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土耳其语:Büyük Selçuklu İmparatorluğu;波斯语:دولت سلجوقیان),是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建立的伊斯兰帝国,亦称塞尔柱王朝、大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人属突厥乌古斯部落(Oghuz)联盟的一支,最初居住于河外的吉尔吉斯草原,以其酋长塞尔柱克(Seljuk)的名字命名。公元1040年,塞尔柱之孙托格雷尔·伯克(Togrul beg)在丹丹坎战役(Dandanqan)胜利后占领霍拉桑省(Hulushan);进而征服波斯全境,并于公元1055年进入巴格达(Baghdad)。哈里发卡伊姆(Kaim)感谢托格雷尔·伯克为他解除了什叶派布韦希王朝(Buwayhid Dynasty)的控制,封他为苏丹(Soultan),号为“东方和西方之王”。公元1071年,托格雷尔·伯克之侄和继承者阿尔普-阿尔斯兰(Alp Alslan)在曼齐克特(Manjikert)大败拜占廷军,俘获拜占廷皇帝罗曼努斯四世(Dickens Romanus),于是拜占廷所属小亚细亚半岛大部分地区尽归其手。马利克·沙阿一世(Malik Shah I)在位时(1072-1092年)是塞尔柱帝国极盛时期。公元1092年马利克沙去世后,诸子纷争,塞尔柱帝国分裂为三个小王朝,分别存在于叙利亚、波斯霍拉桑省、小亚细亚地区。马利克·沙阿受封于呼罗珊的第三子艾哈迈德·桑贾尔(Ahmed Sanjar)于公元1119年成为塞尔柱正统王朝的最后一任苏丹,他曾打败中亚的喀喇汗王朝和印度边境的伽色尼王朝,但在公元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中被西辽军队打败,桑贾尔去世之后波斯塞尔柱王朝于公元1194年被花拉子模王朝(Khwarazmo Dynasty)吞并。叙利亚塞尔柱王朝于公元1154年被赞吉王朝(Zangi Dynasty)吞并;小亚细亚塞尔柱王朝一直到公元1300年被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 of Türkiye)取代。
塞尔柱王朝是阿拔斯王朝后期伊斯兰教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统治时期也是伊斯兰文明繁荣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塞尔柱帝国在马利克·沙阿一世统治时期国力最强盛,疆土西抵地中海东岸,东至兴都库士山,塞尔柱帝国苏丹掌握最高统治权,同时拥护哈里发的最高宗教权威,宰相“维齐尔”代表苏丹行使王朝最高行政权,而且还施行阿塔贝克(atabegate)制度,此外,塞尔柱帝国重视农业和水利灌溉,通过减税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军事上为解决军队薪俸的支付问题而实施军事伊克塔制;艺术上率先使用米奈(Mina'i)彩绘制瓷技术、风格独特的彩色亚麻布服饰、由青铜或黄铜制成的金属工艺品。
族源与名称由来
关于塞尔柱人的起源,中外史学界有乌古斯和土库曼两种说法。
中国学者一般都认为塞尔柱人起源于乌古斯,比如学者郭宝华等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中记述,“大多数乌古思人在塞尔柱的统率下于956年进入伊斯兰帝国”;学者黄维民在《奥斯曼帝国》中认为“突厥塞尔柱人是游牧于锡尔河北岸吉尔吉斯草原上的乌古思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学者黄民兴在《中东国家通史——伊拉克卷》中认为“塞尔柱人属突厥人的乌古思部落,最初居住于河外的吉尔吉斯草原。”此外,外国学者勒尼·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也提到塞尔柱人起源于突厥的乌古思部落。
