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培义

李培义

李培义(1945年-),男,中国共产党党员,大王西村人,是一位著名的农民企业家。他曾担任山东省大王专修学院院长、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等职务。1981年,李培义开始在大王公社工业办公室(现大王集团)担任领导职务。1998年3月,他组建了山东大王农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培义为大王镇的乡镇企业、高科技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荣立一等功,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等荣誉称号。1999年,李培义在国家公务员全省评选活动中,荣立一等功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1981年,李培义刚到大王公社工业办公室(现大王集团)担任领导职务。

1998年3月,李培义组建了“农字号”股份制企业———山东大王农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王镇同行

李培义,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大影响力人物,党的十六大代表等一系列闪光的荣誉和称号下,折射出的是他在大王发展中特有的贡献。

垫石铺路

垫石铺路,引领乡镇企业发展

一个不善于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善于创新的企业注定要失败。多年来,李培义在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完善制度方面,坚持紧紧围绕国家政策,致力于发展乡镇企业,力求年年走新路,年年出新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作为大王镇乡镇企业发展历程的亲历者,李培义深知乡镇企业在大王经济发展中的分量。“改革开放30年来,大王镇全镇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了乡镇企业发展,进而带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李培义这样形容大王镇的发展。

人物事件

简介

1987年,邓小平同志曾把乡镇企业称作是农村改革中“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是“异军突起”。这支建立于上世纪70年代社队企业基础之上的队伍,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开辟了发展空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长期受“一大二公”极“左”路线的干扰,大王村镇企业起步缓慢,伴随着全国“工业学大庆”运动,才开始从少到多,有所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席卷全国,大批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他们谋求摆脱贫困、解决温饱,这就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大王人抓住了这一时机,抢先登上了中原地区第一班经济快车,靠乡镇企业起了家。

1978年,李培义还是运输公司的一名会计。正是全国造纸很不景气的时候,当时的公社党委把他从运输公司调任造纸厂当厂长,他带领全体职工,克服重重困难,使造纸厂走出低谷,进入发展快车道。

整个八十年代,我国宏观经济仍处于短缺状态,产品供不应求,为乡镇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条件。1981年,李培义刚到大王公社工业办公室(现大王集团)担任领导职务,顶着各种压力,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来,对各企业推行了“联产联利计酬、计件工资制”,首先在企业中打破了“大锅饭”,成为当时全省制度改革的典型。大王镇乡镇企业创业阶段由此起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央越来越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1984、1985年,连续两年出台了两个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中央1号文件,肯定了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就在这几年,大王镇投入到创办乡镇企业、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去,一年铺开七个新上企业。李培义亲自驻扎建设第一线指挥调度,使新上企业和项目实现了快立项、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为乡镇企业以后的大踏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5年,李培义学习无锡市堰桥乡的经验,在我市率先推行了“一包三改”,1986年,结合“一包三改”,对企业分别推行了“定产值、控成本、盈利分成”、“利润包干,全奖全赔”、“定岗联责计酬”。1988年初,全面推行了“目标加指标”双包责任制和“定任务、包上缴、保财产承包制”,同时改革了总公司财务管理办法,让企业自设银行户头、资金自管,赋予企业厂长经理“十大权利”。乡镇企业活力明显增强,规模逐步扩大,从业人员逐步增多,产值、利税逐年提高。

“几年下来,乡镇企业‘家家点火,村村冒烟’,但形不成规模效应。”20世纪90年代初,李培义成为大王镇主要负责人之后,发现了这一问题。为解决企业布局分散和公用设施浪费等问题,李培义倡导各企业走“高起点、高标准、大投入、大发展”的路子,在新一轮小城镇规划中,根据产业特点建设了工业园区和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并规定凡新上项目必须到相应园区安家落户。实现了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企业呈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李培义积极倡导“船大抗风浪”的乡镇企业发展思路,重点抓好骨干企业,领导重新组建了由华泰股份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科达等多家大型企业组成的山东大王集团,成为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市场国际化、竞争全球化的时代到来,乡镇企业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李培义率领企业领导干部及时调整思路,制定“企业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方略,他组织带领乡镇企业厂长四处参观考察,学习管理和如何按照国际规则组织生产、销售,让全镇民营企业尽快实现民营企业国际化,冲出大王,打入国际市场。

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带动了大王镇各项事业的大发展。1984年,大王镇的社会总产值是5054万元;到2004年他卸去行政职务之时,达到140亿元,是1984年的277倍!

李培义不仅成功地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模式运用于大王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而且把工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运用于农业的生产经营中,真正实现了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两大产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带领全镇人民走上了宽广的富裕路。与此同时,倾力实施民心工程,着力解决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人民生活一年一个新台阶,城镇面貌一年一个大变化。

工业发展起来了,农业怎么办?如何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李培义的回答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大王这片土地,不是包袱而是财富,我们要工农并举,坚持‘两条腿走路’,决不能工业上去农业下来!”在全镇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开始注重发展农业。李培义带领全镇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向落后的传统农业宣战,向现代化农业进军。

大王镇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民走进工厂,部分耕地出现了闲置现象;另一方面,传统农业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落后状况亟待改善,现代农业对超越小农生产、对接农业大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土地向大户集中势在必行。

