县对外的一个重要文明窗口。
博物馆信息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
周二~周五:8: 00 —11:30,14:00—17:30(夏令)
8: 00 —11:30,13:30—17:00(冬令)
门票
①本馆自2008年7月开始实行免费开放。
②参观实行签到定时制,观众参观须先到入口处签到并提交身份证、驾驶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然后领取参观证入馆,免费不免票。
③实行日参观总量控制,一般每天不超过300人,馆内同一时段参观人数不超过100人。预约参观者,可提前到博物馆联系并办理相关手续。
④观众需要讲解者,须到讲解员联系处联系,并按规定交纳讲解费,具体标准为:10人以内(含10人),每场收费30元;11至30人,每场收费50元;31到50人,每场收费80元;50人以上(不含50人),每场收费100元。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广饶县20年发展成就展
广饶民俗风情展
吕剧起源与发展专题展
馆藏明清书画展
中共广饶县党史展
广饶简史展
馆藏文物精品展
石刻造像展
史前文化展
专题展览
古家具展
馆藏精品
历史文物是人类宝贵的社会遗产,是人类如何生存、如何发展过来的最可靠的和不可取代的证据。人类的劳动,是依美的规律来造型的,千万件古代文明的物质遗存,就是美的一定程度的表现。它们内在具有的历史、科学、艺术的价值,将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逐步充分地被认识、研究和利用。广饶县历史悠久,地上地下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古迹。近年来,由于考古发掘和城镇建设,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使馆藏文物逐年增多。目前馆藏文物数量已达近8000件。藏品主要有陶器、石器、铜器、瓷器、石刻、钱币、书画、文房四宝、工艺品等。其中许多文物弥足珍贵,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例如陶器中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鼓,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一种打击乐器,是十分罕见的。它的发现,为研究广饶一带在5000多年前古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可靠资料。大量的石质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镰、石刀、石凿、方孔石器等器型的出现,反映了原始农业在人们经济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玉器的制作,通过发掘傅家和五村遗址可知,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流行,并且精巧奇绝,历代长盛不衰。瓷器和漆器品种类型花样翻新,虽然以实用器为最大宗,但代有新品,使人难以尽数。装饰手法由简入繁,刻、划、印、贴、塑、雕、镂等手法无所不有。至于釉上彩绘、釉下彩绘(以青花为代表),诸多彩釉以及诸种窑变到丰富的彩瓷更给人以花团锦簇的感受。金属器品种繁多,有兵器、饮食器、酒器、铜镜、铁炮等。尤其是铜镜,铸制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生动,铭文丰富,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及装饰艺术的宝贵资料。石雕造像作为佛教艺术,在广饶县一带也是非常丰富的,尤其南北朝时期,“佛门盛世”,“大建庙宇,广延僧众”,三里一庙,五里一寺,寺院及民间雕造石佛像同全国一样蔚然成风,故保存和出土了大量的佛教石造像,并有鲜明的世俗化风格和地域性特征,且都装饰华丽,雕工洗练细腻,体现了我国历史上地域性石雕艺术的辉煌成就。馆藏书画主要是明清时代的作品,既有全国著名艺术大师的杰作,也有地方名人的书画精品。这些作品或写意深厚,或工整细致,或遒劲古朴,或潇洒灵动,都各具特色。并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广饶县一带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从广饶傅家大汶口遗址中发现的中原地区最早的开颅手术,到广饶五村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陶鼓以及众多的文物精品,足以说明在5000多年前广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文化交流
2000年以来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进行学术交流的部分纪录:
2000年10月29日,中央党史文献《开端》摄制组前来拍摄《共产党宣言》专题片。
2001年2月15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使命》专题片剧组到馆拍摄馆藏最早中译本《共产党宣言》。
2001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到馆拍摄馆藏最早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
2001年4月2日,聘请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系教授刘龙朋为本馆顾问,并为其颁发聘书。