持第二种说法的是伊朗学者阿宝明·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他在《伊朗通史》中记述,“塞尔柱人原是土库曼人中的一支,他们于萨曼王朝兴盛时期曾居住在咸海 附近的荒原和里海的东岸,以及细浑河和阿姆河的上游河谷地区”,他还指出,“萨曼王朝为了维护边界安宁,把大批属土库曼人中的一支——乌格兹人从他们的原居住地迁往玛瓦鲁纳赫尔以北的地区去,其中有一支部族因其头人塞尔柱克之名而被称为塞尔柱部族。”
塞尔柱帝国的名称来源于突厥塞尔柱部落之名,而塞尔柱部落的名字来源于其部落酋长塞尔柱,在塞尔柱执掌权力的时候,这个部落始闻名于世,塞尔柱便成为这个突厥部落的名称。
历史沿革
帝国建立
塞尔柱人是中亚乌古斯国(Oghuz)的一支部落民族,家族领袖塞尔柱克(Seljuk)是乌古斯部落联盟的一个酋长。公元985年左右,塞尔柱家族因土地问题与乌古斯叶护的矛盾激化,塞尔柱克率领族人迁到咸海附近的锡尔河左岸的詹德(Jand),塞尔柱克及其家族在詹德皈依了伊斯兰教逊尼派。之后塞尔柱克凭借个人才能被该地区的穆斯林拥戴为军事领袖,他驱逐了在詹德征收年税的乌古斯国官员,夺取了詹德及周围地区,并发动针对非穆斯林土耳其人的战争。
大约公元1009年,据传有107岁的塞尔柱克在詹德去世,他的长子阿尔斯兰·伊斯雷尔(Arslan Isra’il)成为该家族的领导者。公元1026年,喀喇汗王朝(Karakhanid Dynasty)被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哈茂德(Mahmud)赶出布哈拉城(Bukhara),帮助喀喇汗王朝的阿尔斯兰逃到萨拉赫斯(Salahes)附近,他请求马哈茂德允许定居于此,但马哈茂德将其投入监狱,阿尔斯兰不久死于狱中。公元1030年,马哈茂德苏丹驾崩,马苏德(Massoud)继任苏丹,此时王朝新征服的地区(主要是波斯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分裂势力抬头。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阿里·特金(Ali Tekin)死后,塞尔柱人转而效忠花剌子模的统治者哈伦(Harun)。
公元1035年,塞尔柱人被乌古斯统治者沙赫·马立克(Shah Malik)击退,随后向马苏德一世寻求庇护,但遭到马苏德一世的军队镇压。于是塞尔柱贝伊托格雷尔·伯克(Togrul beg)趁机反抗苏丹马苏德统治,南下夺取伽色尼王朝呼罗珊省的木鹿(Merv)和尼沙布尔(Nisabur)。公元1037年,托格雷尔·伯克率军击溃乌古斯叶护沙赫·马立克,几乎领有全部的乌古斯部落,塞尔柱王朝初步建立。公元1040年,一万六千人的塞尔柱军队在丹丹坎(Dandanqan)战役中击败苏丹马苏德的伽色尼军,之后又率军占领呼罗珊(Hulushan)全境,托格雷尔·伯克宣布自己为呼罗珊的最高统治者,至此伽色尼王朝对呼罗珊的统治宣告结束。托格雷尔·伯克定都尼沙普然,建立行政机构,自封为“呼罗珊伯克”。
帝国扩张
初期扩张