1996年,李培义确立了“农牧结合、培植大户”的路子,鼓励群众兴办家庭农场,实行机械化作业与规模化经营。当年,全镇涌现出承包土地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60余户,饲养家畜百头以上的10余户。同时,在这一年寒冬腊月的一天,李培义一行6人登上了去以色列的班机,短短一周内,他们重点考察了以色列的高科技农业、蔬菜、滴灌喷灌等。腊月二十,当人们忙着买年货备春节时,李培义等6人却背着以色列的彩椒、樱桃西红柿走出机场,乘车直奔大王集团办公室,并立即开会研究发展高科技农业的措施,让以色列的高科技农业在大王生根开花结果。

在土地规模经营工作中,李培义认识到:家庭农场只能解决部分农用土地适度集中,难以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大市场对接,要从根本上实现土地更大规模的集中,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1998年3月,李培义又大胆改革,组建了“农字号”股份制企业———山东大王农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头接市场,一头连农户,进一步推进全镇农业结构调整,走农业集约之路。

乡镇企业为广大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大批农民向镇区集中成为现实。为了方便农民进镇,李培义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设立了大王镇城镇户口,农民可将原承包经营土地全部退交所在村委,并免除公粮、农业税、义务工,既避免了农村承包田撂荒,又为农民变为“城镇人”开启了通道。同时,在大王镇成立镇区办事处,把进镇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的规范化管理轨道。

为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李培义协调企业成立了山东大王专修学院,为一大批想学一技之长的学生提供了平台。城市化的发展,还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加快商贸街和各专业市场建设,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镇从事第三产业。

为让老人安度晚年,1998年7月,在李培义的关心下,镇里投资400多万元,兴建了4350平方米花园式老年幸福公寓,有118位老人住进公寓,过上了现代文明的生活……

随着一批批具有现代特色的住宅楼、别墅群迅速崛起,道路四通八达,大王镇的城镇建设步伐逐步加快,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逐步向具有较强辐射力和承载力的开放型现代化小城镇迈进。大王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发展成“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李培义在实践中深悟到“精神”的重要性,他带领大王创业者们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一幅幅宏伟蓝图的实现和“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口号的提出,更是把全镇人民的心连在一起,共同创业,炼就了大王人的气魄和胆识,真正铸就了“大王精神”。

凡到过大王的人,无不为大王强烈的发展氛围所感染,无不为大王人拼搏奋进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大王快速发展的势头和干部群众大展宏图的干劲所振奋。“奋进、创新、顽强、诚信”的精神,成为大王人战胜一切困难、推进各项事业快速进步的精神源泉。

让大王人引以为豪的是脚下这片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大王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李培义始终注重弘扬先辈精神,用先进文化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提出要选人重德、育人靠党,推出了自己称之为“文化聚魂”的战略,李培义从弘扬大王人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和永远跟党走、不甘落后的思想境界入手,注重用文化凝聚人心。从年初到年末,好戏连台,元旦献辞、“双爱月”活动、三百评选,即在全镇评选好孝子、好媳妇、好家庭各300个,“七一”集体入党宣誓、金秋花节等接连不断,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其中,“双爱月”活动一搞就是十九年。根据发展需要,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以优秀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作为教育活动的好教材,经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随着企业的发展,个别企业和个别厂长、经理受小生产意识影响,出现了对社会公益事业不热心,缺乏大局意识等现象。这时,李培义在全镇叫响了“争当开明企业家,不做糊涂暴发户”、“做人堂堂正正,挣钱干干净净”的口号,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在全镇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了一种向上、文明的良好风气。同时,出现了部分富裕起来的群众存在着讲究吃穿,认为生活舒适安逸就是幸福的现象。李培义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狭隘的人生观、幸福观,如果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中,特别是在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中滋生蔓延开来,就会消蚀企业家队伍中艰苦创业、奋发向上的精神。为此,李培义发表了《贪图享乐不能要、艰苦奋斗不能丢》等文章,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人生观、幸福观大讨论,并组成演讲团在全镇巡回演讲,及时有效地遏制了这些贪图安逸享乐,不讲贡献、不思进取的思想苗头。“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在全镇蔚然成风,弘扬了人生在于奉献、劳动最幸福的人生观和幸福观。

在每个发展的关键阶段,李培义都适时提出奋斗目标,并把它变成一些口号,用群众文化活动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八五”期间提出了“‘八五’超十亿,齐心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并提前一年实现。“九五”开始,“敢超五十亿,争创一流镇”成为了全镇人民共同的目标,如今,五十亿的奋斗目标已成为现实。实践证明,一个响亮的口号,一个宏伟科学的目标,就会成为一面旗帜,统一人们的思想,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发人们的干劲。

依靠光荣的革命传统,并不断弘扬这种精神,赋予这种精神以新的内涵,在全镇树立了紧跟党走的信念,营造了一种无私奉献、团结一心的氛围、形成了勇夺第一的气势和奋进不息的干劲,激励着大王人在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在大王的发展日历上留下了一幕幕感人情景。

总结经验

大王镇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中,留下了李培义们总结过实践过的四句“三字经”:

———“三集中”:土地向农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

———“三转化”:农业产业化,企业国际化,农村城市化

———“三围绕”:围绕车子发展轮胎业,围绕孩子发展教育业,围绕房子发展房地产业。

———“三个一”:大王镇的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创新,其中李培义提出的“三个一”工作法就是其中一例。一连串口号、一连串活动、一连串的歌……

自称评价

“大王这个地方长出了我这颗小草,我就应该结上几粒结结实实的种籽,奉还给生我养我的故土。”李培义如此评价自己三十年来奋斗的成果。李培义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没有辜负国家给予的厚望,它的种种贡献不仅是促进了大王镇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同时也是广大群众干部的楷模。

参考资料

李培义.猫眼电影.2024-02-12

李培义:紧跟党走一心为民.东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