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堡乡
董堡乡位于广南县境中南部,距县城25公里。东与杨柳井乡相连,西与旧莫乡接界,南与南屏镇、曙光乡毗邻,北与莲城镇接壤。国土面积221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90个自然村、95个村民小组,全乡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五种民族。总耕地面积17038亩,其中田4233亩,旱地12805亩。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027.6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1.2元;粮食总产量7186吨,农民人均有粮318.4公斤,是我县5个绝对贫困乡之一。2007年末,全乡共有贫困人口9415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165人,分布在5个村委会57个自然村;低收入贫困人口7250人,分布在2个村委会29个自然村。全乡有3164人、2185头大牲畜存在饮水困难问题。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董堡乡常住人口为13416人。
行政区划
全乡辖董堡、董仕基、老路、老井、罗瓦、牡露、董弄七个村民委员会,共90个自然村、95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2007年末,全乡总人口22030人,其中农业人口21757人,占总人口的98%;总劳动力12461人,其中:男劳力6757人。
2008年末,有4797户共 22214人,其中农业人口数21757人,占全乡总人数的97.9%。全乡居住着汉、壮、苗、瑶、彝五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12179人,占总人口数的51.8%,其中壮族7577人,苗族1861人,瑶族484人,彝族1550人。
根据广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董堡乡常住人口为13416人。
经济状况
2008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4820.8万元,比2007年增加125.9万元,增长2.68%;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完成546万元、总产值447万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69万元、60万元,增长14.47%、15.5%;粮食总产量737.3万公斤,比2007年增加3.6万公斤,增长0.49%,其中:烟叶农特税112.4万元,比2007年增长33.81%,工商各税7万元,比2007年增长12.9%;农村信用社年末储蓄存款余额2330万元、贷款余额659万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23.22 %、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64.5%。
农业经济
型引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2008年全乡种植杂交水稻4340亩、杂交玉米13600亩。着力抓好冬季农业开发,不断扩大小春种植面积。种植烤烟2883亩,收购中上等烟叶8277担,烟农收入562万元,分别比2007
2008年全乡粮食总播种面积达到52475亩。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用典
年增加1677担、179万元,增长25.41%、46.74%,实现400亩烟叶下田,在全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油茶产业董堡乡拥有油茶总面积2839.5亩,其中董堡村民委441亩,董仕基村民委28.5亩,董弄村民委505.5亩,老路村民委897亩,老井村民委177亩,牡露村民委472.5亩,罗瓦村民委318亩。
现拥有的油茶大部分栽种与60年代,所栽种的油茶过于零散,品种陈旧,而且没有形成规模化。
油茶丰产期每亩可产油茶干果206公斤,折合经济收入824元/亩。但由于我乡拥有的油茶因栽种时间过长,没有进行过任何改造,油茶树呈老龄化,平均每亩油茶平均产量为50公斤左右,折合经济收入200元/亩,大部分油茶甚至不结果。
林业状况
林业用地12798.7公顷,其中林地7366.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9.5%。其中特种用途林687.4公顷,用材林1502.5公顷,薪炭林274.9 公顷,经济林593.6公顷,竹林1.2公顷,宜林荒山1251.8公顷,全乡活立木蓄积量277510立方米。全乡主要树种为云南松,面积为4782.9公顷。有桐果8000亩,八角2500亩,板栗1200亩,金银花9699亩,苦子、车张子12000余亩。
畜牧业经济
年内生猪出栏30633头、存栏24908头,分别比2007年增长50.66%、17.3%;家禽出栏78635只、存栏65446只,分别比2007年增长3.4%、6%;大牲畜出栏4110头(匹)、存栏89478头(匹),分别比2007年增长46.36%、6%;科学养殖中华蜜蜂1099箱,全年蜂蜜产量达1.11万公斤,分别比2007年增长17.6%、6.3%。全乡全年畜牧业产值完成1575.91万元,比上年减少77.59万元,减少4.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6%,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715.3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64%。
基层组织
2008年,董堡乡党委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目标管理和落实党的基层组织
建设领导责任制为抓手,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008年根据上级组织部门要求,我乡党委把党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将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基层党组织,并加强目标进度过程中的跟踪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年党建目标的落实。
一是健全总支(支部)班子成员。村级总支按村“两委”换届要求成立总支部,按照法律程序选举总支书记,健全班子成员,以总支书记为班长,各司其职。因工作调动或变动的按有关程序上报乡党委批准任命新的班子成员,组织开展工作。二是全力实施党总支(支部)书记“领头雁”计划,广泛开展“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三是加大了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四是深入开展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五是坚持发展党员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以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为重点,提高党员素质,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和分布。