公元1043年,托格雷尔·伯克领兵继续西进,吞并米迪亚、赖伊、哈马丹。公元1051年,托格雷尔·伯克攻占伊斯法罕(Isfahan)并迁都于此,后于公元1054年又征服阿塞拜疆,迫使该地封建主向塞尔柱纳贡。公元1055年,托格雷尔·伯克领兵攻占巴格达(Baghdad),并消灭由波斯人建立的什叶派王朝——布韦希王朝(Buwayhid Dynasty),拥立卡伊姆(Kaim)为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哈里发被迫赐予托格雷尔·伯克“苏丹”称号,并任命其为“东方和西方的统治者”,授予他七件光荣袍和七个奴隶,象征哈里发国家的七个区,还替他佩上了二柄剑。至此阿拔斯王朝的最高统治权悉归苏丹控制,哈里发仅是象征性的宗教领袖。同一时间,托格雷尔·伯克的表兄易卜拉欣·耶瑙尔(Ibrahim Yenaur)率军征讨伊朗西部,他镇压了伊拉克地区的库尔德人(Kurdish)和郭兹人(Guozi),还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及亚美尼亚。
全盛时代
公元1063年,托格雷尔·伯克去世,政权几经周折后落入托格雷尔·伯克的侄子阿尔普·阿尔斯兰(Alp Alslan)手中,阿尔普·阿尔斯兰担任苏丹后在“维齐尔”尼扎姆·莫尔克(Nizam Al-Mulk)的辅佐下,将塞尔柱帝国的版图扩展至细浑河和地中海边。阿尔普·阿尔斯兰统治的九年半时间中,塞尔柱人先后攻占格鲁吉亚、阿布豪兹、卡尔斯、马拉提斯、锡尔斯、开塞利、尼克萨尔、科尼亚、阿穆里牙、霍纳兹、阿勒颇等地,而且从法蒂玛王朝(Fatimid dynasty)手中夺取了麦加、麦地那的统治权。在国内方面,“维齐尔”尼扎姆·莫尔克设立官僚机构,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兴建学校以培养和选拔储备官员,致使塞尔柱帝国的统治得以加强。
公元1071年,阿尔普·阿尔斯兰准备与埃及的法蒂玛王朝作战,他原计划夺取叙利亚南部后继续南下夺取埃及,但由于拜占庭大军进入小亚细亚半岛而中止。同年8月26日,塞尔柱军队和拜占庭军队在亚美尼亚境内的曼吉克特(Manjikert)遭遇,阿尔斯兰在战争中佯装退却,将拜占廷大军诱入曼吉克特郊外的山谷中,结果一万五千人的塞尔柱军击溃二十万的拜占庭军,拜占庭皇帝狄根尼斯·罗曼努斯三世(Dickens Romanus)被俘虏,双方签署了50年的和约,而拜占庭被迫向塞尔柱突厥人纳贡。
公元1072年,阿尔普·阿尔斯兰遇刺身亡,其子马利克·沙阿一世(Malik Shah I)即位,马利克·沙阿在位期间帝国达到极盛时期,他首先消灭了反对他即位的敌对势力,然后相继征服安塔基亚、玛瓦鲁纳赫尔等地,使得塞尔柱帝国的疆域版图达到最大。公元1091年,马利克·沙阿一世把首都迁到巴格达,在聚礼日(主麻日)祈祷中,将苏丹的名字与哈里发并列。次年,马利克·沙阿一世去世,国内王族之间纷争不断,秘密组织伊斯玛依勒的活动日益频繁,其子勃勒凯亚洛格(也称马哈茂德一世,Mahmud I)最终继承王位,但其所控制的领土只有贾布尔地区、伊斯法罕和阿拉伯伊拉克等地。
分裂灭亡
马利克·沙阿一世去世后,塞尔柱帝国分裂为三个小王朝,塞尔柱人和其他迁入塞尔柱帝国中的突厥人渐融入阿位伯人、波斯人及小亚细亚人当中。这三个小王朝分别是叙利亚的塞尔柱王国、波斯的塞尔柱王国、位于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国,其中波斯的塞尔柱王国为塞尔柱帝国的正统王朝。
波斯塞尔柱王国
公元1094年,马哈茂德一世及其母亲被前“维齐尔”尼扎姆·莫尔克的家人暗杀,此后塞尔柱帝国经历伯基亚鲁克(Berkyaruk)、马利克·沙阿二世(Malik Shah II)的短暂统治,最终伯基亚鲁克同父异母的兄弟穆罕默德·塔帕尔(Mohammed Tapal)于1105年即位。穆罕默德·塔帕尔在位期间镇压了伊斯玛仪教派(Ismailism),又于公元1115年出兵前去驱赶欧洲的十字军。公元1118年4月4日,穆罕默德·塔帕尔去世,他的儿子马哈茂德二世(Mahmud II)被宣布为新苏丹,次年马利克·沙阿一世的第三子艾哈迈德·桑贾尔(Ahmed Sanjar)率军西进击败了马哈茂德二世,并迫使马哈茂德二世承认自己为苏丹。据史书记载,桑贾尔在位期间“自克什噶尔至地中海边,由钦察草原至霍尔木兹海峡,以及麦地那和麦加这两座圣城的辽阔疆域里,均以他的名字来进行礼拜和祈祷”。