2001年5月12日-15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来馆精心录制《共产党宣言》专题片。
2001年5月15日,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会长管正与专家学者一行10多人来博物馆研讨孙武故里等事宜。
2001年6月26日,本馆派人参加了山东省文化厅文物局在济南南郊宾馆俱乐部召开的“广饶傅家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开颅术”新闻发布会。
2001年6月28日,本馆在县宾馆召开《广饶县傅家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开颅术实例》新闻发布会。
2001年7月7日,省文化厅副厅长谢治秀来考察博物馆。
2002年10月10日、11日,县委副书记李培义、馆长张万春及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赵金炎赴济南市参加由山东省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北京大学国际MBA、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鲁能集团共同举办的“二十一世纪《孙子兵学大典》应用国际讲坛”(2002)会议,并以广饶县孙子研究中心、山东大王集团的名义向大会致贺词。
2003年6月18日-21日,馆领导到长清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馆考察布展情况,并与山东博物馆、南京百会装饰公司确定布展队伍。
2003年6月23日,本馆确定到长清博物馆送去修复青铜器11件,后又送去小件青铜器17件同时修复。
2003年6月24日,青州博物馆来我馆制作张郭造像佛头,于10月初安装完毕。
2003年6月27日,随州市博物馆来馆协定编钟、编磬复制意见。于9月29日送至展厅并给予安装。
2003年10月15日,本馆新馆隆重开馆。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办副主任张道成,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玉斗,东营市委副书记、胜利油田党组副书记聂绍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玉良,市政协副主席关美华,胜利油田管理局服务中心主任王德明,省文物管理处处长由少平,吕剧艺术专家代表李岱江,山东大学教授于海广、任相宏,省、市、县文博单位多位领导及市、县直部门领导,各乡镇、办事处领导前来祝贺。张道成、邢玉斗、聂绍光、刘玉良、关美华、李岱江、王德明、田振玉、徐春福为开馆剪彩。
2003年10月29日-11月12日,本馆21人分批赴西安市考察博物馆管理。
2004年2月28日,本馆工作人员到邹城市、兖州区、曲阜博物馆参观考察。
2004年3月1日,省馆借编钟到韩国展出,时间为2个月。
2004年3月25日,协助齐鲁电视台魏颖导演拍摄吕剧专题片。
2004年4月14日,协助山东省电视台王乐宾、曹丽华拍摄吕剧专题片。
2004年5月17日,本馆工作人员到北京参加“全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和技术博览会”,并到北京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查看了我馆丢失的张郭造像佛头。
2004年6月15日,本馆工作人员到北京石刻馆再次论证张郭造像佛头真假。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金申先生的陪同下,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高景春接头,并确定按程序办理请回手续。
2004年6月27日,省文化厅倪国圣、郭建芬带领古建筑临淄区研究生班来馆考察关林大殿。
2004年7月17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在省考古研究所的陪同下,来馆拍摄古遗址及新馆专题片。
2004年11月17日,本馆领导到南京博物院、西安师范大学联系《共产党宣言》脱酸保护事宜。最终确定由南京博物院除酸保护。
2004年11月20、21日,本馆与中科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合作举办海洋生物标本展,并获成功。
2005年2月19日,《吕剧起源问题辨析》作者孙向忠(滨州师范学院纪检书记)和其同事李继华(吕剧爱好者)来馆研讨吕剧事宜。
2005年3月25日,本馆两位同志到济南市参加山东省孙子研究会举办的《孙子兵学年鉴》首发式。
2005年3月31日—4月3日,本馆部分人员到郑州市参加全国文物展览会。参观考察了河南博物院,解州关帝庙,又到山西平遥古城参观考察。
2005年5月4日,本馆工作人员到临沂银雀山博物馆征集孙武资料。
2005年5月21—22日,本馆与山东科技大合作举办《走进科学》科普展。
2005年6月17日,省文物处副处长王玉波、考古所王守功、张振国到东营市刘集村察看商周遗址。
2005年6月22日,本馆工作人员到青州博物馆、临淄历史博物馆和桓台县汪渔洋纪念馆征集有关古台丘的资料。
2005年6月24日,本馆工作人员到山东省图书馆查阅明嘉靖《山东通志》中有关对柏寝台的记载。
2005年8月31日,本馆工作人员去济南市参加山东孙子研究会组织的“抗日战争与孙子兵法”学术报告会。