劳务输出
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全年共开展培训40期2114人次,向外零散输出劳动力1899人次,有组织输出215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00.3万元,比上年增10%。
财源建设
围绕烤烟、生猪、核桃三大支柱产业,抓好财源建设。在抓好优质烟叶基地建设的同时,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合“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工代赈片区开发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种植核桃21000亩210000株,规划上报年度核桃种植面积7000亩。新植茶叶500亩,改造油茶基地2500亩。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08年,基础教育完成扫除文盲人数40人,文盲控制率1.5%;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5%、初中生辍学率1.85%、17周岁人口完成率90.06%;适龄儿童入学率99.29%、15周岁人口完成率100%;初中生招生人数322人。同时,积极加强硬件基础建设:“农远”工程成效显著,全乡共有1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3个教学光盘播放点,共投入资金80242.06元;抓好校园建设,保障学校工作正常开展,对羊角箐、中心学校、老路完小、罗瓦完小等学校分别进行进校路面、校园围墙修复、水网改造、篮球板安装、翻动教室、宿舍瓦片等共支出40362元;2008年我乡中考成绩平均分排名全县第一,全乡中考成绩最高分634分。
全乡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坚持“两为”方向,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有声有色的文化宣传活动。积极宣传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为目的,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加强广播电视建设,检修更换卫星地面电视接收设备38台,全面地保证了“村村通”的正常运行,全乡的广播电视覆盖率为87%,比上年增加8%。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宣传活动,促进了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卫生事业
认真抓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提高群众参合率,2008年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099人,共筹资381980元,参合率达88.56%。突出抓好疾病控制、重点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和完善全乡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图片、标语等进一步加大了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建成了罗瓦、老路、董弄三个村级卫生室。
计划生育
2008年,全乡出生人数348人,人口出生率15.5‰,“三术”任务完成101%,综合节育率84%,优选节育率为80%,避孕及时率达70%。县下达农村独生子女任务25户,实际完成25户,完成率100%。
基础设施
农田水利建设:2008年实施了11件自来水管引和44个小水窖的安全人畜饮水工程,大大改善了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200口烟水工程小水窖建设。交通建设:积极争取并实施了农村公路“通达”工程2条30公里,有效解决了老路、老井、罗瓦三个村委会群众出行难和部分干部下乡难的问题,同时兴修者乐万家湾公路,启动开炸老井至棕树湾公路。通讯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联通基站1座,新增固话用户300户。
招商引资
蜜蜂属深加工。全乡有野藿香面积27000亩,居全县首位,是云南省中华蜜蜂养殖示范基地,基地于2004年经省级专家鉴定验收合格,已经具有省级饲养水平。年内有中蜂饲养蜂箱905箱,产量达到1.04万千克;腊肉制品。董堡乡气候偏冷凉干燥,利于肉类制品腌制,群众对腊肉制品采用传统技术腌制,腊肉制品色鲜味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年内全乡散状腌制腊猪脚2.52万只;旅游业。云仙宫(原名汤纳洞)是大型水晶式溶洞,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1984年发现,1992年投资开发出第一厅供游人游览,尚有三分之二的观赏资源有待开发;矿产资源。全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经初步探测,主要有金、铜、锑、锰等;中药。全乡有1251.8公顷荒山,林下资源丰富,可大面积种植铁皮石斛、重娄、龙胆等药材,投资潜力巨大。
特色产业
一是继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实行订单生产,保证优质优价,保护蚕农的收益,同时调动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的积圾性。二是积极做好种桑养蚕技术服务,提高蚕桑生产技术水平。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发挥能人带动的作用,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把各项技术服务到位、推广到位。三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四是采取样板任务责任到人制,专门安排技术员到种植地块进行桑苗种植技术指导、到农户家中进行养蚕技术指导。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到3月10日止,董堡乡完成新植桑苗75.8亩,完成2008年种植桑苗的嫁接22.8亩。预计可全年养蚕49.3张,将可为蚕农实现产值26622元。
石雕工艺
董堡乡于2006年向广南县科技局申报成立董堡乡石雕工艺研究会,后经广南县民政局审批同意成立,董堡乡石雕工艺研究会现有会员230人,利用石雕工艺外出务工的会员有150余人,实现利用石雕工艺创收50余万元。董堡乡有着丰富的可雕刻的石头资源,同时有着比较先进的雕刻技术。
农村建设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整村推进为核心,充分发挥一体两翼的作用,重点实施了坪子整村推进小康村和中烟工业公司援建的亮科技示范村建设,共建成了科技文化活动室3间309m2;村内主干道3条4150m,其中水泥路1350m,砂石路2800m;村内分支道4000m;安装广播电视50座;实施“四位一体”建设83户。启动实施了罗瓦村以工代赈片区开发项目,规划上报了董仕基、董堡、牡露、董弄、老路等村2009年以工代赈片区开发项目。实施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150户。
参考资料
广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