公元1138年,花剌子模国王阿特西兹(Atesiz)公开反叛桑贾尔,但阿特西兹的军队不敌塞尔柱军队,桑贾尔占领花剌子模全境后,委任其侄苏莱曼·本·穆罕默德(Sulaiman bin Mohammad)统治花剌子模。次年2月,花剌子模因不满桑贾尔军队而重新投靠阿特西兹。公元1139-1140年,阿特西兹率军侵入中亚河中地区地区,攻击布哈拉的塞尔柱守军,但此时桑贾尔因忙于应付西辽而无暇他顾。公元1141年9月9日,艾哈迈德·桑贾尔的军队在卡特万(Catten)草原被西辽军击败,他只带着十五名精锐骑兵逃脱,其妻子、右翼统帅库马吉(Kumaji)和左翼统帅西吉斯坦国王(Sigistan)都被西辽军俘虏,塞尔柱军队共阵亡30000人,从此塞尔柱王朝的势力退出河中地区。
公元1142年,阿特西兹趁桑贾尔战败之际进军呼罗珊,但在几年后被桑贾尔击败,阿特西兹亲至阿姆河边行礼以表臣附。随着加兹尼、古尔和细浑河(锡尔河)的上游先后被并入塞尔柱王朝的领土,塞尔柱王朝的东部和东北部疆域得以扩展。公元1157年,波斯的塞尔柱王朝也逐渐走向衰退,花剌子模人最终于公元1194年消灭波斯的塞尔柱王朝,在此生活的塞尔柱人和其他突厥人 逐渐融入波斯人、阿拉伯人当中。
叙利亚塞尔柱王朝
叙利亚的塞尔柱王朝在阿尔布·阿尔斯兰统治时期就奠定了基础,但阿拉伯人、土库曼人、法蒂玛人等势力都不满塞尔柱人的统治,致使叙利亚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公元1077年,苏丹阿尔斯兰的儿子突突什(Tu Tu Shi)从土库曼人手中夺取大马士革(Damascus),并在大马士革建立起独立的塞尔柱苏丹国。突突什成为叙利亚塞尔柱王朝真正的奠基人,他在公元1084年从拜占庭人手中夺回安条克,于公元1094年占领阿勒颇,并将势力扩展到埃德萨、摩苏尔等城市。
公元1095年,突突什战死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列德旺(Ledwang)和杜嘎格(Dugage)分别成为阿勒颇和大马士革的埃米尔,不久两位埃米尔发生内战,杜嘎格被迫承认列德旺的宗主权。之后列德旺镇守阿勒颇抵御东征的十字军,杜嘎格镇守大马士革以应对埃及法蒂玛王朝的进攻。公元1117年,列德旺后代屈服于抵抗十字军的英雄、土库曼人艾尔·加齐(Al Gazi);大马士革的杜嘎格后代世袭大马士革的统治权,直至公元1154年塞尔柱人伊马杜丁·赞吉(Imaduddin Zanji)消灭大马士革政权,并建立赞吉王朝(Zangi Dynasty)。
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朝
小亚细亚半岛(Anatolia)的塞尔柱王朝又称鲁姆塞尔柱王国,它在波斯、叙利亚的塞尔柱王朝灭亡后犹存,该王朝先以尼西亚、后以科尼亚为首府的,在众多塞尔柱小国中寿命最长、影响最大。公元1176年,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朝成功抵御东罗马帝国入侵,后于公元1243年被蒙古族击败,被迫服从蒙古人的宗主权,但仍保留一定的自治权利。一直延续到1300年,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朝被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 of Türkiye)所取代。
疆域