2005年9月7日,本馆全程组织孙子文化论坛。八路军山东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张明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少将博士生导师于汝波、博士生导师刘庆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2005年11月8日,济阳区文体局局长艾刚率团来馆参观我馆建设及布展情况,双方交流了意见。
2006年2月19日,日本美秀(MIHO)美术馆片山宽明来我馆考察“佛造像文物展”。
2006年3月15日,张万春应山东省孙子研究会的邀请,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孙子国际研讨会暨香港古兵器博物馆开馆仪式”。
2006年6月16日,本馆工作人员到济南市参加全国文博会。
2006年9月9日,央视鉴宝专家组来我馆举办鉴宝活动,时间一天。著名专家有李宗扬、单国强、李知晏。
2006年10月23日—25日,本馆工作人员到太和县倪邱镇收集汉代御史大夫倪宽资料。
2007年3月17-1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鉴别天然玛瑙栏目文物鉴定专家李知宴、唐恩鹏、潘深亮来博物馆鉴定文物。
2007年3月31日,本馆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举办《“走近科学”爬行动物及标本展》,历时2天。
2007年4月5日,经省文物研究所佟佩华介绍,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燕生东到广饶县考察古代制盐研究课题。
2007年5月13-14日,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彭山导演在市委宣传部杜金华副部长的陪同下到我馆拍摄古文化专题。
2007年5月19-28日,本馆人员陪同北京大学燕生东博士在东北坞、牛圈、南河崖、王署埠、唐头营进行盐业考古调查。
2007年6月20日,省博物馆按照省委要求,为庆“七一”、迎接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举办文物精品展,率山东卫视等电视台、大众报社、齐鲁晚报等7名记者来我馆采访《共产党宣言》的由来。
2007年10月23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联系我馆,协助拍摄关于东营市古文化的专题节目。
2007年11月14日,本馆人员陪同山东大学任向宏、王青两位教授到广北南河崖村调查盐业遗存情况。
展览与藏品
广饶县拖修厂院内出土。该罐为子母口,肩部饰两系,鼓腹,矮圈足。肩腹部饰两组黑釉彩带,彩带之间用黑釉饰不规则草叶纹。盖为圆弧形,正中有一桥形钮,钮周围饰两组环形黑釉彩带。通高13厘米、口径9.5厘米。
战国黑陶盘
1985年广饶县五村遗址出土。这件黑陶盘采用了轮制磨光技术,造型美观,制作精细,为细泥质黑陶,敝口,宽平沿,中部略下凹,浅腹,环形底,小圈足。盘内口直径52.5厘米、口沿宽1.7厘米、高9厘米、圈足直径11厘米、壁厚1.3厘米。盘内底部有压光的数周旋涡纹,内外有五周弦纹,再向外是两道弦纹夹着一周波浪纹的图案。在两组弦纹中间有二虎回首环式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两道弦纹外饰有8棵梃拔秀丽的松树,整个图案与纹饰都是精心磨压而成,美观大方。
红陶折腹罐
1995年广饶县北卧石东遗址出土,属汉代遗物。该器物为泥质红陶,侈口,卷沿,束颈,折腹,凹底。下腹及底饰细绳纹,肩部刻有陶文。一侧为“蔓丘乡武昌里”一侧为“队”。通高21厘米、口径26厘米。该器物是一件日常生活器皿。器物上面的陶文属地理记载。这为研究我县古代地理名称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铜印
刻于金朝贞祐三年(1215),系官印。重500克,呈正方形,边长6厘米,厚1.2厘米。背面有一梯形柱式柄,柄高3.2厘米,柄顶部四周磨边。印面刻有九叠篆书,印文为“忠孝军闰字号万户印”,有明显的使用磨损痕迹。
根雕笔筒
笔筒,作为书斋几案上必备的文房用具,受到人们的重视。雕琢精善的笔筒,尤其受到文人雅士的赏识和推崇。这种装饰书房之风自明代兴盛以来,形状不同,质地相异,题材新颖,纹饰精雅的作品不断问世。
广饶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清代根雕笔筒,高12.2厘米,其直径不等,呈上大下小中间卡腰之势。作者利用树根的不规则形态,借势雕有挺拔的松柏、刚柔相济的翠竹、飘飘欲飞的垂柳、压弯枝头的果树以及朽木、野菊等各种树木、花卉。利用其起伏多变的天然形状雕出了陡峭的悬崖、起伏的山峦以及小巧玲珑的亭。
此作品刀法熟练,描写精微。松干节疤孔陷纹凸、感觉真实,竹枝树叶层次分明。在表现手法上浅浮雕、中浮雕、高浮雕相互运用,相得益彰,是件不可多得的工艺品。
馆藏数量
截至2019年,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藏品数量11,868件(套),珍贵文物403件(套)。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广饶县月河路270号
飞机:国内航班(东营机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
火车:(东营市\u003c==\u003e济南市、东营\u003c==\u003e淄博市、东营\u003c==\u003e南京)市内公交:东营汽车站、东营站\u003c==\u003e广饶汽车站换乘1路
公交车\u003c==\u003e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参考资料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