塞尔柱王朝的统治是在伊朗和伊拉克的古代萨珊王朝领土上建立的,包括安纳托利亚、叙利亚以及中亚和现代阿富汗的部分地区。塞尔柱帝国在马利克·沙阿一世统治时期国力最强盛,疆土西抵地中海东岸,东至兴都库士山。
政治
政治体制
塞尔柱帝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由二元对立到集权统治的转变。塞尔柱帝国最初保持了突厥政权传统,他们原本是游牧部落,在权力共享的草原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他们起初并不是统一的封建政权,而是采取二元制东西分治的统治模式。塞尔柱王朝的疆域被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帝国中心所在地,由托格雷尔·伯克进行统治,都城是伊斯法罕;东部以呼罗珊莫夫城为中心,由他的弟弟查格里·伯克(Chaghri Beg)进行统治。这是塞尔柱人由原始部落向封建制度转变时期政权建设的过渡阶段。随着他们征服伊朗高原,便借鉴伊朗人权力统一的概念,试图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1063年,阿尔普·阿尔斯兰继任为帝国苏丹,使帝国东部统一于西部,二元统治彻底结束。
苏丹制度
“苏丹”(Soultan)一词的意思是“权力”,起源于阿拔斯王朝初期,当时仅是荣誉虚职并无实权。10世纪时,伽色尼王朝的国王马哈茂德废除“总埃米尔”的称号,自称“苏丹”,直到伊卜拉欣·伽色尼(Ibrahim Ghazni)在位时,伽色尼王朝的货币上开始铸上“苏丹”伊卜拉欣字样,“苏丹”成为伽色尼世袭君主的正式称号,延续到塞尔柱王朝时期。塞尔柱人开创苏丹为伊斯兰教世界最高世俗统治者,同时塞尔柱苏丹拥护哈里发的最高宗教权威,而且拥有在所有伊斯兰宗教法未涉及的事务上制定法律的权力。塞尔柱帝国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苏丹手中,苏丹主要负责率领军队从事对外征伐和平息内乱、任命最高行政官宰相和最高宗教首领,以及行使最高司法权。
维齐尔制度
“维齐尔”(Vizier)是宰相的意思,始设于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曼苏尔统治期间,有权任命或罢免行省首督。塞尔柱王朝建立后,因塞尔柱苏丹不擅长行政管理,于是“维齐尔”代表苏丹来行使塞尔柱王朝的最高行政权,大维齐尔(大迪万)主持四个主要的迪万(divan,即政府部门),包括秘书省、财务部、调查部、军事部。秘书省的长官被称为掌印大臣,秘书省之下设印玺部和信函部,秘书省主要负责监管王朝来往信件、各个岗位的任职函;财政部主要负责税务的评估、征收和支出;调查部的部长叫做监审官,该部门主要是负责审核财务交易的;军事部的部长叫做军事大臣,负责远征前招募军队、检阅部队,但并不实际指挥军队,还负责常备军和埃米尔的支出。
政府各个部门的部长及其下属官员都由“维齐尔”来选任,虽然“维齐尔”行使最高行政权,但是该职务没有制度保障和职能的明确规定,而王朝各省各城的行政、军事却由苏丹任命的沙赫纳(shihna,军事首领)控制,负责公共安全和防止犯罪。塞尔柱王朝时期的“维齐尔”职务因政治需要都由波斯人来担任,塞尔柱王朝的第一位“维齐尔”孔杜里(Kongduli)在位时间较短,塞尔柱史上最著名的“维齐尔”是尼扎姆·莫尔克,在他任职期间塞尔柱疆域上所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均由他审理而定,他曾应苏丹要求用波斯文写了一部《 治国策》为苏丹统治国家提供各方面的借鉴。
阿塔贝克制度
阿塔贝克(atabegate)制度起源于突厥部落的旧风俗,可能在乌古思部落联盟时期就已经出现,直到塞尔柱王朝建立之后正式施行。“阿塔”意为父亲,“贝克”是一种爵位,“阿塔贝克”即太傅或父相,塞尔柱的苏丹一般会给年幼的王子任命阿塔贝克,阿塔贝克一般由突厥贵族担任,负责指导王子们进行政务和军事训练,据说第一个被授予阿塔贝克头衔的是尼扎姆·莫尔克。阿塔贝克在塞尔柱王朝中一般都势力强大,特别在伊拉克的塞尔柱苏丹国中,阿塔贝克会在苏丹势力衰落后掌握大权,甚至篡位或割地称王。大塞尔柱王朝衰亡之后,在其领土上出现了许多阿塔贝克小国,比如摩苏尔阿塔贝克(1122-1262年)、桑查尔阿塔贝克(1170-1220年)、亚美尼亚阿塔贝克(1100-1207年)、阿塞拜塞阿塔贝克(1136-1225年)等。
经济
农业
在塞尔柱人西征的过程中肆意践踏庄稼绿洲,毁坏农田和水源,致使伊朗高原、呼罗珊、河中等地的农业急剧衰落。塞尔柱人在建立政权之后,迅速制定恢复经济的计划。在帝国西部的游牧区内,政府设置专门负责维持突厥游牧民秩序的官员,由政府分配水源和牧场以避免发生冲突;帝国东部的呼罗珊、河中地区的农业收入是塞尔柱帝国经济的主要来源,塞尔柱苏丹重视农业发展,他们任命宰相管理农业生产,采取减免税的措施招抚流民回乡生产。此外,政府在修复废弃水利设施的基础上兴建新的设施,比如修建于11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穆尔加布河水利工程,当时的苏丹马利克·沙阿一世动用8万头骡马、10万农牧民,费时6个月修建了拦河坝,使穆尔加布河两岸的农田得以灌溉。
手工业
塞尔柱帝国苏丹政府为促进手工业发展,采取措施减轻或废除商品市场税,而且农村人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弱,大部分农村人口能够自由离开领主的封地。11世纪至12世纪期间,塞尔柱帝国从农村转入手工业的人数在增加,促使帝国手工业逐渐繁荣。这一时期,手工业发达的城市比比皆是,比如有莫夫、尼沙普然、不花剌、撒麻耳干、伊斯法罕等等,其中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名牌产品,如以生产丝绸服装著称的莫夫,此外谢腊赫斯、赫拉特、尼沙普尔、伊斯法罕不花剌和撒麻耳干的手工业品远销到东西方各国。
商业
塞尔柱帝国为促进商业的发展,减免部分不合理的运输税,并且保持货币的成色,同时还修整商路、设置商站和修建旅店以促 进商贸经济的发展。第二任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在位期间率军在花剌子模等地保护商道和商队;苏丹马利克·沙阿一世斥巨资修建专门的商住客栈,以供前往朝圣的穆斯林沿途落脚;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塞尔柱统治下的克尔曼(Kelman)或吉鲁夫特(Jiruft)城镇成为繁华的商品集散地;苏丹艾哈迈德·桑贾尔执政期间,政府重新修整东塞尔柱帝国的主要商路,并新建商站以促进贸易发展,商路畅通保证了商品的运输、正常的商品生产和交易,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集市的繁荣。
军事
军队组成
塞尔柱王朝最初是在乌古斯部落、土库曼部落的支持下进行军事扩张的,因此王朝建立之初军队依然由部落兵组成。塞尔柱王朝的前三任苏丹都亲自担任军队统帅,他们非常重视军事权的掌控,一般会将被占领区的军事权交予突厥人。随着塞尔柱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塞尔柱苏丹出于建立稳定军事基础的需要,逐渐开始改变军队的组成部分。马利克·沙阿一世在位期间,塞尔柱军队形成了主要由奴隶和自由人组成的常备军,常备军的名字是马穆鲁克(Mamluk),包括阿拉伯人、突厥人、呼罗珊人、印度人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奴隶部队(主力部队,由苏丹直接指挥),由杰出的指挥官选拔和训练的世界十大特种部队(苏丹的贴身卫队),马立克、奴隶省长和维齐尔等官员的下属部队,以及附属国的部队。
伊克塔制度
塞尔柱王朝建立初期,王朝建立初期在军役簿上登记的领饷军人约有40万,为解决军队薪俸的支付问题、农业生产问题,塞尔柱苏丹实施了军事伊克塔制(Ikta system)。伊克塔指的是国家作为薪酬授予军人的食邑,即苏丹将一个或数个州的土地作为伊克塔授予某亲属或高级将领,使其获得对该地区征税权,用征得的赋税作为自己的收入和下属军队的薪棒,同时行使对该地区的行政管理权。这些领受伊克塔的贵族或者将领被称作大穆克塔(Da Mukta),他们必须按规定向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才有权保有相应大小的伊克塔。此外大穆克塔对伊克塔没有终身保有、世袭权和任意处分权,伊克塔每两、三年就调换受封者,以防止大穆克塔权力过大,各伊克塔的所在地、特征和税收额等情况由军务厅管理。
文化
寒尔柱王朝统治时期,中亚各地各民族文化的交流频繁,首都梅尔夫有很大的图书馆,尼沙布尔、赫拉特、巴尔黑等文化名城发展繁荣。中亚各地涌现出不少文化学者和学术著作,比如11世纪中亚的大诗人和哲学家诺西尔·西斯罗乌、曾在马利克·沙阿时代 参与修订历法的学者奥马尔·哈伊亚姆(Omar Haiyam)、将东伊朗民族古老传说编成《加尔萨斯普诺马》(Galsaspunoma)的文学家阿布纳斯尔·阿萨季·途锡(Abu Nasr Asaji Tusi)等。此外,尼扎姆在担任“维齐尔”期间创建了许多伊斯兰经学院,在11世纪下半叶掀起办学热潮,这些学院在传播文化、培养人才和促进文学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宗教
塞尔柱帝国确定逊尼派伊斯兰教为官方信仰,同时在王朝境内大肆兴办宗教学校,发展逊尼派的宗教理论,树立逊尼派在伊斯兰教世界中的教派权威,以此从根本上维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在伊斯兰世界的最高宗教权威。比如著名的大臣、宗教学者尼扎姆·莫尔克在巴格达、尼沙布尔、巴黑里、胡拉特和木鹿等地建立各级宗教学校,都称为“尼札米亚”(Nizamiyya),培养了大批的宗教学家以及信仰逊尼派的政府官员。除了通过学校推广伊斯兰教逊尼派的信仰之外,塞尔柱王朝也采取一 些强制措施,打击伊斯兰教内的其他派别。
艺术
陶瓷
塞尔柱帝国率先使用米奈(Mina'i)彩绘制瓷技术,米奈是一种用于陶瓷的彩绘和珐琅彩色釉料,陶瓷上的釉料通常从明亮的绿松石色到非常深的蓝色不等。同时塞尔柱王朝时期彩色瓷砖的制造得到普及,这种瓷砖通常用作建筑装饰。此外塞尔柱人还创造了陶瓷房屋模型,而塞尔柱时期的其他陶瓷形式还包括陶俑,其中部分陶俑是儿童玩具。在塞尔柱统治时期之后,塞尔柱马赛克瓷砖装饰艺术还应用于安纳托利亚清真寺。
金工
塞尔柱帝国的金属工艺品主要生产中心集中于呼罗珊地区,包括尼沙普然、赫拉特和加兹纳。金属工艺品主要由青铜或黄铜制成,物体也可以镶嵌铜和银,其制作的形式包括传统的呼罗珊类型,如凹槽水壶、带帽香炉,也包括新形状如圆形末端的笔盒、鼓状主体的烛台,同时还包括动物形态。上面的装饰图案包括蔓藤花纹、几何图案、真实和神话中的动物,甚至还有音乐家和骑士等人物的场景。
服饰
塞尔柱人的一般服装风格是阿奇布亚土耳其亚(aqbiya turkiyya),相当于熟知的长袍或装饰长袍,它的前开口从右到左对角线关闭。塞尔柱帝国的皇室成员身穿毛皮镶边的帽子(sharbush)、短款贴身束腰外衣、高筒靴等,但大多数塞尔柱平民穿着长袍、头巾和赤脚或凉鞋。塞尔柱织物通常使用彩色亚麻布,以自然逼真、装饰细致、色彩交织互换而著称。